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秦腔》是黄土高原上的一部绝唱之一,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道尽了乡土在走向现代化潮流中的迷茫与纠结,既为乡土民族化精神消失感到悲哀,又无法阻止乡土走向城市化潮流。在这其中既有基层决策者之间坚持土地回归与告别的对立;又有夫妻情侣之间也有婚姻伦理的裂变;既有普通农民的迷信算卦与科学之间的矛盾;又有知识分子坚持传统民间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之间的纠结与迷茫。
《秦腔》是贾平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5年,仅一年来就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秦腔》对当代的农村城市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再现,用巨大的篇幅描绘了当代农村生存的迷茫,作者着力的笔触集中的人物形象上,企图用人物形象来表现土地的深沉,也用人物来表现城市化的进程中的迷茫。
一、迷恋乡土的背叛
农村的发展决定权在决策者手上,在基层决策者上最大的一个人物形象对立是夏君亭与夏天义,夏天义与君亭是叔侄俩,也是清风街的前后届村主任。夏天义坚持土地就是农民的根,农民的命,农民离开了土地就难以生存下去,这个价值观念表现在他当村主任期间一系列的引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新修滩地、修地筑堤,退休后还念念不忘淤地,当君亭想要把七里沟对换鱼塘的时候,夏天义用尽了一切办法阻止,最终七里沟保留了下来,他就终日呆在七里沟进行淤地,在冬天里培育出了七里沟最大的一颗麦穗,足足有一拃二寸,它是夏天义的一线希望,可惜的是,这麦穗也只有一颗,足见这希望之火的羸弱,不幸的是,这唯一的一颗麦穗还被引生带摄影师给麦穗拍照不小心摔到地上摔碎了,麦穗摔碎了,夏天义的希望也破灭了。作者借此表明夏天义的回归土地行为不符合社会现实,麦穗恰恰是被外来的摄影师摔碎的,说明外界的商业文化要侵袭清风街的土地,对土地只能告别,不能回归。但七里沟也就成为了夏天义的魂,最后走山也把他埋在了七里沟上,成为土地永远的守护者。
君亭是清风街现任村主任,他敏感地察觉到农村即将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并抓紧机会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他一上任之后就和夏天义对立起来,放弃七里沟淤地的决策,执意把清风街进行改革,发展商业。最大的一个措施就是在清风街建农贸市场,并且带动着农贸市场周边一切商业发展,连最基本的厕所都沾染了商业气息。但最终君亭也在迷茫,农贸市场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但整个村里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马大中的出现,让富得越富,穷的越穷,君亭这个村主任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一个矛盾。
君亭的决策也是另一种方式对土地的回归,在清风街建立农贸市场的一系列行为,就是为了农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改变生存方式,减少农村青壮年劳力的流失,让农村能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从这一点上看,君亭和夏天义的决策是殊途同归,但是,随着农产品的积压,贫富差距的拉大,农贸市场的瘫痪,说明了君亭这一个决策在清风街———也代表这农村也是行不通的。
夏天义淤地的失败与君亭建农贸市场的成功成为第一对对立面,预示着农村即将商业化的局面,但农村商业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丁霸槽的万庆酒楼开始卖淫,马大中的到来让夏雨的未婚妻开始介绍卖淫,三踅出轨白娥,庆玉出轨黑娥,文成等小伙子开始抢劫,一系列的坏风气让君亭也在迷茫,农村商业化的过程导致的观念改变,风气变坏,这一切谁来负责?揭示了作者在告别农村时候的迷茫与纠结,一方面为农村生活水平提升而欣喜,所以注定了夏天义的失败,另一方面农村风气的变坏,又感觉迷茫。
二、婚恋伦理的裂变
