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讨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积累及关键领域分析

  2020-05-25    37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气象助力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领域;然后在中国知网和SCI检索数据库中,检索近5年各个领域的研究积累。结果表明,在气候评估、灾害评估等领域,有较好的研究积累;在气象民俗、生态气象、区域农业气象分类服务等领域,研究积累较少。建议在研究积累较好的领域,建立公司或工作室,生产相关服务产品;在研究积累不多的领域建立研究团队,支持相关服务的发展。或者建立开放数据中心,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研究。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气象
  • 气象学
  • 研究积累
  • 加入收藏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简称“规划”)。在规划中,详细列举了需要实施、推进的一系列工作。在第三十章中,提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抵御各类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加强农村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解决农村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第十章中,提出“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气象助力乡村振兴,是现在和未来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1,2]。但是,由于乡村振兴是一个新问题,在知网中共检索到24篇以“气象”和“乡村振兴”为主题词的文章(2019年10月4日检索),经过内容审阅后,有14篇论文与主题高度相关。在这14篇论文中,有1篇以全国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分析,其余13篇文章中有12篇以县(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区域分析,1篇以省份为研究对象,对农业保险进行分析。当前的研究状态并不利于气象服务全国性政策措施的出台,这是因为在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讨论之前,出台政策有可能是不全面的。当然,有针对性的地方案例研究也可以迅速发现问题。但是,这种背对背的研究,需要数量足够大才能覆盖绝大部分理念。因此,理论上需要从国家视角出发,加强研究,以供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以乡村振兴规划为基础,梳理出助力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气象技术支撑领域,然后在中国知网、WebofSciences中,分别检索近5年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态,最后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状态,给出气象部门助力的策略。


1、重点助力领域


气象服务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另一类是具有监测、防御等功能的物化产品。物化产品相对于信息服务产品更加容易被消费者理解、接受,具有标准化特征。信息服务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减少损失和增加收益,与服务对象息息相关,具有个性化特征。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气象服务对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价值。但是,针对具体的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根据战略的特点、目的、具体工程等,设计气象信息服务,以满足乡村发展、变化的需求[1]。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非常详细地列出了乡村着力发展的领域、愿景和目标,共包括11篇、37章的内容。根据当前对气象服务的理解、服务领域的研究,逐句分析乡村战略规划,找出需要气象助力的领域主要包括气候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区域农业分类气象服务、生态气象、农田水利设施评估、智慧气象、农业气象灾害保险、气象民俗、气象灾害预警等(表1)。

在乡村振兴中,气象服务对象非常复杂,其主要特征总结如下。

一是服务对象的尺度主要为国家级和乡镇级。国家级包括“两屏三带”“七区二十三带”等。乡镇级包括的内容更加丰富,例如,乡村的“生态宜居搬迁”,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对于大尺度数据气象部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但是,对于小尺度数据还需要尽快加强。我国已经有三十米格网地表覆盖数据,但是气象部门百米预报技术还没有开发、应用。因此,直接服务乡镇的搬迁、基础设施布局等会存在技术困难。二是服务研究对象种类繁多。自然对象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生产生活对象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每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对各类气象条件的阈值以及所处环境等。因此,若要提供充分的服务,前期必须有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三是服务对象的目标不同。服务对象的目标决定了气象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例如,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这3类搬迁的地点选择侧重点不同,约束条件、参数设置也应有所区别,才能满足各自的需求。更为明显的例子是搬迁与保险的测算重点完全不同。四是气象文化建设需求增长。我国古代有丰富的气象文化,有很多已经转变为民俗的一部分。例如,在盖房子之前,请“风水”先生看风水,其实是选择一个灾害风险小、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建房。在新的时期,各个领域均快速发展,如何增强乡村气象文化建设,以使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规避灾害风险,符合常态减灾这一治理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表1气象助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2、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积累


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研究已经可以大体满足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但是,不同领域的研究积累存在较大差异。现使用关键词检索,概要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积累状况。进入文献数据库的论文,不论是中文或者是英文,都已经是人类公共知识的一部分,都可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展。使用关键词主题检索中国知网和WebofScience数据库,并统计2015—2019年的研究成果,作为该领域的研究积累描述性指标。选择近5年文献的依据:一是近年的科技水平发展太快,5年之前的文献参考价值可能不如近年的文献;二是5年内的文献数量可以标示研究者近年的关注程度,关注越高越容易找到相关的研究者,为气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2.1气候评估领域

