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国家水行政管理伴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发展和治水实践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具有中华传统文明特色的古代水行政管理体系。明清时期河道总督的职官设置,是古代国家水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的标志,探讨其历史沿革,理清演变脉络,对于了解古代水行政管理体制、认识水利在明清国家行政体系中的作用很有价值。
《清史稿·职官志·河道总督》记载:“掌治河渠,以时疏浚堤防,综其政令”,这里的“河渠”特指黄河下游(相当于今黄淮海平原地区)水道和运河。清代河道总督直接听命于皇帝,是具有跨省指挥河工与用水调度权责的、官阶一品的最高行政长官。具体地说,是大运河自扬州向北至北京运河各段,黄河下游河段,淮河、长江关系运河的河段,凡疏浚、工程修筑、汛期抢险等方面的专官。
中央设置总督统领河道,源于明代永乐朝(1403—1424年),最初是河道、漕运一体负责,经过不断完善,明代成化时(1465—1487年)河、漕管理分开,黄河、淮河、运河一体管理的中央职官体系形成。这一体系具有高度的威权性,有效地维护了大运河畅通四百多年,在确保运河畅通的前提下,较好地协调了区域间灌溉、防洪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明朝中央河漕职官体系的起源与完善
明初定都南京,漕运以南京为目的地,水路转运主要是长江和江南运河,《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元年置漕运使,正四品。……永乐间,设漕运总兵官,以平江伯陈瑄治漕。”洪武元年(1368年),为明中央政府设置漕运使统领漕运之始。永乐九年(1411年)迁都北京后,南北大运河成为国家的经济动脉。其时黄河频繁决口,冲断运河,致使漕运梗阻,中央不得不屡屡派御史前往督导修复。永乐十五年(1417年),设漕运总兵官,以平江伯陈瑄领导治河、治漕之事。同时,中央政府不定期派出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员督导地方。随着大运河运量不断增加,至景泰时(1450—1457年),命副都御史王竑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庐、凤四府,徐、和、滁三州,驻淮安,漕与河管理分开。成化八年(1472年)分设总漕。
明代中央对黄河、运河河工管理行使职权,是在迁都北京后开始的。《明史·职官志》记载:“永乐九年遣尚书治河,自后间遣侍郎、都御史。成化后,始称总督河道。”成化七年(1471年)设置管理河道职官,称“总理河道”,简称“总河”。随后河道、漕运两者管理职能分开,形成了河道、漕运两个总督体系。清代所称河道总督,实际滥觞于此。总理河道主要提督河南、山东、直隶河道,即三省境内的黄河、运河河工。同时都察院派遣御史巡视河工,这是对河工经费、河工管理行使监督的又一体系,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的监督体系。总理河道是中央外派,下设若干分司,按河段、工程类型管理,各分司都有自己的驻地,即衙门。山东济宁明清设有河道、泉源等多个分司。明代中央为了增加总理河道的威权,通常总河加衔,赋予提督军务职权,首任总河王恕就是加授刑部侍郎衔,盛应期为都察右都御史总理河道。后也多兼工部、兵部或户部侍郎衔,如王恕以工部侍郎、万恭以兵部侍郎衔任总河,这些中央实权机构的兼职,使得治河、漕运的管理更具权威性。
二、清代河道官职设置及其沿革
清代延续了明代河道管理体制,名称改为河道总督,分设北河(直隶)、东河(河南、山东)、南河(江南省境)多个河道总督府,强化了运河、黄河、永定河的分段管理。河道总督的设置和裁撤,随河工兴举规模和数量常有变更。
据《清史稿·杨方兴传》记载:“杨方兴,字浡然,汉军镶白旗人,顺治元年,从入关。七月,授河道总督。”这与《清史稿·职官志》“顺治元年,置总河,驻济宁”的记载相对应,说明清朝自顺治元年(1644年)就设置了河道总督,驻济宁。清代河道总督的驻地和明代一样也经常变更。如康熙十六年(1677年),总督移驻清江浦。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再次回到济宁。雍正二年(1724年),置副总河,驻武陟,辖河南河务,又扩辖山东,形成东河分治,后移驻济宁。后来专设直隶河道(北河)总督,管理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北运河、海河、东西淀等,驻天津。自是北河、南河、东河为三督,不同时期根据需要设有副总河。乾隆十四年(1749年),裁直隶河道总督。1855年黄河改道回复北行路线,运河天津以北段实际中断。咸丰八年(1858年),裁南河河道总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裁东河河道总督,不久又恢复,4年后再次裁去,从此再无河道总督之设。
三、明清时期河道总督的作用
河道(漕运)总督在明清时期的中央官职制度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主要职责就是政令的制定、管理实施与监督,是明清时期黄淮运治理体系重要制度保障的执行者。
从《明史》《清史稿》的官制体系记载可以看到,河道(漕运)总督属于直属中央的地方管理机构,在官职排列序列中与总督、巡抚并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朝初期河流治理,尤其是黄河、漕运一般是由都察院派遣御史巡视河防和督理漕运,景泰和成化时期(1465—1487年)分别设总漕、总河专理。万历十六年(1588年)潘季驯第四次起用,是以右都御史(正二品)职衔总督河道。从明代河道(漕运)总督设置看,对黄河、漕运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大,河道、漕运总督(总理)的品级也逐步升高,明朝后期有些河道(漕运)总督还提督军务,这有利于防洪防汛期间统一调度军队和地方劳动力及物料。清代对河道(漕运)总督的设置更为重视,顺治元年(1644年)就设置了总河,而且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分设。清代河道总督专责河务,品级较高,为一品或二品官职,河道总督经常加挂兵部尚书(从一品)、右都御史(从一品)等衔或侍郎、副都御史等衔,治水成绩卓著的授太子太保等衔,有的还进行追授。
