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概念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但在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都是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对概念进行记忆,致使理解始终处于表层内,难以真正满足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本论文围绕物理概念教学,针对影响物理概念教学的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随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主要由简短的词语而构成的,以多个限定词进行描述,与物理知识、定理、定义和推理密切相关。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唯有重视物理概念教学、优化概念教学手段,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必须围绕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重新设计物理概念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学生未理解概念本质、混淆概念、记错和记漏等现象。
一、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学生内在因素。
学生的内在因素是影响物理概念学习效果的关键,主要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先天智力上,但这并非影响物理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非智力因素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感性认知、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概念学习的结果。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缺乏思维分析、抽象、概括、对比、总结等能力,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给出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自主探究,致使物理概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受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出现了极强的依赖性,常常表现为“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课本上写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并未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分析。如此,在被动、依赖性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弱,同时学生本身的思维发展水平与物理概念学习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严重制约了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效果。
第二,教师外在因素。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影响概念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高中物理教师对物理概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基本上都是对物理概念进行简单地讲解,就将重点都集中在习题训练中,旨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此,制约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致使学生难以准确、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其次,高中物理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忽视了概念教学方法的研究,并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此,致使物理概念学习始终停留在形式层面上,难以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最后,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程度不够深入。当前,高中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之后,很少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根本无法明确物理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难以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优化。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物理概念本身因素。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物理概念教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教师在具体的物理概念教学中,不仅要突出物理概念的复杂性,还要引导学生借助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度解析,使得学生明确物理概念与现实生活现象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总结,最终将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总结出来。物理概念本身的特点,也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1]。
二、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优化和改进策略
(一)基于教材学情,明确物理概念教学目标
面对物理核心素养下的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物理概念教学之前要结合物理教材内容、学情等,设计出明确的概念学习目标。以往,高中物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只关注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忽视了学情的分析,致使设计的物理概念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方面,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明确物理概念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物理概念产生来源、本质、延伸等方面对物理概念进行学习,最终促使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物理学科的方法、思维等,进而对物理学科的价值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概念教学目标之前,应了解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明确物理概念在物理教材中的位置、明确物理概念所处的地位、明确物理概念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等,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精准把握物理各个概念之间的主次关系等,最终实现物理概念的深度学习。另一方面,为了提升物理概念学习的效果,高中物理教师在设计物理概念学习目标之前,还应加强学情的分析和研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高中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思维发展情况等,制定出与高中学生“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的概念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概念学习中,并在学习中促进物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创设多样化的概念学习情境
为了唤醒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兴趣,优化物理概念的课堂导入是重要起始点。以往,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概念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直接切入的方式。如此,致使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枯燥无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和厌烦的心理。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可结合情境教学的内涵、物理概念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选择最佳的方式,灵活设计多样化的概念教学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物理概念高效教学的基础。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可围绕物理概念的内涵,充分挖掘与其相契合的生活实例、物理故事、物理问题等素材,给学生创设出最佳的实验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对物理概念产生亲近感,降低物理概念学习的难度。另外,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单凭借助生活情境等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可借助物理实验创设情境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实验操作情境中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
(三)问题引导强化概念学习
以往,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概念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枯燥,致使物理概念课堂教学趣味性较低、效果不佳,难以真正实现物理概念的高效教学。基于此,面对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优化物理概念教学时应坚持“思起于疑”的原则,借助设疑的方式优化概念教学。具体来说,高中物理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物理概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精心设计出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思辨性、生活化的问题,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沟通和交流等,最终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物理概念形成深刻、全面的了解,真正提升高中物理概念学习效果。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分析高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发展特点等,我们发现学生在问题思考、分析和探究中常常面临诸多困难。面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结合学生在问题思考和探究中存在的困难、疑惑点等,适时点拨和引导,切实保障物理概念有效学习的顺利开展[2]。
(四)结合物理实验开展概念教学
