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单元主题下的课内外整合阅读替代传统的单篇文本阅读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应从文本整合维度出发,结合学生在能力提升、思维拓展、学科格局扩大等方面的培育需求,遵循相关原则,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
单元主题下的课内外整合阅读具有主题确定、课内文本联合、课内外文本综合三方面的新特点。它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化学生对文学形式和本质的认识。下面,笔者便对单元主题下的课内外整合阅读的理论基础、新课改要求与教学实施现状作简要论述,并对达到预期目标效果的具体过程与环节详作阐述。
一、整合阅读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一)合理性一一理论基础的支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也就是利用教材单元模块的排列设置提供的方向与文本素材,大力拓展阅读领域与学生思维空间。这一观点与夏丐尊先生编辑的初中语文教材《国文百八课》为之后的语文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如韩军的“新语文”、朱永新的“新教育”、窦桂梅的“主题阅读”、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首倡的“语文主题学习”等皆是此理念与模式的衍生,且后者自2006年开始实验起,迅速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多所学校中被实施。
(二)必要性一新课改的需要与当下语文教学现状的需求
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教师则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让其生成资源利用意识,锻炼学习能力。这便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而此要求与方向的产物之一便是“单元主题下的课内外整合阅读”模式。但反观当下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实际,由于教师依旧无法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始终囿于对课内单篇文本的低效分解,所以并没有真正去思考与践行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视野狭窄、思维僵化、情感浅薄,最终导致阅读、写作、交际等方面能力的欠缺。在这种情况下,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并能弥补当下阅读教学现状缺陷的单元主题下的课内外整合阅读模式理应被重视并深入研究、推广。
二、课堂整合阅读教学模式一整合维度上的阐述
单元主题下的课内外整合阅读模式绝不仅仅是多篇文本的无机拼凑,而是真正基于同一主题中心的有机整合,是在文本交叉看待视野下的交叉比较解读与共性提炼。我们可以《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课文所在单元的讲解为例,来具体探讨整合维度下的阅读教学实践。
(一)通过单元导语初步得到整合阅读主题与重点
在整合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重视单元导语,以便让学生在初步明确主题性质与学习重点的基础上,更好、更快、更有针对性地去感知与理解多篇具体文本。
例如:在教学包括《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三篇精读课文的单元之前,笔者先引导学生阅读与概括单元导语页内容。本单元的主题话语为:小人物,其特点为“平凡、有弱点,但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人文性教育意义为“通过对小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向善、务实、求美”。学生的学习重点与方法为“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学生明确了单元学习重点之后,就能在具体解读环节中更深入地分析文章。
(二)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上的异同解析
在单元导语的引导下进入文本之后,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描写方法与表达方式。在这_单元中,由于多篇文章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皆属同一个主题类型,即或人物、或事物、或环境,所以更具有交叉和异同比较的可能性与价值。通过这样的交叉比较,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等能力都将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和《老王》时,因两篇文章都是以第_人称回忆与中心人物的交往经历,基本属性相同,适于交叉比较阅读,所以笔者在学生总结出两篇文章的结构之后,让其分析、比较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即:两篇文章都是择取能够反映人物形象的事件进行刻画,如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睡相不好”“令人不耐烦的规矩”以及老王“夜盲症”“送冰”“送作者的丈夫去医院”等。但除去“阿长送《山海经》”“老王临走前送鸡蛋和香油”的两件事详写之外,其余事件皆是略写。而详写的两件事在描写方法上则是通过简短质朴但又最令人感动的语言描写来实现的,如阿长的“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老王的“我不吃”“我不是要钱”等。这样写更利于生动还原人物原貌,传递人物美好品格,从而更具有突出主题的作用。而两篇文章的语言表达风格也基本_样:在平淡质朴中蕴含至真、至善之情,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只有对故人往事缓缓流泻的情感。明白了这些,学生也就学会、掌握了写人散文的要点,同时也为之后的议题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篇文本比较而来的议题讨论
在解析完文本的外在描写方法与表达方式之后,教师便应该关注文本的“内在”。在同样的文本整合和交叉考虑维度上,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设定“议题讨论”即整合各课内外文本,基于同_主题提出的不同思想观点、现象、人物、事件等,进行综合性的、比较性的分析,以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同时锻炼其思辨与表达能力。
例如:此单元的主题为“小人物,大品质”所以,除去《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卖油翁》这三篇课内文章外,笔者又引入了《穷人》与《骆驼祥子》这两篇同类型课外文章,并将“透过阿长、老王、卖油翁、桑娜和她的丈夫、祥子这些人物形象,谈谈你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看法”作为学生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则负责引导探讨方向,并对学生的探讨结论进行补充。如“看法”类问题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阿长是保姆、老王和祥子_老_少都是车夫、卖油翁则是卖油的、桑娜和她的丈夫都是渔民,也就是说,这些人物都属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此便谓之“小”。在此类小人物的身上,有诸如阿长的“睡相差”“封建迷信”及祥子的“死脑筋”等缺点,但这些缺点都是由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造成的,深深镌刻着社会的烙印;与此同时,苦难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这些小人物重情、重义、善良、向上、乐观、谦逊的宝贵品质,这便是“大”。这些底层劳动者相较于社会中、上层人而言,他们拥有的生活资料更少,但他们从中修炼出的品性却更加珍贵。为此,我们应向其学习,即便身不处优,但如若内心澄澈而充满热情、充满感恩、充满动力,便是_个真正富足的人。学生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将大大熏陶浸染其品德精神。
(四)阅读主题与整合性学习方法的总结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明确主题指向、内化主题意义,并能够意识到真正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语文学习旨归,我们在整合、比较探讨外在表达方式和内在人文性议题的基础上,应进_步对阅读主题与整合性学习方法进行总结。
