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怎样科学、高效的利用农业资源,达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但关系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行。所以,有计划的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实施农业资源整合,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本文站在农业资源整合内涵与实现的角度,对农业资源整合的战略意义进行了分析。在受到各种微观、宏观因素的制约下,农业资源整合实际过程中提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与农业财政投入力度,对农村各项制度法规进行完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关注的焦点。“新时代”以来,如何促进农业在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如何保证农业平衡、充分的发展成为党和国家在处理“三农”问题时首要面临的重要问题。然而,现阶段我国农业资源在地区之间配置的不平衡、在农民利用过程中的不充分、在转化为生产力效果上的缺乏效率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坚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识别与分类,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整合,不仅能够为农村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农业制度创新提供理论参考,而且对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为我国现阶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的宏观发展思路。
一、农业资源整合内涵与实现途径
(一)农业资源整合的内涵
农业资源,即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时所涉及到的各种资源,它既包括以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为主的农业自然资源,也包括以农业科技资源、劳动力资源、资本资源为主的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虽然农业资源整合同样涉及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但农业资源整合并不是要对农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资源全部进行整合,农业资源整合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能够通过主观能动性加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改造,以期在未来更有效的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活动。
(二)农业资源整合的实现途径
实现科学合理的农业资源整合,关键要把握以下内容:
1. 农业资源整合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于农业资源整合所涉及的农业制度创新和农业工程项目建设应进行事前全局性的规划,明确农业资源整合的类型与途径,综合考量农业资源整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提前拟定相应对策措施。
2. 农业资源整合的对象是人们能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改造的农业资源例如土地资源能够通过土地流转加以整合,农业科技资源能够通过农业科技联盟加以整合,劳动力资源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加以整合等。但类似气候资源等资源难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加以改造,尽管能够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雪”,却无法进一步进行深入整合。因此,在农业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农业资源整合。
3. 农业资源整合的手段和途径是改造改造就是对原有农业资源的利用加以调整或是从根本上对农业资源进行创造性改造,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对所利用的农业资源的调整,即改变原有农业资源利用过程中不符合发展形势的部分,加入新的农业资源“元素”进行农业资源整合,强调的是农业资源整合手段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对农业资源进行创造性改造,即创造性的对以前未被整合过的农业资源进行改造,强调的是农业资源整合手段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4. 农业资源整合的目的是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有效”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有效率”,即农业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使农业资源能够更有效率的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土地流转是农业资源整合中关于土地资源的整合,进行土地流转的目的就是让土地能够集中成片,便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通过实现规模经济使土地利用变得更有效率。二是“有效益”,即通过农业资源整合,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将农业资源整合的成果落实到实处,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例如,农业科技联盟对于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目的就在于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播种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和有机肥的常态化使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农业资源整合的落脚点也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上,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正如十九大期间所提到的农业科技联盟一样,如果农业科技联盟没有实现农业科技到农民的“最后一公里”也算不上是完整的农业资源整合,这是由于农业科技联盟并没有将农业科技成果落实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并没有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让农民更有效的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在农业资源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上,更加强调要将整合的成果落实到实处,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二、乡村振兴视阈下我国农业资源整合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过程中,农业资源整合不仅顺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1. 农业资源整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纵观我国现阶段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尽管各级政府大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但在实际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路径依赖等原因的存在,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浪费情况仍然十分严重。不仅制约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村环境污染和农业生态破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农业产业结构无法有效升级。因此,通过对农业资源进行整合,能够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方式,更高程度的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有效发掘农业固有的多功能性,激活农村房屋、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内在价值和对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的动力机制。
2. 农业资源整合有利于创新与完善
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制度,是巩固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仍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符合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但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坚持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经营制度的客观要求。通过农业资源整合,可以实现农户的横向与纵向合作,实现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向多元化、多层次、多种形式经营主体的转化,不仅能够克服小农经营模式固有的风险和缺陷,还能通过成立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创新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制度,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此基础上巩固与完善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3. 农业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方面,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分类整合能够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控制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这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奠定基础,还能够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通过进城务工、自营工商业等方式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对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分类整合有利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丰富资金投入服务体系、政策法律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途径,形成稳定的有机统一体,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4. 农业资源整合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
通过农业资源整合不仅能够实现农业资源在农村范围内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还能够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城乡要素的充分流动和均衡配置。通过统筹农业基础资源并形成长效管护机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在农业方面的融合力度,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和推进城乡社会公共服务均等,能够有效的建立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工促农”、“城带乡”、“城乡高度融合”的城乡协同发展新兴体系,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进程。
三、乡村振兴视阈下我国农业资源整合的相关对策建议
在农业资源整合实际过程中,由于受到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科技资源相对缺乏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路径依赖明显等微观因素以及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缺乏、农村土地制度及治理机制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宏观因素的制约,现阶段的整合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为破解“整合”难题,助力“乡村振兴”,让发展成果普惠亿万农民,应努力做到: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完善基层科研环境与创新制度激励,培养一批有志扎根农村、服务农村、造福农村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区域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应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域内农技人员定期教育培训工作,完善农业科研基金与培训基金体系,充分调动青年农业人才创造性与积极性,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2. 加强农村与农业财政投入力度
农业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进离不开充足的专项财政经费保障。各级政府作为专项财政经费的提供主体,应统一预算规划,切实增强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态环境领域以及农业研发与农技推广领域的资金支持与项目补贴力度,不断完善以政府财政投资为导向的现代农业财税支持机制。
3. 完善农村各项制度法规,保障制度性供给
一方面,整合农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规范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土地流转中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有序实施,努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体制改革,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资源与要素的自由流动,为构建完整的现代农业经营制度体系奠定基础。
4.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营造农村现代化治理的“软环境”
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文化传播方式,在保持弘扬主旋律与传播正能量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有力推动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建立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构建乡村文明建设新秩序,为农业资源整合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
参考文献:
[1]丁文.论“三权分置”中的土地承包权[J/OL].法商研 究,2017(3):15-26.
