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乳腺肿瘤中应用超声造影检查与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乳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30例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和病理检查(将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然后,比较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并观察良性乳腺肿瘤与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结果:对这13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为,其中有70例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恶性乳腺肿瘤,有60例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良性乳腺肿瘤。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对这13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84.62%)与使用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86.15%)相比,P>0.05。与恶性卵巢肿瘤患者相比,良性乳腺肿瘤患者超声造影图像中血流达峰的时间更短,血流峰值的强度更高,P<0.05;与良性乳腺肿瘤相比,恶性乳腺肿瘤中强化边界清晰肿瘤的占比、高增强肿瘤的占比、向心性强化肿瘤的占比、灌注缺损肿瘤的占比、周边有放射状血管肿瘤的占比和强化后范围增大肿瘤的占比均更高,其中强度均匀肿瘤的占比更低,P<0.05。结论:在诊断乳腺肿瘤中应用超声造影检查与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价值均较高。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对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预后。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肿瘤的诊断中[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超声造影检查与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南医院收治的130例乳腺肿瘤患者。这130例患者均为女性。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在进行检查前接受过化疗或穿刺。2)患者存在对本次研究所用检查方法的禁忌证。这130例患者的年龄为33~57岁,平均年龄为(45.0±4.1)岁。
1.2 检查方法
对这130例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和病理检查。对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的方法是:1)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为GELogiq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的频率设为9Hz。2)经患者的外周静脉为其团注4.8ml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后,用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乳腺进行造影检查。对患者进行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方法是:1)本次研究使用的仪器为GESignaEXCITE1.5T超导MR仪。2)对患者的乳腺进行横断面脂肪抑制SPGR序列T1W1及矢状面脂肪抑制FSE序列T2W1的平扫。经患者的肘正中静脉以每秒2.0ml的速度为其团注0.1mmol/kg的顺磁性对比钆喷替酸钾胺,然后对其进行VIBRANT动态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并观察良性乳腺肿瘤与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图像特征。按照北美放射学会规定的BI-RADS分级标准对患者的肿瘤进行性质分级。良性乳腺肿瘤:BI-RADS分级为1~3级。恶性乳腺肿瘤:BIRADS分级为4~6级。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这13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结果的比较
对这13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病理检查的结果为,其中有70例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恶性乳腺肿瘤(其中导管浸润癌患者有52例,小叶原位癌患者有12例,导管内癌患者有4例,导管癌伴小叶癌患者有2例),有60例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良性乳腺肿瘤(其中纤维腺瘤患者有2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有16例,乳房肉瘤患者有12例,乳腺增生性结节患者有6例)。对这130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的结果为,其中有110例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乳腺肿瘤(其中恶性乳腺肿瘤患者有60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有50例),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84.62%。对这13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为,其中有112例患者的病情被诊断为乳腺肿瘤(其中恶性乳腺肿瘤患者有64例,良性乳腺肿瘤患者有48例),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86.15%。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对这13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与使用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151,P>0.05)。
2.2 对这130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定量检查的结果
在这13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的肿块内有均匀低回声伴有少许点状血流信号,有20例患者的肿块内有均匀低回声但未见血流信号,有28例患者的肿块内有囊性实性混合回声,有6例患者的肿块内有少许颗粒状钙化灶。在这130例患者中,乳腺BI-RADS分级为1级、为2级、为3级、为4A级、为4B级、为4C级的患者分别有20例、24例、16例、30例、26例、14例。在这130例患者中,恶性乳腺肿瘤患者超声造影图像中血流达峰的时间短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其超声造影图像中血流峰值的强度高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P<0.05;这两类肿瘤患者超声造影图像中血流的平均通过速度和曲线下面积相比,P>0.05。详见表1。
表1 对这130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定量检查结果的比较(x±s)
2.3 对恶性乳腺肿瘤与良性乳腺肿瘤进行超声造影定性检查结果的比较
与良性乳腺肿瘤相比,恶性乳腺肿瘤中强化边界清晰肿瘤的占比、高增强肿瘤的占比、向心性强化肿瘤的占比、灌注缺损肿瘤的占比、周边有放射状血管肿瘤的占比和强化后范围增大肿瘤的占比均更高,其中回声强度均匀肿瘤的占比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对恶性乳腺肿瘤与良性乳腺肿瘤进行超声造影定性检查结果的比较[n(%)]
2.4 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图像的特征和增强磁共振成像图像的特征
在这70例恶性乳腺肿瘤患者中,超声造影图像的曲线类型为快进快出型曲线、为快进慢出型曲线、为慢进慢出型曲线的患者分别有36例、22例、12例,增强磁共振成像的曲线类型为平台型曲线、为廓清型曲线、为连续型曲线的患者分别有26例、34例、10例。
3、讨论
有研究表明,对乳腺肿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到肿瘤内新生血管与肿瘤周边血管生成的情况,还可通过注入微气泡造影剂形成血池成像的方式准确地观察到肿瘤内的灌注特征[2]。王乐华等[3]的研究表明,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图像主要表现为内的增强不均匀、外周组织明显增强、向心性增强、血流灌注存在缺陷、有放射状血管渗透至肿瘤组织内、外周微血管的密度较中心微血管的密度高等特点。正常乳腺体的超声造影图像的时间-强度曲线多为平坦型曲线,乳腺肿瘤超声造影图像的时间-强度曲线多为快进快出型曲线、快进慢出型曲线、慢进快出型曲线和慢进慢出型曲线。恶性乳腺肿瘤的血供较为丰富,肿瘤内的血管网较为复杂且微血管的密度较高,因此注入肿瘤内的微气泡造影剂的流速较快,其超声造影图像的时间-强度曲线主要表现为快进快出型曲线和快进慢出型曲线,其时间-强度曲线的特点为上升支陡直、峰值高。进行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是对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该检查方法对乳腺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可清晰地显示出乳腺肿瘤的分叶、肿瘤强化的方式及数量等。恶性乳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是:肿瘤的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压脂T2W1的信号为等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的表现为强化不均匀,曲线类型为平台型曲线与廓清型曲线[4]。良性乳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是:肿瘤动态增强的表现为均匀强化,曲线类型为流入型曲线。有研究表明,在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时,可对其肿瘤的灌注情况、血容量、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进行量化,能够在时间及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显示出肿瘤的特征。但是,对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存在检查时间长等不足[5]。在本次研究中,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乳腺肿瘤时均出现了误诊的情况,这与患者的个体代谢、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检察与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均较高。
参考文献:
[1]杨勇,吕秀花,崔光彬,等.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7):583-586.