清风街的村民对情感也有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这个情感的对立不仅表现在长辈身上,也表现在清风街青年身上,对情感最具备传统性的要数夏天智,夏天智遵循儒家的一切仁义礼智信,在他的精神里,家风是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的标准,所以他们兄弟4个从来哪家做了好吃的必须叫上所有兄弟一起分享;他坚持年夜饭必须一大家族在各家轮流一起吃,不管小家里饭菜是否已经凉掉;他坚信助人为乐就是积德,所以资助了狗剩的儿子读书;他坚信夫妻之间应该琴瑟同鸣,举案齐眉,但,比这更重要的是维护一个大家族的体面,所以,他家发生了任何不幸的事情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要外传”,包括夏天礼被杀,白雪生了一个没屁眼的女儿,他都嘱托大家保密,只为了维护他自己的体面。但在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大环境下,他的体面都被现实全部粉碎,他的侄子们为了养老问题互相推诿;年夜饭想要大家一起吃却遭到了侄媳妇们的反对;他以为夏风和白雪举案齐眉两者却离了婚;他助人为乐,狗剩的儿子却在葬礼上没有任何痛苦与感恩却不断地拿馍吃。这些事例只为了说明传统礼教在社会现实中行不通。
夏天义也是传统情感的忠实维护者,但是自身又违反了传统情感,具体表现在他和俊奇娘的那一段情感,他与俊奇娘那一段情感纠葛虽说是俊奇爹一手促成的,但不能说夏天义对俊奇娘没有爱,不然他每次都不敢面对俊奇娘,夏天义对这一段情感也是矛盾纠结的,一方面他对他的这一段情感视为耻辱,另一方面对俊奇娘又怀有愧疚之心,《秦腔》中虽然没有太多的笔墨着力这一段情感在夏天义身上的体现,但这个对情感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纠葛在夏天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年轻一代,多是对情感的随意性,比如庆玉作为一个教师,却出轨与黑娥搞在一起,最后不顾村民的目光与黑娥结婚,这是对情感的传统性的叛逆,三踅与白娥搞在一起,上善与金莲搞在一起,陈星与翠翠未婚先同居等等,这些行为都打了夏天智的脸面,正好体现了传统情感与现代情感的矛盾冲突。
三、乡风民俗的衰落
《秦腔》中有很多神秘叙事,遵循最传统的神论,比如君亭在农贸市场动工时候把树移植他家后边,无意之中却发掘了土地公土地婆,村民认为这时候挖掘出土地公土地婆意味着建农贸市场是吉利的事,在清风街,一草一木,一鸡一鸭皆有灵魂,而且能预言清风街的世事变迁,像七里沟麦穗的成长象征着夏天义的一线希望,但是麦穗的摔碎又意味着希望的破灭。最明显是中星爹的预言,他死后留下一段预言:“新生死于水。秦安能活到六十七。天义埋不到墓里。三踅死于绳。夏风不再回清风街了。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明年硕果累累,后年苹果树只结一个苹果。庆金娘是长寿人,儿子都死了她还活着。夏天智住的房子又回到了白。家。君亭将来在地上爬,俊奇他娘也要埋在七里沟,俊奇当村主任。清风街十二年后有狼。”[1]预示了《秦腔》的结局,具有极大的神秘性。
与神秘性相对应的是,又是很科学的叙述,如对秦腔的描述,没有赋予他多么神奇的声音,也没有预示着什么灵魂,只用一页简单描述了:“秦腔,又名秦声,是我国最早形成于秦地的一种梆子声腔剧种……净角俊扮,生角净扮。[1]
四、传统文化的颓败
对农村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就是夏天智,他沉迷秦腔,随身带着一个收音机,收音机里永远都播放着秦腔,大儿媳妇也是唱秦腔的,四婶说他不满意夏雨的媳妇,是因为夏雨的未婚妻不会唱秦腔,他退休之后就专心画秦腔马勺脸谱,最后还让儿子夏风出秦腔脸谱的书,死后用出的书做枕头,用马勺脸谱盖脸,这一切是同为农村文化守护者———白雪最了解的,白雪也说唱着秦腔心里能有安全感。公媳俩是传统文化最忠实的守护者,但农村的现实却是,在一开始夏风和白雪结婚时候请来的秦腔班子就受到了抵制,意味着秦腔的衰落,后来万庆酒楼开业时候以及夏天智去世的葬礼上,秦腔还不如唱流行歌受欢迎。夏中星当了县艺术团的团长之后,曾经一度想要重新振兴秦腔,拿了夏天智的秦腔脸谱组织演员到乡下演出,但也受到了抵制,脸谱也被打砸了7个。最后也证明,夏中星并不是真的想振兴秦腔,而是借振兴秦腔的名义进一步高升而已。最明显的是唱《拾玉镯》的名角王老师,年轻时候风靡一时,但年老了想要出一张唱碟都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找夏风帮忙,夏风说没有流行的唱碟要自己出钱出版,最终王老师因为没拿得出2万块钱出唱碟而落下遗憾。所有的这些事例都充分证明了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没落,慢慢被现代的流行文化所替代。
夏天智最注重以仁义礼智为内容的传统文化,他坚持过年一定要兄弟之间轮流吃,他的侄子已经不屑于这些形式,但他还是一定要坚持,他的家庭是村里最幸福的一家,夏风和白雪是村里的天造地设的一对,夏风如此有出息。但如此幸福、如此德高望重的他,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却要离婚,还生了一个被人诅咒的没屁眼的孙女。他的形式被村人嘲笑,他所坚持的传统文化是如此不堪一击,自从夏风与白雪离婚之后,他的信仰开始被摧毁,精神摧毁之后,身体就不堪一击,很快就倒下了!
