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摘要: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辅助激光手术对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厚度、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新郑华信民生医院的Ⅱ型DR患者14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行激光治疗术,观察组行雷珠单抗辅助激光手术。比较2组视力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流动力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峰值血流速度(PSV)、血流阻力指数(RI)]水平、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渗出吸收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力值、最佳矫正视力较高,视野灰度值、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EDV、PS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C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珠单抗辅助激光手术能促进Ⅱ型DR患者眼部血液循环,降低视网膜厚度,改善视力,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调查显示,Ⅱ型DR发病率为15%,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其发病率会逐渐升高[1-2]。Ⅱ型DR主要是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眼部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为硬性渗出、微动脉瘤、新生血管形成、毛细血管闭塞等[3-4]。目前,临床治疗Ⅱ型DR多采用单一视网膜激光手术,该术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促使新生血管消退,但易加重黄斑水肿、出血等现象,存在一定局限性[5-6]。雷珠单抗作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抑制病理性血管增生和微血管结构,已在黄斑区病变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本研究探讨了雷珠单抗辅助激光手术对Ⅱ型DR患者视网膜厚度、视力恢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新郑华信民生医院的Ⅱ型DR患者14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纳入标准:(1)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DR;(2)均为Ⅱ型糖尿病;(3)符合激光治疗临床体征;(4)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8]中Ⅱ型DR诊断标准;(5)出现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6)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1)麻醉不耐受;(2)哺乳期或妊娠期;(3)有眼部手术史;(4)合并其他脏腑器官功能障碍;(5)神经功能、凝血功能障碍;(6)有玻璃体药物注射史。对照组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34~58岁,平均(46.63±5.34)岁;糖尿病病程2~7年,平均(4.52±1.13)年;空腹血糖(FBG)7.10~15.84 mmol/L,平均(10.84±1.86)mmol/L;视网膜病变病程2~5个月,平均(3.51±0.73)个月。观察组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35~59岁,平均(47.64±5.38)岁;糖尿病病程2~8年,平均(4.72±1.16)年;FBG 7.36~16.04 mmol/L,平均(11.34±1.96)mmol/L;视网膜病变病程2~7个月,平均(3.70±0.76)个月。2组性别(χ2=0.264,P=0.608)、糖尿病病程(t=1.033,P=0.303)、年龄(t=1.115,P=0.267)、视网膜病变病程(t=1.508,P=0.134)、FBG(t=1.548,P=0.1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术前操作
入院时所有患者予以术前8项检测和眼科检查,包括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眼压、眼底状况、视力、血压、血糖检查等。患者均予以控糖,使FBG<6.5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小于8.5 mmol/L。采用日本拓普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进行检查。
1.2.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行激光治疗术。以2滴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分散瞳孔,2次滴眼液间隔5 min, 以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行眼部麻醉,随后实施光凝治疗,于角膜处放置广角眼底接触镜,光束需避开黄斑区,距黄斑中心凹500 μm处行“C”字激光模式治疗(光斑直径50~100 μm),依序对乳头鼻侧、黄斑颢侧、黄斑区上下血管弓外和全视网膜行200~300 μm直径的光凝治疗,曝光0.10~0.15 s, 直至白色光凝斑出现。治疗3次,每次间隔7 d。(2)观察组行雷珠单抗辅助激光手术。术前1 h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分散瞳孔,每次1滴,间隔5 min再滴1滴,以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麻醉,放置开睑器,在距角巩膜缘后3.5~4.0 mm处于巩膜表面垂直进针,于玻璃体内注射0.05 mL雷珠单抗注射液(瑞士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公司,10 mg/mL,每瓶0.20 mL)并按压2 min, 结膜囊内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随后包扎术眼,叮嘱患者涂药时避免触碰穿刺点。术后7 d再行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2.3 术后措施
术后检测眼压并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天3次,每次3粒。叮嘱患者减少揉眼次数,若眼部出现疼痛、出血、肿胀等状况立即上报医生并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每天3次,每次1滴。若注射1 h内眼内压升高,应同时对眼内压和视神经乳头血流灌注进行监测和适当治疗。
1.2.4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2组视网膜水肿吸收时间、渗出吸收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2)视力水平: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2组视网膜厚度。采用全自动视野仪对患者进行视野检查,并记录视野灰度值。同时使用标准化LogMAR视力测试表记录视力值和最佳矫正视力。(3)血流动力学: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视网膜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峰值血流速度(PSV)、血流阻力指数(RI)水平。(4)生活质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含4个维度,25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共计125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5)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水肿、渗漏、玻璃体积血等症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渗出吸收时间、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2 2组视力水平比较
2组术前视野灰度值、视力值、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视野灰度值、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手术前,视力值、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力值、最佳矫正视力较高,视野灰度值、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2组术前PSV、RI、ED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PSV、RI、EDV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EDV、PSV水平高于对照组,R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CLVQOL评分比较
2组术前CLV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CLVQOL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C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2组视力水平比较
表3 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表4 2组CLVQOL评分比较
2.5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 论
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异常,可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病变,诱发视网膜病变[9-10]。Ⅱ型DR前期临床表现为黄斑水肿、心悸、微动脉瘤、静息性心动过速、视网膜扩张、轻度迂曲,如不及时治疗,后期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1-12]。
激光术以激光对视网膜裂孔及病变行封闭治疗,激光射出能量被视网膜色素上皮吸收,继而转化为热量,致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减少视网膜耗氧量,改善患者视力,从而减少新生血管生成[13]。激光术虽能快速改善视网膜厚度和视力,但其治疗效果与光凝时间成反比,随着时间延长,治疗效果不断下降,且易出现视网膜出血、水肿等不良症状,故而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14]。雷珠单抗注射液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片段,可抑制血管生成[15]。激光术联合雷珠单抗能减少激光光能量使用,减轻患者视网膜水肿程度,改善视网膜主动脉血流流速,降低视网膜厚度,促进视力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雷珠单抗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亲和力较强,可减少对血眼屏障影响,封闭血管生长因子受体,缓解血管闭塞状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雷珠单抗还能减少血红细胞和血浆蛋白凝集,降低血管阻力,减少微血管瘤生成,从而改善视网膜缺血情况和眼部微循环。激光治疗DR只适合于增殖早期和增殖前期患者。因此,患者要定期检查眼底,选择合适的荧光造影,避免错过治疗最佳时期。雷珠单抗无显著不良反应,但对于孕妇及备孕期患者,不建议使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力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与孙峰等[16]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RI低于对照组,视网膜主动脉血流水平、C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激光术联合雷珠单抗能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雷珠单抗辅助激光手术能促进Ⅱ型DR患者眼部血液循环,降低视网膜厚度,改善视力,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柯卓然,许家骏,曹珂儿,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及白内障围手术期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2):872-875.
