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学语言和新闻语言他们都属于语言这门艺术。通过媒介对事实进行传播这是新闻的定义,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和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这是文学的定义,这反映了现实生活或者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社会功用都是不同的。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作为新闻信息传播和文学作品创作载体,其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那么当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文章从单义性、多义性、主观性、客观性、大众化、个性化、审美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对文学语言和新闻语言的异同做了研究分析。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报道具有用事实说话、尽量真实地提供信息、通过简洁真实的语言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传播等特征。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新闻文学与文学文本皆以语言为物质材料的符号系统,但因各自的反映意图和表达方式不同,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一、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内涵
新闻语言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它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向人们传播信息或报道新闻时使用的语言。作为信息传播载体,新闻语言需要客观且确切地反映事实,尽量使用简练、通俗的语言达到传播时间上的速度化和受众范围的广泛化,以达到新闻信息传播的有效化。因而,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点。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而文学语言需要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类丰富多彩、浩渺无限的内心世界,才能在文学和其他艺术领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才能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喜怒哀乐愁怨思,并由此产生共鸣,因此,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载体。文学是以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文学创作的虚构性较强,因而文学语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文学语言不仅要兼顾审美性和句法的多样性,还需要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才能创作出具有鉴赏价值的文学作品。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虽然都是以文字的形式给读者呈现精神文化产品,但因新闻和文学的社会功用不同,二者在具体表达上也存在多方面差异。
二、新闻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性
(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差异
新闻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新闻需要陈述、表达事实,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并不排斥新闻倾向性,恰恰相反,客观的语言正是为新闻传播的主观意图服务的。新闻语言的主旨功能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受众对事实原貌的了解和把握。毋庸讳言,新闻传播媒介代表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它传播的新闻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而表现倾向性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适应受众心理,进而收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在新闻报道中,新闻报道主体需要本着客观信息传播的原则,不能随意夸大或者捏造事实进行信息传播,因而新闻语言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客观事实记录和描述,从而达到有效传播新闻信息的目的。
与新闻语言不同,文学语言更注重文学主体主观地表达自身情感和观点,大多数文学作品并不是以事实为根据而创作的,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更多的是以虚拟、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主体甚至有时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脱离事实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创作,从而增添文学作品的文艺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使读者和作者之间能够进行心灵对话,产生艺术共鸣,因此,文学语言更多是作者在发挥主观性的基础上进行作品创作。
(二)单义性与多义性的差异
新闻语言是一种单义性的语言。新闻语言的所指和能指一般情况下处于统一状态,它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一般不存在含蓄意思,语言结构单一,很少使用隐喻和象征的句法,单义的新闻语言使新闻信息内容简单明了,受众从字面上便能够领会新闻信息,缩短了阅读和理解时间,从而达到新闻信息快速有效传播的目的。同时,新闻语言的单义性减少了新闻信息产生歧义的可能性。单义的新闻语言不可能产生信息的多种含义,那么自然突显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特点。
与新闻语言相比,文学语言是一种多义性语言。文学语言的所指和能指往往处于不统一的状态,并且所指的随意性、开放性得以较大延伸。文学作品的语言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更多的是使用暗示、隐喻、借代、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文学语言的多义性使文学主体表达的意思丰富而具有深刻内涵,因此,便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于文学语言最大限度发挥了语言潜在的深层意义,让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阅读作品,而非新闻语言直接单纯地进行文字表达,让读者没有想象和猜测的空间。
(三)大众化与个性化的差异
新闻语言要求“大众化”和“通俗化”,新闻是信息快速有效传播的形式,也是人与人面对面信息交流的延伸,让受众快速地获得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新闻语言的追求,因此,新闻语言的用语必定向日常生活用语靠拢,即用简洁通俗的语言直接表达新闻信息,使新闻语言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因而,新闻语言不适合大量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而应采用通俗的语言让受众能够容易并快速地理解新闻要传达的意思。通俗的语言并非平常的语言和平淡不生动的语言,新闻语言需要在通俗中表现出生动,而通俗的语言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群众,具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动感人和新鲜活泼的特点。新闻语言的通俗化要求尽量使用常用词语,必要时使用口语和方言也可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词语一般不照搬照抄到新闻中,而是采用解释说明或比喻等方法对其进行阐述。新闻语言的通俗还包括内容的生动。平铺直叙的新闻报道往往不能打动读者,而形象生动、有悬念的新闻作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俗话说“话须通俗方传远”,新闻语言以通俗生动的记叙方式对信息进行传播,将会大大提高新闻信息传播速度和扩大传播范围。
与此相反,文学作品需要有创意的思维和新奇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个性化的语言常常是文学风格的突出表现形式。个性化的语言即脱离了大众化范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语言的记叙和描述的方式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提高了文学作品的鉴赏价值和文学趣味性,为原本平铺直叙的平淡无奇的描述或记叙增添了色彩,无形中渲染了作品中的情节氛围,并且增强了其语言表现力,而新闻语言的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表现形式往往不适合文学创作主体对文学作品的渲染和情感的抒发,更不能突出文学作品的风格。“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创造出鲜明的艺术个性,让读者在阅读个性化语言的过程中在大脑里形成一幅幅形态各异的画面,增强了文学作品的渲染力并形成个性鲜明的文学创作风格。
