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蚕桑产业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蚕农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经济常态下,江苏省作为蚕桑生产主产区,需要深入研究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家蚕省力化高效饲养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推动家蚕饲养自动化、规模化以及省力化等技术的发展,实现对桑蚕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为蚕桑产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就江苏省家蚕省力化高效饲养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该地区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
家蚕省力化高效饲养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劳动生产率,解决传统蚕桑产业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从而实现蚕桑产业迈向新台阶。因此,蚕桑技术推广人员要重视相关新技术的应用,为家蚕饲养的省力、高效提供保障。
1、江苏省桑蚕发展现状
家蚕是鳞翅目蚕蛾科泌丝昆虫,其主要价值体现在蚕丝。蚕丝是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古史上有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据不完全调查,我国有2000万户农民从事养蚕,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区,其中江苏省是蚕桑主产区之一。
江苏省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温度较为温和,年均温度为14.5℃,冬季的平均气温为3.0℃,各地的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1月或2月,阳光和雨水较为充足,且无霜期时间较长,非常适合蚕桑产业的发展。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蚕种制造、栽桑养蚕、收烘加工、缫丝绢纺、丝织印染以及丝绸服装成品加工等完整产业链,蚕桑产业为江苏省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东桑西移”政策的影响,江苏省蚕桑产业出现萎缩现象,主要体现在养殖户减少和桑园面积萎缩。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水平与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便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养殖户们增收增效的目标,因此,要采取更加省力高效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家蚕养殖质量[1]。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建立优质蚕茧产区,把现有的优质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品牌优势,树立国际知名度,以优质蚕丝实现贸易集中,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蚕桑产业发展。此外,可进一步推广新技术、新器具、新机械的应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增强蚕农栽桑养蚕的信心,推动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
2、家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
2.1选用优良的桑树品种和家蚕品种
江苏省气候适宜,在桑树种植以及家蚕饲养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为了实现高效饲养,需要对桑树、家蚕品种进行科学的筛选。目前江苏选用的桑品种有‘育71-1’‘农桑14’等,家蚕品种以‘菁松’ב皓月’、‘苏豪’ב钟晔’、‘苏菊’ב明虎’等杂交品种为主。
江苏省各地域的环境与温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桑树要根据各地区的环境选择适宜品种,如北部(淮北地区)的温度较低,可以选择适应能力强以及抗逆性强的品种,苏中地区的环境相对较好,可以运用普通桑树品种。桑树栽培,主要选择桑叶质量优、产量高的品种,在栽植过程中尽量施加有机肥,春季将底肥施足,夏秋季及时追肥,同时做好桑园治虫等管理工作,从而为家蚕的省力高效饲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选择家蚕品种时,重点考虑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首先要做到科学选种,选用丝量多、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近年来,江苏部分主产区选用了‘菁松N’ב皓月N’、‘苏豪N’ב钟晔N’等抗病品种,降低家蚕病的发病率,提高蚕桑产量,增加亩桑经济效益。
2.2养殖模式
2.2.1推行小蚕工厂化共育
小蚕集中共育,可以提高小蚕饲育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同时还能减少蚕农的投入成本。在江苏南通海安、盐城东台等地,探索推行的大规模小蚕工厂化共育,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借鉴与推广。具体模式:以规模较大的小蚕共育室统一征订蚕种,由共育室统一饲养至三龄期、四龄期,之后分发给蚕农饲养。优点:一是工厂化规模共育能够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二是能够将先进的小蚕饲养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三是蚕农可以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适当提高饲养规模,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四是能够将最新开发的养蚕设备设施集中应用到生产中去;五是实行小蚕工厂化共育,方便各类安全风险的管控。小蚕工厂化共育模式也有利于对家蚕小蚕期进行有效管理,节省养殖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养蚕的产量与质量。
