![](/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在精铸公司中,引用熔模精密铸造技术,不仅能够提升铸件质量、产品尺寸精度、铸件生产效率等,还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有效成本和铸造成品时间。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论述了熔模精密铸造技术的应用优势,并做出了预期和展望,以供参考。
1、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1.1 熔模铸造技术特点与工艺流程
熔模铸造最早起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1978年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的尊和盘是早期熔模铸造的代表作。我国精铸行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经建立,逐渐得到推广应用。现在它在航空、船舶、汽车、仪表、军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向日常化、民用化发展。精铸工艺流程多且较为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不易控制。
1.2 国外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现状
在20世纪,国外熔模铸造技术发展很快。1965年,通用汽车公司的Henzel和Keverian等利用有限差分法对发动机缸体铸件进行了凝固模拟,结果与实验情况吻合。前苏联高尔基汽车精铸熔模铸造车间从制蜡、制壳、焙烧、浇注完全自动化,由于精铸可以生产少切削或无切削的复杂合金件,故前苏联把这种工艺作为90年代的重点发展工艺。近年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现,产生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目前,在日本、英国、德国等已成功地把精铸工艺采用流水线来生产低成本的汽车零件。
1.3 国内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发动机机盖、支架、齿轮、铰链、摇臂等精铸零件的研制,我国精铸工业化进程也加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中科院研究所开发了水玻璃制壳工艺,成功用于汽车领域。1975年,我国从英国引进斯贝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实现了熔模精密铸造工艺材料的国产化。据统计,到2009年为止,全国精铸厂高达3000多家,产值达到200多亿。经过50多年发展,熔模铸造已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艺,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行业。
2、熔模铸造中工序对铸件的影响
2.1 合金杂质的控制对铸件的影响
铸件是合金的载体,合金成分品质直接影响最终铸件的好坏。当合金液体中有氢、氧、氟等气体杂质时,将在合金结晶过程中析出在结晶液膜处,会切割合金组织,减弱晶粒之间的联系,降低合金的强度,加大热裂倾向,甚至会导致缩孔、缩松、渣气孔等缺陷产生。
2.2 蜡模质量的控制对铸件的影响
蜡模本身有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但由于制造蜡模过程工序复杂、影响因素多,故蜡模品质变化范围大。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制模材料和制模工艺。
2.3 型壳性能对铸件的影响
制壳是熔模精铸技术关键工序之一,是研究精铸领域的核心课题。涂料的工艺性能对型壳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而涂料的性能又受到不同的粘结剂和耐火材料的影响。
2.4 浇注过程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浇注过程主要控制两个因素: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随着浇注温度提高,金属液流动性不断提高并趋于稳定,但浇注温度过高,金属液中气体成分增多,影响铸件质量;浇注速度主要影响型腔金属液质量,浇注速度过快,型腔中杂质卷入量会较多,影响铸件内部质量,甚至影响铸件性能。
3、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1 确立“精、优、轻、绿”的产品开发思想
第一,“精”指精密、精确。在设计、生产等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精益化的思想,充分利用精铸工艺以及各方面的技术,使我国汽车铸件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赶上国际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和生存能力。第二,“优”指无缺陷。提高质量检测技术和控制,最好汽车铸造厂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铸件出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制度。认真抓好贯彻国际标准,按ISO9000标准的严格要求,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第三,“轻”指轻质结构和材质轻量化。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汽车整备质量,实现轻量化,从而提高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随着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铸件轻量化也成为汽车铸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第四,“绿”指绿色铸造。绿色铸造是指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现在汽车铸造业应以循环经济3R为行业准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ele)来开展工作。
3.2 坚持产品“集成化、精益化、系列化、模块化、成品化”发展思想
集成化是以铸代锻,以铸代冲,将原有冲压、焊接、锻造和铸造成形的数个零件,通过合理的设计以及结构优化,实现集成零件的铸造成形。精益化是以杜绝浪费和资源利用率高来制造增值的产品。系列化是按市场需要,对已有产品做系列规划,开发新的产品。模块化是对已有产品的横向开发,以工艺产品为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品化指现代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成本大,而精铸工艺产品拥有少切削和精度高等特点,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和降低使用成本,实现了“双赢”的市场格局。
3.3 精铸工艺与装备技术升级
随着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围绕精铸工艺和装备技术,推广这几大技术:①硅溶胶型壳技术;②复合制壳技术;③机械手(人)技术;④装备节能技术;⑤精铸型芯技术;⑥铸造检测技术;⑦绿色制造技术;⑧计算机辅助技术。通过引用这些技术,精铸公司的铸件质量、产品尺寸精度、铸件生产效率等制造技术得以有效提高,又节约了有效成本和铸造成品时间,不仅提高了企业经营业绩,更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3.4 计算机软件的引入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传统铸造行业带来了革命性进步,在复杂整体铸件造型、工艺方案设计与优化、工艺过程精确控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结语
汽车产量的不断增长迫切要求精铸生产向高质量、优性能、近净形、多品种、低消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我国汽车行业的较快发展,精铸技术已成为现代汽车铸造技术里必不可少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吕志刚.我国熔模精密铸造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展望[J].铸造,2012(04).