(四)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差异
从本质上说,新闻是信息,文学是艺术。法国著名诗人瓦莱利曾说:“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就像是‘跳舞’和‘走路’的区别:一是审美的,一是实用的。”社会功用上说,新闻是传播信息,向受众提供客观存在的事实,真实反映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作为信息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新闻属于实用文体,它主要满足人们获得对外部事物的准确认识和对客观事物及其变化的了解。作为传播信息的主体,新闻语言必然要突出“实用性”特点,使用通俗、简洁、易懂的文字完成信息输出,达到受众快速有效地信息输入的目的,进而提高新闻传播实效性。新闻的语言讲究朴素,就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不必追求华丽辞藻,尽可能少用形容词、附加语,不搞那种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客观上来说,文学也可以传播信息,但这并非文学的基本职能,文学主要是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是反映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行动,同时又把行动转化为文字语言。”文学语言一般是通过形象的塑造给人以美感和通过气氛的渲染给人以意境,以此表达文学主体的情感和认识,具有明显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衡量标准往往由其是否具备审美性的特点决定,文学语言是决定文学作品审美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结语
新闻与文学都是文字语言的艺术,二者皆以语言为载体,但因反映意图不同,对语言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新闻语言客观真实且语义单一,并具备大众化和实用性特点,而文学语言是在发挥主观性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语言,它的多义性、个性化和审美性特点赋予了文学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鉴赏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木兰.文学语言在旅游报道中的运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3(9):187-188.
[2]唐莹.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探讨[J].长治学院学报,2009(6):64-65.
[3]冯文波.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异同化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1):162,164.
[4]艾丰.新闻写作方法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蒋蓉.浅议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9):66-67.
分享: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这个广阔的世界中,人们可以开展广泛的交流,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的出现受到大众较高的关注,尤其是年轻人对网络语言较为追捧。网络语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要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影响。
2023-11-13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阅读兴趣。
2023-10-31中医术语是中医理论和文化的凝练,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21世纪以来,中医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研究热点。要推动中医的国际交流,中医界普遍认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和规范化必不可少。国内主要中医药翻译标准化词典有近20种,但始终存在标准不一、译名不统一的问题。
2023-07-04方言是一个地域社交的工具,是当地历史文化重要的载体,是组成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方言现象,不仅出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交流中,还常见于在影视剧目、电视节目、音乐、文学作品、地方戏等。随着国家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方言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保护方言的工作已然刻不容缓。
2022-01-28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各种语言或者非语言因素共同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儿童绘本作为一种语言载体,经过英译汉、汉译英等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实践过程,基于国际和国内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我国宏观政策保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价值,彰显出跨文化语境下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绘本汉译英实践对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2021-12-31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创造了许多文化文明。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善而成熟的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兴事物,而网络语言的出现势必会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1-11-23在媒介革命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拓展了传统文学的审美维度。视听以及图像转化为审美,杂语共生为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增进创作主体和受众之间的情感,主要是因为网络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维度,网络文学所带来的其他衍生文化是非常庞大的,可以使自身处于社会文化产业链的上游。
2021-11-23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家软实力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基于此,本文从"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探究传播路径,即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支持;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大汉语言文化传播范围;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促进汉语言文化传播。
2021-11-23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我校地处青藏高原边缘,60%的学生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使用汉语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作为职业中专,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将成为左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11-22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习因伴随着文化学习而独具一格。在跨文化交际往来中,文化对语言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课堂中的文化与知识已经成为不可分离的教学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外国文化,却忽略了传统文化。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将英语文化融入课堂教育,传统文化的融入较少,学生无法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含义。
2021-10-2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当代修辞学
期刊人气:1472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文学
国际刊号:1674-8026
国内刊号:31-2043/H
邮发代号:4-458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523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20.020
影响因子:0.517
影响因子:1.02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