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描述了水俣病患者的痛苦和水俣病患者斗争的艰难历程,是日本生态作品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进行分析,探究石牟礼道子的生态危机意识和生态思想,探寻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应与自然秉承的关系。
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经济,实现经济的重建,推行了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经济的发展路线。然而在此过程中,却没有关注到环境污染问题,导致了一系列的公害事件的发生,水俣病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一、石牟礼道子和《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
1908年,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来到水俣发展。在生产过程中,该公司将含有甲基汞的污水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向水俣湾,使得水俣湾里的鱼贝类受到污染,居民也因食用了受污染的鱼贝而中毒,在身体与精神上遭受了极大的伤害。
1959年,石牟礼道子到市立医院探视住院的长子的时候,亲眼目睹了一位双目失明、两手颤抖的水俣病患儿的痛苦生活。那时,她对水俣病患者的悲惨状况感到窒息、震惊。于是,以此为契机,石牟礼道子开始对水俣病患者进行采访,对水俣病患者及其家人的悲苦人生进行记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关水俣病题材小说的书写。
二、《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中的生态危机意识
水俣曾是一个宁静优美的小渔村。在水俣,有着“像羞涩的眼睑般泛起涟漪的海面上漂浮着小船和沙丁鱼笼”1的汤堂湾;有着“像山茶花或船钉的形状一样聚在井底的小鱼的村庄”2;有着“像聚集在一起的气泡样传出吱吱嘎嘎声响的刚睡醒的小虫和贝壳”3的海滩。
在水俣,人们过着简单却又满足的生活。在他们眼中,人们不过是掺杂在其他生命中的一种存在。他们怀着“鱼是老天给的礼物。老天的礼物不要钱,我们只拿必要的部分,够那天生活的”4的想法,从不过度捕捞。在水俣,人类能够和其他生物相互呼应、交感。文中描述到:渔民捕上一只章鱼,这只章鱼张牙舞爪很是不听话,渔民对章鱼说道,“你这家伙,到了我们船上,就是我家的人了!不要闹别扭啦!”5,并为这个生灵开解道,“它也是有烦恼的”6。
窒素公司来到水俣之后,小村庄贫穷落后的现状得以改变。村里开始有了港口,有了道路,也有了学校。在产业类别人口中的制造业4460人中,窒素公司占3700人,其余的制造业从业人口中的80%是窒素公司的转包工厂和关联企业的职工7,因此水俣的居民都以窒素公司为骄傲。
此外,在1907年水俣市年度收入预算的4亿8136万日元中,税收收入2亿1060里,窒素公司贡献了1亿1560万。8可见窒素公司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窒素公司对水俣的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
窒素公司的到来,给当地的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为当地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在描述经济发展给人们所带来的喜悦的同时,石牟礼道子还运用了大量的笔触描写了水俣市大自然被破坏的严重的情况,以及水俣病人所遭受的巨大的痛苦。
从远处看海,大海是沾满暗绿色的、沉甸甸的大海。9撒下的渔网上沾满了青褐色、带有刺鼻异臭味的海底黏状物。从粘在渔网上的黏状物的情况,渔民们推测海湾内的沉淀物至少有3米厚。10
海底的鱼撞到海底的沙子、岩石角上,纵向把身体翻转过来又翻转过去,就像是被“石见银山”戏中,被毒药毒翻翻来翻去那样。11
捉小鱼吃的水鸟们,鸟喙浸在水里,呼呼地喘息着却无法飞起来。孩子们捡起来时,鸟儿的脖子软软地耷拉下来,睁着哀哀的眼睛死去了。12
村子里的猫滴溜溜地转着跳舞,像喝醉酒那般,脚步摇摇晃晃。渐渐地,跳不动了,最后就用鼻尖儿,只用鼻尖儿倒立着跳,所有猫的鼻尖儿的皮都脱了,一晃一晃的,十分惊悚。13
人们身上也出现了奇症,开始时手脚尖儿发麻握不住东西,不能行走,一走就会摔倒,不能说话,说话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拉着长音,嗲声嗲气的。舌头也发麻,没有味觉,无法吞咽。眼睛渐渐看不见,耳朵听不见。还有人手脚颤抖,全身痉挛时两三个大男人也压不住。14