雷云.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应用[J].汽车博览,2020,(3):8.
分享:
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工业革命以来制约世界发展的三大挑战。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能源汽车具有减少能量损失、缓解环境污染和环保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具吸引力。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容量、高效率、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1~5]。
2025-01-14对于电池包中的串联模块,若电池单体与连接件接触不良,会引起接触阻抗增加,其极限情况会发生断路,此时可通过电流判断出串联回路中出现断路故障.然而在并联模块中,即使某一单体电池完全断路,整个并联电池模块的电压、电流可能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突变.
2025-01-12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激增,对动力电池的远程监控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实时数据采集、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方面的需求。基于云平台的动力电池远程监控技术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较强的网络连接能力,为动力电池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2025-01-06针对无线传输中的耦合器呈电感 性,将造成无线传输系统的功率因数降低,使系 统的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 LCL-S 型 的补偿方式。利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得出 LCL-S 补偿形式一次侧发射线圈电流大小与负载无关只 与输入电压和发射线圈电感大小有关,故处于恒 流模式且补偿后的电路呈电阻性,提高了系统的 性能[2-3]。
2024-12-27传统的变速器壳体耐久计算只关注工作载荷 变化引起的损伤[1-3],却忽略了由于滚子对轴承座 动态激励产生的损伤。本文聚焦于某双离合变速 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轴承座疲劳, 深入研究滚子对轴承座动态激励导致的损伤,以 期为变速器设计优化提供新视角。
2024-12-27当前汽车迈入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 智能化的“新四化”时代,整车品质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高端、亮 丽、个性化”等成为当下消费者的关注热点,主 机厂对瑕疵的控制及处理尤为重要,漆面外观缺 陷的检测不仅关乎汽车美观,更直接影响到汽车 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2024-12-27汽车涂装车间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主要耗能环节。由于涉及多个步骤和复杂的处理过程,如烘干、 空调风循环等,涂装车间的能源消耗相当高。然而, 行业内正在积极研究并应用各种节能技术,以减少能 耗和环境影响。这些努力不仅响应了全球节能减排的 趋势,也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2024-12-25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中,后市场服务质 量已成为塑造品牌形象和提升消费者忠诚度的关 键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期望的不 断升高,企业不仅需要通过销售前的优质产品来吸 引消费者,更要在销售后提供卓越的服务以维持客 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024-12-25随着国内厢式运输 车半挂车技术的日益成熟,基础运输业的不断完 善,以及各地方性法规、标准、政策的支持,厢 式运输半挂车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国 家对节能、环保日益重视,传统铁质瓦楞车厢、 复合板车厢因自身重、装载小等原因,逐步被各 行业用户所淘汰[1],更加低碳、绿色的铝合金轻 量化厢车受到青睐。
2024-12-25汽车28V DC电源要求用电负载能够承受过压浪涌 80V/50ms,而在发动引擎、瞬变负载等情况下常发生电压浪 涌。本文所指浪涌均为过压浪涌。浪涌电压显著超过稳态电源电压,当它袭击用电设备时,通常会造成误操作和设备损 坏,使整个系统停顿、通信中止[1]。
2024-12-25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汽车工程
期刊人气:195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000-680X
国内刊号:11-2221/U
邮发代号:2-341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10
影响因子:0.916
影响因子:0.345
影响因子:0.627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