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现状。方法 于2019年7月—2020年2月对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纳入232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感知脆弱得分为6.01±2.47分。经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以及患儿胎次和切口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存在感知脆弱心理,尤其是年轻、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患儿手术切口类型为胸骨正中切口或胸骨下端小切口、头胎的患儿父母感知脆弱水平更高,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CHD),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1,2,3]。在我国该疾病是五岁以内城市儿童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也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异常[4]。随着医疗技术发展,CHD患儿手术治疗效果及患儿愈后已有了很大改善,其生理功能与其他健康儿童相比并无差异。然而较其他健康儿童父母相比,CHD患儿父母依然表现出围绕患儿健康的压力与负面情绪,即父母感知脆弱(perceptionsofchildvulnerability,PCV)[5,6]。父母PCV是指父母主观认为其孩子生病或者死亡的概率较其他儿童高。父母PCV水平较高的话,会对患儿过度保护,影响患儿身心健康[7]。此外,因父母反复带患儿就医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8]。因此,本研究旨在对CHD患儿家属PCV现状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人员制定降低CHD患儿父母PCV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CHD术后患儿的父母为调查对象。纳入条件:术后1个月于门诊复查恢复较好;无术后并发症;排除患儿患其他脑肺等器官的严重疾病及需要多次手术的患儿。
1.2调查内容及方法
(1)ChildVulnerabilityScale(汉化):由我国学者袁艳丽汉化[9,10],该量表分为2个维度(8个条目),即孩子实际病况、父母对失去孩子的恐惧。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1分=非常否定,4分=非常赞同。总分数范围为8~24分,得分越高说明调查对象的PCV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α为0.79,CVI为0.90。
(2)调查方法:患儿住院时留取患儿父母联系方式,当患儿出院1月后返回门诊复查后,线上对患儿家属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237份,其中5份因存在缺失项而剔除,232份纳入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HD患儿父母PCV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CHD患儿父母PCV得分为6.01±2.47分,其中患儿的实际疾病状况维度为3.30±1.34分,父母对失去患儿的恐惧维度为2.71±0.9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以及患儿胎次、疾病类型和切口类型为CHD患儿父母PCV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1。
表1CHD患儿父母PCV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2.2CHD患儿父母PCV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PCV得分为因变量,纳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以及患儿胎次和切口类型为CHD患儿父母PCV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CHD患儿父母PCV水平的多元线性分析
3、讨论
3.1CHD患儿父母PCV水平分析
当CHD患儿父母PCV水平较高时,会对患儿实施过度保护,过分关注患儿[11]。虽然这些保护行为在患儿患病时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当患儿术后逐渐康复时,如若过度保护行为依旧存在,则会产生消极效应,阻碍儿童独立性意识的建立形成,甚至造成儿童过分依赖、幼稚化,影响其身心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CHD患儿父母的PCV得分为6.01±2.47分,该结果与李新菊等[12]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父母的调查结果一致,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PCV得分为5.59±2.66分。该结果与Staba等[13]对癌症患儿的调查结果亦相近。然而却显著高于Dogan等学者对健康儿童家属的调查结果[14]。该结果说明虽然CHD患儿父母PCV处于一般水平,然而却较健康儿童家属高,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建议今后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干预性研究,探索有效降低CHD患儿父母PCV水平的干预措施。
3.2CHD患儿父母PCV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CHD患儿父母PCV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年轻、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以及头胎儿童、患儿手术切口类型为胸骨正中切口或胸骨下端小切口的患儿父母PCV水平更高。
CHD患儿父母年龄越低,PCV水平更高[15]。这可能是因为年轻的患儿父母育儿经验略显不足,加之CHD患儿照护的专业性较强,导致患儿父母对患儿的照顾技巧以及照护信心不足,增加其感知脆弱水平[16,17]。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儿父母PCV水平更高,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PCV水平较低。这可能是因为高教育水平的父母,能根据医师的健康教育更为客观的评估患儿身体状况,加之其教育水平较高,学习CHD手术后患儿的护理技巧更快[18],能有效应对患儿照护,从而PCV水平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的患儿父母PCV水平更高,这可能是治疗经济压力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收入较差的患儿父母可能无法为患儿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产生些许愧疚心理,而该心理“补偿”到对患儿健康的过分关注,使得患儿父母PCV水平较高。患儿为头胎的父母PCV水平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头胎儿童中一部分为独生子女,患儿父母将其全部注意力均集中于患儿身上,因而过分关注患儿健康,故PCV水平较高。CHD患儿手术切口为右侧切口时,患儿父母PCV水平较低。右侧切口手术经患儿肋间进胸,维护了患儿胸廓完整性,不容易导致患儿术后胸部畸形,且切口隐蔽于腋下,减少了患儿切口的暴露,维护了患儿美观。以上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患儿父母的PCV水平较低[19]。
4、小结
CHD患儿父母存在PCV心理,尤其是年轻、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月收入较低、头胎、患儿手术切口类型为胸骨正中切口或胸骨下端小切口的患儿父母PCV水平更高。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积极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虽然本研究样本量较大,然而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仅选取一家医院作为研究地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今后的研究扩大资料收集范围,已验证本研究结果、并积极开展干预性研究。
参考文献:
[3]邢伟伟.个性化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8):100-103.
