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轻声是普通话中重要的一种音变现象,起到了区分词义和词性的重要意义,同时兼有表达感情色彩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轻音描述为“说话时有些字总读的很短”,并收录轻音词共2592条,数量十分庞大。由于轻声词本身的特点,其存在着必读与可读,有规律与无规律的差异,因此,无论是研究还是教学,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将从轻声词的本体研究以及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轻声词两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轻声是普通话中重要的一种音变现象,起到了区分词义和词性的重要意义,同时兼有表达感情色彩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轻音描述为“说话时有些字总读的很短”,并收录轻音词共2592条,数量十分庞大。由于轻声词本身的特点,其存在着必读与可读,有规律与无规律的差异,因此,无论是研究还是教学,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从轻声词的本体研究以及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轻声词两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轻声词的本体研究
1.1轻声的学术研究发展
由赵元任先生首先于1922年在《国语罗马字研究》中提出轻音概念“由于轻读的缘故,把原来音调的变换全失落掉了”,并提出“任何字几乎都可以轻声,只有极少数的总是轻声。”,阐明了该现象具有难以归类的特点。此时并未对轻音与轻声做出区分。之后他在《北平语调研究》中提出了轻声音调的值变规律,《汉语的字调与语调》中从语调的角度强调了轻声的研究必要性,并均开始采用轻声的说法。罗常培与王均在《普通语音学纲要》主张区分轻音与轻声,认为轻音则是适用于音调层面的词语。劲松在《语言规范的现实性、动态性和前瞻性》中以动态的角度指出轻声无论是从性质和功能,还是在规范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不利于普通话教学、推广与研究。
此后,随着语言学与汉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二语习得者学习中文,经过在知网的文献检索,20世纪自概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轻声与轻声词并且在学界开始了广泛的讨论,轻声的研究也日益丰富起来。
1.2语音学中轻声的性质
陈春艳在《汉语普通话轻声的语音特征分析》从音韵学的角度分析了轻声的发声规律。在音调方面,贝先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和元音格局》中指出,在语调中包括两种情况,正常声调与弱化音节,轻声则属于弱化音节中的弱化声调。在音长方面,轻声大约是正常字的一半,林茂灿与颜景助在《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中提出轻声即轻弱音,需要在音长上予以体现。
学界目前主要持三种观点,变调说,调类说以及轻音说。学界面前变调说是主流意见,本文持有相同的观点。
1.3轻声词的分类
轻声词的构词分类一直是轻声词的热门讨论之一,鲁允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刍议》将轻声词分类为派生轻声词:词根+词缀,重叠轻声词:例如亲属称谓及礼貌用语,复合轻声词:例如趋向动词。钱学烈《试论普通话的轻声词和儿化词》中,主张分为两类,可以类推的语法轻声词及不可类推的词汇轻声词。代薪彤在《基于<HSK标准教程>的轻声词教学探究》中,将轻声词分为重叠式轻声词,可辨义轻声词,类词缀轻声词以及词缀轻声词。
以上的分类从词性或者词义的角度进行分类,有着很高的学术理论支撑,在研究轻声词本体研究中会让研究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但由于本文最终的研究是为了二语习得者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因而本文认为将其从可读与必读,以及下分有规律无规律更加利于非专业的人学习,并对会产生不轻读区别意义的词汇予以标准。这样会更加简单,也会避免由于专业名词导致的学习困难。
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轻声词
随着20世纪末,随着实验语音学的出现,王功平、周小兵与李爱军首先在《留学生普通话双音节轻声高偏误研究》一文中,陈述了二语习得者对于轻声词的学习困难,以及错误原因归纳分析。这本书是对外汉语教学与轻声词的早期论著,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1轻声词与教学建议
米青在《普通话轻声教学刍议》中提出了四种规律轻声以及无规律轻声词的教学困难,并建议在教学中针对轻声设立专题课。宋颖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与轻声问题研究综述中》对当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而得出儿化与轻音是现代汉语中的特殊音变,并对其根据所总结的规律提出了儿化与轻声共同设立特殊发音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建议。《<发展汉语综合>中轻声词研究及教学探讨》吴明琦提出了四种出现轻声词错读音的原因,类型掌握不佳、教材中标注错误,教师及学生双向对于轻声词的不重视,以及大多数考生由于为通过HSK考试而忽略实际轻声的交际作用,因此也为教师在轻声词教育中提供了借鉴参考的思路。王敏在《对外汉语轻声词教学研究》中针对本体论与教育论的角度分析了留学生出现的轻声词的错误分析以及设立对话、游戏的具体教学建议。
由此可见,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其母语系统中往往因为没有音调,无法产生正迁移,以及轻声缺乏规律性;教师不够重视;没有专门的训练课程等,导致学习轻音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以上文献中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教学方法,让二语习得者更加清晰且学习轻声词时更具趣味性。
2.2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轻声词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三,注音问题研究、轻声词处理研究、与HSK大纲对比研究。孙玉卿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应重视轻声词的注音问题》中提出了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标音缺乏统一标准;毕婧在《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轻声词处理研究———以<新实用汉语课本>和<博雅汉语>为例》提出了对外汉语教材中与《大纲》中的内容不同的情况;霍翼娇《发展口语》综合、口语、听力系列比较,则从一个系列的教材出发,通过教材内部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杨惠园在《对外汉语教学谈汉语拼音的分词连写》中,表明轻声词标注现行的标准不利于学生学习理解轻声词,应根据发声规律进行分词连写;黄丹丽则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中阐述,轻声词语音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与趋势,并得出轻声词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难以攻克的困难。
对于轻声词与教材,研究者的思路大都是对书中所提及的轻声词进行统计,并且与《HSK大纲》或者《现代汉语词典》进行对比,从而提出对教材轻声词分布、轻声词的标音与大纲以及前后存在的矛盾标音,以及对轻声词的拼音规范、书中缺少相应的练习提出修改的建议。因此还有一些例如教材中轻声词的选择问题、如何具体涉及教材中轻声词的讲解与课后练习,如何设计可以让二语习得者对轻声词产生兴趣等。
2.3实际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在跨境教学中,相关研究文献均结合了二语习得者的母语发声特点,结合语音教学或实验研究,进行了偏误分析,其中阳平和上声后跟轻声是其学生的共同错误。总结错误原因主要有1、母语的负迁移;2、语内迁移;3、轻声本身缺乏规律;4、教师对于轻声的忽略;5、学生学习策略的欠缺,进而根据这些错误进行了教学建议。
以上文献均采用问卷与录音相结合的形式,更加贴近二语习得者对于轻声词的关注度以及学习的真实情况,有着很大的借鉴参考价值。二语习得者都存在的共性是可以称为汉语难点的部分,因而如何利用现有的分析更好的针对薄弱的点进行重点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点。
经过对以上文献的整理分析,可以得出在轻声词本体的研究已经处于相对比较全面的阶段,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讨论虽然数量较多,方面也从教材到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再到实际教学中二语习得者的偏误分析,但是细究其探讨内容,针对教材的探讨仍然不够全面。
然而问题的根本都难免归结于目前现有学习教材中轻声词数量过于繁多,且可读可不读又无规律的轻声词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对外汉语教师也同样由于教材中轻声词的选用并没有给实际教学起到帮助,因而对于在汉语中实际非常重要的轻声词往往采用回避或一笔带过的态度。因此哪些轻声词有必要进入对外汉语教材中,是值得具体分析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赵元任《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劲松.语言规范的现实性、动态性和前瞻性---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轻声和儿化词的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4(02):38-39
