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文学当前呈现的多元化的特征,这正是因为汉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相互融合。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主体作用这文学历史的背景下,也应当加强多民族文学的融入,最终实现中国文学发展的多元一体文学目标。
我国的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系统,从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风格。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具有密切的联系,且相互影响。目前我国主要以汉语言为主,导致少数民族语言被我国所忽视。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有着重中之重的影响,因此还应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采用科学、合理的融合手段,将各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学有效融入,从而推动中国文学长久发展。
一、文学历史背景下的多民族文学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科技的发展使得各个国家以及民族文化趋于相同。与此同时,汉族人口在数量上较比其他民族多很多。因此在官方上的文学教育偏向为汉语言文学,进而导致了少数民族和汉族文学的相互交融受到阻碍,也会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的文学发展。而为了避免文化趋同,促进中国文学的不断发展,国家以及地区之间应更加重视本土文化的特征,应保留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学和汉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加强对各民族知识产物保存,使得各国家和各民族保持不同的本土文化。在中国文学教育的过程中,我国向来注重多民族的共同发展,在文学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一直在相互交融,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少数民族在迁徙过程,所到之处留下的语言文学,能够与其他民族语言文化进行充分融合。
二、多民族文学对文化交融的推动作用
目前多民族语言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地位较低,从事研究的学者也比较少,但是实际上,多民族文学和汉语文学对文学发展同样重要。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少数民族文学的存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差异性互补。因此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异质性,也为了文化交融提供了有效条件,能够有效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
多民族文学的发展普遍由口语文学开始发展,如民族文学中诗歌古朴、豪爽等特征,对汉语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更是逐渐成为了口头文学。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也受到了汉语言的文学影响,逐渐发展了书面这类载体。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在共性和差异性之间始终保持着平衡,也促进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融合发展过程,对中国文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注重汉语言文学在多民族文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语言文学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应重视语言使用背后相对的文化因素。汉语言作为我国应用范围广、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语言,使得少数民族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只能选择本土语言或者汉语言进行创作。汉族语言文学要比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更大众化,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争议。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算是用汉语言进行发展创造,少数民族也会保留一些特殊的思想和文化价值。
在语言文学教育当中,我国相关高校普遍都会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但是却很少见到设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课程和专业,除了民族院校之外,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在社会上很少见。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受到人数或者语言上的阻碍,导致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也得不到很大的发展。在教学实践当中,依旧是以汉语言文学为主体。
四、实现中国文学发展的多元一体文学目标
在文学的特征上看,多民族语言文学更加强调自身民族的特征,在语言文学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保存特有的魅力,然后再去融合,与此同时,要对自身的特点进行重点说明。通过大同小异的融合。使各少数民族语言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的地位,可以有一个官方的认知,并且通过资源的整合,促进多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的共同发展。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多民族语言文学迎合汉语言文学共同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不管是哪个民族的语言文学,都应在中国文学的环境下发展。
中国文学的发展主要以多元一体文学为目标,首先,需要文学工作者对多民族的语言文学有一个全面了解,并且要发现多民族语言文学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得中国的任何一种语言文学,都可以在历史上有一定程度的记录。其次,当文学工作者了解多民族语言以后,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进行融合入,并且在融合的过程中,应对两者语言保持尊重。最后,在多民族语言文学融合的过程中,不仅要在文学性上互相参考,更是可以在文学形式上寻找领悟,进而为民族语言文学注入新鲜血液。
五、总结
目前汉语言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较高,而少数民族文学处于中国文学边缘上,不利于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因此教育过程中,文学教育者应注重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并且要对其不断创新,这样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4):340-341.
[2]郭常顺.多民族文学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9):152-155.
洛桑朗珠.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J].情感读本,2019,(5):101.
分享: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这个广阔的世界中,人们可以开展广泛的交流,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的出现受到大众较高的关注,尤其是年轻人对网络语言较为追捧。网络语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要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影响。
2023-11-13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阅读兴趣。
2023-10-31中医术语是中医理论和文化的凝练,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21世纪以来,中医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研究热点。要推动中医的国际交流,中医界普遍认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和规范化必不可少。国内主要中医药翻译标准化词典有近20种,但始终存在标准不一、译名不统一的问题。
2023-07-04方言是一个地域社交的工具,是当地历史文化重要的载体,是组成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方言现象,不仅出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交流中,还常见于在影视剧目、电视节目、音乐、文学作品、地方戏等。随着国家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方言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保护方言的工作已然刻不容缓。
2022-01-28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各种语言或者非语言因素共同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儿童绘本作为一种语言载体,经过英译汉、汉译英等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实践过程,基于国际和国内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我国宏观政策保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价值,彰显出跨文化语境下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绘本汉译英实践对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2021-12-31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创造了许多文化文明。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善而成熟的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兴事物,而网络语言的出现势必会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1-11-23在媒介革命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拓展了传统文学的审美维度。视听以及图像转化为审美,杂语共生为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增进创作主体和受众之间的情感,主要是因为网络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维度,网络文学所带来的其他衍生文化是非常庞大的,可以使自身处于社会文化产业链的上游。
2021-11-23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家软实力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基于此,本文从"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探究传播路径,即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支持;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大汉语言文化传播范围;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促进汉语言文化传播。
2021-11-23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我校地处青藏高原边缘,60%的学生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使用汉语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作为职业中专,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将成为左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11-22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习因伴随着文化学习而独具一格。在跨文化交际往来中,文化对语言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课堂中的文化与知识已经成为不可分离的教学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外国文化,却忽略了传统文化。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将英语文化融入课堂教育,传统文化的融入较少,学生无法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含义。
2021-10-2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语言文字应用
期刊人气:84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003-5397
国内刊号:11-2888/H
邮发代号:82-576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23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20.020
影响因子:0.517
影响因子:1.02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