现代文化的代表作者就是夏风与陈星。夏风代表清风街的本土人,他代表着走出去的文化,因为写作有名而去省城工作了,从《秦腔》里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出色的人物,是一个作家,但具体写的什么作品在《秦腔》里没有交代,但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个走出了清风街的人物,这个夏风人物形象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他是棣花街第一个大学生,在“十九岁的四月的最末的一天,我离开了商山,走出了秦岭,到了西安城南的西北大学求学。这是我人生中最翻天覆地的一次突变,从此由一个农民摇身一变成城里人。”[2]而夏天智有着贾平凹父亲的影子,贾平凹父亲兄弟四个亲密无间,虽然分家另住,谁家做一顿好吃的,必是叫齐别的兄弟,[1]“父亲一看到我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了,必然要招待了人在家喝酒,又一定要母亲尽一切力量弄些好的饭菜招待[1],这些都是《秦腔》中夏天智的行为。夏风一心想离开清风街,最开始想把白雪往省城调动,不成功后和白雪离婚,连父亲夏天智去世也因为种种意外没能及时回来处理丧事,中星爹死后,留下一本札记,引生看了,其中有一句预言:夏风再也不回清风街了。从此,夏风这个作家———现代文化的代表人物成功把自己与清风街剥离。
另外一个现代文化的代表人物是陈星,他代表着外面走进清风街的文化,他会唱流行歌,而且唱的和收音机里面一模一样,一开始的时候他唱流行歌还被村民嘲笑,但慢慢却被村民接受,在万庆酒楼开业时,在夏天智葬礼上,他唱流行歌把听秦腔的村民都吸引过去了。在村里,他和翠翠是一对,一开始唱的是“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后来翠翠进城打工去了,他形单影只,就整天就在唱哀伤“312国道上的司机啊,你来自省城,是否看见过一个女孩头上扎着红色的头绳,她就是小翠,曾带着我的心走过了这条国道,丢失在了遥远的省城。”在夏天智的葬礼上,小翠回来了,又走了,那不久,陈星比夏风还早一天也背着他的吉他走了。
清风街的传统文化没留下,现代文化也离开了清风街,只留下了一群老残病弱,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心。
五、灵魂归宿的迷茫
《秦腔》的结局,大多数青年劳动力离开清风街出去打工去了,只剩下街上的老弱病残,最后连给夏天智抬棺的青壮年劳力都凑不足。衰落的农村一片寥落,让人无所适从。每一个出去的人都没有告诉我们结局,这就是作者迷茫的地方,作者自己也迷茫,这走出去究竟是对还是错?但贾平凹先生在散文《自传—在乡间的十九年》里就说:“城里的生活令我神往,我知道我今生要干些什么事情,必须先到城里去。但是,等待着我的城里生活又将是什么样呢?人那么多的世界有我立脚的地方吗?能使我从此不感到孤独和寂寞吗?这一切皆是一个谜!”[2],夏风的经历代表了知识分子成为现代性的纠结与迷茫。
在清风街上,每一个坚持传统的人物形象都有魂,夏天智和白雪的魂在秦腔上,夏天义的魂在七里沟的土地上,中星爹的魂在不死肉身上,而走出去的人物形象往往的没有魂,就像《秦腔》里夏风说的话:“有父母的地方才是故乡”。但不是没有魂,而是魂在漂浮,没有定点回归,这恰恰是作者想说明的问题,进了城的人,城里不是故乡,故乡却成了他乡。
参考文献:
[1]刘杨.追求与困顿:论贾平凹的乡土书写[J].文学评论,2018(06):75-82.
[2]李佳贤.不变之变:贾平凹笔下的乡村世界——以《秦腔》《古炉》为中心的考察[J].当代文坛,2018(02):87-90.
[3]李雅娟.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的“卑小化”叙事及其伦理意义——以《秦腔》《古炉》为中心[J].文学评论,2017(03):141-148.
[4]刘利侠.贾平凹小说中“女性崇拜”的精神意蕴——以《秦腔》《古炉》《带灯》为例[J].小说评论,2016(03):74-79.
[5]李遇春.守望及变革——论贾平凹四十年小说创作轨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01):22-27+160.
[6]张晓玥,唐碧波.转型期的乡土惶惑:论《秦腔》[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2):214-219.
[7]张一弘.故乡的赞歌——《秦腔》人物形象浅析[J].群文天地,2012(05):253-254.
