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师研究和关注的重点。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的目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不断增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物理知识的主动探究中,最终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并发展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本论文中,笔者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作为切入点,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高效物理课堂的具体构建策略展开了详细的研究。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教师在组织和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唯有对两大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重新建构师生关系,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以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身份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针对当前“高耗低效”的现状展开了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最终形成理论性的认识。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将物理知识“一股脑”灌输给学生,丝毫没有顾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物理基础知识上,忽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单项灌输的模式进行教学,直接制约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随意,忽视学科素养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和基础,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存在明显的随意性,经常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现成的教学设计方案,根本没有对新课标下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1]。
(三)片面重视知识灌输,忽视实践操作
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且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但就物理课堂教学现状来说,教师常常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上,片面强调公式、定理的记忆,认为物理实验可有可无。这种教育思想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难以落实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标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一)更新观念,优化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自身的观念和认识尤为重要,直接决定了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思考教学方式、调整课后作业等,不断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因此,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应首先从自身的观念出发,跳出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第一,要重新定位师生关系,结合新课程中的“生本师辅”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第二,要彻底转变“知识本位”教学模式,紧紧围绕“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第三,要加大教学方式的研究和更新,结合具体的内容、学情,精心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第四,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力求所有学生均可得到发展和进步[2]。
(二)营造课堂氛围,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氛围、师生关系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首先,从物理课堂氛围的角度上来说,受到应试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氛围异常沉闷、落后,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逐渐产生压抑、厌烦等情绪。基于此,教师在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时应加大课堂氛围的关注力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合作、实验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灵活借助多媒体、热点问题等,唤醒学生的注意力,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魅力和吸引力,能够彻底转变传统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以主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建构中。其次,从师生关系的角度上来说,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促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的观念,最终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学习中。具体来说,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一方面应从自己出发,培养自己阳光的心态、开朗的性格、健康的人格,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使得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学生多一点理解、耐心和宽容,才能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聚焦物理学科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1.趣味性教学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强化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时,应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一方面,应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课堂,灵活借助多种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唤醒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应融入物理学家的故事,促使学生在牛顿、伽利略、亚里士多德等物理学家的故事中激发物理学习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进而促使其以良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2.情境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境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师在打造高效物理课堂的过程中,可结合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高中阶段学生实际情况等,灵活借助信息技术、生动的教学语言、物理小实验等给学生精心创设高质量的物理学习情境,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学习中,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基于物理学科的高度抽象性、复杂性,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3.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彻底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其以课堂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并实现多种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点,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的探究问题。接着,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作为载体,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探究等共同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实现了高效学习的目的,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生活化教学
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还应立足于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结合物理教学内容,以学生生活作为切入点,从中搜集相关的素材,引领学生在熟悉的场景、生活现象中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同时,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实现了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5.重视并优化实验教学
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的价值不言而喻。学生在动手实验、实验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内化,也循序渐进提高昂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时应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实验教学效果;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编,使其成为探究性实验;也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生活小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促使学生在高效的实验学习中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6.层次化教学
打造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势必要实现所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物理测试成绩、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习能力等,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展开分层,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此,可促使所有层次学生有所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改变传统“高耗低效”的物理课堂,打造高效物理课堂,不断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观念、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实施多元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完成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丽新.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1(2):74.
[2]王洪亮.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3):131.
文章来源:王玉梅.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08):44-45.
分享: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认知世界、探究世界的前提,且与生活广泛相连,无论是日常饮食、起居用电,还是光的传播和反射、物体落地、水流下坡等,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而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现象也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解答与解释,这为生活现象中的初中物理思维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
2024-07-22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整体法与隔离法作为高中物理解题的重要方法备受关注.“整体法”强调系统性思维,通过全面把握问题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隔离”则注重细致分析,将问题拆分成小部分进行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4-07-22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核心。其中,牛顿第一定律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物理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反思“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偏差、科学探究的实践误区、物理观念的理解窄化等制约物理课程育人价值实现的关键问题做简要探讨。
2023-11-21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具体来讲就是以物理教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系统的方法论,对知识体系、教学方式、考试评价方法、教学实施策略等作出的具体安排。《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一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总纲,将视角转向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3-11-16图尔敏认为分析论证的结构包含六大要素:主张、资料、正当理由、支援、限定条件和反驳,前三个要素在分析论证结构中必须存在,后三个要素作为补充要素.主张是指论证者本人提出的观点;资料指论证者用来支持自身所提观点的事实性资料;正当理由指能证明主张和资料之间合理关系的科学依据,支援是指作为辅助以补充或者支持主张与资料之间关系的理由;
2023-11-14中考物理作为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关键能力框架进行试题设计.中考试题是课堂教学的“导航灯”,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中考物理“考什么、怎么考、考得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2023-11-1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突出“教、学、评”一致性的学科实践[1].
2023-11-13为高效指导学生开展必做实验,教师预先进行了学情探查,发现周期测量是学生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在常规实验中,学生一般采用先测量单摆做多次全振动的时间,然后用总时间除以全振动次数来测得周期。但实际操作中全振动的时间与次数是由学生人工观测,导致计时起点与终点的确定都具有较大随机性。
2023-11-0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随着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的不断融合,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向着多元化与综合性方向发展[1]。而物理大单元教学,依据课程目标聚焦于物理学科素养,促进知识结构化,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科学探究思维,是深化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关键教学方式。
2023-11-08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2020 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为主线,部署高校“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2023-11-06人气:3912
人气:3777
人气:3641
人气:3322
人气:319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探讨
期刊人气:1721
主管单位:西南大学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3-6148
国内刊号:50-1061/G4
邮发代号:78-75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