[3]徐冰,史喜红,白雪.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患者视力情况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7):962-964.
[4]王琼,张莉,罗曼,等.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2):2037-2039.
[5]张娴,SAM E M,施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老年PDR合并AMD患者的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2):188-191.
[6]沈朝兰,黄孔乾,崔凌,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4):703-706.
[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4):241-247.
[8]林小媚,凌梓韵,黎绮雯.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9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4):3382-3385.
[9]黄畅,易果果,符敏.玻璃体腔内注射阿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21,21(5):757-763.
[10]刘静,夏天,郭艺,等.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37-41.
[11]孙文娟,纪风涛,李永蓉.雷珠单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cadherin和bFGF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8):1237-1241.
[12]马涛,王晶晶,张丽娟,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围手术期注射雷珠单抗对术后玻璃体腔再出血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9):2203-2205.
[13]兖华峰,李怀德,李文婷.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4):597-599.
[14]黄孔乾,刘路宏,李敏,等.雷珠单抗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糖尿病性黄斑水肿[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8):1377-1380.
[16]孙峰,杨学龙,吴兵.雷珠单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118-121.
文章来源:吴瑞婵,潘俊辉,陈志毅.雷珠单抗辅助激光手术对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24,40(15):2562-2565.
分享:
近年来,干眼在人群中的发 病率在国内、外均有所增长[2]。蒸发过强型是干眼 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是由于脂质层的质或量出现异 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睑缘炎及各种引起泪液蒸发增 加等因素造成的干眼,又叫脂质异常型干眼[3]。
2025-02-10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因泪液的量和质失常导致泪膜不稳定,进而出现眼表损害症状的一种多因子疾病。本病可分为水液缺乏型、蒸发过强型、黏蛋白缺乏型、泪液动力学异常型、混合型等不同类型,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泪膜稳态失衡、睑板腺受损、泪液高渗性、神经感觉异常、眼表炎症与损伤等[1]。
2025-01-2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是由玻璃体液化牵拉视网膜变性区导致裂孔发生,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网膜下,引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造成视力急剧下降。据国内外文献统计,RRD年发病率约 8.95~14.52/10万[1],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2024-12-19眼科门诊较常见的疾病为干眼症。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会导致眼部不适或视力障碍,全球发病率为5%~35%。
2024-12-13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一种常见的以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进行性损伤和死亡为特征的遗传性致盲性疾病[1]。RP的早期症状是夜盲症和周边视力丧失,随着时间的流逝,视力丧失最终会发展到中央视野。
2024-12-02Hollenhorst斑是存在于视网膜小动脉中的微小胆固醇栓子,在肉眼观察下呈现黄色的小颗粒状,可随着血管搏动而晃动。目前普遍认为Hollenhorst斑的发病机制是栓塞,人体大动脉的斑块破裂,斑块内的胆固醇进入血液,随着血流进入视网膜血管,从而形成Hollenhorst斑。Hollenhorst斑可以导致视网膜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阻塞。
2024-11-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为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患者视力下降乃至失明的主要原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拮抗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一线治疗药物,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康柏西普可发挥良好抗血管生成功效,具有多靶点、亲和力高、作用时间长等优势[2]。
2024-10-25原发性上斜肌亢进(PSOOA)是斜视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除伴有水平斜视和垂直斜视外,常合并眼球内旋[1]。人存在一定的旋转融合功能,但较大的旋转视差还是会对立体视功能产生影响,而立体视觉是双眼良好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2]。既往有研究[3]报道,AV征患者中,没有立体视患者存在眼球旋转较有立体视患者更多见。
2024-09-27由于医学伦理学等原因,临床医学生不能够使用真实人体进行学习和操作训练。临床医学教育中,开发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缓解临床医生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临床工作中,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024-09-03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据调查显示,Ⅱ型DR发病率为15%,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其发病率会逐渐升高[1-2]。Ⅱ型DR主要是体内糖代谢异常,导致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眼部功能受损,临床表现为硬性渗出、微动脉瘤、新生血管形成、毛细血管闭塞等[3-4]。
2024-08-16人气:18292
人气:15684
人气:15175
人气:14796
人气:1384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
期刊人气:2821
主管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和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单位:安微医科大学和安徽眼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安徽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6-8422
国内刊号:34-1149/R
邮发代号:26-110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255
影响因子:1.553
影响因子:0.873
影响因子:0.800
影响因子:0.583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