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用务川县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1980~2009年的气温、降雨、日照等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和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近30年来务川县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务川县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4℃,春季气温上升贡献最大;年降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季节变化较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年日照时数及季节性变化特征呈现整体下降趋向,春、秋两季缓慢增多,夏、冬两季呈减少趋势,夏季较明显。
1、前言
近30年以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左洪超[1]和陈隆勋[2,3]等曾分别研究了1860~1989年和1921~2002年中国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自本世纪70年代后期起,气温升温明显,全国平均温度变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其中北方大部地区变暖,增温最明显的季节是冬季,年降水量以12.7mm/10年的倾向率递减。对于80年代中期以后的增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和秋季;就务川县而言,春季增暖的贡献较大。自1985年开始,最高最低气温都是变暖的,1985年以后中国变暖并不完全是以最低气温变暖为主而形成的;就务川县而言,最高、最低气温的贡献均存在,且季节差异明显。陈隆勋和崔盘茂[3][4]等对近40~50年我国降雨研究指出:全国平均年降雨量呈减少趋势,但西部降雨量增长趋势明显,其中以西北地区为最,而西南一些地区有减少趋势;就务川县而言,这种降雨的减少趋势不明显,而且季节变化特征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5]。务川县日照时数有减少的趋势,特别是夏季显著性的减少也需要进一步结合其他气象要素综合分析。
2、气候资料和分析方法
本文所统计和分析利用资料为务川县国家一般气象站1980~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选取逐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年降雨量、季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根据以上数据对务川县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使用季节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
3、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3.1平均气温状况及其变化
图1务川县近30年平均气温线性变化趋向
近30年来,务川年平均气温随时间呈上升趋向,平均增温速度为0.18℃/10年,近30年来平均气温增加了0.54℃。以1990年为界线可以大致分为冷、暖两个层次,90时代末期之前为冷期,之后为暖期。务川年平均气温改变趋向系数为0.4604,通过α=0.05的显然性水平检查,说明近30年来存在明显的温度上升趋势(图1)。
图2务川县30年平均气温距平图
从表1中可以得知,三个年代际务川县平均气温改变波动在0.0℃至0.2℃之间,处于普通振荡区域内,特别是春季在90年代末出现了较明显的正距平,显示最近10年升温也较为明显。
冬季、春季、秋季年代际呈逐步提升的趋向,春天的温度的年代际变化速率最大,达0.42℃/10年,冬季次之,为0.34℃/10年,均超过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0.18℃/10年);除春季平均气温线性改变趋向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季节未能通过检验,由此可以看出春季温度提高较为明显,有助于对年平均气温的提高。(分析曲线略)
3.2最高气温状况及其变化
图3务川县最高气温变化
近30年以来,务川最高温度提升明显,平均提升速率为0.36℃/10年,较年平均气温而言,年平均最高气温升温幅度更大。线性变化趋向均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趋势具有一致性且前者的幅度更大(图3)。
春天和秋天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温度一致,呈上升趋向,其变化速率分别为0.68℃/10年和0.36℃/10年,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夏天能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秋季能通过α=0.10显著性检验(r0.10=0.2241,r0.05=0.2656,r0.01=0.3445),可见,春、秋两季平均最高气温在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中贡献最大。春季最高温度在年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向中贡献最大。
3.3最低气温状况及其变化
图4务川县最高气温变化
近30年以来,务川最低气温提升很显然,平均提升的速度为0.21℃/10年,线性变化趋向通过α=0.05显著性检验,年平均最低温度与年平均温度的升高趋势具有一致性且前者的幅度更大。综上,年代际温度上升速率方面,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且均显著(图4)。
春季、冬季呈上升趋势,其变化速度分别表现为0.33℃/10年和0.38℃/10年,从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可以知道,春季能通过α=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冬季能通过α=0.10显著性检验,可见,春、冬两季最低温度在年平均温度及平均最低气温的改变趋向中贡献最大。
春季温度升高的趋向凸显在方方面面,如年代际距平、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上,并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见,春季气温随年代际的升高是务川县气温年代际升高的显著气候特征。
4、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4.1年降水量变化特征
降雨量的年际改变特点为1994~1999年为偏多期,1985~1990年、2003~2006年为偏少期。近30年以来,务川县降雨量多年平均值为1014.3mm,年降雨量的最多值发生在1997年(1288.3mm),最少值出现在2005年(705.6mm)。年降雨量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趋向检验,故趋向不明显。降水相对变率上看,务川县位于30°N以南,年相对变率在15%以下,年降水充沛。
务川县年降雨量累积距平曲线在2000年出现巅峰值,1990年出现低谷值。1979~2008年降雨过程大体可以区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偏多期为1993-2000年,偏少期为1984~1990年、2002~2006年。多雨期与少雨期是更替出现,在这段时期有3~5年的平均期(图5)。
图5务川县年降雨累积距平曲线图(mm)
4.2四季降水量变化特征
从1980—2009年以来,务川县降雨量呈提升趋向,但改变趋向不明显(相关系数未能通过α=0.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夏天、秋天降雨量下降趋向最大,冬天、春天有提高趋向,但均未能通过检验。因此,导致近几年来务川县降雨量变化的原由是较为复杂的,还有待于学者进行更为透彻的钻研。
5、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务川县30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172.3h。日照时数偏多的年份有12年,偏多最多的年份是1998年,偏多177.8h;日照时数偏少的年份有18年,最少年份为2005年,偏少133.2h,日照时数下降的趋向未通检验。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其与年平均气温的降低,以及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无明显升高和夏季累计降雨量的降低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6、结语
近30年以来,务川县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温度提升特征显然,1998年以后增暖趋向凸显,春季气温上升对整体气温特征方面的贡献最大,近30年来,务川县年平均气温提升了0.54℃。
近30年以来,务川县年降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季节改变比较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
近30年以来,务川县年日照时数及季节改变特征呈现整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向,春、秋两季缓慢增多,夏、冬两季表现为下降趋向,夏季较明显。
参考文献:
[1]左洪超,吕世华,胡隐樵.中国近50年气温及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气象,2004,23(2):238-244.
