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课程是基于信息化以及全球化的背景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目标,其对当下的人才重新进行了定义。就目前的社会而言,其需要的是能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够在复杂信息中对问题收集以及汇总的人才,一般这种人才都具有高阶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所反应的核心素养,其是个体创新力以及批评思维的一种体现,是对问题高层次的认知。本文就高阶思维能力以及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进行概述,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状,并提出基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着改变。传统的以获得知识为目标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当前社会需要的是一批能够应变复杂多变环境的人才,是具备能够进行问题搜集、分析以及解决的人才。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该学科的特性也决定了其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重视该门课程的教学,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概念及意义
(一)高阶思维能力的概念
高阶思维这个概念最早是从布鲁姆所提出的认知目标开始发展的,布鲁姆将思维分成了6个层次,分别是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六个层次的思维是从低到高的。就当下的学术界而言,并没有对高阶思维能力明确进行定义,但不同的学者对高阶思维概念的定义都是类似的。比如像学术界的钟志贤教师,他就认为高阶思维属于一种高层次认知水平,其往往体现的是个体的一种综合能力。比如对问题的一种解决、批评以及决策的能力。这和布鲁姆所提出的认知目标中的层次是类似的,其表现的是一种综合能力。
(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知识。初中是学生初次学习物理知识的阶段,而物理学科的特性又是以抽象探究为主,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够掌握物理的一些科学现象以及规律,这对于学生的各项能力要求极高。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正在发展。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地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融入其中,那么对于促进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理解,具有重大的帮助。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质的学科,内部的很多现象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才能获得,在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而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融入其中,则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以及评价的能力。这对于落实初中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一个学习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高阶思维能力的融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这门课程,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现状
(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忽略对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低阶思维能力是当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普遍现状,所谓的低阶思维能力是指过于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以及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而忽略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现象的观察、分析以及创造的能力。当下存在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味地讲解课堂知识,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一个好的成绩,可是该部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学模式过于的单一,影响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
新课改提出之后,教育界纷纷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就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在课堂中仍然是以讲解为主。首先,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更关注学生对一些基础概念的记忆,教师的教学只停留在“是什么”,并没有深入探究“为什么”。其次,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工具较少,并未积极地发挥出多媒体等工具的优势,加之采用像“问题提问”“微课”“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较少,这也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在融入一些物理实践活动时缺乏创造性,往往都是学生对教师的操作进行模仿训练,并没有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很明显这种教学只是一些低阶思维的培训,根本无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中学生本位的思想不明确
从高阶思维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其较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如对事物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体性地位,需要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探究,继而获得一些问题的答案。但是就当下的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本位思想并不明确,这也影响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翻转课堂,为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翻转课堂是在新课改提出之后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将课内外的时间重新进行调整,将决定权转移给学生。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体,在课堂前学生会先自主学习一些基础知识,课堂中教师不会再花费多余的时间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对物理项目的研究和学习,继而对物理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和高阶思维能力是相一致的。因此,物理教师要合理地划分课前以及课上的学习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该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节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声波向外部传播的方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以及不同介质中声音速度的差别,该节课程的重点是探究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的过程,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和课中探究分为两个部分。对于课前预习,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展现出大千世界存在的各种声音,让学生了解声音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渠道。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大千世界中的各种声音是如何发声和传播的?”接着让学生自己说话,并将手放在喉咙处自己感受,写出自己总结的结论。在完成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再探究声音传播的介质,写出自己的猜想,并试想如何通过开展实验验证猜想。对于课中探究,教师主要安排两个实验,分别是证明声音的传播是伴随着振动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通过在课堂中设置实验,引导学生类比、观察以及分析的方式得出结论。从整个翻转课堂的流程教学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更强调的是在课堂中的探究。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帮助。
