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博物馆,这是一个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风向标,也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中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在社会教育中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要不断完善及调整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才能更好的促进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全面升级。
博物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其最大的作用就是对人类文化艺术精神的传播和教育,使其在科学技术进步下,以其独特的优势与价值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念
社会教育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是指与学校教育、教育教育并行的,深刻影响着个人身心发展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而从狭义角度来讲是指社会教育机构对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运用某种教育手段而开展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知识教育活动。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积淀,历史文物储存、陈列的重要基地,其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城市发展文明。博物馆发展至今,其起到的真正作用不仅是储存历史文物的重要载体,还承担着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丰富且广泛的馆藏内容,向现代社会人员积极传播城市文明和科普中国文化知识,从而实现社会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总而言之,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念,就是以文物标本为教育基础,按照一定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展开对社会群体集中、直观的教育,它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和独特魅力。
二、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在我国改革开放过后,大量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想观逐渐涌入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中。使部分现代人因长期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所影响,自身所具备的三观逐渐转换为拜金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极端个人主义,并不利于现代人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现代人只有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不断吸取和学习我国文化知识,推动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才能使其成为新时期发展下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而博物馆中的馆藏内容都是经过相关专家和科研人员精心研制的展品,也储备着大量历史珍贵藏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因此,博物馆自身具备着艰巨的社会教育功能,只有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将我国传统文化以直观化、形象化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并进行直接教育,才能使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并培养社会群体公众意识。
三、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模式
传统博物馆社会教育形式,主要是以陈列展览、参观讲解为主,而这种模式在当前新形势发展下已无法满足人们需求,并逐渐丧失对人们的吸引力,博物馆社会影响力也在慢慢减少。因此,博物馆只有不断创新自身社会教育模式,积极寻求符合现代化需要的发展路径,积极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功能模式,走出以往封闭式的场馆教育,走进校园当中,走进社会群众身边,让博物馆馆藏文化变的鲜活,才可进一步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在此过程中,博物馆可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在通过政府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当中,协调相关教育部门制定出正规、有效的馆校合作规章制度。其次,博物馆应充分利用馆内储备资源与优势,定期组织相关合作学校到馆内参观教育活动,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制定相应的教育服务计划,以此确保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性。
(二)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模式
在当前网络信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在教育事业中也获得广泛应用。因此,博物馆可充分利用这一有效技术,积极在网络平台中建立数字化博物馆,实现博物馆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在文化教育传播领域下,最大化发挥出博物馆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例如:相关博物馆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网络平台中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将博物馆中的馆藏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归纳、分配,确保博物馆资源展示出来的有效性。同时,在建立网络虚拟博物馆时,应制定相关实名制阅读、发言机制,规定浏览、发表言论人员实名制,保障网络虚拟博物馆平台环境、风气良好,健康。这样一来,数字化博物馆的智能型、互动性都得到良好的完善和升级,更加方面与社会大众的学习、认知。
(三)提高陈列展览形式的观赏性
在博物馆实际文物陈列展览当中,其藏品陈列和展览的形式是起到对文物和参观者相互之间产生联系的重要作用,藏品陈列和展览形式新颖、吸引人,才能有效吸引住参观者目光,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因此,博物馆需要重视对自身藏品陈列和展览形式的创新,切记不可长久保持一种形式,要具备推陈出新的意识,提高陈列展览形式的观赏性,有效抓住参观者目光,才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例如:因博物馆中的藏品都是具有一定历史年代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藏品本身样式逐渐闲的陈旧。而在将其陈列展览过程中,如果将其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中色彩与打光功能,充分将厚重的历史文物和鲜明色彩相结合,将会使原本暗淡色彩的历史文物转变为鲜明亮丽的色彩,这对于参观者而言无疑是更好的观赏体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承担着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作用。但是,为能够更好促进博物馆社会教育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博物馆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博物馆社会教育形式,加强社会教育模式中融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才可确保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有效发展,并使其价值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玮.关于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的探讨[J].科技风,2018(09):180+182.
[2]孙旭捷.行业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3]郭姿.新形势下发挥博物馆社会功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商,2015(46):289.
李悦.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9,(34):240.
分享: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依照教材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是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更贴合智力障碍学生学习心理,能促进他们高效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同时,生活化教学,能加强智力障碍学生对知识的直观体验,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本文将针对培智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详细阐述。
2021-12-01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高等教育的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特殊职业教育也深受影响,发生了改变,并朝着好的方向持续发展。特殊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难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更为了该校学生在未来能够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针对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策略。
2021-11-05聋生作为祖国未来一代中的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生理或心理的缺陷,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形成自卑、孤僻、多疑、懒惰、不负责任、行为过激等多种不良性格和习惯。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大部分是寄宿制学校,承担了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必须承担的大部分的教育责任,学生低龄化明显,可塑性较强。
2021-09-07手机依赖是由于个体对手机的过度使用而产生的一种习惯性使用行为,从而导致用户心理和生理上的强迫式的反常动作,并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任爽[2]认为,手机依赖简而言之就是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心理,是指个体由于频繁使用手机,从而无法控制对手机的使用冲动,出现了明显的上瘾症状;
2021-07-21新加坡自然资源有限,十分依赖于开放型经济且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终身学习理念引入新加坡起,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终身学习政策。其中,终身学习最重要的政策始于教育部1997年提出的“思考型学校,学习型国家”愿景,旨在改变教育培训系统过于关注文凭导致学习者养成被动学习习惯的弊端,培养学习者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
2021-07-21语言学习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病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为了解语言学习障碍的本质,目前已经发展出几种理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快速听觉加工理论。本文将从快速听觉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快速听觉加工与语言智力的关系以及快速听觉加工的干预训练等角度,详细介绍快速听觉加工理论,以期更好地了解快速听觉加工过程与语言学习障碍之间的关系。
2021-06-02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创业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大学生创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其中残疾大学生创业更是能够帮助其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探讨了现阶段残疾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针对这些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残疾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协同构建以及发展。
2021-06-02本篇文章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基础上,结合贵州水族地区实际,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提出了以下策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价值观认同的物质基础;加强党组织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民族文化传承,提升水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构建相互融合机制,发挥水族优秀文化的优势;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2021-05-21为了进一步减少智障学生与正常学生之间的隔阂,部分特殊教育机构呼吁,为尽可能多的智障学生提供除常规学习之外的适应能力的培养课程。实际上,这一举措的支持者,已经试行了一些有前途的服务提供模式。但这类培养方式,往往价格不菲,且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个人能力。而开设陶艺课程便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讨论。
2021-05-12自闭症学生在随班就读转衔安置过程中需要什么支持?如何探索创造出更优的转衔安置模式?如何帮助他们在随班就读过程中既能实现物理性的融合,又能实现社会性融合?为此,青羊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以一名提出随班就读申请的自闭症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转衔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所需的支持保障和差异化教育策略。
2021-02-01人气:9776
人气:5596
人气:4908
人气:4799
人气:431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学术探索
期刊人气:2512
主管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版地方:云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6-723X
国内刊号:53-1148/C
邮发代号:64-57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45
影响因子:0.077
影响因子:0.259
影响因子:0.356
影响因子:0.05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