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城市建筑高层化进程在不断发展,城市特殊的下垫面的储热与释热功能,使城市的环境和微气候发生了改变,工业发展、人类密度增大等人文因素直接导致了大气污染增加,雾霾严重等环境问题。文章基于贵阳市的地理位置、地势面貌研究了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
贵阳地处贵州省的中部,是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处于云贵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的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贵阳的地貌属于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坝地较少。贵阳素有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冶之美誉,是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之一,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野中国避暑之都冶的称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贵阳的气候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下面从温度、降水量与湿度、日照时长、太阳辐射与风速展开详细阐述。
1、贵阳城市发展对温度的影响
调查研究表明,近5年来贵阳市全年最高温度高于30摄氏度的日数平均仅为35.8天,超过35摄氏度的天数约为0.3天,贵阳市系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直接促进了城市的飞速发展,伴随着贵阳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城市建筑高层化进程在不断发展,由于市区特殊的下垫面的储热与释热功能,以及地面屏障对空气冷却的减少作用,市区昼夜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城郊温差正在逐渐增大,城市发展的速度越快,城郊温差增大的速度就越快,长此以往,贵阳市气温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1]。
2、贵阳城市发展对降水和湿度的影响
贵阳市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位于贵阳市域境内长度达到1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98条,贵阳市的水资源主要依赖于天然雨,全年总降水量约1048毫米,贵阳市雨热同期,夏季降水量充沛,降水量约为500毫米,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舒适度的优势,其中夜间降水量占到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昼晴夜雨营造了贵阳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冶的意境,是贵阳空气质量优良的一个重要原因,夜雨是最好的空气净化器,贵阳全年的平均相对湿度约为80%[2]。市区排水设备较好,加上地面硬化、人口密度大,即便是降水,也不会被囤积,被用于大气循环中的水分少之又少,这些都说明了城市发展会使空气中的湿度逐年减小,而城市发展对降水量的影响在于,大量人为建筑、硬化路面逐渐取代原有湖泊、森林,城郊下垫面热力差异明显,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等造成城区动力学特性,再加上大气成分的变化使降水量、次数、强度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3]。
3、贵阳城市发展对日照、太阳辐射及风速的影响
贵阳是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据统计,贵阳市的全年平均日照时间达到1148.3小时,贵阳市全年受西风带的控制,贵阳云淡风轻,无大风无旱涝,气象灾害较少。
工业发展、人类密度增大都直接导致了大气污染物的急剧增加,城市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天空烟云、浮沉的增加使得贵阳市的全年日照时长呈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干季晴天多日照,雨季大多为阴雨天气,因此日照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干季,日照的时长直接决定了太阳辐射量,所以相应地贵阳城市的太阳辐射总量也在逐年减少,郊区夜间的风速大于市区,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的遮蔽,靠近地面处的风速会减少、甚至没有,但高楼间的风速会增大[4]。
4、结语
贵阳城市的发展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贵阳市全年昼夜温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城郊温差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增大,这一点直接说明了人类活动对城市气温造成的严重影响;2)受盛行风向和凝结核增多的影响,贵阳市的市区降水量将逐年比郊区降水量减小,并且该过程主要发生在雨季,近10年来,市区的大雨、暴雨以及降雨次数都明显小于郊区,并呈现逐步发展的趋势,城市发展对湿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干季;3)随着大气污染物的增多,每年的日照时长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相应的太阳总辐射量也在逐年下降,而风速却呈上升趋势。
参考文献:
[1]方修琦,萧凌波,苏筠,等.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古地理学报,2017,19(4):729-736.
[2]于俊伟,雷云.贵州省气候评价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贵州气象,2004(1):62-63.
[3]别得进,朱秀芳,赵安周,等.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1):62-69.
[4]黄路梅,贺中华.贵州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评价与分析[J].贵阳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4):55.
奚悦,唐红祥,陈梦圆,韦婵苑.贵阳城市发展对气候影响的初步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19):240-240.
分享:
高亚洲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周围的高山系(天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等,图1),有“亚洲水塔”之称。高亚洲冰川覆盖面积约为1.3×105km2,占全球山地冰川面积的43%[1]。在青藏高原地区,冻土面积达1.05×106km2[2],湖泊覆盖面积达36889km2[3],湿地面积为1.33×105km2(其中43.5%分布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地区)[4]。
2020-12-05热带海洋温跃层是热带海洋大气耦合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太平洋温跃层与赤道东风和海洋上升运动紧密联系。在全球变暖下,热带海洋还可以通过温跃层和海洋上升运动调节海洋分量分布来影响气候变化。因此,认识全球变暖下热带太平洋的温跃层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2020-12-04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统称内蒙古高原。其地处中纬度内陆,大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只有大兴安岭北段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以中纬度天气系统影响为主[1]。前人已对内蒙古地区气温特征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2020-11-20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与自然共同作用下,导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例如,极端天气频发、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寒冷季节缩短、粮食危机,进而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9)》显示,气候系统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1951—2018年,我国年平均气温每10a升高0.24℃,升高率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0-11-20积温是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个生育期有效温度的总和,是一个区域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累加值。农业气象中一般用一个地区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来表示年积温(简称积温),其大小代表当地热量资源状况,直接反映植物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从强度、作用时间2个方面来表示温度对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影响[1],以℃为单位。
2020-11-20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表示某地一定时段内的潜在蒸散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本文利用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到干燥度,并分析了呼伦贝尔市1961~2017年干燥度的演变与分布规律,为今后预测呼伦贝尔市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2020-11-19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是地理上离海最遥远的地方,但是夏季也时常出现区域性、地方性的较强降水。由于强大的热力学影响因素和复杂的地形原因,夏季午后迅速发展成长的强对流系统,经常会造成局地短时强降水或暴雨,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这种情况是新疆短时临近预报的难点,也是夏季预报工作的重点。
2020-11-17冰芯记录显示,珠峰地区气温逐渐升高,20世纪是最为温暖的时段。过去50年来,年均气温升高约0.33℃/10a,与青藏高原平均升温率大致相当,高于全球平均。未来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珠峰地区气温将持续升高,且升温幅度存在季节性以及区域差异,其中冬季增温更为显著,北部升温较大。
2020-10-2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天气预报也越来越重视,对预报的准确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研究通过检验预报业务中经常使用的20时国家指导预报、东北WRF和天气在线三种数值预报产品对鞍山地区各站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预报与实况之间的误差,为今后的温度预报找出可参考的依据。为今后的气温预报业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020-10-2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西藏作为世界的“第三极”,对其降水量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深远的影响。目前,研究者们主要对西藏降水量进行客观规律的研究分析,从客观事实层面阐述西藏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笔者对近10年学者们研究西藏降水量的文献做计量分析,以期为西藏降水量主题及其延展性研究提供参考。
2020-09-22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气象
期刊人气:1660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0-6362
国内刊号:11-1999/S
邮发代号:82-126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87
影响因子:1.181
影响因子:0.599
影响因子:2.217
影响因子:0.07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