2.2.2大蚕省力化养殖模式
大蚕省力化技术主要包括大蚕地蚕育、大蚕条桑育、轨道给桑等新技术的应用。江苏盐城东台市蚕农在家蚕进入四龄期以后,将蚕全部投放到地面或者柴帘上饲养,减少除沙次数或者全龄期不除沙,解放了劳动力,原来一个劳动力一季蚕可以饲养2张蚕种,现在可以饲养3~4张。盐城射阳县蚕农全部养地蚕,采用轨道给桑,速度快,室内蚕座面积利用充分,给桑方便、效率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同时,采用大蚕条桑育、简易蚕室饲养大蚕等省力化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
2.2.3室外预挂室内营茧上蔟技术
上蔟管理是家蚕饲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蚕茧质量和保全茧质至关重要。室外预挂室内营茧上蔟技术就是,蚕成熟后先在室外上蔟进行预挂,让蚕在室外入孔排尿后移入蔟室内继续营茧。可以有效减轻室内上蔟翻蔟、拾游山蚕等诸多工序,降低
2.2.4养蚕新机械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用于家蚕饲养的新器具、新机械开发较多,都已逐步应用到生产中,对推动栽桑养蚕省力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桑园管理设备有免耕机、伐条机、电动桑剪、桑枝条粉碎机等;蚕室消毒设备有电动雾化器、电动消毒机等;小蚕共育设备有温湿自动控制器、小蚕共育叠式蚕台、切桑机、电动消毒筛等,大蚕室饲养设备有环境控制器;蚕茧采摘设备有自动采茧机、新型木质方格蔟具、自动烘茧机等;家蚕全程饲养设备有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等。这些养蚕新机械应在家蚕饲养过程中广泛推广应用,促进家蚕饲养省力与高效。
2.3家蚕病害防治
2.3.1做好养蚕前消毒,杜绝传染病源
做好消毒工作是养好蚕的关键。养蚕前要对蚕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打扫,不留死角。蚕室、蚕具要提前8~10d进行清洗,并利用晴朗天气充分暴晒,室内地表铲去旧土,换10~15cm厚的新土,水泥地面用清水冲洗,墙壁用20%的石灰浆刷一遍。蚕室、蚕具需用对细菌杀灭力较强的1.5%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消毒,并保持湿润30min以上,第2天蚕具需暴晒,室内通风排湿。隔日用消毒净每100g兑水20~25kg进行消毒,当日用毒消散4g/m3趁湿熏烟消毒,蚕室门窗密闭24h后开门开窗通风排湿,蚕具室外晒干后妥善保管。对养蚕使用的小物件如小蚕网、鹅毛刷、蚕筷等用沸水煮沸,一并消毒晒干保管。
2.3.2加强饲养管理,确保优质高产
家蚕饲养期间,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以及环境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以便保障蚕茧质量。
2.3.2.1坚持稀放畅养,良桑饱食
不同龄期饲养管理方式不同。小蚕选用适熟叶,以便其能够达到良叶饱食,确保营养充足,获得优良体质;大蚕期要放足蚕座面积,达到一蚕三位,蚕不碰蚕,减少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蚕病的机会。
2.3.2.2加强通风,调节好温湿度
蚕是对温湿度非常敏感的昆虫,各龄期要按照饲养要求调节好蚕室温湿度,温度23~24℃,温差2.5~3.0℃;加强通风换气排湿,湿度保持在65%~90%较适宜,保证蚕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发育。
2.3.2.3加强防病,淘汰弱蚕
消毒应在领蚕前的7d内完成,先把蚕室、桑叶室及周边环境彻底清扫干净,蚕具可放在阳光下暴晒,然后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
2.3.2.4注重家蚕防毒,确保蚕作安全
要广泛宣传家蚕防毒工作的重要性,让蚕农自觉做好家蚕防毒工作,主动参与家蚕防毒工作。同时,在其他农田治虫时,兼顾蚕桑生产安全,距桑园、蚕室200m内不得使用弥雾机治虫,并且看好风向再治虫,防止污染蚕室和桑园。
2.3.2.5加强蔟中保护,提高蚕茧质量
注重蔟片间距及挂蔟高度,室内方蔟片间距不少于10cm,离地面高度不低于30cm。
2.3.3重视回山消毒,隔断垂直传播
饲养采茧结束后是病菌最集中的时期,采茧后有少量病蚕尸体、烂茧、蚕沙留下,这些废弃物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因此,采取措施对蚕室蚕具、方格蔟、蚕室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同时,做好蚕沙的沤制处理,杀灭病菌。
3、融合发展“蚕桑产业+”
以旅游业带动蚕桑产业发展,推进蚕桑产业进一步依托和服务于城市化发展。充分利用江苏省经济较发达,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优势,积极发展以果桑、采摘、桑叶茶、蚕丝被等资源产品,实施蚕桑产业结合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把劳动力从传统栽桑养蚕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蚕桑产业的“省力化”。
4、总结
蚕桑产业是各地农村农民的重要增收渠道,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采用省力化高效饲养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蚕茧质量,实现增收,还能够节省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前家蚕饲养中,应该加强对省力化高效饲养技术的推广,有效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锦升.浅析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J].广东蚕业,2021(02)1-2.