[4]谢琼,谭红专,秦家碧,等.湖南省2007-2016年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9):1031-1036.
[6]陈丽梅,王芳,王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儿围术期父母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6):62-65.
文章来源:陈娜,刘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感知脆弱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7):2564-2567.
分享: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疾病,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母亲 GDM 新生儿围生期低血糖率达 27%。因此,早期识别和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尤为重要。新生儿若长时间处于低血糖状态,会使大脑出现不可逆性损伤,对其日后的生长发育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及时进行干预。
2025-04-02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在新生儿常见病中较其他类型发病率略高,该病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发生。新生儿作为特殊群体,一旦发生喂养不耐受,除影响进食外,其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无法充分供给,由此会对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机体生理功能及组织器官功能成熟等均产生影响。
2025-04-01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一种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后所致脑部疾病,此病多见于新生儿群体,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 HIE 可能由于神经细胞凋亡而出现视听觉障碍、行为障碍、智力障碍等。 早期识别 HIE 发病风险,并对患儿病情进展进行综合评估可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治疗,对改善患儿预后也有重要意义。
2025-03-29目前,我国筛查疾病仍以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为主,根据疾病发生率,进行其他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的检测[3]。茂名地区常规筛查的疾病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苯丙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等3种遗传代谢缺陷病,目前筛查覆盖率已达97%以上[4-5]。
2025-03-25中医学认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约超过80%的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早期可出现皮肤黄染[1⁃4]。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1周内消退,且无须特殊治疗,预后良好;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约2周甚至更长时间),病因多且复杂,需要积极治疗[5⁃7]。
2025-03-24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复苏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复苏方法,导致在遇到窒息以及面罩复苏无效时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导致复苏失败[3-4]。通气是复苏的主要目标,气道插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新生儿自身因素以及复苏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原因,气道插管存在较大的困难[5]。
2025-03-18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娩出过程中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进而发生以呼吸窘迫为主的,伴其他脏器损伤的一系列全身症状[12]。研究指出,MAS是导致我国足月儿、过期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会对患儿的呼吸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加重通气障碍,破坏内环境稳态[3]。
2025-03-13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患儿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并不显著,待病情进展后可出现多汗、嗜睡、反应低下等典型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葡萄糖供应缺乏,影响其发育,进而导致颅脑损伤、癫痫等事件的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儿生命[1-2]。
2025-02-28新生儿肠穿孔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等特点,是新生儿NEC的绝对手术指征,同时,合并消化道穿孔的患儿往往合并严重的细菌感染,从而可能增加其不良预后风险,且一项Meta分析研究发现[3],消化道穿孔是新生儿NEC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但由于肠穿孔早期缺乏典型表现,发病初期难以被发现,导致治疗时机延误,增加患儿死亡风险[4]。
2025-02-14新生儿的皮肤较为娇嫩,皮肤的屏障功能缺乏,在进行消毒、撕开胶布等护理操作时,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造成医源性皮肤损伤[1]。患儿皮肤受损,会导致护理投诉发生率增加,进而诱发护患纠纷。为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操作质量,应针对其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风险,采取预防性的对策。
2025-02-07人气:18547
人气:16670
人气:16002
人气:15567
人气:1529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424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932
国内刊号:10-1451/R
邮发代号:82-30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1.035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