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452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医院感染与医院非感染早产儿胎龄、机械通气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452例NICU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64例,发生率14.16%。胎龄<32周、机械通气>3d、留置胃管、出生体质量<1500g是NICU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NICU早产儿易发生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受到胎龄、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早产儿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各种致病菌侵袭,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主要收治对象[1]。虽然NICU各项消毒灭菌标准较高,但患儿病情复杂,各种管道、侵入性操作较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2]。据报道,NICU医院感染率为6%~40%,其中早产儿是高危对象[3,4]。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52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452例NICU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5]:胎龄<37周的单胎儿;出生日龄<28d;无宫内感染;产妇产前无感染性疾病;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并积极配合;产后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足月儿;NICU住院时间<2d。452例患儿中男232例,女220例。胎龄25~36周,平均(32.12±3.91)周。机械通气时间1~8d,平均(3.02±0.54)d。出生体质量830~2900g,平均(1756.33±87.81)g。留置胃管112例。喂养不耐受104例。住院时间4~24d,平均(10.11±3.10)d。Apgar评分3~10分,平均(7.32±0.67)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19d,平均(7.88±0.98)d。剖宫产210例,顺产242例。
1.2方法
新生儿医院感染诊断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6]:(1)影像诊断为肺炎或其它部位明确感染灶。(2)血培养或脑脊液培养阳性。(3)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00×109/L,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数/总中性粒细胞数(I/T)>0.16,白细胞升高或出生~3d>25×109,3~28d>20×109/L;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8mg/L;微量血沉(esr)≥15mm/lh。(4)具有感染有关的非特异临床症状:呼吸急促、体温波动(24h内变化>1℃)、呼吸暂停、末梢循环不良或皮肤发花、反应差、少动、黄疸加重,代谢性酸中毒等。具有(1)(2)中任一项,同时具有(3)或(4)其中任两项可诊断为医院感染。查阅既往文献[7,8],总结可能引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对本研究患儿展开临床资料调查。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性分析,高危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452例NICU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64例,发生率14.16%,呼吸系统感染36例,占56.25%;胃肠道感染6例,占9.38%;泌尿系统感染6例,占9.38%;颅内感染4例,占6.25%;血液感染4例,占6.25%;皮肤感染3例,占4.69%;其他5例,占7.81%。
2.2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感染、非感染为因变量,以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出生体质量、留置胃管、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Apgar评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自变量,赋值见表1。多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2周、机械通气>3d、留置胃管、出生体质量<1500g是NICU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见表2。
表1变量赋值表
表2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NICU是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高危科室,新生儿对外界致病菌抵抗能力较差,血液、上呼吸道黏膜、肺部等易受致病菌定植[9]。本研究结果显示,452例NICU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64例,发生率14.16%。呼吸系统感染36例,占56.25%;其原因在于,早产儿吞咽功能差,气道狭窄,气道管壁易塌陷、变形,黏膜柔嫩,纤毛运动差,容易导致气道堵塞而引发感染;早产儿NICU需要大量侵袭性操作,如机械通气、反复吸痰等均是引发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胃肠道感染占9.38%,与留置胃管,消化道功能低下等具有直接关系。
本研究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中,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g为主要影响因素,因为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低的患儿呼吸系统中上皮组织发育不良、气道屏障功能低下、黏膜薄嫩、长期机械通气、PICC置管等机械操作容易损伤黏膜或皮肤组织,仪器、导管等直接引入病原菌风险高;长期住院易造成患儿正常菌群被周围环境耐药菌群所取代,体内菌群失调,医院感染风险增加[10]。因此针对该类早产儿,护理人员采用由婴儿全棉浴巾制成的柔软“鸟巢”,将患儿包裹在椭圆形鸟巢内,放入保温箱进行鸟巢式护理;期间可配合袋鼠式(KMC)护理,将婴儿与母亲胸前肌肤紧贴,并协助其用全棉浴巾、衣物等将婴儿包裹;KMC护理后护士协助母亲进行亲情抚触干预,对婴儿眉头、眼窝、下巴等轻轻向外推压,划出微笑状,随后依次抚触胸部、背部、臀部,下肢等,动作轻柔。对极低体重儿进行鸟巢式、KMC式护理以及轻轻抚触能够提升迷走神经紧张感、增强胃蠕动,刺激胃泌素、胰岛素、神经递质等释放,促进消化的同时加快胃肠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发育[11]。
机械通气>3d、留置胃管是最常见的两项侵入式操作。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需要留置胃管,因管道使鼻腔横截面积降低,呼吸功能不同程度受损,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同时致病菌可能随营养液物进入胃肠道进而定植于防御能力低下的消化道黏膜[12]。因此对于留置胃管需要尽快完成经口喂养过渡,分娩后立即进行初乳口腔免疫疗法(C-OIT),取母初乳用棉签沾取进行口腔擦拭、按摩护理,初乳中免疫保护成分对口腔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味觉及按摩刺激有助于提高吮吸与吞咽功能,尽早解除胃管[13,13]。护士还可进行腹部抚触,协助婴儿非营养性吸吮,以促进胃肠激素分泌,提高胃肠动力,加快胃肠道发育,尽快从管饲过渡为经口喂养[14]。机械通气在呼吸功能较差的早产儿中应用较为普遍,但是气管插管时有可能将口腔、咽喉内的致病菌带到气管;而气管插管后空气未经鼻腔过滤、湿润而直接进入气管,可能使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呼吸道致病菌群定植风险增高[15]。因此针对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可先后采用碳酸氢钠、过氧化氢消毒液进行口腔擦拭,减少口腔内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分布,降低致病菌进入气管风险;对于早产儿应该熟练掌握呼吸机脱机指征,可采用间断停机方式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尽可能进行无创通气[16]。
综上所述,NICU早产儿易发生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受到胎龄、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我国25家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结局的横断面调查[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8,21(6):394-400.