[2]陈隆勋,朱文琴,王文,等.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3]陈隆勋,邵永宁,张清芬,等.近四十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1991.2(2):164-173.
[4]翟盘茂.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J].气象学报,1999.57(2),208-216.
[5]吉廷艳,李玉柱,杨利群.贵州气温、降水及湿度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贵州气象.2000.01.
高建飞.务川县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2):103-104.
分享:
高亚洲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周围的高山系(天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等,图1),有“亚洲水塔”之称。高亚洲冰川覆盖面积约为1.3×105km2,占全球山地冰川面积的43%[1]。在青藏高原地区,冻土面积达1.05×106km2[2],湖泊覆盖面积达36889km2[3],湿地面积为1.33×105km2(其中43.5%分布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地区)[4]。
2020-12-05热带海洋温跃层是热带海洋大气耦合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太平洋温跃层与赤道东风和海洋上升运动紧密联系。在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洋还可以通过温跃层和海洋上升运动调节海洋分量分布来影响气候变化。因此,认识全球变暖下热带太平洋的温跃层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2020-12-04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统称内蒙古高原。其地处中纬度内陆,大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只有大兴安岭北段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以中纬度天气系统影响为主[1]。前人已对内蒙古地区气温特征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2020-11-20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与自然共同作用下,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例如,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寒冷季节缩短、粮食危机,进而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1951—2018年,我国年平均气温每10a升高0.24℃,升高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0-11-20积温是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个生育期有效温度的总和,是一个区域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加值。农业气象中一般用一个地区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来表示年积温(简称积温),其大小代表当地热量资源状况,直接反映植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从强度、作用时间2个方面来表示温度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影响[1],以℃为单位。
2020-11-20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表示某地一定时段内的潜在蒸散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本文利用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干燥度,并分析了呼伦贝尔市1961~2017年干燥度的演变与分布规律,为今后预测呼伦贝尔市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2020-11-19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地理上离海最遥远的地方,但是夏季也时常出现区域性、地方性的较强降水。由于强大的热力学影响因素和复杂的地形原因,夏季午后迅速发展成长的强对流系统,经常会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或暴雨,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这种情况是新疆短时临近预报的难点,也是夏季预报工作的重点。
2020-11-17冰芯记录显示,珠峰地区气温逐渐升高,20世纪是最为温暖的时段。过去50年来,年均气温升高约0.33℃/10a,与青藏高原平均升温率大致相当,高于全球平均。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珠峰地区气温将持续升高,且升温幅度存在季节性以及区域差异,其中冬季增温更为显著,北部升温较大。
2020-10-2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天气预报也越来越重视,对预报的准确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研究通过检验预报业务中经常使用的20时国家指导预报、东北WRF和天气在线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对鞍山地区各站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预报与实况之间的误差,为今后的温度预报找出可参考的依据。为今后的气温预报业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0-10-2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西藏作为世界的“第三极”,对其降水量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深远的影响。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对西藏降水量进行客观规律的研究分析,从客观事实层面阐述西藏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笔者对近10年学者们研究西藏降水量的文献做计量分析,以期为西藏降水量主题及其延展性研究提供参考。
2020-09-22人气:2113
人气:1297
人气:1290
人气:1007
人气:91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科学
期刊人气:2205
主管单位:河南省气象局
主办单位:河南省气象局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3-7148
国内刊号:41-1386/P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253
影响因子:0.682
影响因子:0.160
影响因子:0.421
影响因子:0.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