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英美文学作品也开始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成为了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门问题。笔者介绍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比喻以及相关的比喻形式,论述了相关修辞艺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从而指出了英美文学作品中修辞效果,这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突出了人物性格,最后有效的表达了作品作者的情感,在文章中能够体现出独特的观点以及价值。
在漫长的世界发展史中,东西方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西方文化中,英美文学独具特色,成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创造了许许多多具有世界鉴赏价值的先进文化。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是较为常用的,而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修辞艺术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的学习英美文学作品,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英美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的分类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使得作品更加精彩,语言更加有趣,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趣,但又因为中西方文化底蕴的不同,学生在在理解中错误的应用汉语中的比喻方式,这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比喻修辞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明喻(simile)、暗喻(metaphor)、提喻(synecdoche)以及换喻(metongymy)。
(一) 明喻(simile)
明喻,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修辞中就是打比方,指的是通过借鉴一件事来说明表达另一件事,明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喻体(referenceorvehicle),指的是被用来比作的事物或东西;本体(Subjeetortenor),指的是被比作的东西或者事物;比喻词(indieatorofresemblanee),这部分指的是修饰部分,在英美文学作品比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喻体和本体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和相似点,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最长用的是like和as。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含有like和as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Mary is beautiful as her sister.这个句子就不是一个比喻句,在英美文学中,这个句子称为比较句,因为这个句子中本体和喻体属于同一类事物,sister和Mary并不属于两类事物,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在实际中,把这个句子中的sister替换为angel,则这个句子在英美文学中可以称为比喻句。通过采取明喻这一比喻修辞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体现人物或者相关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从明喻在英美文学中的相关意义来看,在明喻中有正面设喻,从正面对相关事物进行描述刻画。而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也有一部分从反面进行设喻,从反面去描述事物。在实际作品的应用中我们常常发现用来对某个对象进行讥讽,这种典型的反面设喻,有时能够使得作品更加风趣、幽默。在实际的鉴赏过程中,作为读者我们不能从字面上对这种反喻进行理解,还要认准相关读者的确切喻意,避免因理解而导致的误解。例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be like chalk and cheese。在实际理解过程中不能理解成某物和某物的相似,而应该理解成某物之间的毫不相像。
英美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学由于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修辞作为相关的语言现象还存在一定的区别,通过分析得出,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语言形式和作者的心理机制等诸多方面,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明喻结构中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句子中,喻体不仅仅指的是明确的事物或具体的对象,在实际应用中采用anything、everything等相关词语或者使用as......as can be这一结构,在英美文学中这是一种特殊的语气,能够有效强调程度、增强语气。
(二) 暗喻(metaphor)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较为常用的比喻修辞方式还有暗喻,这是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一种比喻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明喻的紧缩版本。暗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较明喻更加高级,特别是在形式上,在暗喻中没有like或者as等词汇。
例如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英语中的多种词汇都能构成比喻,在某些时候,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为了更加详尽地说明和描述一件事物或者一个东西相关作品的作者会先陈述基本暗喻,在陈述完成后用几个暗喻,把基本暗喻进行扩展、延伸,每一个新的暗喻都从另外一个角度和方面对这个基本暗喻赋予新的喻义,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使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作品的内涵。
(三) 换喻(etongymy)
换喻,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相较于明喻和暗喻应用的较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指的是通过进行名称的变换,来完成对事物的形象说明。在英美文学的应用过程中,其特点为用一事物的名称在文中代替另一事,转指另一事物。换喻的相关结构和上文中本体和喻体的结构几乎是一样的,在换喻中,本体和喻体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极为重合点,但是在换喻中,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似点,但是一定存在着某些较为密切的联系。
(四) 提喻(synecdoche)
提喻,又叫举偶法,也是用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另一事物,主要是采用部分代替全体、全体代替部分、类概念代替种概念或种概念代替类概念。提喻不但强调两事物相关,而且侧重整体和部分,类概念和种概念的互代。eg.He
Discovered a bread-and-butter field in the agricultural weeklies and trade journals. bread and butter原意为“涂黄油的面包”,句中则代替生计、生活资料、生活来源、赖以生存的东西。
二、在英美文学中比喻的修辞效果
每个词汇都有定义,词典编纂者试图用最准确严密的文字给词语释义。考虑到词的涵盖范围,许多词被赋予很长的定义,但即使用很长的句子也很难给一些词严密的解释。通过了解英美文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奥斯卡·王尔德、莎士比亚、欧·亨利、萧伯纳、马克·吐温、乔治·卡林等诸多世界知名的作家喜欢在自己作品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格,能够有效的表达作者的情感,进一步增强作品的气氛,打造幽默、诙谐、讽刺、深沉、攻击等诸多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效果,引发读者的联想。
例如在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第一次见到摩洛哥王子说了这样一句话,“Yourself,ren owned Prince,then stood as fair. As any comer I have look donyet. For my affection.” fair本身有白皙的意思,而摩洛哥王子的皮肤黝黑,鲍西亚用fair形容摩洛哥王子是否有心戏弄呢?其实不然,fair还有pleasing,乃至honest的意思。摩洛哥王子听了这番话,心中十分高兴。
在英美文学中某些作家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就常常将个人价值理念、观点思想融入进作者的观点中。在中国人的创作过程中,在作品中喜欢用托物言表、寄情言志,但是西方人受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对英美文学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个人修养的积淀与培养,才能将更多更好的作品赏析展示给阅读者,提高英美文学的市场竞争力。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试图通过对当前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修辞形式进行分析,一起增强相关阅读人员对英美文学的理解,提高相关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英美文学在当前文化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东霞.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探析——以大理大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1):156-158.