[4]陈春艳.汉语普通话轻声的语音特征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2
[5]贝先明.普通话的声调格局和元音格局[J].武陵学刊,2012,37(04):131-136
[6]林茂灿,颜景助.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J].方言,1980(03):166-178
[7]鲁允中.普通话水平测试刍议[J].语文建设,1987(03):21-22
[8]钱学烈.论普通话的轻声词和儿化词[J].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3):74-82
[9]代薪彤.基于《HSK标准教程》的轻声词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9
[10]刘世民.普通话双音节轻声儿化词的韵律特征[D].北京语言大学,2008
[11]陈春艳.汉语普通话轻声的语音特征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2
[12]王功平,周小兵,李爱军.留学生普通话双音节轻声音高偏误实验[J].语言文字应用,2009(04):113-121
[14]米青.普通话轻声教学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02):58-65
[15]宋颖.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儿化与轻声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01):178+190
[16]王敏.对外汉语轻声词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17]毕婧.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轻声词处理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18]孙玉卿.对外汉语教材中应重视轻声词的注音问题[J].消费导刊,2007(02):85-86
[19]吴明琦.《发展汉语综合》中轻声词研究及教学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6
[20]霍冀娇.《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口语、听力系列教材中的轻声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1]杨惠元.从对外汉语教学谈汉语拼音的分词连写[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01):113-118
[22]黄丹丽.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5):75-77
[23]张虹.日本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4]刘晓军.越南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D].广西大学,2006
刘晴.对外汉语教材中轻声词选取标准探析[J].文学教育(下),2021(03):70-71.
分享: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这个广阔的世界中,人们可以开展广泛的交流,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的出现受到大众较高的关注,尤其是年轻人对网络语言较为追捧。网络语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要看到它带来的消极影响。
2023-11-13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阅读兴趣。
2023-10-31中医术语是中医理论和文化的凝练,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翻译的核心问题。21世纪以来,中医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为研究热点。要推动中医的国际交流,中医界普遍认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和规范化必不可少。国内主要中医药翻译标准化词典有近20种,但始终存在标准不一、译名不统一的问题。
2023-07-04方言是一个地域社交的工具,是当地历史文化重要的载体,是组成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方言现象,不仅出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交流中,还常见于在影视剧目、电视节目、音乐、文学作品、地方戏等。随着国家对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普及,方言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保护方言的工作已然刻不容缓。
2022-01-28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各种语言或者非语言因素共同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儿童绘本作为一种语言载体,经过英译汉、汉译英等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实践过程,基于国际和国内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我国宏观政策保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价值,彰显出跨文化语境下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绘本汉译英实践对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2021-12-31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创造了许多文化文明。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完善而成熟的阶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兴事物,而网络语言的出现势必会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1-11-23在媒介革命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拓展了传统文学的审美维度。视听以及图像转化为审美,杂语共生为网络文学语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增进创作主体和受众之间的情感,主要是因为网络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维度,网络文学所带来的其他衍生文化是非常庞大的,可以使自身处于社会文化产业链的上游。
2021-11-23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言文化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国家软实力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基于此,本文从"一带一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探究传播路径,即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提供支持;利用融媒体平台,扩大汉语言文化传播范围;完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促进汉语言文化传播。
2021-11-23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我校地处青藏高原边缘,60%的学生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差异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使用汉语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作为职业中专,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将成为左右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11-22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习因伴随着文化学习而独具一格。在跨文化交际往来中,文化对语言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课堂中的文化与知识已经成为不可分离的教学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外国文化,却忽略了传统文化。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将英语文化融入课堂教育,传统文化的融入较少,学生无法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含义。
2021-10-2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语言文字应用
期刊人气:947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003-5397
国内刊号:11-2888/H
邮发代号:82-576
创刊时间:1992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0.523
影响因子:0.294
影响因子:20.020
影响因子:0.517
影响因子:1.022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