(二)问题的合理性引导,促使学生从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转变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更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忽略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现象的分析、理解和创造,这也影响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融入问题这种启发式的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相比于让学生的死记硬背,这种方式更容易强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光的折射》这一节课程,折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现象,对解释日常生活的光现象具有重要的帮助。首先,在讲述光的折射定义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继而总结。如演示一束光从空气向玻璃中斜射,此时学生会观察到光线出现的偏折,这其实就是一种折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一:如何定义光的折射呢?问题二:光的折射中包含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等,分别代表哪些呢?入射角和折射角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通过一步步的实验探究以及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深入探究。
(三)结合小组合作和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思维
高阶思维能力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一种能力。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基于任务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以及创造的思维。而小组合作是实现任务型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其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参与度,优化实践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这节课程内容时,需要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存在具有三种形态,分别是气态、液态以及固态,了解物体之间的形态是可以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探究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固体融化时,其温度变化的规律。此时学生需要先提出一个假设,比如这个温度一定是不断上升的。通常固态物质在融化时必须要吸热,基于这个理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探究。比如有的小组自由将4人组分为2人一组,第一组探究关于石蜡融化时温度的规律,第二组探究萘融化时温度的变化,一个人做实验,一个人记录温度以及物质的变化,最后将两个实验对比并绘画出一个曲线图。通过曲线图可以明显地发现固定融化的规律。当实验结束后,学生也需要思考整个实验是否存在可以优化的部分,有没有错误的地方。通过融入这种小组评估,可以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既符合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落实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学目标从低级思维能力向高级思维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翻转课堂、问题式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廖燕.项目式学习助力发展物理高阶思维的探索——以初中物理条形磁铁磁场分布的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0(7):58.
[2]熊剑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19(8):27.
[3]高梅兰.谈新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有效复习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18(4):50.
[4]白孝忠.基于项目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6(11):45.
梁晓妍.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75-76.
分享: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认知世界、探究世界的前提,且与生活广泛相连,无论是日常饮食、起居用电,还是光的传播和反射、物体落地、水流下坡等,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而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现象也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解答与解释,这为生活现象中的初中物理思维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
2024-07-22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整体法与隔离法作为高中物理解题的重要方法备受关注.“整体法”强调系统性思维,通过全面把握问题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隔离”则注重细致分析,将问题拆分成小部分进行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4-07-22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核心。其中,牛顿第一定律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物理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反思“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偏差、科学探究的实践误区、物理观念的理解窄化等制约物理课程育人价值实现的关键问题做简要探讨。
2023-11-21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具体来讲就是以物理教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系统的方法论,对知识体系、教学方式、考试评价方法、教学实施策略等作出的具体安排。《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一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总纲,将视角转向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3-11-16图尔敏认为分析论证的结构包含六大要素:主张、资料、正当理由、支援、限定条件和反驳,前三个要素在分析论证结构中必须存在,后三个要素作为补充要素.主张是指论证者本人提出的观点;资料指论证者用来支持自身所提观点的事实性资料;正当理由指能证明主张和资料之间合理关系的科学依据,支援是指作为辅助以补充或者支持主张与资料之间关系的理由;
2023-11-14中考物理作为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关键能力框架进行试题设计.中考试题是课堂教学的“导航灯”,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中考物理“考什么、怎么考、考得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2023-11-1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突出“教、学、评”一致性的学科实践[1].
2023-11-13为高效指导学生开展必做实验,教师预先进行了学情探查,发现周期测量是学生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在常规实验中,学生一般采用先测量单摆做多次全振动的时间,然后用总时间除以全振动次数来测得周期。但实际操作中全振动的时间与次数是由学生人工观测,导致计时起点与终点的确定都具有较大随机性。
2023-11-0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随着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的不断融合,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向着多元化与综合性方向发展[1]。而物理大单元教学,依据课程目标聚焦于物理学科素养,促进知识结构化,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科学探究思维,是深化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关键教学方式。
2023-11-08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2020 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为主线,部署高校“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2023-11-06人气:5308
人气:5185
人气:5009
人气:4927
人气:492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
期刊人气:125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0748
国内刊号:31-1033/G4
邮发代号:4-284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