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32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3例与对照组163例,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方面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冠心病的知识掌握率89.51%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价93.71%均高于对照组78.32%、85.3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来说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了解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为动脉硬化中的常见类型,冠心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已达34.5%-37.1%,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变化,冠心病的发病也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作为疾病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在促进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更好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分析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主要收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2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3例与对照组163例。在观察组的163例患者中,男性91例,女性72例,年龄范围在37-78岁,平均年龄(54.71±3.74)岁,病程时间在1-13年之间,平均(4.31±2.5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88例,女75例,年龄范围35-79岁,平均年龄(52.46±4.82)岁,病程时间1-12年,平均病程(4.58±2.77)年。两组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主要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与用药指导、运动指导、健康教育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主要措施包括:
1.2.1 心理健康教育
每位患者在发现自己患病时的反应不尽相同,在心理护理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疏导,做到及时发现,适时引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为患者全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康复信心,以积极配合诊疗。
1.2.2 运动健康教育
适当的运动可以消耗热量,减少脂肪堆积。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及身体素质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餐后散步、太极拳等,可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过度劳累。
1.2.3 药物健康教育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但应告知患者注意合理用药,知晓不良反应,避免因服用药物不当而引起患者不适;患者不能随意增减药物,如感到不适应立即就诊[2]。
1.2.4 生活与饮食健康教育
生活与饮食习惯对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关键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健康生活及饮食习惯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
1.3 观察指标
自制冠心病基本内容问卷和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评价表,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冠心病基本内容问卷主要为日常宣教的有关冠心病的基础知识,90分及以上为掌握,80(含)-90分为了解,80分以下为未掌握,掌握率为掌握及了解所占的比例;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表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沟通技巧、工作态度及患者的心理改善程度等,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0(含)-90分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患者所占的比例。
1.4 统计方法
本文数据主要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冠心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的总体知识掌握率为88.96%,对照组的掌握率为79.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对冠心病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好。结果详见表1。
表1冠心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n(%)]
2.2 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94.48%,对照组对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为85.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评价[n(%)]
3、讨论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对健康的不重视及生活方式的不规律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3]。因此,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知晓按医嘱服药、合理运动及科学饮食在控制疾病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及运动,保证疾病的控制效果。此外,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自身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中的作用较为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沙媛,袁军,高洁.健康教育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和康复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122.
[2]赵志芳.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S1:70-71.
[3]张乃辉.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作用体会[J].中外医疗,2012,(7):131.
张瀚心.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342.
分享: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致脑卒中,给患者造成巨大负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是目前治疗af的主要方法[1],较高的af复发率成为临床重大挑战[2]。探索影响af复发的因素一直是目前研究热点。
2025-04-18ECMO是一种先进的体外循环技术,可用于帮助严重呼吸或心脏功能不全患者。ECMO的原理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机器,将血液从患者体内抽出来,经过机器的“人工肺”和“人工心脏”处理后,再将血液送回患者体内,从而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和循环,保持机体的正常血供,为疾病救治赢得时间,满足短期维持器官循环功能的需求[3]。
2025-04-15高血压与冠心病均属于全球性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均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高血压作为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能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而冠心病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氧坏死类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以胸闷、胸痛为主[1]。当同时合并两类疾病时,因两者相互影响,故治疗难度加大。
2025-04-15目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病理基础为血管硬化或衰老。血管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及危险因素对内皮细胞正常功能的破坏,主动脉和颈动脉等近端大动脉胶原纤维增加,然后弹力纤维变性、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最终动脉僵硬度增加,血管腔增大,出现收缩压升高但舒张压降低和脉压增宽[1]
2025-04-14心血管系统在人体的正常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s,CVD)包括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尽管近几十年来CVD治疗的方案有所改善,但CVD仍然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经济论坛的统计数据显示,CVD导致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50%以上,预计到2030年,CVD将导致超过2220万人死亡。
2025-04-11我国现有冠心病(CHD)患者1139万,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CHD的死亡率为121.59/10万、130.14/10万,其致死率和致残率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标志物,血清Lp⁃PLA2介导的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2~4〕,而Lp⁃PLA2活性与遗传有关〔5〕。
2025-04-10机械通气是ICU中较为常见的生命支持技术,国内ICU患者20%~80%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用以达到维持呼吸道通畅、氧气供应、呼吸道吸引等治疗效果,保证重要脏器所需氧气供应[1]。然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会破坏机体呼吸道的天然屏障,改变胸腔内负压状态,且肢体制动、镇静药物的应用,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形成[2]。
2025-04-08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内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与大脑形成一个动态的双向通讯连接,平衡和调节着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功能甚至肿瘤的发展[10-11],微生物-肠-脑轴(microbiota-gut-brainaxis,MGBA)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对PCABI神经炎症的影响成为科学探索的焦点。
2025-03-26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在老年人群中,多种疾病共存的现象极为普遍,最近一项纳入世界范围内193个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74岁以上老年人群共病发生率可达67%[1]。心血管疾病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首位致死疾病,常与其他慢性疾病同时存在,即老年心血管病合并共病。
2025-03-17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心律失常类型疾病,其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极大地加重了医疗体系的负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作为NVAF的一个独立且重要的危险因素,其通过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推动了房颤的发生与持续进展。
2025-03-07人气:18557
人气:15583
人气:15091
人气:14851
人气:1304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3376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43
国内刊号:42-1130/R
邮发代号:38-12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1.464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2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