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析血管外科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血管外科进行介入治疗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法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9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为(2.01±0.37)分,对照组评分为(3.03±0.4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发生率为19.5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外科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借鉴应用的护理方式。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下肢及足部溃疡、红肿、疼痛等,严重者甚至出现残疾、死亡[1]。在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中,介入方法的疗效显著,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创伤,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应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的实施。为此,该文现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血管外科进行介入治疗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该院血管外科进行介入治疗的8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抽签法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9例,男性22例;年龄最小为47岁,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62.15±4.12)岁;病程最短为3年,最长为16年,平均病程为(8.15±2.13)年。研究组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3例;年龄最小为46岁,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62.31±4.22)岁;病程最短为3年,最长为16年,平均病程为(8.20±2.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即向患者简单介绍医院情况、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此外,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运动,以此加快患者康复。
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即(1)术前护理:术前加强访视,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疾病、治疗与护理的知识,以此提高患者认知,同时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想法,从而采取恰当方法疏导患者负性情绪,协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此外,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并叮嘱患者注意休息。(2)术中护理:在手术前,对手术室温度、湿度进行适当调节,确保手术能够正常进行。同时,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生,之后协助医生进行恰当处理。(3)术后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同时注意血糖水平检测;对患者切口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且保证下肢屈伸幅度适宜,以免引流管脱落或者松动;定期更换敷料,遵循无菌原则。此外,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低糖的食物为主,并且需要禁烟禁酒,确保睡眠充足,以此加快病情康复[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1)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溃疡面彻底愈合,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溃疡面大部分愈合,判定为有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判定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2)疼痛程度判定标准[4]: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由轻至重为0~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3)不良反应:眼底病变、下肢麻木、糖尿病肾病。
1.4 统计方法
在SPSS20.0专业处理统计学软件中录入该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n(%)]与(x±s)的形式表示,对数据进行χ2值与t值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9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2.2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两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x±s),分]
2.3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发生率为19.5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所示。
表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可能引起下肢坏疽,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还会增大临床治疗难度,必须予以高度重视[5]。在下肢缺血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外科旁路手术是一种常用方法,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目前,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术等介入方法应用越来越普遍,具有操作简便、创伤轻、安全性高等特点,易于患者接受,成了糖尿病足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6-7]。
在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经常因为各种细胞模合成,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羊毛类固醇14a-去甲基化酶的合成,可有效抑制真菌生长。
综上所述,采取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使用2%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应用2酮康唑乳膏治疗足癣,同时可有效抑制真菌在足部皮肤的生长,真菌清除率较高,建议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列女,邓列华,徐瑾,等.伊曲康唑联合2%酮康唑乳膏治疗股癣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4):1.
[2]邹锋,李燕,闵红梅,等.伊曲康唑联合2%酮康唑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7):36-37.
[3]徐翔,何庆文,肖才文,等.伊曲康唑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复发性真菌性外耳道炎[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11):683-684.
[4]陈昭燕,占美,田方圆,等.伊曲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43(1):96-102.
[5]胡昆,邓列华,徐瑾,等.斯皮仁诺联合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7):103-105.
[6]林庆生,张灼锐,蔡怿,等.伊曲康唑联合脂溢洗剂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27):118119.
[7]吴娟,叶俊儒,陈力,等.伊曲康唑联合吡美莫司治疗头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效果观察及其对皮肤生理参数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7,39(1):48-51.
[8]廖婉婷,邓列华,李克俭,等.伊曲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股癣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93-95.
[9]陈宗劼,杨育芬,薛涛,等.伊曲康唑口服联合2%复方酮康唑洗剂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170-171.
[10]汤伍辉.盐酸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J].抗感染药学,2015(6):965967.
[11]卜晓琳,范娟,胡晓莉,等.CLSIM38-A2及M27-A3方案分析足癣36株真菌的药敏特征[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11(3):169-173.
马宏伟.血管外科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J].双足与保健,2019,28(21):16-17,20.DOI:10.19589/j.cnki.issn1004-6569.2019.21.016.
分享: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血液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VTE具有临床表现隐匿、无特异性、易漏诊等特征,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孕妇或产妇终身残疾,严重者甚至会在1~2h内死亡。
2025-04-21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现已成为威胁全世界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为11%~13%,我国患病率约为11.6%。据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nitedStatesRenalDataSystem,USRDS)2021年的报告数据显示,血液透析仍是全球终末期慢性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2025-04-2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TAVR)是治疗重度AS的有效手段,TAVR术前或术后的RV-PA耦联状态可影响患者预后,早期发现TAVR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MACE)风险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的关键[3-4]。
2025-04-18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以肾功能严重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综合征等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ESRD 患者肾脏功能严重衰竭,无法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体内毒素大量聚积,会引发恶心、呕吐、乏力、肢体水肿等症状,若未及时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尿毒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2025-03-26受长期高静脉压状态的影响,隐—股静脉瓣膜在发生损伤变性后会出现血流回流障碍,进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该疾病作为临床常见四肢血管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中占15% ~ 25%。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则是目前医学界用于该类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其具有操作简单可靠、静脉壁损伤少的优势,可将大隐与股静脉交界处的反流彻底消除,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2025-02-07中国成人大隐静脉曲张的患病率约为10%~40%,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2]。高位结扎剥脱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传统方法之一[3-4],尽管该术式在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伴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和神经损伤等。
2025-02-06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在临床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当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并具有严重的并发症、长期发病率和死亡性。一项针对 VTE 的流行病学显示,欧美国家的 VTE 发生率为 0. 1% ~ 0. 2%,而停止继续抗凝治疗后,VTE 的 5 年复发率高达 24. 9%。
2025-02-06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此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外科手术、长时间卧床、缺乏适当运动等,其形成机制主要是因静脉内血液由流动状态转变为凝固状态,进而形成固体血栓,阻塞血液的正常流动。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存在血栓并形成并发症,是由多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患者病情发展、肿瘤类型以及相关的治疗手段有密切联系。
2025-02-05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行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提高患者医疗质量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面对疑难情况时,如患者血管条件差、反复穿刺失败等,超声引导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引导,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 。
2025-01-27下肢动脉闭塞(lowerextremityarterialocclusion,LEAO)是一种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血流供应受限甚至完全中断。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溃疡、坏疽等。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甚至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1-2]。
2025-01-26人气:22461
人气:11608
人气:10366
人气:10277
人气:94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146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4848
国内刊号:51-1492/R
邮发代号:62-126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107
影响因子:0.952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784
影响因子:1.02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