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三轴力学实验测试研究区域储层,得出表征岩石力学特征的基本参数,杨氏模量、泊松比和三轴抗压强度,分别为36.47GPa、0.17、471.61MPa。通过岩石动态损伤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加载速率或准静态下,通常情况下岩石不会形成多裂缝破裂,岩石破裂压力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强,压裂形成的裂缝具有相对复杂的裂缝特征。
杨氏模量、泊松比和三轴抗压强度是表征岩石力学特征的基本参数,同时也是石油工程设计的基础,本文应用三轴力学实验测试直观得到延安地区气田岩石力学基本参数,利用岩石动态损伤模拟实验,模拟油井高能气体压裂等强动载条件对油气水井附近地层的处理。
1、实验的原理与参数
三轴力学实验测试原理:通过测定规则形状的岩石试件在围压作用下纵向和横向的变形量,从而求得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岩石三轴抗压强度。本文采用等侧压三轴压缩试验(σ1>σ2=σ3),根据岩性及深度,加载围压。岩石动态损伤模拟实验原理为:用一重物自由落体运动撞击岩心夹持器的内活动柱塞,活动柱塞压缩模拟井眼内的流体,产生动态冲击压强作用于岩心模拟井眼壁面,以模拟油井高能气体压裂等强动载条件对油气水井附近地层的处理。岩石动态损伤模拟实验装置由冲击形成机构、岩心夹持器、泵压系统以及控制与测量系统、配套的辅助设备五个部分组成。
在岩石动态冲击损伤测试中,共完成了两块岩样的冲击损伤测试,两块岩样的实验参数为:岩样1与岩样2尺寸:岩石直径均为79mm,试样高度均为45.5mm,岩石试样中孔半径均为6mm;加载条件:岩样1与岩样2围压均为30MPa,上流压力均为15MPa,重物质量均为70kg,岩样1重物高度为0.5m,岩样2重物高度为1.25m。岩样1与岩样2平均弹性模量均为41.5GPa,平均泊松比均为0.185,平均单轴抗拉强度均为7.5MPa,平均抗压强度(围压35MPa)均为465MPa,实验条件下准静态水力破裂压力均为67MPa,岩样1渗透率为0.25mD,岩样2渗透率为0.33mD,岩样1孔隙度为5.56%,岩样2孔隙度为6.88%。
2、实验结果及分析
通过岩石力学测试,可得到研究区域储层杨氏模量为36.47GPa,泊松比为0.17,岩石三轴抗压强度为471.61MPa。岩样1加载破岩后得出的压力-时间曲线如图1所示,横坐标为加载时间,纵坐标为加载压力。
从图1曲线可看出,岩样1的压力加载曲线随时间呈明显的四个阶段,AB段为加压阶段:压力达到B点时实验岩样破裂,即78.6MPa;BC段为初始卸压阶段;CD段为继续加压阶段;DE段为中孔卸压阶段:此时压力降为最低。加载速率为74.8MPa/ms时样品1岩心开裂(破裂压力为78.6MPa)形成2条垂直裂缝(裂缝贯穿整块岩心),由此,可得在准静态或低加载速率下,岩石一般难以形成多裂缝破从图2曲线可看出,测试岩样2的压力加载曲线随时间也呈四个阶段:AB段为加压阶段:压力达到B点时实验岩样破裂,即89.5MPa;BC段为初始卸压阶段;CD段为继续加压阶段;DE段为中孔卸压阶段:此时压力降为最低。加载速率为109.6MPa/ms时样品2岩心开裂(破裂压力为89.5MPa)形成4条垂直裂缝(裂缝贯穿整块岩心),岩心劈为4块,并在岩心壁附近发生局部破碎。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岩石破裂压力会更高,压裂形成的裂缝具有相对复杂的裂缝特征。
3、结束语
①本文应用岩石力学三轴应力试验,得到研究区域储层杨氏模量为36.47GPa,泊松比为0.17,岩石三轴抗压强度为471.61MPa。②加载速率为74.8MPa/ms时岩心开裂形成2条垂直裂缝。在准静态或低加载速率下,岩石一般难以形成多裂缝破裂,且起裂压力随加载速率增加而提高。③加载速率为109.6MPa/ms时岩心开裂形成4条垂直裂缝,岩心劈为4块,并在岩心壁附近发生局部破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岩石破裂压力会更高,此时形成的裂缝具有相对复杂的裂缝特征。
参考文献:
[1]林森虎,邹才能,袁选俊,等.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J].岩性油气藏,2011,23(4):25-30.
[2]杨远,何幼斌,陈伟.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适应性评价以柴达木盆地扎平X井为例[J].非常规油气,2016,3(6):92-98.
