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研究分析

  2020-08-31    32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近年来,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开展中国文化推广,汉语言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民族知晓。很多外国人为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折服,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文首先概述了什么是汉语言文学,然后分析了汉语言文学审美与时代的关系,阐述了各个时代汉语言文学审美的特征,并论述了汉语言文学经久不衰的魅力。

  • 关键词:
  • 中国文化
  • 孔子学院
  • 审美
  • 文学
  • 汉语言
  • 加入收藏

一、汉语言文学概述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汉字历史已达几千年,并且汉字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完善与发展后,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中重要的符号与象征。汉语言文学与现代人文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记录与传承了中华民族于不同时期的实际发展情况与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针对汉语言文学专门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对汉语言文学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升华民族精神,并拓宽其作用范围,增强年轻一代推广与传承汉语言文化的意识,从而通过践行汉语言文化的推广与传承任务,来促进现代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审美


(一)汉语言文学审美与时代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与时代密切相关,不同时代审美不同,汉语言文学作品的风格和样式也有所不同。古代汉语言文学在内容上讲究意境美,在形式上讲究韵律美。现代汉语言文学在内容上讲究言之有物,在形式上力求自由洒脱。融媒体时代,既有传统的媒体,又有自媒体,网络虚拟空间构建出了另一个文学世界,内容极为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这时的汉语言文学极具个性和创造性。

(二)汉语言文学在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

1. 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审美特征

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特征是语言精练,用词考究,文学作品讲究意境美,用精细挑选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代汉语言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同一首汉语古诗词,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另外,锤炼语言、韵律是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显著特征,讲究韵脚、对偶、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古代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作品。虽然古代汉语言美学兼具形式美和意境美,但是也出现过过度追求辞藻华丽而忽略反映社会现实的时期,后来文学家则在创作上进行了改变,白居易和杜甫等诗人注重作品选材,并且要让平民百姓都听得懂自己的诗。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美,只有懂的人才看得到它的美,才能够知道美在哪里。

2. 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审美特征

现代汉语言文学相对于古代汉语言文学而言,语言的韵律美相对弱化了,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的主题更为重要。没有了格律和绝句的束缚,作者在表达自己思想时更加自由,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现代汉语言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遣词造句和文化功底方面,优秀的现代汉语言作品也讲究句式多变,通过引经据典来提升文章的魅力。表达同样一个意思,不同的作者选词会很不相同。严歌苓的作品《扶桑》,所以用“扶桑”两个字,有三重含义。第一,扶桑是美丽的花;第二,扶桑一百年开一次;第三,扶桑代表东方。作品主人公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中国女子,只有“扶桑”两个字才能够代表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美,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才读得懂,才能够与作者进行灵魂层面的对话。

3. 融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的审美特征

融媒体时代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融媒体时代,文学创作者群体发生了变化。古代文学创作者是所处时代受过最高教育的人,现代汉语言文学创作者是受过专业教育或者极具天赋的人,既有科班出身的,也有凭借天赋成就文学梦想的人。融媒体时代作品的创作者是全体网民。由于创作者的群体庞大,文学学历背景复杂,经历各不相同,所以融媒体时代的文学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所有人都在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融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新奇。在语言方面,网民创造出了很多新的词汇,比如“蓝瘦香菇”,这个词是一个失恋男青年表达自己感受时说出的,他的原文是“难受想哭”,由于口音,听起来是“蓝瘦香菇”。再如,“刷夜”,这个词是说人不睡觉,夜里打游戏或者工作等等。这个词表达的内容与“熬夜”是相同的,但是在感情色彩上却大不一样。“熬夜”有种痛苦与不情愿的意思,“刷夜”则有种畅快淋漓的色彩。融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美,只有当代的人才能够领会,只有与创造这些词的人有相似的经历才能够感受到这个词的“精准”。

(三)汉语言文学经久不衰的魅力

汉语言文学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创造了自己时代需要的语言,表达了那个时代的人的主流思想和表达习惯。每个时代的汉语言文学都表现出了自己的语言张力,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突破传统表达的束缚,更加自我。对于后代的人,这些文学作品是魔镜,映出前代人社会生活和文学发展特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记录了民族历史和各个时代的人文社科,不同时代的汉语言文学有其自己的特征,沉淀出不同的魅力。因为汉语言文学是对时代经典的记录,读汉语言文学可以让各个时代的社会画卷跃然脑海,所以其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刘艳,瞿家琴,彭晓兰.审美问题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5):27.

[2]赵琰.汉语言文学审美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7):17.

[3]曾小凌.初探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J].国际公关,2019(4):171.


李权洋.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8):11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语言教学与研究

期刊名称:语言教学与研究

期刊人气:225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0257-9448

国内刊号:11-1472/H

邮发代号:2-458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