玛格丽特·米德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毁坏了环境,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人从来都不是独立于自然界而存在的。人类对自然所进行的不当行为,造成了自然的破坏,而被破坏的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人类,甚至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二战后,日本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虽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成果,但是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严重破坏。在当时,生态危机已然来临,可是人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石牟礼道子在《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中,通过描述窒素公司到来前后,水俣自然环境的强烈对比变化,以及水俣病患者所经受的巨大痛苦来告诉我们,自然已经对我们提出了警告,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再执迷不悟地继续下去,只会造成更大的悲剧。
三、《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中对唯发展主义的批判
《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描述了工业发展导致坏境的剧烈破坏,以及水俣病患者遭受的巨大痛苦。除此之外,文中还描述了在水俣病事件调查过程中,水俣市民、窒素公司、以及政府冷漠的态度。
县内早就从熊本大学那里得到了水俣病的事情,却没有进行行政指导。甚至县对策委员会也是在渔民们的反复要求下才成立的。为了使事件得到解决,走投无路的渔民们,直接跑到了厚生省附近。但是到了那里,渔民们在各个部门之间被踢来踢去,来回奔走。
在事件调查过程中,窒素公司内部曾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得知公司所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是导致水俣病产生的源头后,不准职员对有关实验结果及实验结果进行一丝一毫的泄漏,并派人严加看守排水口、漂流的地方,阻碍他人进行原因调查。当社会终于确定窒素公司的责任后,该公司仍然没有任何歉意的表示,反而近似恫吓般地与水俣病患者签订了慰问金契约。
事件调查过程中,水俣市民们也明白,如果水俣病真的因为窒素公司的问题而产生的,那么一旦追究责任,窒素公司肯定会倒闭。究竟是一百一十一名水俣病患者重要,四万五千名水俣市民还是重要?水俣市民做出了决定,“水俣陷入黄昏的黑暗之中,哪里还顾得上水俣病患者啊”15。
威廉·伊斯特利在《唯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中说道,“一个黑色的意识形态幽灵在世界上飘荡。它像上世纪可恶的法西斯……意识形态幽灵同样致命……它掀起了我们时代最危险的潮流之一……它就是萦绕于半个世纪之久的唯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他仍在不断强大。”唯发展主义是一种反生态主义的发展主义。在唯发展主义的指引下,国家为了追求经济的无限增长、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民族地位的不断增强,往往忽视了人需要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这一的要求,对自然处于一种过于忽视的状态。在唯发展主义的影响下,人的内心道德也开始沦丧。水俣的市民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乡镇的发展,选择牺牲自然和水俣病患者;窒素公司为了企业的生存,为了取得巨大的经济利益,选择伤害了自然和水俣病患者;甚至政府,为了谋求经济复苏,也选择无视了自然和水俣病患者,由此可见唯发展主义的毒害。
结语:二战后,日本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重工业的发展。虽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复苏的奇迹,但由于缺乏没有相应的环境措施,导致了各种环境污染和公害病的产生。在后续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公害病的处理上,政府和企业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我们处在相对封闭的人类社会中,自然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在人类科技发展面前,自然似乎也显得微不足道。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与自然的关系,石牟礼道子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
参考文献:
[1]宿久高,杨晓辉.日本生态文学研究述略[J].外语研究,2012(04):88-92.
[2]刘利国,祝丽君.论石牟礼道子的生态创作意识———以“苦海净土”三部曲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6(06):111-119.
[3]刘利国,董泓每.日本现代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现状与展望[J].日本研究,2016(01):82-89.
[4]杨晓辉.石牟礼道子《苦海净土:我们的水俣病》之环境公害书写[J].鄱阳湖学刊,2018(05):92-98+127.
秦雪.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苦海净土:我的水俣病》[J].文学教育(下),2020(09):102-103.
