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秋季,对蜜蜂进行合理的科学管理,在保障蜜蜂安全越冬的同时,还能使来年早春的蜜蜂可以顺利地进行春繁,文章为广大的养蜂人提供全面的蜜蜂秋季管理参考资料,通过对蜂箱、蜂群、饲喂及病害防治4个方面对蜜蜂的秋季管理要点进行整合。
蜜蜂秋季管理是蜜蜂安全越冬的保障,也是第二年大丰收的前提。为了来年春繁蜜蜂群势能恢复良好状态,也为了使养蜂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蜂场需严格地做好秋季管理工作。目前,关于蜜蜂秋季管理的文献有存档,但较为全面的综述尚缺,因此本文就蜜蜂秋季管理的一些要点进行了综述整合,供广大蜂业工作者参考。
1、蜂箱条件的改善
蜂箱是蜜蜂的直接生活环境。蜂箱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蜜蜂的生长繁殖,尤其是在秋季这个过渡阶段。所以,在秋季改善蜂箱条件,是蜜蜂后期安全越冬的前提。
1.1 蜂巢保温
在越冬蜂繁殖后期,特别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方,应根据天气变化和群势强弱,利用加盖旧衣、报纸、枯草,减小巢门和通风口,塞严缝隙等方法对蜂巢进行保温,确保蜂群的正常繁殖[1]。同时,做好防潮避风工作,保持巢内通风,注意周围环境变化[12]。
1.2 选取蜜蜂越冬场地
越冬期来I临之前的秋季是一个关键时期,应在此时选好越冬场地。可将干燥、背风且不太向阳的场所作为蜜蜂的越冬场地。为了避免蜜蜂受震动、烟雾和声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减少人畜被蜜蜂蜇伤的几率和减少蜜蜂的伤亡,蜜蜂的越冬场所应远离交通要道、学校、农药仓库和工厂等[3]。而且,秋末冷风不断,蜜蜂外出易被冻死。为了防冷,蜂场还需远离蜜源,切勿因小失大。远离蜜源,也有利于蜂王断子[4]。
1.3 更换旧巢脾。留脾不宜多
育蜂数代的旧巢脾孑L径变小、夹带病原,继续使用可能会影响蜜蜂幼虫发育,故应以半新巢脾替换旧巢脾[5]。另外,需减少蜂巢内巢脾数量,以避免产生因蜂多,箱内虽有蜜,蜂团却冻饿致死的现象发生[6]。
2、蜜蜂群势的管理
蜜蜂群势强弱的关键,在于管理。而在秋季这个相对特殊的季节,蜜蜂群势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从培育适龄越冬蜂,并维持越冬蜂的实力;蜂王以新强替老劣;盗蜂的防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1 培育适龄越冬蜂,并维持越冬蜂的实力
整个蜂群中,工蜂司采集和哺育的工作,损耗极大,其生命很难延续到明春,故必须于秋季培育适龄的越冬蜂,且同时尽量保持越冬蜂的实力嗍。另外,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培育适龄越冬蜂,可及时合并5—6框弱群闭。在越冬蜂培育结束后,需进行断子,以避免蜂群过度损耗[9]。
2.2 蜂王以新强替老劣
老劣蜂王不仅使春繁恢复发展慢、越冬期死亡率高等,在维持群势、产卵等方面也远不及新蜂王[10]。故应于秋季的最后一个主要的流蜜初期,开始培育新蜂王[11]。
2.3 谨防出现盗蜂
秋末冬初蜜源稀缺,易滋生盗蜂,可采取填塞蜂箱缝隙、缩小巢门的方法。同时注意:饲喂越冬饲料时先强后弱且勿将饲料散落箱外;及时处理取出的巢脾,不要露天堆放;避免长时间的开箱检查[10]。
2.4 控制空飞
蜜蜂空飞不但会引起蜂场混乱、盗蜂频起,还会极大地损耗越冬蜂的寿命,所以要想方设法控制空飞。如蜜源结束后,及时饲喂完越冬饲料;气温较高时,进行箱外遮阴,注意通风散热;气温下降时,缓缓关闭底纱窗,缩小通风面积等[1]。
2.5 平衡群势
为解决弱群越冬难的问题,可利用抽强补弱的方法。即待越冬蜂大批出房,可从强群中取部分刚出房的蛹脾于弱群,达到平衡蜂场群势的目的[1]。
3、蜜蜂的饲喂管理
秋季,蜜源渐少,需要对蜜蜂进行人工饲喂。饲喂管理是保证蜜蜂安全越冬的前提。做好饲喂管理,除了贮备好充裕的越冬饲料,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补喂外,甘露蜜中毒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3.1 贮备足够的越冬饲料
蜜蜂顺利越冬的关键之一在于优质充裕的越冬饲料,且贮备的越冬饲料一定要能保证蜜蜂正常地度过冬季和早春[11]。
3.2 把握时间补喂越冬饲料
通常是在越冬蜂出完后进行饲喂。为了防止盗蜂,还需在2~3d内喂完[12]。
3.3 避免甘露蜜中毒
甘露蜜中毒一般由柏树和高粱2种蜜源引发。由于甘露蜜内含许多无机盐和糊精,会导致蜜蜂消化吸收障碍。故蜂场附近有柏树或高粱种植的需注意观察,一旦发现蜜蜂采食甘露蜜,则及时迁移[1]。
4、蜂群病虫害的防治
进入秋季,雨水阴绵,温度降低,周围环境变得潮湿,而蜜蜂群势也处于相对薄弱的时期,易引发各种病虫害。所以,病虫害的防治也是蜜蜂秋季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4.1 彻底治螨
秋季是蜂螨的高发期,在此期间彻底治螨需分2次:一为培育越冬蜂前,二为断子初期。注意在用药治螨前要饲喂蜜蜂,以避免药物对蜜蜂的影响[9]。
4.2 防治爬蜂病
爬蜂病是蜂群在秋季易暴发的病症,由多因素引发。如污水、蜂螨、蜂子发育不良等。故在防治过程中需对症下药,不同病因、不同症状采取不同措施[1]。
5、总结与展望
蜜蜂秋季管理在蜂群的养殖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蜂场需从蜂箱条件的改善、蜂群的管理、饲喂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全面加强管理,为蜂群保持充沛的实力以越冬和来年春繁蜜蜂群势能恢复良好状态打好基础。良好的蜜蜂管理,体现了科学的蜜蜂管理水平。广大养蜂工作者只要充分做好准备,采取及时的应对策略,蜂群就会向着蜂强蜜足的方向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军,陈廷珠.山西秋季蜜蜂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蜂业,2016,67(8):27-28.
