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20全球风险报告》中环境风险主导了5大长期风险,应对气候变化一直是全球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会计师也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从国际间合作、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政策及市场建设4方面梳理了我国现有的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在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会计师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4点建议。
十九大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同时指出我国应扮演“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角色。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显示,与气候有关的问题首次主导了5大长期风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会计师活跃于各个行业领域,市场的有序运行离不开专业的会计师。会计师在承办相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的业务中[1],扮演着为企业提供经济信息、为管理层提供计划决策服务、提高企业效益并加强会计监督的角色。因此,当气候变化对经济环境产生不确定影响时,会计师应持续关注气候变化对企业及自身的影响,识别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1、我国气候变化治理现状
气候变化一直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气候的变化影响了环境及商业运作。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各利益相关方携手共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以下主要从国际间合作、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政策、市场建设4方面,概述了我国现有的气候变化治理体系。
1.1国际间合作
在全球治理的大环境中,我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开展国际间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就如何安排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问题,国际组织通过了《巴黎协议》。201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将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列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旨在形成一种协调发展与环境安全的模式。
1.2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2014年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是我国出于长远的战略层面,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的战略部署,针对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政策导向、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加快了构建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9:防范气候风险》也聚焦气候变化风险,为我国持续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最新的见解。
1.3企业政策
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向外部披露了更多与环境信息相关的非财务信息,旨在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要求。《可持续发展报告》主要聚焦经济、环境和社会3个角度,报告企业的业绩,旨在向利益相关团体披露企业用以管理和改善经济、环境、社会业绩的行动的信息,以及这些行动的结果和未来的改进策略。
1.4市场建设
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市场控制机制扮演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角色。在行政法规制定方面,生态环境部出台了有关碳排放权交易重大政策《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基础的法律框架,同时修订完善并印发《全国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
2、会计师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在全球治理的环境中,社会各方应对气候变化应秉持全球治理观。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和拥有专业技能的职业人员,也应承担起积极参与、应对与解决气候变化的责任与义务。
2.1在企业战略中考虑气候风险
会计师在扮演企业建言献策者时,应考虑气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监管、物理、声誉及法律等层面的风险。会计师应确保气候变化战略切实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针对不同组织制定相应的、可量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并加强与相关人员沟通,做好战略的落实。对于一些非营利组织,气候变化应对战略更是衡量组织与运营能力的标准之一。
2.2协助企业识别行业风险与披露环境信息
在国家经济政策引导和相关市场机制约束下,处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高风险企业中,会计师应根据企业业绩信息,识别与量化因气候变化引起的风险。同时,协助企业建立与其切实配套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检测标准。对于自愿披露《社会企业责任报告》的相关企业,会计师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找出适应企业、节约成本的措施并预测其财务影响,为企业提供与环境相关信息披露的建议和服务,为投资者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提供透明的信息。
2.3做好职业匹配、选择与发展
气候变化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确定的后果,会计师的职业与岗位选择也应考虑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会计师拥有的应对气候变化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作出了新要求,例如环境信息与碳排放信息的披露要求。在相关行业选择方面,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的行业有汽车行业、石油石化行业、煤炭行业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技公司等。包装部门、运输部门、能源部门、财务信息报告部门等,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整体的供应链中,应秉持资源循环型经济的理念,在包装环节注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做到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相结合。这种变化对于从事审计相关工作的人员,例如外审人员和内审人员,在识别与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充分披露气候变化风险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会计师应认识到各方面的影响,做好自身职业与岗位的匹配与选择。
2.4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会计师的职业发展应匹配其自身的专业技能。会计师应时刻关注最新的国际与国家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提升职业风险意识。在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呈日益增长的趋势下,会计师应学习新兴的环境会计、碳会计相关的会计处理及相对应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关注相关行业特定的与应对气候有关的政策,了解政策的制定标准与要求,并将其运用于自身的职业判断中。同时,提升个人的环保意识,做到低碳办公。
3、结束语
简述我国现有的气候变化治理体系,针对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员———会计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4点建议。在企业层面上,会计师应协助企业进行战略部署,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工作实践中。在个人层面上,会计师应做好自身职业与岗位的匹配选择,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瑾.专业会计师在数字时代的职业道德与信任[J].纳税,2019,13(36):146.
王静怡.会计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建议[J].山西农经,2020(12):142+144.
分享:
高亚洲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周围的高山系(天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等,图1),有“亚洲水塔”之称。高亚洲冰川覆盖面积约为1.3×105km2,占全球山地冰川面积的43%[1]。在青藏高原地区,冻土面积达1.05×106km2[2],湖泊覆盖面积达36889km2[3],湿地面积为1.33×105km2(其中43.5%分布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地区)[4]。
2020-12-05热带海洋温跃层是热带海洋大气耦合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太平洋温跃层与赤道东风和海洋上升运动紧密联系。在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洋还可以通过温跃层和海洋上升运动调节海洋分量分布来影响气候变化。因此,认识全球变暖下热带太平洋的温跃层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2020-12-04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统称内蒙古高原。其地处中纬度内陆,大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只有大兴安岭北段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以中纬度天气系统影响为主[1]。前人已对内蒙古地区气温特征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2020-11-20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与自然共同作用下,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例如,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寒冷季节缩短、粮食危机,进而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1951—2018年,我国年平均气温每10a升高0.24℃,升高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0-11-20积温是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个生育期有效温度的总和,是一个区域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加值。农业气象中一般用一个地区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来表示年积温(简称积温),其大小代表当地热量资源状况,直接反映植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从强度、作用时间2个方面来表示温度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影响[1],以℃为单位。
2020-11-20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表示某地一定时段内的潜在蒸散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本文利用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干燥度,并分析了呼伦贝尔市1961~2017年干燥度的演变与分布规律,为今后预测呼伦贝尔市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2020-11-19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地理上离海最遥远的地方,但是夏季也时常出现区域性、地方性的较强降水。由于强大的热力学影响因素和复杂的地形原因,夏季午后迅速发展成长的强对流系统,经常会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或暴雨,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这种情况是新疆短时临近预报的难点,也是夏季预报工作的重点。
2020-11-17冰芯记录显示,珠峰地区气温逐渐升高,20世纪是最为温暖的时段。过去50年来,年均气温升高约0.33℃/10a,与青藏高原平均升温率大致相当,高于全球平均。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珠峰地区气温将持续升高,且升温幅度存在季节性以及区域差异,其中冬季增温更为显著,北部升温较大。
2020-10-2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天气预报也越来越重视,对预报的准确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研究通过检验预报业务中经常使用的20时国家指导预报、东北WRF和天气在线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对鞍山地区各站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预报与实况之间的误差,为今后的温度预报找出可参考的依据。为今后的气温预报业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0-10-2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西藏作为世界的“第三极”,对其降水量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深远的影响。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对西藏降水量进行客观规律的研究分析,从客观事实层面阐述西藏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笔者对近10年学者们研究西藏降水量的文献做计量分析,以期为西藏降水量主题及其延展性研究提供参考。
2020-09-22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气象学报
期刊人气:2133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0577-6619
国内刊号:11-2006/P
邮发代号:2-368
创刊时间:192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53
影响因子:0.682
影响因子:0.160
影响因子:0.421
影响因子:0.08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