[2]李小芳,刘尊杰,陈霞,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肠道内定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耐药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9):1259-1262.
[3]常琴,张雨平.早产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0):1515-1517.
[4]熊丽,张连红,孙婷.儿科重症监护室早产儿肺部感染高危因素分析与防治对策[J].安徽医药,2017,21(7):1266-1269.
[5]方广东,陈长春,周勤,等.不同种类细菌所致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0(5):770-773.
[6]薄天慧,陈勇,韩黎,等.中美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36(5):374-376.
[7]许莉,王仁媛,陈贝贝,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9):1579-1582.
[8]王舜钦,吴停停,张敏,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与相关因素的分类树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8):1210-1214.
[9]欧阳夏,杨长仪,修文龙,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血流感染控制质量改进效果评价[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8,33(2):99-103.
[10]王计玲.NICU新生儿感染特点与高危因素分析及目标性监测干预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0):4-6.
[11]薛红.改良式鸟巢体位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呼吸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8,39(2):145-147+151.
[13]赵美林,郭华贤,袁二伟,等.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与胃肠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6):57-60.
[13]赵希平,向美芹.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应用于超/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8,33(1):76-78.
[14]刘莹,黄银娟,黄丽婷.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联合口腔吞咽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7):114-116.
[15]易智婷,李琴.手动通气和机械通气对ARDS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过程中脑氧代谢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8,38(4):266-269.
[16]杨红霞,余艮珍.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2):114-115.
毛媛媛,刘学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118-120.
分享: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然而,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导致其在出生后常常面临多种挑战,其中吞咽障碍是早产儿经常面临的问题[1]。对于早产儿来说,吸吮、吞咽和呼吸三者的协调能力较弱,增加了喂养过程中的复杂性。
2025-04-21据统计,全球每年约1500万早产儿出生,有超过100万的早产儿死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等营养、免疫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与喂养不当有关。安全有效地完全经口喂养是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最佳途径,而80%的早产儿由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吸吮、吞咽功能发育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经口喂养困难。
2025-04-09本病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尽早识别和干预具有ROP高危因素的患儿将有助于减少不良结局发生率和改善预后。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胆汁酸相关信号分子功能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2]。临床研究也发现,不同胆汁酸水平与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相关[3-4]。
2025-03-19近年来,伴随早产儿娩出率、成活率的上升,喂养不耐受(FI)问题成为加强早产儿营养、改善预后的亟待解决的挑战。FI属于早产儿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与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相关,表现为喂养后胃潴留、腹胀、呕吐等症状,从而造成难以顺利进行肠内喂养[1]。
2025-02-21由于孕周不足, 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的婴儿各个器官的发育尚不成熟, 尤其是呼吸、 神经和消化系统, 这使得他们更容易遭受感染。 研究发现[3-4]胎龄小于 37 周的早产儿通常面临器官发育不全和功能不足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出生时出现呼吸困难、 体温异常等临床表现, 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025-02-15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与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呈反比[1]。胎龄<28周的早产儿PDA发生率约70%,胎龄24~25周早产儿PDA发生率高达80%[2⁃3]。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DA发生率为33%,超低出生体质量儿PDA发生率为65%[4]。
2025-02-12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极早产、超早产儿存活比例逐渐增多,这些存活下来的早产、极早产、超早产儿的脑发育情况成为新生儿医生和早产儿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振幅整合脑电图技术(aEEG)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使得脑电活动的图形更直观,而且无创、操作方便、可床边连续监测[1-4]。
2025-01-15全世界每年出生的早产儿达1500万,占活产婴儿的1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唯一发病率仍在增加的并发症[2],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3]。BP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早产、氧中毒、气压伤、容量伤、感染和基因易感性等有关[4-6]。
2025-01-13对于早产儿来说,能够保证其生存并早日完成生长发育的目标关键,就在于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然而,由于早产婴儿的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神经反应也不够完善,他们在进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吸吮-吞咽-呼吸”协调不当的情况[2]。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或管饲喂食等方法来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2025-01-02早产儿是指胎龄 &gt; 28 周而 &lt; 37 周且出生体质量 &lt; 2 500 g 的新生儿,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近年,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明显升高,但其生长发育仍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根据早产发生孕周将其分为早期早产(28 ~&lt; 34 周)和晚期早产(34 ~ &lt; 37 周),其各系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未发育完全。
2024-12-28人气:18547
人气:16670
人气:15567
人气:14841
人气:1401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人气:374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428X
国内刊号:10-1070/R
邮发代号:36-102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188
影响因子:1.636
影响因子:0.607
影响因子:0.711
影响因子:0.515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