黎晓华.浅论贾平凹《秦腔》对乡土的告别[J].文学教育(上),2020(10):17-19.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YQJK296)
分享:
惠安馆的疯子秀贞应该是给英子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在胡同街坊的眼里,惠安馆住着的是一个疯女人,胡同里的人都怕她,不敢去接近她,她每天站在自家门口呆呆地望着,像是在等什么人。每次英子妈妈领着她路过惠安馆的时候都会加快脚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这个疯女人,但恰恰是大家对秀贞反常的态度,勾起了英子对她的好奇心。
2023-11-14在元杂剧《西厢记》中,王实甫通过运用众多典型意象,营造出了艺术价值极高的意境。人、情、物三者交织,达到了王国维戏曲意境理论中的最高审美标准。而月亮可谓是贯穿《西厢记》全篇的重要意象,一方面月意象既用来指代崔莺莺,月亮的变化有时还暗示着崔莺莺的内心情感波动;另一方面月亮又是崔张二人传达感情的特定载体,帮助他们跨越了原本的时空限制。同时,人与月相通的观念,赋予月这一意象更深厚的内涵,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戏曲意境说视角下解读《西厢记》中的月亮意象,能够深层次地探析月亮意象所蕴含的美学意蕴。
2021-09-08在晚周诸子的著作中《,庄子》因其混杂舛驳、歧变较多、细微精深,解读更难,因此诠释版本更多,其中极为突出的是郭象。郭象思想依据庄子思想而生发,但又与庄子有所不同,因而被称为误读《庄子》。但从拉康思想来看,在文学作品的解读实践中,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阅读本身不是阅读文字,而是阅读文字背后承载的真理和思想,而真理和思想无法被直接传达,只能通过读者的阅读和二次创造来实现具象化。既然误读不可避免,文学作品解读的意义何在?核心在于人,在他人的文本或思想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这既是对自我的找寻和追问,也是他
2021-09-08《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也是童年时期的最后一篇。乔伊斯笔法细腻,“表现出福楼拜(Flaubert)式风格。乔伊斯在创作《阿拉比》时手法细腻,刻意追求细节描写的高度精确,并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尝试探讨这些细节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辅助叙事、刻画人物和背景、揭示主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1-09-08《聊斋志异》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在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占大部分。小说作为特定环境中描写特定人物的文体,在表现人物艺术形象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性。《聊斋志异》通过故事的描写形式,赋予女性人物以鲜明的特征,展示出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2021-09-08灾难文学是灾难记录与延伸,是对人类心灵的折射和对人性的透视。通过对《天乳》《云中记》两部灾难文学作品中灾难书写的研究,从生命自然的传统与改变、美学理念下的叙事和灾难文学精神疗救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层层深入,挖掘人性复归的可能,以探究灾难后时代灾难书写应有的理念与创作意义。
2021-09-08人们谈起新文化运动与儒家的关系,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打倒孔家店。而《新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在其中发表文章的作者无一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但是细细品味他们发表的文章,这其中对孔学的态度,也不全是暴风骤雨式的砍杀,也不乏有站在历史进程的角度,表达出对孔子及其儒学思想的温柔一面。
2021-09-08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述了其悲剧理论,包括悲剧的内涵和效果。而中国原创音乐剧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开山之作《金沙》,描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爱情悲剧,其内在悲剧特点与亚氏悲剧理论十分契合。本文以中国原创音乐剧《金沙》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视域下,对该音乐剧的悲剧内涵进行探究,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该剧框架结构进行梳理,深入剖析了该剧的时间部署、三种巧合以及歌曲复现等方面。
2021-08-31民族歌剧《太阳之歌》,以陕北一对青年男女艰难曲折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剧情,反映出新旧社会两重天,共产党、毛主席是天下受苦人民的大救星。本文对该剧的人物塑造、舞美、唱腔、对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演唱技巧的把握,到音乐会排练细节的整体磨合,最终把这部歌剧作品搬上了硕士音乐会的舞台。笔者结合硕士毕业音乐会中自己饰演该剧女主角李改花的亲身体会和感受,总结出艺术是对时代生活的反映,它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才会充满发展的活力。
2021-08-31桑桐先生是我国近代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创作的小提琴钢琴曲《夜景》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自由无调性作品,该作品同时也透露了大量的民族音乐的元素,将西方音乐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元素相结合,推动了国内音乐的发展。桑桐曾听过谭小麟的课而谭小麟师从欣德米特,在桑桐的作品中也能发现欣德米特的作曲技法。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桑桐《夜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级集合,但是很少有学者从欣德米特的半音调性理论出发去分析该作品。本论文将依次对桑桐和欣德米特的生平进行介绍,简单分析《夜景》中的作曲技法、梳理欣德米特的半音调性体
2021-08-31人气:2040
人气:1500
人气:1307
人气:1276
人气:831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比较文学
期刊人气:239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006-6101
国内刊号:31-1694/I
邮发代号:4-560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32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70
影响因子:0.339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