近5年,气候评估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不论是中文文献或者英文文献,数量都非常庞大(表2)。中文文献中,“生态保护”的文献最多;英文中,“气候评估”的文献最多。但是,中文的“气候‘且’环境承载力”和“气候‘且’生态保护”的文献不多。说明在环境承载力和生态保护方面,以气候视角研究的成果积累不足,而英文成果数量比较多。从信息传播视角出发,英文和中文只是信息的载体不同,并不会影响信息的内容。因此,气候评估领域的研究成果应该可以较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为文献大多是思想创新,思想创新需要经过产品创新、市场拓展,才有可能被应用。

表2气候评估领域的研究积累

2.2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英文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成果均非常丰富。中文中城市风险的研究成果少于英文,“气象‘且’城市风险”的论文在近5年为0篇(表3)。基础建设并不能完全规避城市风险。如果能够在村镇建设的选址期规避大部分气象灾害风险,既可以节约减灾工程建设成本,也可以使村民安居乐业。在此方面,几百篇英文文献对启发思路应该有所助益[2]。

2.3区域农业分类气象服务

农业气象服务领域本身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以“农业气象”为关键字的文献,5年仅5000篇左右。进一步细分发现,每个领域的文献都很少,甚至出现“0”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该问题是新问题,所以研究成果较少;另一方面是该问题是老问题,但检索方式不对。在替换部分关键词后,结果与表4差异不大,因为现在的文献数据库已经采用了近义词检索。在我国,农业气象从业人员较少是客观事实,生态脆弱区保护同样是一个新问题。对于气象服务领域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2.4其他领域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产生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其独特的内涵,不适于归并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我国学者在发表英文版时,采用了直译的方式。直译的缺点是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得到其他国家研究人员的认同,也有可能在还没有得到认同之前,该问题已经解决,不再具有讨论价值。检索时发现,这些领域的英文文献较少(表5)。既然已经公开发表,至少说明其他国家的学者认为中国这些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或者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是有启发性、值得借鉴的[3,4]。

表3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领域的研究积累

表4区域农业分类气象服务领域的研究积累

气象与“生态功能区保护”“农田水利”“民俗”方面的研究融合研究国内外文献均较少,这些方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

表5其他领域研究积累


3、结论与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广阔的前景。在气象局建立之时,农业气象服务即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气象服务“三农”的主要方式是防灾、减灾。现在,很多农民提出了增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又提出了服务于村、镇搬迁等的气候评估,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评估以及智慧气象、气象民俗、农业保险等。科研论文提供了创新思想,虽然其距离实际服务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减少了探索成本。因此,本文分析了气象助力乡村战略的主要领域,并统计了近5年各个领域的研究积累情况。结果表明,环境承载力、城市风险、生态脆弱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民俗等领域,气象科学的融入度很低,还有一些领域,例如基础建设、减灾工程等,气象科学的融入度也不高。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实施1年多,我们所处的科研积累环境已经成为历史。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当前需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在科研积累较好的领域,例如气候评估、灾害评估、预警信息等领域成立研究室或者公司,以政府采购、免税、低息贷款等形式培育其发展,使其迅速服务于乡村振兴领域。

其次,在研究积累不好的领域,组建若干研究团队,明晰考核细则,在加快科研产出的同时,提高科研质量。

最后,构建数据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尽量公开采集到的数据,建立开放数据平台和方法库。鼓励社会力量将方法出售给方法库。我国农业气象人员比较少,从事区域农业分类气象服务的人员更少,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迅速积累大量的知识。而目标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留给气象部门的时间并不多。气象服务大多为信息服务,生产信息的工具大多为思想和代码。因此,完全可以依靠社会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成本迅速提升气象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郑治斌,王晓莉.实施乡村振兴的气象科技作为[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4):167-174.

[2]吉宗伟.乡村振兴战略下气象为农服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171.

[3]陈辉,杨丽霞,陈虹伶,等.推进乡村振兴的气象实践与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07(3):85.

[4]王冰,林修栋,刘君秀.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探析:以山东烟台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29(1):5-8.


张丽杰.气象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与研究积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0):228-230+233.

基金: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下公众气候安全感知评测系统研究”(2019ZZXM4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气象研究与应用

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

期刊人气:101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主办单位:广西气象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学

国际刊号:1673-8411

国内刊号:45-1356/P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