对于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加挂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等衔,实际上是中央官职的加挂,皇帝赋予了更大的权力,有利于统领中央与地方的河务、漕运事宜,有利于对黄河、淮河及运河的集中统一管理。清代以总督掌理包括数省在内的大区军政,以巡抚掌一省军政,巡抚受总督节制。河道、漕运总督也都兼有军衔,赋予其节制监察省级行政长官的权力。这种高品阶、高统领的官职设置与安排,是清朝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是古代水行政管理体制的最高形态,对黄河、淮河、运河的治理强度和力度也远远超过前代,说明了清朝中央政府对于治水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清史稿·靳辅传》记载:“康熙三十一年,上曰:‘朕听政后,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书宫中柱上。’”从中可以看出康熙帝把治河与削藩、漕运共同列为治国的三件头等大事,镌刻在宫廷的大柱子上,体现了治河和漕运是当时的国家战略,正所谓“国之大政”。自康熙开始,清代的河道总督直接听命于皇帝,权力高度集中,有利于治河大计快速决策与实施。
四、明清治水名臣及其治水影响
明清时期,在无数次黄河水患灾难中,在漕运这条维系王朝命运的政治经济生命交通线面前,河道总督中出现了一批堪称民族脊梁的水利官员。他们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潜心研究河工,听取各方意见,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治河方略。
明清两代河官、漕臣不下一二百人,参与治河并有重要贡献的大臣更是不计其数。举例来说,《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一》集中载录了13人,分别是:盛应期、朱衡、翁大立、潘志伊、潘季驯、万恭、吴桂芳、傅希挚、王宗沐、刘东星、胡瓒、徐贞明、伍袁萃等。《清史稿·列传六十六》集中载录了12人,分别是:杨方兴、朱之锡、崔维雅、靳辅、陈潢、宋文运、董讷、熊一潇、于成龙、孙在丰、开音布、张鹏翮。其中有名震一时的河道总督,也有鲜为人知的功臣幕僚,明清时期优秀的河官很多,包括为人熟知的如明代宋礼、刘大夏,清代毕沅、白钟山等。在历史的回望中,我们能从详略不等的记载中倾听他们的治水故事、领略他们的丰功伟绩,铭记他们的治水精神。
比如潘季驯,是明朝中期大臣、水利学家,四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27年。不辞辛劳,上到河南,下至南直隶,多次深入工地,提出了黄、淮、运三河综合治理原则。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吸取前人成果,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提出了“束清刷黄”,即以淮河之清水冲刷黄河淤积的以河治河方略。著有《宸断大工录》《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治河理论。潘季驯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沐风雨,裹霜露”的治河形象也一直流传在人民的心中。
杨方兴作为清代首任河道总督,面对多年黄河失修、运河中断,提出在清口修复福兴闸,以解决黄河强、淮河弱、运河疏浚的症结。他提出的治河通漕方略对清初迅速恢复漕运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而他身为太子太保正一品的河道总督,居住的地方仅能蔽风雨,穿布衣,家里四壁萧然。
张鹏翮为清代著名治河大臣、理学名臣。张鹏翮主持治理黄河10年正值黄河泛滥、水患连年。他钻研治河理论,总结前人经验,博考舆图,仔细勘察,提出“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设想,采取“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做法。他按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治河,历时8年,黄、淮大治,漕运通达,下河连年大熟,人民安居乐业,使狂野无羁的黄、淮、运河顺轨安澜数十年。这不仅于国计民生贡献巨大,而且其科学水平也居于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至今还受到中外水利史学界的高度评价。张鹏翮为官清廉,一身正气,关心民生疾苦,深受百姓爱戴,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五、结语
明清500多年间,正值黄河南行回复北行水道的前夕,黄河河患频繁,治理黄河、运河任务异常艰巨。在为数众多的河道总督、漕运总督中涌现出了许多治水名臣。他们奔波于大河上下,不惮劳苦、呕心沥血,潜心专研、功高垂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虽然他们距离我们的时代已经久远,但是在历史记忆中他们的品质和精神是永恒的,在中华民族步入新时代之际,依然历久弥新,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赵尔巽.清史稿·志九十一·职官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谭徐明.历史的探索与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3]万斯同,王鸿绪.明史·卷七十三·职官二[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赵尔巽.清史稿·列传六十六·杨方兴[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赵尔巽.清史稿·列传六十六·靳辅[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万斯同、王鸿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一·潘季驯[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赵尔巽.清史稿·列传六十六·张鹏翮[M].北京:中华书局,1977.
