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针刺结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下降,Fugl-Meyer评分、GQOL-74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帮助其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脑卒中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损伤或坏死,造成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表现多见偏瘫、口歪眼斜、语言不利、头晕、昏迷等。现阶段临床一般采用溶栓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和肢体功能,但康复训练期持续较长,且患者因神经和运动功能损伤缺乏康复信心,导致效果不理想。为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理功能,还需辅以其他治疗手段。
中医称急性脑卒中为“中风”,急性脑卒中偏瘫属“偏枯”范畴。中医学认为,机体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失常是发生中风的重要因素,中风经络受损,导致人体偏废不用,因此治疗强调调和气血。针刺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补血益气、疏通经络,有创伤小、显效快的优势。鉴于此,本研究将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别实施运动康复治疗和针刺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比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于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1.55±5.23)岁;病程7~120d,平均病程(32.37±4.43)d;体质量指数(BMI)18~28 kg/m2,平均BMI(22.47±1.03) kg/m2;偏瘫部位:左侧40例,右侧20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2.13±5.44)岁;病程8~115 d,平均病程(30.99±4.58)d;BMI 17~28 kg/m2,平均BMI(21.87±1.52)kg/m2;偏瘫部位:左侧38例,右侧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
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1]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伴有偏瘫症状。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中气血瘀证的诊断标准,症见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言语不利;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缓。
1.3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意识清醒,能沟通交流并配合治疗。排除标准:脑缺血短暂性发作者;脑肿瘤者;合并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病史者;晕针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监控血压、血脂、血糖,给予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1.4.1 对照组
予运动康复治疗。(1)患者肢体功能较差,无法自行坐起时,由医护人员引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完成上举训练和屈伸练习,训练后给予患者肌肉按摩,每次15 min,每天2次,康复期间每2 h翻身1次。(2)患者肢体功能一般,能坐起但不能自主站立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先进行平衡站立训练,从健侧单足站立过渡至患侧单足站立,从睁眼单足站立过渡至闭眼单足站立,每次20 min,每天2次。(3)患者肢体功能较好,能站立但不能自主行走时,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平地行走训练,全程由医护人员或家属看护,训练强度依照患者体力和恢复情况灵活调整。持续治疗1个月。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穴:内关、上星透百会、三阴交(患侧)、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失语者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上肢瘫痪者加天井、手三里、后溪、八邪,下肢瘫痪者加足三里、阳陵泉、丘墟透照海、足临泣。操作:常规消毒皮肤,取0.35 mm×(40~7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市华伦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00141)针刺,留针30 min,每天1次。持续治疗1个月。
1.5 观察指标
1.5.1 神经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包含语言、意识、感觉等11个项目,总分42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3]。
1.5.2 肢体功能
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肢体功能,包含肢体活动度、运动、感觉、平衡、疼痛5个方面,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肢体功能越好[4]。
1.5.3 生活质量评估
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功能、社会功能4个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5]。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x2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Fugl-Meyer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QOL-74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3、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作息习惯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这些慢性疾病均有可能诱发血管病变,增加急性脑卒中的发生概率。急性脑卒中有发病急、致残率高的特点,文献[6]显示,约有8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目前,西医采用运动康复治疗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但恢复周期较长,患者治疗期间易因负面情绪而依从性下降,导致最终效果不理想。中医认为,中风多由元气亏损引起,邪气趁虚而入引起经脉瘀堵,故治疗以补气活血化瘀为主。
大脑有较强的可塑性,神经功能也有再发育能力。运动康复治疗可用运动信息刺激大脑皮质,促进神经功能再发育以修复肢体运动功能[7]。故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都得到了较好恢复,且观察组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针刺有效调节了患者的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灵枢·热病》对针刺在中风偏瘫中的应用有明确记载[8],见“偏枯……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提示其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症状。本研究针刺取穴内关,可理气止痛、治上肢痹痛;上星可降浊升清;百会开窍醒脑,配天柱可疏风祛邪;三阴交、委中可治下肢痹痛;极泉、尺泽可活血通络;风池可祛风除邪,配完骨可治癫疾僵仆。诸穴配合,可疏通经络,促进生理功能恢复。再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配穴,通过整体、局部兼治,来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动不良的状况,效果较好。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运动康复联合针刺治疗1个月后,GQOL-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躯体、心理状况,对恢复患者生活功能和社会功能有积极作用。针刺有安全性高、疗程短、显效快的特点,针刺治疗能使患者较快感受到身体状况的改善,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有助于提升康复信心和治疗依从性,弥补了单纯运动康复治疗的缺陷。且针刺可调理气血,对改善患者病症、尽快使其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亦有较大帮助。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联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对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蓝圣资,商发科,崔煜萌.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4):4377-4379.