[2]覃利仙.桑蚕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控要点[J].乡村科技,2021(02):95-96.
[3]马晶媛.试析桑蚕的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J].饲料博览,2017(12):68.
文章来源:梅亚军.江苏省家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初探[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09):22-24.
分享:
蜜蜂养殖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等特点,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养蜂不仅可以生产营养丰富的蜂产品,同时可以通过蜜蜂授粉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具有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功能[2]。
2023-10-30仁怀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近年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仁怀市持续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力度,以酒用高粱为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特色优势产业结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生态畜牧、蔬菜等助推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23-09-23本文总结了蜜蜂授粉在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贵州的猕猴桃园均以人工授粉为主,蜜蜂授粉占比较小,贵州省猕猴桃授粉面临人工授粉成本较高、对蜜蜂授粉接受度低的双重挑战;中蜂蓝莓授粉技术体系已较为成熟;为油茶授粉需在油茶林附近及林下套种其他冬季蜜源植物;火龙果授粉需先利用一定条件的人工诱导。
2021-09-08蚕桑产业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蚕农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经济常态下,江苏省作为蚕桑生产主产区,需要深入研究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家蚕省力化高效饲养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推动家蚕饲养自动化、规模化以及省力化等技术的发展,实现对桑蚕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为蚕桑产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1-09-08寄生蜂与其寄主昆虫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制约关系,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极为重要,是极具开发前景的一类昆虫。转录组可以反映特定状态下基因的表达模式。转录组测序给寄生蜂等非模式生物的研究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检索寄生蜂转录组序列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针对寄生蜂转录组的测序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021-04-02为了探明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放蜂距离和放蜂数量对褐飞虱寄生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距离放蜂点较近缨小蜂的寄生率较高,距离越远寄生率越低,但距离3m和5m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寄生率也随放蜂数量增加而极显著升高,当蜂种与褐飞虱的数量比超过10︰1,寄生率趋于稳定,维持在96%以上。
2021-04-01在海安桑蚕业这一富民产业、特色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该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如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桑蚕产量减少,桑蚕养殖机械化水平不高,桑蚕制品销售模式过于传统等,提出了建设规模化桑蚕文化园、企校联合推进技术研发、积极响应东桑西移政策等对策建议。
2021-03-29本标准规定了在网室隔离条件下,春油菜制种中实施壁蜂辅助授粉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疆干旱生态条件下,北方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网室隔离条件下的授粉作物可参照执行。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020-12-05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桑树的种植面积,桑树在蚕桑产业生产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蚕丝市场不稳定,养蚕经济效益比较低,加之蔬菜和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收入比较高,一些养殖户开始放弃养蚕转而开始蔬菜和中草药的种植,导致蚕树的面积不断减少,造成总体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
2020-11-19对于球囊菌的相关研究在近些年才逐渐推广起来,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受到测序技术以及组装软件的制约,导致对其基因组信息的信息补充始终不够完整。本文所采用的RNA-seq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形式来对其进行测序等研究,并对其基因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
2020-10-24人气:4569
人气:4226
人气:3494
人气:3103
人气:29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蚕桑通报
期刊人气:1164
主管单位:浙江大学
主办单位:浙江省蚕桑学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258-4069
国内刊号:33-1081/S
创刊时间:195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437
影响因子:0.110
影响因子:0.486
影响因子:0.147
影响因子:0.10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