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mGMI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效果

  2025-01-17    3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基于改良分级运动想象(mGMI)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 将98例脑卒中病人分成对照组(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和观察组(改良分级运动想象下康复训练)各49例。对比两组应用效果及手Brunnstrom分期。结果 治疗后,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FMA-UE、ARAT评分较高;手Brunnstrom分期较优;额叶、顶叶、BA7区激活频率较高;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病人实施mGMI可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手运动功能,促进运动功能相关脑区激活,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康复训练
  • 手Brunnstrom分期
  • 改良分级运动
  • 脑卒中
  • 脑血管破裂
  • 加入收藏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以脑血管破裂或阻塞为典型特征的急性脑损伤,约50%~75%[1]的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上肢运动功能,相较于下肢运动功能更难恢复,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运动想象疗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康复训练方法,在脑卒中等疾病的康复训练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训练效果良好[2]。有学者[3]提出,在运动想象疗法加入动作观察,并添加单、双手镜像运动,这不仅形成了改良版分级运动想象(mGMI)疗法,同时也可显著提高了临床康复训练效果。本文主要探讨脑卒中病人基于mGMI下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6.57±3.24)岁。观察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56.72±3.35)岁。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4]中脑卒中诊断标准;满足康复训练条件,首次接受康复训练治疗;一般资料真实可循。已排除小脑卒中者;合并失语或严重抑郁者;既往有癫痫、肿瘤、颅脑外伤等病史者;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者;精神异常者;存在视听障碍者;合并骨关节疾病者;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予对照组常规运动康复训练:通过刺激感受器或床上翻身、体位转移、负重训练等综合神经发育疗法,指导患者进行以上肢主动一辅助运动为主的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充分锻炼患者各关节的活动度。其中,手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拧螺丝、插木钉等训练方法充分锻炼患者手指的协调性与精细动作。上述训练每天2次,每次3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4周。予观察组mGMI下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坐于镜像OT桌前,帮助患者将双上肢摆放在桌面上,有序进行训练:(1)内隐运动想象(IMI)训练。康复治疗师于训练前提前备好电子图片,图片展示内容为左手或右手摆出不同场景位置的动作、旋转角度等。首次IMI训练时,治疗师随意拿出2~3张图片进行示范,方便患者理解,随后任选10张图片,让患者判断图片中是左手还是右手,若答案错误,应重选1张图片让患者再次判断。(2)外显运动想象(EMI)训练。将治疗镜置于OT桌上,摆放在患者双上肢中央,使镜面和镜背面分别与健侧、患侧上肢或手相对,并且要叮嘱患者身体与头部稍倾斜于健侧,以便详细观察镜面运动成像。在静止状态下,治疗师指导患者在患者肩、肘、腕关节等健侧上肢向不同方向运动,并以端茶杯、握乒乓球等形式训练手部动作,每个动作保持5 s,并在此过程中要求患者详细观察镜面中健侧肢体的反射镜像,并引导患者想象患侧上肢和手可以做相同的动作或姿势,每个动作想象10次,每次想象需间隔10 s。(3)单侧肢体镜像治疗(MT)。治疗镜的位置与摆放与EMI一致,由治疗师有序指导患者健侧上肢完成肩屈曲、肘屈曲/伸展、腕屈曲/伸展等动作,并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通过视错觉想象,将患者注意力引向镜面,想象镜面成像为患侧上肢和手运动,此类动作各重复10次,每次间隔5 s。(4)双侧肢体MT。指导患者尽量完成MT中的动作,通过镜面观察,想象自己患侧上肢与手能够做出与健侧肢体相同的动作,每个动作共做10次,动作之间需间隔5 s。上述训练每天1次,每次30 min/次,每周训练5 d,共训练4周。

1.3观察指标

应用上肢运动研究量表(ARA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MA-UE)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展开量化评估与综合评价。ARAT包括4个维度,19个项目,总评分越高,表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FMA-UE包括9个维度,33个项目,总评分与上肢运动功能呈正相关。根据Brunnstrom提出的偏瘫六阶段恢复理论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手Brunnstrom分期,分为Ⅰ~Ⅵ期。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对两组患者头部进行扫描,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运动时大脑额叶、顶叶、BA7区的激活频率。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根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调查,包括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区间0~100分,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上肢运动功能

治疗前,两组FMA-UE、ARAT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A-UE、ARAT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两组上肢运动功能的比较

2.2手Brunnstrom分期

治疗前,两组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手Brunnstrom分期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手Brunnstrom分期的比较[n(%),N=49]

2.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组间治疗前额叶、顶叶、BA7区激活频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额叶、顶叶、BA7区激活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比较[n(%),N=49]

2.4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3、讨 论


mGMI疗法作为临床康复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辅助方法,综合了运动想象与镜像疗法的双重特点与优势[5]。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治疗师通过正确的提示与科学的引导,可帮助患者在大脑中重复模拟某种运动情境,联想起发病前的运动记忆,进而充分激活存储某项运动记忆的脑部特定区域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6]。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FMA-UE、ARAT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手Brunnstrom分期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额叶、顶叶、BA7区激活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GQOLI-74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mGMI下康复训练效果更加突出。分析原因,mGMI下康复训练通过IMI—EMI—MT—双侧肢体MT这一由简到难的训练过程,可有序分级激活影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大脑皮层网络,促进上肢和手等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脑部与运动功能相关区域的激活频率[7];mGMI下康复训练将镜像与EMI训练相结合,可循序引导患者通过运动想象,借助镜面反射原理对健侧肢体静止动作进行全面观察,充分激活其大脑运动皮层活动[8],进而为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与手Brunnstrom分期改善创造有利条件;MT和双侧肢体MT作为mGMI下康复训练的终末阶段,主要是通过“视觉幻象”对脑卒中患者大脑不断发送视觉反馈信息,并利用镜面反射形成的视错觉,对患侧肢体运动神经元产生强烈刺激或有效激活其突触,改善突触的可塑性,以此来加快脑卒中患者感觉运动区皮层功能的重建重组,促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此外,脑卒中患者通过双侧肢体MT,可深层次激活楔叶和扣带回后部等局部区域功能,增强患者的自我意识与空间注意力,并且在视错觉作用下,能够对颞上回等高级视觉皮质及关键运动区的MNs产生良好的诱导与激活效果,进而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手部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1]高政,张会慧,杨婷,等.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J].广西医学,2023,45(18):2191-2195.

[2]刘鸿鑫,刘晓旭,陈志天,等.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评估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6):363-366.

[3]周艳平,王刚,张妍昭,等.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4(2):126-130.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

[5]黄硕,陈慧芳.改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3,27(11):2212-2215.

[6]骆丽,陈绿叶,邹晶晶,等.分级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3,38(10):585-588.

[7]刘泽江,洪珏.推拿联合分级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22,20(1):40-48.

[8]伦亿禧,王强,毛勇,等.运动想象疗法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3,45(2):131-133.


文章来源:李敬亮,吕志剑,苏孟丹.基于mGMI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效果[J].贵州医药,2025,49(01):86-8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贵州医药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期刊人气:615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单位: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出版地方:贵州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744X

国内刊号:52-1062/R

邮发代号:66-8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