[2]张国辉,于海生.秋季蜜蜂管理须注意什么[J].中国畜牧业,2010(20):47.
[3]王宗章,史万青.蜜蜂的秋季管理∞].河北农业科技,1998(5).
[4] 王冠成.蜜蜂秋季管理要A[J].农家科技,1999(9):19.
[5] 郑士荣.蜜蜂秋冬管理要点[L]].当代农业,1998(9):29.
[6孙善成.寒地蜂群秋季管理的“宜”与“不宜”[J].蜜蜂杂志,2006,26(7):14.
[7]李真.淮北市蜜蜂养殖秋季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21):60.
[8]白冰.蜜蜂秋季管理要点[J].中国兽医杂志,1998(1):20.
[9]李焕如.蜜蜂的秋季饲养[J].农民致富之友,1996(11):14.
[10]姜玉锁.晋中市蜂群的秋季管理[J]//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11]余林生.蜜蜂的秋季管理[J].生物技术,1989(4):20-21.
[12]胡佑志.蜜蜂秋管做得好来年产量高[J].中国蜂业,2015(9):53.
汪燕,马振刚.蜜蜂秋季管理要点[J].蜜蜂杂志,2019,39(9):8-9.
分享:
蜜蜂养殖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等特点,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养蜂不仅可以生产营养丰富的蜂产品,同时可以通过蜜蜂授粉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具有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功能[2]。
2023-10-30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仁怀市持续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以酒用高粱为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优势产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畜牧、蔬菜等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23-09-23本文总结了蜜蜂授粉在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贵州的猕猴桃园均以人工授粉为主,蜜蜂授粉占比较小,贵州省猕猴桃授粉面临人工授粉成本较高、对蜜蜂授粉接受度低的双重挑战;中蜂蓝莓授粉技术体系已较为成熟;为油茶授粉需在油茶林附近及林下套种其他冬季蜜源植物;火龙果授粉需先利用一定条件的人工诱导。
2021-09-08蚕桑产业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蚕农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经济常态下,江苏省作为蚕桑生产主产区,需要深入研究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家蚕省力化高效饲养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推动家蚕饲养自动化、规模化以及省力化等技术的发展,实现对桑蚕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为蚕桑产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1-09-08寄生蜂与其寄主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极为重要,是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类昆虫。转录组可以反映特定状态下基因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测序给寄生蜂等非模式生物的研究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检索寄生蜂转录组序列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针对寄生蜂转录组的测序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021-04-02为了探明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放蜂距离和放蜂数量对褐飞虱寄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距离放蜂点较近缨小蜂的寄生率较高,距离越远寄生率越低,但距离3m和5m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寄生率也随放蜂数量增加而极显著升高,当蜂种与褐飞虱的数量比超过10︰1,寄生率趋于稳定,维持在96%以上。
2021-04-01在海安桑蚕业这一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该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如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桑蚕产量减少,桑蚕养殖机械化水平不高,桑蚕制品销售模式过于传统等,提出了建设规模化桑蚕文化园、企校联合推进技术研发、积极响应东桑西移政策等对策建议。
2021-03-29本标准规定了在网室隔离条件下,春油菜制种中实施壁蜂辅助授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疆干旱生态条件下,北方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网室隔离条件下的授粉作物可参照执行。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20-12-05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桑树的种植面积,桑树在蚕桑产业生产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蚕丝市场不稳定,养蚕经济效益比较低,加之蔬菜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收入比较高,一些养殖户开始放弃养蚕转而开始蔬菜和中草药的种植,导致蚕树的面积不断减少,造成总体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
2020-11-19对于球囊菌的相关研究在近些年才逐渐推广起来,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受到测序技术以及组装软件的制约,导致对其基因组信息的信息补充始终不够完整。本文所采用的RNA-seq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形式来对其进行测序等研究,并对其基因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
2020-10-24人气:2364
人气:1813
人气:1540
人气:1275
人气:101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蜂业
期刊人气:154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412-4367
国内刊号:11-5358/S
邮发代号:82-567
创刊时间:193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437
影响因子:0.110
影响因子:0.486
影响因子:0.147
影响因子:0.10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