[4]徐艳,黄知期,钟寒,等.针灸联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江西医药,2022,57(10):1627-1629.
[5]盛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医研究,2022,35(3):12-15.
[6]钱璟,张捷,杨发明,等.解痉纠偏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23):51-54.
[7]景福权,秦虎,刘欢,等.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cAMP、cGMP的影响[J].中国针灸,2020,40(6):581-585.
[8]陈祥林,马骏.针灸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22,40(5):107-110.
文章来源:廖曼子,邱慧静,吕素文.针刺结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8):126-128.
分享: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糖、嘌呤代谢异常相关,尿酸沉积引发免疫反应和梗死。蜂针直刺可能通过调节代谢、维持血管通畅、降低高胰岛素血症、减少尿酸重吸收并修复关节软骨来治疗[1-4]。例如刺血疗法可释放生长因子修复关节[5-6],血清蛋白组学研究可揭示蜂针直刺的治疗机制[7-9],研究证实蜂针直刺可抑制炎症[10-11]。
2024-11-06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的腰椎疾病,由腰椎间盘变性引起,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可压迫周围神经根及脊神经,进而出现病变腰椎周围组织水肿、炎性反应、微循环障碍、神经根充血、神经传导受阻等病理变化,引发腰腿痛、下肢麻木、腰部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
2024-11-05中风病又名脑卒中,其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痉挛性偏瘫患者在中风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临床可见患侧肢体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生存质量。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方面尚未研制出特效药物,常综合运用物理疗法、服用抗痉挛药物等,整体疗效局限。
2024-10-21“胃脘痛”首载于《黄帝内经》,因其病位与心痛病位相近,常并称为“胃心痛”“心下痛”“厥心痛”等,其中发病急、痛势剧者可归于“急性胃痛”范畴。中西医治疗急性胃痛方案相对成熟,而传统针刺治疗该病也具有确切疗效。四花穴为董氏奇穴中临床常用的一个穴组,位于小腿外侧,与胃经相通。
2024-10-15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主要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在月经来潮前及来潮期间持续服用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以减轻痛感。但该种治疗方式治标不治本,且长时间服用部分患者会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导致临床效果不理想。
2024-10-15卒中后抑郁(PSD)是抑郁障碍中的特殊类型,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多表现为情绪低落、精力减退、思维迟缓,并伴有多种躯体化症状的精神性情感障碍疾病[1]。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我国脑卒中发病风险位居世界第一,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2024-10-14近年来,中医学逐步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其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针刺,能更好地改善动脉血液正常供给,吞咽功能也明显恢复[2]。中药方剂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具有化瘀通络、益气养阴等效果,可取得较好成效。
2024-10-11慢性失眠是指在充足的睡眠条件下仍对自己睡眠质量不满意,日间出现疲劳、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严重者会出现重度抑郁和心脏代谢病等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极为不利。目前对于慢性失眠主要依靠药物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服用产生耐受性,亦会导致眩晕等不良反应。
2024-09-23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后可导致肠道细菌及内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炎症级联反应,继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尤其对于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重症患者而言,镇痛镇静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更大,因此此类患者更易发生胃肠功能障碍[2]。
2024-09-20西医治疗胰腺癌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术后配合药物化疗,包括氟尿嘧啶类(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替吉奥)、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及其他化疗药物(顺铂、多西他赛、奥沙利铂、阿糖胞苷等),但上述化疗药物易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及降低其生活质量,造成病情迁延[2]。
2024-09-16人气:17874
人气:14596
人气:13068
人气:12412
人气:1040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针刺研究
期刊人气:14586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中国针灸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0607
国内刊号:11-2274/R
邮发代号:82-171
创刊时间:197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