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对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也将投入更多的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能够系统学习物理的最好阶段,并且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也可以为以后的理科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及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收获物理知识,并且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将物理学习的知识带入现实生活当中,加强对物理学习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真正发挥物理学科的意义。
一、初中物理命题中发挥情境的引导作用
(一)促进物理课堂的互动性
在物理课堂当中,教师积极地采用命题并结合物理命题来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物理课堂当中,并且能够投入物理课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当中学习,使物理知识和命题更加生动而有趣味性,这也就增强了物理课堂的互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增加和教师的互动,并且及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在面对情境所设置的命题解答时,也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都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升物理课堂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物理命题当中,教师积极地发挥情境的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在情境当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将较多的注意力投入物理学习当中来增强物理课堂的互动性,提升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学习的效率。
(二)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
利用初中物理的命题来发挥情境的作用,这也是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一种表现。为解决初中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以及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互动中来,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从而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充分接受知识。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改变物理课堂的枯燥乏味,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物理。在这种想法的引导下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教学方法多样性的体现,所以在初中物理命题当中,积极发挥情境的引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同时也能够改变学生对传统物理课堂的固有观念。
(三)促进学生提升对物理课堂的兴趣
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积极地利用物理命题来创设情境,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情境当中学习物理知识,充分运用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富有兴趣性的课堂内容,也能够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达成提升物理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目标,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投入物理学习中。
二、在初中物理命题中发挥情境价值功能的策略
(一)渗透德育要素,实现育人功能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多年的岁月长河里不断沉淀和发展,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时期发展出各式各样的特色文化。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存在于这种特色文化中,同时这种文化也需要新一代的传承。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将题目内容与独特的文化相结合,通过对特色文化的挖掘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将特色文化定位到学生的家乡特色中,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建设家乡的意识,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爱家情怀。除此以外,还可以将重点放在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方面,通过学生对题干的阅读以及对知识的挖掘,使学生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以及了解古人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天工开物》这本经典著作,用其中描述的物理现象来命题,因为这本著作中包含许多古代的科技技术,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命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设问方法,通过基本的杠杆原理解释石块运输的原理,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物理给科技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因此,这样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对古代科技的发展更加感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观察到从古至今的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对比。虽然这本书中的图片和文字内容,在学生看来较陌生,但是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却是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能够理解的,因此这样的出题方式也使题目更具有真实性和公平性。除此以外,通过生活中的场景设置问题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融入其中,这样的方式更加具有时代性。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用物理解释世界
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物理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发现其中包含的物理规律。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角度来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因此在物理的命题中,教师也应该注重与生活的结合。物理命题中,生活素材的选取应该是贴近生活、学生熟知的。除此以外,命题素材的选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并且与物理这门知识学科相契合。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提高观察能力,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也可以更多地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教师利用生活中抽油烟机的工作原理来进行命题。抽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这其中的“吸”所包含的原理,是气体压强与气体流速的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物理原理进行类比,列出生活中其他含有相同原理现象来供学生选择,如“拔火罐中罐子吸到皮肤上面”中“吸”包含的物理原理。作为区分,教师还可以列出静电产生的吸引力的这类现象。同样是“吸”,但是其背后包含了不同的物理原理。这样的命题方式引发了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思考,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从不同的物理角度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题目中,可以通过“吸”字贯穿整个题目信息,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捕捉能力和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以及在理解信息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情境,都来自学生所熟知的生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与生活之间的重要联系。这样的命题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命题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枯燥呈现的问题,体现了科学课程的价值观和应用性。
(三)超越知识记忆,实现能力考查
教师在进行物理命题时容易出现误区,将知识考查的重点放在物理概念中,因而忽略对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物理命题时,利用情境进行命题,通过情境引出话题,借助情境考查知识点和要求学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等方面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命题方式,可以发挥情境的价值,使学生在进行情境的理解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提高,而不只是拘泥于物理概念的学习。在这类试题的命题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场景进行创新,设置新类型的场景和新类型的问题。除此以外,情境和问题需要联系紧密,要注意在题目中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新颖的情境,因为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学生对此的了解没有十分深入。因此对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样的题型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教师可以将晾晒毛巾作为情境的切入点,通过在生活中晾晒湿毛巾这一情境,根据毛巾在晾衣竿上不同的位置,让学生选择能让衣架保持水平的晾晒方式。通过言简意赅的题目以及有迷惑性的选项,来让题目变得更加有价值。在这个题目中,教师通过将杠杆原理与生活中常见问题的结合,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可以作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仅考查了对杠杆原理这一知识的理解,更是通过情境的融入,来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在选项中,教师可以插入图文信息,让学生更好地带入情境。这样的方式既能考查学生从情境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重视教材知识的应用,将所学知识熟练地运用到生活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教师在情境式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情境式教学的方法,因为物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该通过这种充满趣味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同时,情境式教学作为一种在新课标引导下的新型教学方式,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就应该注重这种方式在物理课堂当中的运用,并且能够将物理知识融入情境当中,使课堂充满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真正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费志明.初中物理命题中发挥情境的价值功能[J]物理教学, 2021 ,43(7):48-50.
[2]费志明,陈民兵初中物理情境性试题的开发[J]物理教学,2021.43(1):48-50.
[3]舒长顺.浅析初中物理教师命题能力的培养[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9):58-60.
文章来源:成克斌.初中物理命题中发挥情境的价值功能[J].新课程,2022,(19):104-105.
分享: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认知世界、探究世界的前提,且与生活广泛相连,无论是日常饮食、起居用电,还是光的传播和反射、物体落地、水流下坡等,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而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现象也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解答与解释,这为生活现象中的初中物理思维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
2024-07-22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整体法与隔离法作为高中物理解题的重要方法备受关注.“整体法”强调系统性思维,通过全面把握问题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隔离”则注重细致分析,将问题拆分成小部分进行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4-07-22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核心。其中,牛顿第一定律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物理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反思“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偏差、科学探究的实践误区、物理观念的理解窄化等制约物理课程育人价值实现的关键问题做简要探讨。
2023-11-21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具体来讲就是以物理教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系统的方法论,对知识体系、教学方式、考试评价方法、教学实施策略等作出的具体安排。《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一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总纲,将视角转向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3-11-16图尔敏认为分析论证的结构包含六大要素:主张、资料、正当理由、支援、限定条件和反驳,前三个要素在分析论证结构中必须存在,后三个要素作为补充要素.主张是指论证者本人提出的观点;资料指论证者用来支持自身所提观点的事实性资料;正当理由指能证明主张和资料之间合理关系的科学依据,支援是指作为辅助以补充或者支持主张与资料之间关系的理由;
2023-11-14中考物理作为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关键能力框架进行试题设计.中考试题是课堂教学的“导航灯”,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中考物理“考什么、怎么考、考得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2023-11-1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突出“教、学、评”一致性的学科实践[1].
2023-11-13为高效指导学生开展必做实验,教师预先进行了学情探查,发现周期测量是学生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在常规实验中,学生一般采用先测量单摆做多次全振动的时间,然后用总时间除以全振动次数来测得周期。但实际操作中全振动的时间与次数是由学生人工观测,导致计时起点与终点的确定都具有较大随机性。
2023-11-0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随着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的不断融合,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向着多元化与综合性方向发展[1]。而物理大单元教学,依据课程目标聚焦于物理学科素养,促进知识结构化,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科学探究思维,是深化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关键教学方式。
2023-11-08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2020 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为主线,部署高校“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2023-11-06人气:5259
人气:5155
人气:5001
人气:4916
人气:488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
期刊人气:1237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0748
国内刊号:31-1033/G4
邮发代号:4-284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