[2]孟丽,钟永玲,李楠.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 及结构演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1): 41-45.
[3]S Jin,K Deininger.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structural trans for mation: Productivity and equity impacts from China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9,37(4):629-646.
[4]姜申未,杨朝现,孙小峰.农地流转对农业资源整合的 效果评价[J/OL].江苏农业科学,2018(3):67.
[5]鲁礼新.后农业税时代农业资源整合研究[J].农村经 济与科技,2007(11):80-81.
[6]张照新.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新时代农业农村优先发 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3): 34-39+77.
齐平,李如潇.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对我国农业资源整合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9(01):108-109+145.
分享:
我国秸秆年产量约为8.65亿t[1],预计2025年仅玉米秸秆理论资源量为2.53亿t左右[2]。巨量的秸秆处理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难题,秸秆饲料化是处理秸秆且提升秸秆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3,4],秸秆饲料打捆机是能够直接将机收后田地上的秸秆进行捡拾、粉碎、除尘、压缩成可直接作为粗饲料的设备,近年来发展迅猛[5]。
2024-01-15农民工权益表达是农民工通过一定渠道向相关个人或机构提出权力和利益要求的过程,农民工权益表达的根源在于权益受到损害。近年来,虽然国家权益保障制度供给不断完善,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作环境、劳动合同签约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权益被侵害现象仍时有发生,空壳合同、变相克扣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等问题层出不穷。
2024-01-06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产业,对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种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尤其是在种子的选育、技术改良和品质提高方面。然而,伴随技术创新的是种子的知识产权问题,这也成了制约种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邓岩和陈燕娟,2022)。
2023-11-27面对耕地质量建设的严峻形势,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把耕地质量提升摆上突出位置,作为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治本之策,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更严的制度来抓,多措并举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坚决建好用好耕地这个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2023-10-27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就是为就是为了拯救珍稀濒危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典型性的生态系统等重要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应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发展特色生态环保经济项目,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通过对不同功能区、不同类型的资源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
2021-07-21想要探析乡土文化资源具有的价值,就必须先了解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精神存续的载体,包含着:故事传说、名胜古迹、名人诗歌、传统技艺、家族民俗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以文化建设相关理念为基础,结合管理学理论,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土文化资源具备的价值。
2021-05-28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储量最大最活跃的碳库之一,是评价土地质量的重要指标,1938年土壤有机碳就被视为国家重要资源的一种[1],有机碳的迁移变化可导致土地退化并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生态环境问题[2,3]。而土壤侵蚀作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热点问题之一,对全球碳循环和土壤有机碳的迁移有重要的影响[4]。
2020-11-25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人口数量众多,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是我国实现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是保障国计民生的根本。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农业资源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生产资料的需求[1]。如果无法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其他产业就无法实现实质性的进步。
2020-06-09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被广泛重视。在我国,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备受关注。气候变化会导致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从而会影响农业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和耕作栽培措施等。因此,对当地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对于科学高效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020-05-30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农村曾出现的“粪污随意流,蚊蝇嗡嗡飞、垃圾河边烧,杂物河里漂,鱼虾不再游,水清见了”的现象,一度使生态系统局部近乎崩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
2020-05-15人气:7414
人气:5053
人气:4090
人气:4018
人气:373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
期刊人气:1103
主管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578-1752
国内刊号:11-1328/S
邮发代号:2-138
创刊时间:1960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0.165
影响因子:0.223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45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