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圈养野生动物时,养殖动物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应激情况,会对动物产生不良影响,本文针对动物园动物出现的应激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并做了总结归类,实验显示出了动物因应激而出现的问题和危害,并因此给出一些应对方式方法,用以加强监测管理的力度,减少动物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如今的动物园中,动物的种类众多,并且其饲养以及展览的方式多种多样,与曾经的单一饲养模式相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同时伴随到来的是应激原的不断提高以及动物影响的多样化。应激是对动物福利进行评价的一种指标,对于目前的动物园应激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必要性。科学表明,应激对于动物会产生多重负面影响,特别是繁殖能力以及免疫性能都会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因此,本文对动物园动物的应激及其管理进行讨论,分析有一定的实际性意义,在此过程中对动物园中不利应激影响以及所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可以不断改善圈养动物环境,改善动物生存环境,对动物应激进行处理,进而对野生动物进行科学的饲养,以便不断提高动物福利。
1、应激特点与主要应激原
1.1 应激的主要特点
动物园中的野生动物与经济类动物(养殖场中为农户创造收益的动物)的应激有类似的关系,并且其自身特点也十分鲜明。
(1)众多的动物都属于移地饲养,其中的生长条件以及养殖条件与自身所处的原始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别。
(2)众多的动物都不是天生生活于人工圈养环境中,都没有经历过长期的训话,并且自然野性以及圈养环境的问题都会使动物产生应激。
(3)在动物园中动物的种类繁多,并且其展览的形式以及方式也多种多样,各个不同的动物其饲养区间都会相隔较近,由于视觉、听觉以及嗅觉等多种原因的影响,会导致动物产生异样,焦躁不安,进而产生急性应激或慢性应激[1]。
(4)在动物园中,其突出特点就是经常会有游客出现在动物的周围,而这种情况也会对动物产生影响,导致应激。
1.2 主要应激原
正常情况下,将动物机体中会出现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刺激因素称其为应激原或是应激因子。而动物园中存在的主要应激是对管理、环境以及营养水平的应激等。应激原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约束性应激原:动物园中的饲养环境不同于野生动物的原始生存环境。因此,其中有众多的局限性,使动物的生长活动受到限制,导致其无法主动的避开有害环境,而这点也是动物常见的慢性应激问题。
(2)感觉性应激原:这方面主要是由于各种动物的听觉、嗅觉、视觉会逐渐进行影像,导致动物自身产生焦躁不安的情况,产生应激。
(3)物理性应激原:动物园中以及周边环境的各种噪音等也是圈养动物中常见的应激原。
(4)化学性应激原:这方面主要是由于圈养动物的粪便或尿液中存在有毒气体,由于有毒气体的存在,对动物产生刺激。
(5)参观性应激原:参观者会时常出现在动物的周围,对动物的正常生活进行干扰。
(6)心理性应激原:动物之间的争斗以及等级问题等对于动物也有很大的影响,饲养员不能温和地对待动物,并且动物对饲养员以及兽医等长期猜测、惧怕等,导致产生慢性应激问题。
(7)转运性应激原:主要是动物在交替、引入以及输出等方面,条件不合适、不适应陌生环境等。
(8)营养性应激原:所提供的饲料不能满足动物的根本要求,导致动物过饱或是过饿,营养不均衡,任意调配营养水平以及水温不合适等都会产生慢性应激或急性应激[2]。
(9)兽舍性应激原:主要是动物的兽舍搭建、设计的不合理性,导致其环境不能满足动物的正常行为以及正常的生理标准,导致应激。
2、应激产生的不利影响与损失
由动物园的工作实践可知,应激问题的产生会给动物带来重大的危害,不论急性应激还是慢性应激,都可能导致动物的满意功能减弱,导致繁殖能力下降,影响动物的生长,甚至还可能出现动物的异常行为等。因此,如果应激时间过长,超出应激的极限,就会出现更为典型的应激症状,而应激可分为临床应激和亚临床应激。
3、应激的管理与控制
对于应激进行控制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思路,不论何种应激反应,其根本都是动物的应激原,因此,动物如果感受不到应激原,则可以减少动物产生应激行为的可能性,能有效避免应激现象的产生。
第一,应该对应激目标进行控制,对其进行管理,其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消灭所有的应激,其主要目的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出现。
第二,提高应激的识别能力,重视建立应激原的筛选功能,确定好应激管理依据。
第三,加强动物与饲养员以及兽医之间的联系,制定合理的评估规范,定期对饲养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同时,要求饲养员有积极向上、认真的态度,有效改善应激效应。对于动物应选取合适的运输方法,需要严格挑选运输人员,并且运输人员需要有较为丰富的相关知识,能有效减少应激原的产生,减少应激负担。对于饲料添加问题,需要有效减少对机体内的不良影响,不断提高动物的应激能力。在季节交替的过程中,应改善口粮数,降低应激的影响。如在夏季高温时,应降低日粮的能量水平,减少蛋白质水平,减少缓冲热应激对动物的不利影响。此外,还应改善动物体质,不断增加动物的生物资源储备,不断提高动物的抗应激影响能力。
第四,根据死样以及展示出来的条件进行调整,争取能做到死样以及展出条件不断满足动物的需求,改善舍内环境,不断丰富动物的行为,提高动物对应激的反应能力。另外,对于动物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情况也应进行正确评估,将应激作为正确指标[3]。
4、结束语
对于野生动物进行圈养,违背了自然规律,并且由于其中有应激因素的存在,如果不能妥善管理,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因此,需要对应激问题进行重视,减少动物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张永宾,伊霞,王海锋.中草药添加剂在防治野生动物应激病中的应用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10):25-26.
