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当前新课程的改革步伐不断深入,针对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被提上了日程,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日益关注的话题。物理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更好地理解物理的想象概念性、思维逻辑性、实践性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使用合理且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物理创新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还要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和素养,真正地获得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益,这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有着促进作用,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下文将更进一步地探究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的具体策略,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从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核心素养提供必要的帮助。
部分的初中物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他们的教学方式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初中教学效果质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念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物理思维、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他们的综合素养。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思维和应用等多方面的内容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掌握好这些对学生长期的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部分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上,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学生都很难真正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也不高。
(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积极性
在目前物理教学中,依然有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也很难养成,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新课改更加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守旧思想
因为有些教师的观念没有扭转过来,他们也很难接受新型的教学观念,依旧使用着以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创新的教学方法反而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给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保证教学活动具备针对性,把握教学重点
物理是一门科学,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加上初中生接触物理的时间比较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着极大的学习难度。因此,在核心素养下,教师需要找准着眼点,高度重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活动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时候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物理知识水平、擅长点等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保证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浮力”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什么是浮力、什么是重力、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联性等,让学生做到深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单纯采取讲解的形式,学生肯定很难理解并兴趣不大,如果换种方式,比如以实物或实事作比较就能更容易理解。教师可以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的《曹冲称象》一文来讲解,或者直接在教学过程中用实物进行演示,拿一盆水,水里放一小板子,再加一些重物,还可以直接让学生自己动手,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讲解,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学能力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处于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情况,注意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并且问题的难度要控制好,以保证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问题。在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引导,时刻给学生提供思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究和学习。例如,在课堂导入当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并且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出假设,并且说出自己提出假设的依据,在后续的学习当中,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通过这种辨证方式,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力,还能让学生有成就感,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引入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课堂中多媒体教学也在逐渐普及。所以,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还需要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实现抽象知识向具体化的转变,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物理课堂中经常需要进行物理实验,但是一些物理实验操作难度大或者危险系数高,不适合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类知识点如果只是讲解,抽象性太高,不利于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实验视频展示出来,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实验内容,同时也能得到很好地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科学探究思想和核心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资源进行学习,类似在网上寻找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通过社交软件分享课件、反馈学习情况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四)加深探究,回归本质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教材上的内容教师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学生掌握的仅是物理的表面知识,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的内涵,不知道如何实践运用物理,更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做不到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应从多角度剖析物理知识,延伸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及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上去理解。教师可以将普通的公式形象化、实质化,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物理。此外,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及时出题让学生来解答并抛出新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物理思维去解答问题,并鼓励学生利用问题进行前瞻性的新课程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使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能向趣味性教学转化,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并掌握物理的真正本质。
(五)多联系实际生活,用常见事物举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生活,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品为例带动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普遍能够接受的方式导入教学,传授新知识。比如,做饭时厨房有很多“白气”,这是由于水汽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遇冷又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飞机为什么能够飞上天呢?因为机翼受到向上的升力,飞机飞行时机翼周围空气的流线分布指指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的流线密,流速大,下方的流线疏,流速小。由伯努利方程可知,机翼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向上的升力。汽车急刹车(减速)时,1.司机踩刹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乘客会向车行方向倾倒——惯性;3.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杠杆原理。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且空洞的,填入实际的例子之后学生才更容易接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物理核心素养的拓展思维。
三、结语
核心素养已经成了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核心素养强调了教育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教师应该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巧妙设计物理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向学融入核心素养。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所以,人生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学习科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探究未知领域的奥秘,初中物理是重要的探索路径。正处于活泼好动、生命力旺盛的重要成长时期的初中生,对于一些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有着较大创造潜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科学探究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物理知识与规律,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潜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梁彩清.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探析[J].中国新通信,2020(19):210—211.
[2]朱必正.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析[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0(12):53—54.
[3]雷彦锋.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新课教学探析——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分析[J].新—代,2021(7):186.
文章来源:赵珂.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策略探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5):59-60.
分享: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学生认知世界、探究世界的前提,且与生活广泛相连,无论是日常饮食、起居用电,还是光的传播和反射、物体落地、水流下坡等,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而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现象也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解答与解释,这为生活现象中的初中物理思维培养提供了前提条件。
2024-07-22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整体法与隔离法作为高中物理解题的重要方法备受关注.“整体法”强调系统性思维,通过全面把握问题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整体把握能力;“隔离”则注重细致分析,将问题拆分成小部分进行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024-07-22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核心。其中,牛顿第一定律为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作为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物理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反思“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观念偏差、科学探究的实践误区、物理观念的理解窄化等制约物理课程育人价值实现的关键问题做简要探讨。
2023-11-21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具体来讲就是以物理教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系统的方法论,对知识体系、教学方式、考试评价方法、教学实施策略等作出的具体安排。《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一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总纲,将视角转向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23-11-16图尔敏认为分析论证的结构包含六大要素:主张、资料、正当理由、支援、限定条件和反驳,前三个要素在分析论证结构中必须存在,后三个要素作为补充要素.主张是指论证者本人提出的观点;资料指论证者用来支持自身所提观点的事实性资料;正当理由指能证明主张和资料之间合理关系的科学依据,支援是指作为辅助以补充或者支持主张与资料之间关系的理由;
2023-11-14中考物理作为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关键能力框架进行试题设计.中考试题是课堂教学的“导航灯”,对教学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中考物理“考什么、怎么考、考得怎么样”,直接影响教学“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2023-11-1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突出“教、学、评”一致性的学科实践[1].
2023-11-13为高效指导学生开展必做实验,教师预先进行了学情探查,发现周期测量是学生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在常规实验中,学生一般采用先测量单摆做多次全振动的时间,然后用总时间除以全振动次数来测得周期。但实际操作中全振动的时间与次数是由学生人工观测,导致计时起点与终点的确定都具有较大随机性。
2023-11-09《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随着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的不断融合,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向着多元化与综合性方向发展[1]。而物理大单元教学,依据课程目标聚焦于物理学科素养,促进知识结构化,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科学探究思维,是深化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关键教学方式。
2023-11-08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2020 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为主线,部署高校“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2023-11-06人气:5654
人气:5566
人气:5259
人气:5190
人气:429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数理化学习(教研版)
期刊人气:1899
主管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2095-218X
国内刊号:23-1575/G4
邮发代号:14-181
创刊时间:200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45
影响因子:0.077
影响因子:0.259
影响因子:0.356
影响因子:0.05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