例如:在交叉探讨完文本内容之后,笔者便让学生结合文中人物的具体特点,更清晰地感受“小人物”之“小”与“大品质”之“大”并在大小对比所体现出来的反差中感知人物品质的可贵和人物的可爱。即:阿长是保姆,老王是车夫,桑娜和其丈夫是渔民,但他们都能不计自己的利益去体恤别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而卖油翁与位高权重的陈尧咨相比却更能沉着冷静、谦逊朴实,祥子虽是一介车夫,但却比其他人更积极向上。在这些小人物身上,有着同阶层人或大人物身上所没有的优秀品性,我们应尊重其看似破烂的衣着、混乱的生活而学习其精神品质。在此之后,笔者又告诉学生:“语文学习和文本阅读的目的并不是死记硬背文中的内容,而是要对文中涉及的生活与人物有真正的理解与体会。即我们的学习、阅读方式不设限,我们可以进行多篇文本的整合阅读,亦可以对某_处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只要我们认为其能够引起感触与思考,便可着手进行探究。如此,才能真正发挥阅读的作用,也才能真正高效地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如今,迅速变化的社会形态对学生进_步提出了思维、能力、心胸、眼界等方面的高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跳离应试圈限,改变传统单篇独立的文本解读方式,真正以“教书育人”的职业姿态和理念专注于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的单元主题下的课内外整合阅读模式,以进_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柏亚群.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2]黄春.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汀潭:湖南科技大学,2016.
[3]徐雅兰.初中记叙文阅读的主题整合教学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4]蔡蓓蓓.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与实施[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李艳.初中语文单元主题下的课内外整合阅读模式探析——以《阿长与<山海经>》等所在单元的文本讲解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5):51-53.
分享:
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手段,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数字化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显著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突破了传统实验辅导的困境。数字化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精度和效率,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24-07-22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中小学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的内在联系,融入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作为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需要中小学将其转化为学校课程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文化育人元素有机渗透到所有课程之中,真正实现国家要求的“3+2+N”的全科覆盖模式。
2023-12-12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阶段,不仅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使命,更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责任。在这一背景下,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和管理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德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2023-11-04新一轮课改推广以来,高考试题的命制,强调设置崭新的情境考查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因此,各地的历史试卷均呈现出“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鲜明取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学科思维与历史学科素养的背后隐含着浓厚的逻辑思维。因此,在高考题中,个别非选择题提出“逻辑清晰”的作答要求之外,选择题部分也设置了存在逻辑错误的干扰项。
2023-09-14法律意识需要经过培养、教育而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尊、自立、自强,不断增强鉴别善恶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综合性、信息化的特点,但是受教学资源建设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的法律意识不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023-08-08青少年是偏差行为的高发群体。偏差行为不仅对个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困扰。以往对该问题的探讨大多局限于心理学、教育学等传统学科领域,很少有体育学研究者涉足其中。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经验研究显示,体育运动不仅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有积极影响,也有利于培养个人的自尊和团队精神,而良好的心理品质正是减少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有效路径。
2023-08-07为提升初中美术教育的质量,文章简要分析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必要性,并结合“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在交流中欣赏美、在探究中表现美、在生活中创造美等途径来推进美育工作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实现初中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2023-07-27贯通中学和大学的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作为中学地理的深化与拓展,地球概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地理师范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在构建完整的地理学科体系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为促进不同教育阶段间地理教学系统的良性发展,加强高师与中学地理的教学衔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3-07-13“合作学习是上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1]在以往教学的传统理念、传统模式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讲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缺乏探究。在此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较为枯燥、死板,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难以被激发。
2023-06-30国家在顶层设计上对乡村教师质量发展进行了强有力的宏观规划,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举措。经过近5年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重庆市乡村教师质量发展的现状到底如何,是否还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准确揭示重庆市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景象透视,并就存在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建议,以期推动重庆市乡村教师队伍在更高质量、更高标准上的良好发展。
2023-06-29人气:7570
人气:6557
人气:4528
人气:3929
人气:3872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教学与管理
期刊人气:5931
主管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出版地方:山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4-5872
国内刊号:14-1024/G4
邮发代号:22-103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71
影响因子:0.116
影响因子:1.248
影响因子:0.284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