[2]郭艺.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以《新视界大学英语》课文TheGlassCastl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10):117-120.
[3]郑杰,刘胡敏.基于批判性思维方法引导的英美文学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以《英语戏剧》课程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05):134-137.
[4]曹炜.微课、翻转课堂在英美文学欣赏课程中的应用——评《新编英美文学欣赏教程》[J].新闻爱好者,2019(09):107.
[5]吴杰.从全球化视角解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评《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主题与特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0):65.
朱新燕.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修辞艺术[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9,(12):116,118.
分享:
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应该是给英子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在胡同街坊的眼里,惠安馆住着的是一个疯女人,胡同里的人都怕她,不敢去接近她,她每天站在自家门口呆呆地望着,像是在等什么人。每次英子妈妈领着她路过惠安馆的时候都会加快脚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个疯女人,但恰恰是大家对秀贞反常的态度,勾起了英子对她的好奇心。
2023-11-14在元杂剧《西厢记》中,王实甫通过运用众多典型意象,营造出了艺术价值极高的意境。人、情、物三者交织,达到了王国维戏曲意境理论中的最高审美标准。而月亮可谓是贯穿《西厢记》全篇的重要意象,一方面月意象既用来指代崔莺莺,月亮的变化有时还暗示着崔莺莺的内心情感波动;另一方面月亮又是崔张二人传达感情的特定载体,帮助他们跨越了原本的时空限制。同时,人与月相通的观念,赋予月这一意象更深厚的内涵,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戏曲意境说视角下解读《西厢记》中的月亮意象,能够深层次地探析月亮意象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2021-09-08在晚周诸子的著作中《,庄子》因其混杂舛驳、歧变较多、细微精深,解读更难,因此诠释版本更多,其中极为突出的是郭象。郭象思想依据庄子思想而生发,但又与庄子有所不同,因而被称为误读《庄子》。但从拉康思想来看,在文学作品的解读实践中,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阅读本身不是阅读文字,而是阅读文字背后承载的真理和思想,而真理和思想无法被直接传达,只能通过读者的阅读和二次创造来实现具象化。既然误读不可避免,文学作品解读的意义何在?核心在于人,在他人的文本或思想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这既是对自我的找寻和追问,也是他
2021-09-08《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也是童年时期的最后一篇。乔伊斯笔法细腻,“表现出福楼拜(Flaubert)式风格。乔伊斯在创作《阿拉比》时手法细腻,刻意追求细节描写的高度精确,并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尝试探讨这些细节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辅助叙事、刻画人物和背景、揭示主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09-08《聊斋志异》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在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占大部分。小说作为特定环境中描写特定人物的文体,在表现人物艺术形象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聊斋志异》通过故事的描写形式,赋予女性人物以鲜明的特征,展示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2021-09-08灾难文学是灾难记录与延伸,是对人类心灵的折射和对人性的透视。通过对《天乳》《云中记》两部灾难文学作品中灾难书写的研究,从生命自然的传统与改变、美学理念下的叙事和灾难文学精神疗救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层层深入,挖掘人性复归的可能,以探究灾难后时代灾难书写应有的理念与创作意义。
2021-09-08人们谈起新文化运动与儒家的关系,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打倒孔家店。而《新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在其中发表文章的作者无一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但是细细品味他们发表的文章,这其中对孔学的态度,也不全是暴风骤雨式的砍杀,也不乏有站在历史进程的角度,表达出对孔子及其儒学思想的温柔一面。
2021-09-08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述了其悲剧理论,包括悲剧的内涵和效果。而中国原创音乐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开山之作《金沙》,描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情悲剧,其内在悲剧特点与亚氏悲剧理论十分契合。本文以中国原创音乐剧《金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视域下,对该音乐剧的悲剧内涵进行探究,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该剧框架结构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了该剧的时间部署、三种巧合以及歌曲复现等方面。
2021-08-31民族歌剧《太阳之歌》,以陕北一对青年男女艰难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剧情,反映出新旧社会两重天,共产党、毛主席是天下受苦人民的大救星。本文对该剧的人物塑造、舞美、唱腔、对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演唱技巧的把握,到音乐会排练细节的整体磨合,最终把这部歌剧作品搬上了硕士音乐会的舞台。笔者结合硕士毕业音乐会中自己饰演该剧女主角李改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总结出艺术是对时代生活的反映,它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才会充满发展的活力。
2021-08-31桑桐先生是我国近代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小提琴钢琴曲《夜景》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自由无调性作品,该作品同时也透露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的元素,将西方音乐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元素相结合,推动了国内音乐的发展。桑桐曾听过谭小麟的课而谭小麟师从欣德米特,在桑桐的作品中也能发现欣德米特的作曲技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桑桐《夜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级集合,但是很少有学者从欣德米特的半音调性理论出发去分析该作品。本论文将依次对桑桐和欣德米特的生平进行介绍,简单分析《夜景》中的作曲技法、梳理欣德米特的半音调性体
2021-08-31人气:3329
人气:2406
人气:2251
人气:1658
人气:146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评论
期刊人气:1876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1-6368
国内刊号:11-1068/I
邮发代号:82-325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