[2]伊霞,王海锋,张永宾,等.微生态制剂在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10):22-24.
[3]刘小青,吴其锐,王静,等.动物园动物的应激行为与动物福利管理[J].野生动物学报,2012,33(1):51-53.
许宇霞.动物园动物应激及其管理[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2):57-58.
分享:
对于哺乳动物来讲,上消化道出血是兽医内科学中的常见急症,如果不能得到科学合理急救和护理就会危及动物的生命。相对来讲,大型猫科动物因为其采食特点,更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文中对一例非洲狮因急性胃黏膜损伤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诊治进行了介绍,希望其经验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
2023-12-14梅花鹿(Cervus nippon)是具有重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鹿科动物之一[1]。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5年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低危等级。在我国除野生梅花鹿外,人工养殖梅花鹿已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目前,我国饲养的梅花鹿鹿种主要来源于东北地区的野生东北梅花鹿。
2023-11-20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世界濒危珍稀动物。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是野生麋鹿的最后消失地,也是人工恢复其野生种群的保护地。在时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会长英国菲利普亲王和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周尔鎏先生的共同推动下,经过中英两国政府的友好合作和科学家的努力,1986年8月14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从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七家动物园、公园挑选了39头麋鹿赠送给中国政府,放养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09-08在野生动物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由于专业的野生动物病理诊断技术匮乏,导致许多疾病无法预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北京动物园兽医院曾接收一例亚洲象排泄物样本,经病理学诊断为浮膜性肠炎排出物,并以此推断该亚洲象患有浮膜性肠炎,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此病例的完成,为今后相关疾病的提前预判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今后野生动物病理学诊断提供了对应思路。
2021-08-25仔鹿从出生开始实行人工牛奶喂养,早期出现轻度腹泻是因为仔鹿突然接触牛奶,胃肠不适应引起的,而仔鹿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往往被忽略,仍然按照普通腹泻采取肠道消炎、培养肠道有益菌群的方法进行防治,待治疗没有效果并且腹泻更加严重,机体严重脱水、胃肠道严重受损时才进行重新诊断,改变治疗方案时,一些体弱、腹泻严重的仔鹿已经错过了治疗有效期,导致死亡。
2021-01-23可卡犬按照产地不同分为美国可卡和英国可卡2种,作为美容参赛品种,美国犬舍俱乐部(AKC)分类为运动犬组,国际犬业联盟(FCI)分类为寻猎犬、搜寻犬和水猎犬组。可卡犬性情温和,感情丰富,行事谨慎,性格开朗活泼,精力充沛,热情友好,机警敏捷,外观可爱甜美,易于服从,忠实主人。其性格和工作能力深受人们喜爱,柔顺的毛发和可爱的造型也让犬主更加关注其美容和护理。
2020-12-30朝阳苍鹭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七道岭镇南部,总面积5320公顷,保护区重点保护苍鹭及其繁殖栖息地和周边环境,属野生动物系统类型。该保护区处于蒙古区系向华北动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是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流经保护区的良图沟河是小凌河一级支流,该区域水资源丰富,溪流、沼泽常年保持充足水源,为苍鹭提供了充足的鱼虾、蝌蚪等取食来源,使这里成为苍鹭北迁的重要栖息地。
2020-12-2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而与宠物相关的一些产业也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如何引导与规范宠物市场的行业行为,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生,需要做出积极探索。本文对衡水市宠物市场进行调研,从三个方面剖析衡水市宠物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宠物市场的可行性措施,以期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2020-12-18以上海动物园繁殖场饲养的15只斑嘴环企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斑嘴环企鹅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种类丰富、营养均衡的日粮有利于斑嘴环企鹅的饲养,日常的消毒措施有利于预防斑嘴环企鹅疾病的发生,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是斑嘴环企鹅种群得以延续的保障。
2020-12-17长期以来因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与法律规制欠缺等因素,导致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存在。202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法律如何规制“食用野生动物”这一行为,仍需进一步探讨。
2020-12-12人气:4639
人气:3492
人气:3070
人气:2754
人气:247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动物学杂志
期刊人气:2141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生物
国际刊号: 0250-3263
国内刊号:11-1830/Q
邮发代号:2-422
创刊时间:195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343
影响因子:1.227
影响因子:1.286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34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