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60例,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平均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在对照组中采取基本治疗,在观察组中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散结方,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8例,治愈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73.33%(22/30)的治疗结果。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 0. 05) 。结论:应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该方法有效、安全,在缓解症状及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做为腹腔外科手术的常见病发症,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在腹腔手术后并发症中约占8%,在各类肠梗阻中约占30%[1]。本病的临床表现是呕吐、腹胀腹痛、以小腹压痛为主,反跳痛不明显,大便不通、排气不通,听诊肠鸣音亢进。现在临床上采用单一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间采用化痰通络散结方联合西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60例,经患者及家属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平均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6~69岁,平均44.2±3.1岁。病程5-10天,平均6.1±1.3天,完全性肠梗阻2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5~70岁,平均45.6±3.9岁。病程4-10天,平均5.5±1.6天,完全性肠梗阻1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类型上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行组间对比。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用基础治疗:①禁食以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②药物治疗:在以静脉微泵24 h维持输入奥曲肽0. 6 mg /d的同时,还要用50%硫酸镁30 mL开塞露60 mL、盐水90 mL按1∶2∶3的比例调和成药液( 50%硫酸镁30 mL开塞露60 mL、盐水90 mL)或温盐水灌肠。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采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组方:僵蚕15g,全蝎10g,蜈蚣10g,桃仁6g.姜黄6g.大黄10g.陈皮6g,每日两次,每次一剂,温开水服下。
1. 3 疗效标准[2]:治愈:恢复排气排便,肠鸣音正常,复查立卧位腹平片无气液平面,患者进食全流后现临床不再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好转:患者有小量排气排便,X线见梗阻以上肠袢扩张明显缩小,腹痛腹胀明显减轻,。无效: X线肠管积气及液气平面增多,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腹痛腹胀无改善,需中转手术治疗。
1. 4 统计学方法计数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例数用n表示,数据用SPSS19. 0统计软件处理,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2/3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 05)。详见表1.注:χ2=8.01,P<0. 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肠梗阻属于中医学中的 “关格”“肠结”“腹胀”的范畴[3]。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在各类肠梗阻中,又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清淀粉酶增高为表现[3]。如不及时医治,对会危害到病人生命。现在西医多在保守的灌肠方法治疗,现代中医运用“通”法多以苦寒直下或通腑逐瘀之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痰通络散结方治疗,其中的僵蚕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以此为君;全蝎、蜈蚣为臣,熄风镇痉、消炎攻毒,以桃仁、姜黄、大黄为佐,破血行气.以陈皮理气为使,统理全药。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30)的总有效率,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该方法安全、有效,在改善症状及缩短治疗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佩刚.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1,24( 8) : 88.
[2]汪修保.肠粘连松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1例临床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8):745-746.
[3]杨戈.自拟粘连松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43-44.
[4]张辉敬.肠粘连松解汤联合西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3):115-116.
孙辉,杨云博,王国胜,等.化痰通络散结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7,23(4):121-122.
分享:
大量研究指出,西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虽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时间应用可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与增强,并且不良反应也比较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故有必要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治疗方案[1-2]。中医在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痞满、呃逆、胃脘痛”治疗经验,多数学者认为,中医学可弥补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不足[3-4]。
2025-04-23中医理论在脾胃病诊治方面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二者之间相互依赖、息息相关,脾胃功能失调往往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引发泄泻。脾胃虚弱型泄泻在各类泄泻中占有相当比例,主要表现为大便溏薄、迁延不愈、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等。健脾养胃膏是依据中医经典方剂及临床经验研制的中药制剂[2]。
2025-04-14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以胃肠促动力药、抑酸剂等对症治疗为主,同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疏导等综合措施。功能性消化不良归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多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寒热错杂,导致痞塞不通、胀满不舒。
2025-04-01目前针对MAFLD主要通过调整饮食、药物等进行干预,其中非诺贝特可以通过调控三酰甘油(TG)水平,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肝脏脂肪的积累,有助于控制脂肪性肝病的发展,但长期用药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不良反应,且单独使用对部分患者降脂效果不理想,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1]。
2025-03-26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过程中,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众多,若可及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则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国外学者提出的查尔斯共病指数(CCI)已被证实应用于对ICU住院患者1年生存率进行预测,临床价值较高,且对住院危重患者病死率进行预测时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4]。
2025-03-25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多发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1]。腹腔积液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最常见并发症,由于病情进展快,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可引发继发性感染、器官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2]。临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式较多,但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
2025-02-26腹壁血肿(abdominalwallhematomas,AWH)的定义是腹壁肌肉层内血液外渗,血肿可以被肌肉筋膜限制或穿过肌肉筋膜并扩散到整个腹膜或腹膜后间隙[1]。AWH是一种罕见疾病,确切发病率不清楚,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发病原因主要与腹部创伤、抗凝或医源性损伤等有关。
2025-02-20功能性便秘是临床消化科常见病证,由于本病症状顽固,又常反复发作,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等,便秘发生率逐年升高。研究表明,我国便秘发生率在3%~1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2]。
2025-02-13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 cystitis,AC)是一种与细菌感染、胆囊管梗阻等有密切关联的急腹症,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道梗阻、细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涉及胆囊壁缺血坏死、炎症反应加重、胆囊穿孔及全身性并发症等方面,患者的典型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2025-01-24Hp感染后持续释放毒素因子破坏胃上皮细胞,进而引发炎性反应,导致急慢性胃炎,出现腹痛、嗳气、反酸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将损害消化系统功能,随感染加剧,可诱发溃疡性疾病、胃炎、胃淋巴瘤等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恶性病变[3]。临床治疗Hp感染常用含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但部分患者康复情况未能达到预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4]。
2025-01-10人气:18545
人气:16665
人气:15997
人气:15564
人气:1528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消化病杂志
期刊人气:239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541X
国内刊号:42-1315/R
邮发代号:38-115
创刊时间:198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1.220
影响因子:0.900
影响因子:1.023
影响因子:1.245
影响因子:0.6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