牛志奇.明清时期的河道总督制度[J].中国水利,2020(10):62-64.
分享:
司马光真的主张一切“祖宗之法不可变”吗?事实并非如此。“细读司马光的奏议,便可清楚地了解,和同时代的大多数士大夫一样,司马光对本朝的政治状况是不满意的,他同样认为必须对某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革。司马光坚持认为不可变的,是祖宗留下的那些抽象的政治原则,比如几乎每一个朝代初期都曾经有过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2023-09-14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起,里坊制度便一直作为居民管理的基本单位,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经过了汉代、魏晋等时代的发展和强化,在隋唐时期发展到了兼具封闭性和规划性的顶峰,里坊制度作为能够反映中国古代都城在各时期城市形态变化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形制布局的演变能够体现出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了各种职能相互作用和配合的均衡综合体的过程。
2022-05-24随着明朝对运河的疏浚,明清时代的济宁成为运河边的一座经济城镇。在此交通位置下,济宁的夜市经济不断繁荣,对城市经济、农村经济、外商入济与城市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明朝统治阶层也注重济宁的优势经济和政治中心地位,大力支持和引导夜市经济的发展,最终成就了明清时期济宁地区夜市经济的繁盛。
2021-09-08纵观其钦察人在元朝中的官职担任史,是极其活跃的。本文主要讲述入降蒙古之后的钦察人土土哈在蒙元时期担任的官职演变过程。在此重点利用苏天爵的《元朝名臣事略》来列出土土哈的三次重要的担任官职状况,并用其他材料如虞集《句容郡王世纪碑》等文献内容作为补充。随之附上笔者的拙见:如土土哈的官职演变原因探析与随之而来的钦察人的待遇。
2021-09-08宋朝火德尚赤,红色是宋政府的一种文化力量。宋代在礼仪等方面有一系列的规范,赋予红色更多的效应,将红色政治化、神圣化,甚至编造出红光,附会于多位皇帝诞生,从而使原本就强势的红色有了更多哲学、政治内涵。宋代皇权一方面垄断某些红色资源,限制平民成年男子穿红、平民家具等饰红,另一方面也使红色成为官民同乐、军民互用的大众色彩,达到了权威尊贵与民间喜爱的统一。
2021-08-28魏晋南北朝是审美自觉的历史时期,精致化、体系化和个性化为其标志特征。采成为魏晋南北朝美学的时代主题,能准确描述此时期审美自觉造成的质变。采在魏晋南北朝的使用场合和频率大为增加,内涵不断拓展,更强调审美特征。采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体现在艺术语言层面便是精致化。品质强调形式美感,丽为具体体现,其内部包含不同的层级。
2021-08-2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提出不仅论证了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也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2021-08-28回顾80多年前,红六军团从湘赣边界西征拉开了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序幕,红二军团开辟湘鄂川黔根据地则准备迎接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会师以后组建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再会师,一起北上长征。红二方面军不仅是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力量,而且督促了张国焘率部北上,顺利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战略意图。
2021-08-26清末民初女子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缓慢而艰难的近代化历程发展的。其萌发是鸦片战争后近代社会在西风东渐大潮下的产物;其制度的确立昭示着各个历史时段近代化社会的力量。从“壬寅学制”到“壬戊学制”,清末民初女子教育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的转换,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清末民初女子教育的发展是随着缓慢而艰难的近代化历程发展的,是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一段独特的历程。本文探讨清末民初女子教育发展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以史为鉴,为当前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2021-08-26《广西青年》是在抗日战争之前成长起来的重要期刊,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南宁的代表性期刊。首次系统研究《广西青年》这一重要的广西抗战期刊,并且区分了与桂林出版的同名期刊《广西青年》的差异。《广西青年》的办刊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不变的主题是关注国家命运,不变的关注重点是中小学重教育,而且文学性较强(主要在第二阶段),同时该刊物也有一些显著的负面缺点,应辩证看待。对抗战时期的广西期刊焕发生机提供可能,对当代期刊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2021-08-26我要评论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