在高中物理概念的传统教学模式下,物理概念教学存在极强的枯燥性,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导致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出现了记忆混淆等现象,严重制约了高中物理概念学习效果。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在优化物理概念教学时,可立足于物理概念与物理实验的关系,灵活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理解物理概念。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师在优化概念教学时,可紧紧围绕物理概念的内容,选择与其契合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如此,教师可借助神奇、有趣的物理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激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求知欲望。同时,学生在物理实验的观察中也增强了物理概念的理解,真正提升了物理概念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借助物理实验优化概念教学时,高中物理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最终强化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多媒体技术辅助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概念存在极强的抽象性、复杂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口头讲解”的教学模式,对物理概念进行简单讲解之后,便进入物理习题的讲解中。在这一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对物理概念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深刻,甚至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面对这一状况,高中物理教师在优化概念教学时可以灵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物理概念教学中,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将物理概念直观、形象、动态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以及在多重感官的参与中,针对物理概念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真正提升物理概念学习效果。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也持续强化了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概念学习兴趣的驱使下对其开展深度探究,最终实现了物理概念的高质量学习[3]。
(六)联系初高中知识强化概念学习
物理知识之间存在极强的内在联系,物理概念学习也是建立在学生所掌握的旧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可以说,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学习的知识正是学生进行高中物理概念学习的基础和关键。但是在当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物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直接带领学生进入新概念学习中。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学生的物理概念学习难度,尤其是针对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物理新概念学习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一状况,高中物理教师在优化概念教学时要对学生初中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并对高中物理概念研究的问题与初中物理概念知识进行对比,明确两个学段中针对同一物理概念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方面存在的联系和差异性。同时,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在物理旧知识的基础上将其与高中物理概念内容串联起来。如此,不仅强化了物理概念的教学效果,也促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中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真正契合了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概念教学目标。
(七)依托生活元素强化实践教学
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常常觉得物理概念非常抽象,对其难以理解,这是由物理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模式增加了物理概念教学难度,甚至制约了学生的物理概念学习效果。面对这一状况,高中物理教师在优化概念教学时,应立足于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结合物理概念的内涵,将与其第14期相契合的生活元素融入物理概念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元素中感受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进而强化物理概念学习效果。同时,高中物理教师在优化概念教学时,还应结合某一物理概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选择学习素材,对其进行整合,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物理概念学习情境,以便于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概念学习中。为了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深刻的理解,精准把握物理概念,高中物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物理概念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在重新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对物理概念形成深刻、全面的理解。另外,高中物理教师还应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的思考中加深物理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
(八)联系经典例题开展概念教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学习基本上都是为解答物理问题而提供服务的。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在优化概念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物理典型例题,融入物理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引导学生在物理练习题学习中深化物理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在物理习题的学习中,还能拓展自身的思维,真正实现高中物理概念的灵活运用。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结合物理概念教学的具体目标、内容等,结合高中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情况、认知发展水平,精心选择一些难易程度适中、合理的习题,指导学生在物理习题的分析中对其中涉及的物理概念进行理解、思考,最终形成深刻的认知[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物理核心素养落实的基础和关键。但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物理概念教学效果。基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重视物理概念教学,并结合物理概念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借助情境、问题、实验、多媒体技术、生活元素、经典例题、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等,强化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军.深度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28):1.
[2]樊运洁.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的研究[J].西南大学,2020.
[3]任文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难点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2020.
[4]李卓荟.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大学,2019.
文章来源:高金玉.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周刊,2022,(14):59-61.
分享: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认知世界、探究世界的前提,且与生活广泛相连,无论是日常饮食、起居用电,还是光的传播和反射、物体落地、水流下坡等,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而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现象也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解答与解释,这为生活现象中的初中物理思维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
2024-07-22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整体法与隔离法作为高中物理解题的重要方法备受关注.“整体法”强调系统性思维,通过全面把握问题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隔离”则注重细致分析,将问题拆分成小部分进行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4-07-22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核心。其中,牛顿第一定律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物理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反思“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偏差、科学探究的实践误区、物理观念的理解窄化等制约物理课程育人价值实现的关键问题做简要探讨。
2023-11-21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具体来讲就是以物理教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系统的方法论,对知识体系、教学方式、考试评价方法、教学实施策略等作出的具体安排。《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一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总纲,将视角转向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3-11-16图尔敏认为分析论证的结构包含六大要素:主张、资料、正当理由、支援、限定条件和反驳,前三个要素在分析论证结构中必须存在,后三个要素作为补充要素.主张是指论证者本人提出的观点;资料指论证者用来支持自身所提观点的事实性资料;正当理由指能证明主张和资料之间合理关系的科学依据,支援是指作为辅助以补充或者支持主张与资料之间关系的理由;
2023-11-14中考物理作为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关键能力框架进行试题设计.中考试题是课堂教学的“导航灯”,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中考物理“考什么、怎么考、考得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2023-11-1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突出“教、学、评”一致性的学科实践[1].
2023-11-13为高效指导学生开展必做实验,教师预先进行了学情探查,发现周期测量是学生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在常规实验中,学生一般采用先测量单摆做多次全振动的时间,然后用总时间除以全振动次数来测得周期。但实际操作中全振动的时间与次数是由学生人工观测,导致计时起点与终点的确定都具有较大随机性。
2023-11-0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随着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的不断融合,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向着多元化与综合性方向发展[1]。而物理大单元教学,依据课程目标聚焦于物理学科素养,促进知识结构化,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科学探究思维,是深化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关键教学方式。
2023-11-08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2020 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为主线,部署高校“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2023-11-06人气:7364
人气:6692
人气:4195
人气:4119
人气:3799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期刊人气:1385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218X
国内刊号:61-1033/G4
邮发代号:52-31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