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应该是给英子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在胡同街坊的眼里,惠安馆住着的是一个疯女人,胡同里的人都怕她,不敢去接近她,她每天站在自家门口呆呆地望着,像是在等什么人。每次英子妈妈领着她路过惠安馆的时候都会加快脚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个疯女人,但恰恰是大家对秀贞反常的态度,勾起了英子对她的好奇心。
2023-11-14在元杂剧《西厢记》中,王实甫通过运用众多典型意象,营造出了艺术价值极高的意境。人、情、物三者交织,达到了王国维戏曲意境理论中的最高审美标准。而月亮可谓是贯穿《西厢记》全篇的重要意象,一方面月意象既用来指代崔莺莺,月亮的变化有时还暗示着崔莺莺的内心情感波动;另一方面月亮又是崔张二人传达感情的特定载体,帮助他们跨越了原本的时空限制。同时,人与月相通的观念,赋予月这一意象更深厚的内涵,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戏曲意境说视角下解读《西厢记》中的月亮意象,能够深层次地探析月亮意象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2021-09-08在晚周诸子的著作中《,庄子》因其混杂舛驳、歧变较多、细微精深,解读更难,因此诠释版本更多,其中极为突出的是郭象。郭象思想依据庄子思想而生发,但又与庄子有所不同,因而被称为误读《庄子》。但从拉康思想来看,在文学作品的解读实践中,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阅读本身不是阅读文字,而是阅读文字背后承载的真理和思想,而真理和思想无法被直接传达,只能通过读者的阅读和二次创造来实现具象化。既然误读不可避免,文学作品解读的意义何在?核心在于人,在他人的文本或思想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这既是对自我的找寻和追问,也是他
2021-09-08《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也是童年时期的最后一篇。乔伊斯笔法细腻,“表现出福楼拜(Flaubert)式风格。乔伊斯在创作《阿拉比》时手法细腻,刻意追求细节描写的高度精确,并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尝试探讨这些细节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辅助叙事、刻画人物和背景、揭示主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09-08《聊斋志异》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在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占大部分。小说作为特定环境中描写特定人物的文体,在表现人物艺术形象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聊斋志异》通过故事的描写形式,赋予女性人物以鲜明的特征,展示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2021-09-08灾难文学是灾难记录与延伸,是对人类心灵的折射和对人性的透视。通过对《天乳》《云中记》两部灾难文学作品中灾难书写的研究,从生命自然的传统与改变、美学理念下的叙事和灾难文学精神疗救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层层深入,挖掘人性复归的可能,以探究灾难后时代灾难书写应有的理念与创作意义。
2021-09-08人们谈起新文化运动与儒家的关系,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打倒孔家店。而《新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在其中发表文章的作者无一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但是细细品味他们发表的文章,这其中对孔学的态度,也不全是暴风骤雨式的砍杀,也不乏有站在历史进程的角度,表达出对孔子及其儒学思想的温柔一面。
2021-09-08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述了其悲剧理论,包括悲剧的内涵和效果。而中国原创音乐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开山之作《金沙》,描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情悲剧,其内在悲剧特点与亚氏悲剧理论十分契合。本文以中国原创音乐剧《金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视域下,对该音乐剧的悲剧内涵进行探究,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该剧框架结构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了该剧的时间部署、三种巧合以及歌曲复现等方面。
2021-08-31民族歌剧《太阳之歌》,以陕北一对青年男女艰难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剧情,反映出新旧社会两重天,共产党、毛主席是天下受苦人民的大救星。本文对该剧的人物塑造、舞美、唱腔、对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演唱技巧的把握,到音乐会排练细节的整体磨合,最终把这部歌剧作品搬上了硕士音乐会的舞台。笔者结合硕士毕业音乐会中自己饰演该剧女主角李改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总结出艺术是对时代生活的反映,它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才会充满发展的活力。
2021-08-31桑桐先生是我国近代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小提琴钢琴曲《夜景》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自由无调性作品,该作品同时也透露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的元素,将西方音乐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元素相结合,推动了国内音乐的发展。桑桐曾听过谭小麟的课而谭小麟师从欣德米特,在桑桐的作品中也能发现欣德米特的作曲技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桑桐《夜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级集合,但是很少有学者从欣德米特的半音调性理论出发去分析该作品。本论文将依次对桑桐和欣德米特的生平进行介绍,简单分析《夜景》中的作曲技法、梳理欣德米特的半音调性体
2021-08-31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外国文学
期刊人气:333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2-5529
国内刊号:11-1248/I
邮发代号:2-450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444
影响因子:0.194
影响因子:0.141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27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