[2]尹峰,沈辉,沈丽.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6):87-88.
[3]王乐华,黄盱宁,刘艳婷,等.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7):138139,142.
[4]曹悦,田洪永.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2):194-195.
[5]董强.超声造影与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良恶性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5,29(14):12.
胡杨,黄江华,张胜,等.超声造影检查与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162-164.
分享: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尽管其在提高诊断效率和降低漏诊率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但在肺孤立小结节的诊断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3-4]。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低剂量CTAI诊断误诊的肺孤立小结节的影像学特点,探讨误诊的原因,并评估AI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5-03-26脑深部病变涵盖范畴广泛,就部位而言,涉及额、顶、颞、枕叶和小脑半球深部、基底节区、丘脑、脑室系统等;就病变性质而言,可包括各种类型的肿瘤、囊肿、血肿、脓肿、肉芽肿和血管畸形等,目前对于脑深部病变的精准定位和安全切除并非完美 。术中超声在颅脑手术定位中具有准确、实时、方便、经济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病变定位和手术路径的误差 。
2025-03-25髓母细胞瘤是发生于后颅及小脑的恶性肿瘤。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且发病率有攀升趋势。髓母细胞瘤患儿以颅内压增高、小脑功能障碍等为典型临床症状,病情严重可导致患儿死亡,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在挽救患儿生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03-25目前临床更多地从操作技能方面提高肺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忽略了患者因素的影响,缺乏对患者的干预,导致肺动脉血管成像质量仍有待提升[6]。为此,针对肺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因素对检查造成的影响尤为重要。常规的护理主要是给予患者检查前相关注意事项的告知、体征监测等形式化护理,并未对可能影响检查质量的因素展开针对性护理[7]。
2025-03-19早期对股骨头坏死疾病诊断可在提升诊断准确度的同时,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此疾病出现的关键因素为机体股骨头受外力损伤,或是由于供血不足或中断,使得股骨头的内部细胞和组织出现坏死症状,进而使得股骨头结构出现改变,导致股骨头塌陷,甚至出现功能性关节障碍。
2025-03-10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痛风性关节炎(GA)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发症较多且重症患者较多[1-2]。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早期RA和GA较困难,尤其是早期RA的诊断准确率较低,大多数RA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在2年以上,而RA发病后1年内治疗效果最佳,故大多数RA患者未得到及时和早期诊断[3]。
2025-02-27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中,四维彩超以其高精度和实时性在胎儿畸形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超声波成像,能够清晰呈现孕中期胎儿的三维立体图像及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4]。四维彩超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其在识别胎儿结构异常方面表现出色。
2025-02-21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其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可从不同方位获取图像,且扫描视野范围广,快速对病灶进行定位,进而提升诊断准确度[2]。本文主要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子宫肌瘤患者诊断中的成像特征。
2025-02-19卵巢囊肿的发生与环境污染、 体内激素水平异 常、 反复盆腔感染、 手术等因素相关, 临床多表现为腹部胀满感、 性交时疼痛、 腹部下坠感等, 随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蒂扭转、 囊肿破裂等情况, 进而引发了下腹部剧烈疼痛、 呼吸急促、 皮肤湿冷等,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025-02-14上尿路梗阻是一种常见疾病,严重的上尿路梗阻可能导致严重的肾脏损伤和肾功能不全。早期及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传统的影像学诊断工具如CT和MRI,虽然能够较好地观察到梗阻部位和肾脏损伤程度,但是由于高剂量的辐射和造影剂的使用,导致患者的辐射剂量和肾脏损伤风险增大[1,2]。
2025-02-11人气:18514
人气:15528
人气:10320
人气:9939
人气:965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人气:4595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3289
国内刊号:11-1881/R
邮发代号:82-509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913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384
影响因子:0.173
影响因子:2.4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