[3]唐颖.渝页1井储层特征及其可压裂性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4]王明磊,张福东,关辉,等.致密油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为例[J].非常规油气,2015,2(2):10-15.
[5]袁俊亮,邓金根,张定宇,等.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J].石油学报,2013,34(3):523-527.
[6]高加印,马新仿,卢海兵,等.一种新的致密油储层可压性综合评价方法[C].2016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2016IFEDC)论文集(上册).北京,2016,1-10.
[7]何建华,丁文龙,王哲,等.页岩储层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主控因素及评价方法[J].地质科技情报,2015,34(4):108-118.
[8]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7):93-100.
[9]石道涵,张兵,何举涛,等.鄂尔多斯长7致密砂岩储层体积压裂可行性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1):52-55.
邢云,马春晓.延安气田岩石力学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7):115-116.
分享:
锚杆技术自出现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中的边坡加固、基坑支护、结构物抗倾抗浮等方面。岩土锚固技术可充分调动锚周土体,提高岩土体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改善岩土体应力状态,大大缩小支护结构的体积与自重,目前已经成为提高岩土体工程稳定性问题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023-11-20目前,研究分析边坡稳定性的定量方法很多,主要有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文章通过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对同一算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FLAC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进而对边坡敏感参数进行分析。在强度折减法中,岩土体的实际抗剪强度与临界破坏时的折减后剪切强度的比值,称之为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
2023-11-20Wilson根据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的资料,于1975年建立了一个描述热带镶边碳酸盐岩台地的标准相模式,根据显微结构特征将碳酸盐岩划分为24个标准微相类型(SMF),并将其总结为9个标准相带。Flügel(2010)充分考虑冷水环境下的碳酸盐岩台地,对Wilson提出的分类方案进行修订,将标准微相类型(SMF)修订为26个,SMF1~SMF26分别对应由盆地至地表暴露区的顺序排列;
2023-11-14石材作为一种高档的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从室内空间的地面和墙面铺装,到室外空间景观和园路塑形;从建筑材料和外立面装饰到空间家具和橱柜台面使用,石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物质水平的稳步提升,石材已经成为了百姓人家广泛使用的材料,并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的开发出各种新型石材。
2023-08-31石材最终产品通常要进行设计、切割、磨抛等工艺过程,使其更具艺术感、档次感。石材大板的基本加工流程大致包括选料、排版、切割、磨抛、包装入库等工序。因石材大板的不易切割和加工难度大,很难保证石材二次加工的精准性。无法满足石材大板高效率加工,导致加工后的石材现场安装时易出现错位、色差或阴阳角拼接不严等问题。
2023-08-30中国石材行业历经数十年的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全球举足轻重的石材消费、生产、加工、出口的行业标杆,形成了多个石材产业集群地区,包括山东莱州、广东云浮、福建泉州等主要的石材加工贸易基地。其中,泉州南安建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石材开采与生产产业基地;
2023-08-30随着西南地区工程建设的大规模进行,红层软岩边坡稳定性的问题研究日渐成为亟待解决的工程难题之一,尤其是含软弱夹层的红层软岩边坡稳定性问题更加棘手.由于软岩具有明显的崩解性和膨胀性以及显著的软化效应等特征,所以对降雨条件下含软弱夹层软岩[1]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020-12-12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安徽省已成为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现已探明二叠系各层位均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这些问题多为一些地质基础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地层的认知与对沉积微相的识别方面,为了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其岩石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本次研究主要对巢湖地区二叠系龙潭组的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
2020-11-26岩石力学强度指标的测定是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的基础,岩石力学试验机是测量岩石力学性质最常见的测试仪器。从系统原理来看,岩石压力、拉力试验机是典型的液压系统,试验机已经从原来的人工手动调节阀门流量控制油缸动作、输出压力,普遍发展为电液伺服数字控制系统。国外控制器性能优异,但价格昂贵,且控制技术封闭。国内试验机控制器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双重突破。
2020-11-16通过分析娄岚变质带所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结合薄片鉴定成果、化学分析结果进行原岩恢复,认为娄岚变质带袁家村式铁矿为碎屑岩、粘土岩、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硅铁质岩相混合的沉积建造,推测狐姑山—蔡家庄一带、草城一带沉积环境为砂泥质—基性凝灰岩过渡带沉积环境,袁家村一带沉积环境为砂泥质沉积环境。
2020-11-14人气:7573
人气:4814
人气:3677
人气:3323
人气:289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岩土工程学报
期刊人气:3328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000-4548
国内刊号:32-1124/TU
邮发代号:28-62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745
影响因子:1.093
影响因子:1.922
影响因子:0.585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