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党的十九大根据我国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作为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我们明确中国国情,准确判断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制定行之有效的根本任务和行动纲领提供了前提。一个新时代到来,意味着社会发展进程在经历了长期量变积累后出现质的飞跃。它将产生新时代需要的新理论、新战略、新思维、新部署、新任务、新气象。深刻理解这些“新”,有助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用新时代界定当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唯一没有中断一直得以延续的古文明国家。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依靠自身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但是,进入近代历史的中国却饱受战乱,深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仁人志士们都在寻求中国民族独立、走向富强的各种道路,旧式的农民革命失败了、维新派失败了、官僚资产阶级也失败了,从五四运动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处于黑暗的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征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和制度保证,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于创新、砥砺前行,改革成为时代的潮流,也掀开了中国人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的新篇章,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不断富裕,全面小康社会指日可待。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了实现中国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带领中国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过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90多年伟大社会革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我们都无限接近,今天我们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见证者和践行者,新时代、新气象,今天的我们勇于担当、知难而上必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二、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成了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学习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我们党意识到“以苏为鉴”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道路虽然崎岖,但探索之决心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不走老路、不走邪路的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的探索,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冲破思想束缚和理论枷锁,紧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命题,从计划到市场,从封闭到开放,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探索和成就。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抢抓机遇推进改革创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时代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周年,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制度上已经越来越成熟和自信,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更是开启了“中国之治”的新境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越来越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优势。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我国正处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国家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按预期目标不断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不断生根发芽,彰显制度优势,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既根据历史又结合中国国情,是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创造出来的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这也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
三、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维度来考量,近代以来各个国家追求现代化、追求民主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追求现代化、追求民主的道路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民的选择,每个国家所走的道路不尽相同,每个国家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各异,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对人类命运体理念的贡献。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四大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过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历史景象,虽然进入近代面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突中没落的封建文明导致了近代的衰落,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中国人民勤劳好学的品质,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现在发展中国家占了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的绝大部分,他们渴望摆脱贫困落后的经济面貌,但是照搬西方国家往往水土不服,“颜色革命”也并不能改变他们落后的局面,如何选择现代化道路,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道难题。每个国家都进行不同的尝试,往往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而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建设现代化道路上的大步迈进,秉承主要矛盾变化的同时,文明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但是发展中的中国会越来越秉承“和”的理念,为人类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贡献,为那些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历来倡导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这种理念的影响与日俱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断成为全球共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单边主义和民粹主义必定行不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新境界,正确分析了“一个变”和“两个没有变”,党的十八大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01).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2.
[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04-06.
[4]韩庆祥,黄相怀.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J].求是,2017(01).
[5]习近平.十九大报告[N].人民日报,2017-l0-19(1-3).
[6]黄蓉生,丁玉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的四维理解[J].学习与实践,2017(12).
田照军.从三个维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J].法制博览,2020(14):227-228.
分享:
城乡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密切相关。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为重塑城乡关系构建新时代融合发展的城乡关系,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23-12-29目的:了解泰安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泰安市32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配餐服务、突发疾病紧急救助及娱乐活动需求分别是三类养老服务中需求最多;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等5个因素对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意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泰安市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较高,受多种因素影响。
2021-11-2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于青年”,并深情回顾一百年前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探寻民族复兴前途的伟大创举以及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的壮丽篇章,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
2021-09-2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在过去100年间我国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也是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曲折而辉煌的百年乡村建设史。
2021-09-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和政策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相关政策的部署落实,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正在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处于缩小的态势。农民社会保障权是否实现,实现程度的多少都可成为城乡差距大小的真实反映。
2021-08-13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在数字融入的过程中面临着难以逾越的智能鸿沟。本文探讨了老年人智能鸿沟的现状,基于积极老龄化这一新的视角,认为老年人应树立正确的老龄观,社会应鼓励老年人积极拥抱智能技术;家庭、社区和企业应推动数字赋能,助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政府应推出适老化政策,保障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权利。
2021-08-1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渐深化对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从提出"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党在持续探索中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区别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超越了以往各种现代化发展模式。
2021-08-07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基础工作,旨在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群众根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人民战争,巩固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环境、意识形态安全环境和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改革创新的时代任务,进一步凸显出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实紧迫性。
2021-08-07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只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才能解决生态危机,达到真正的生态文明,创造真正美好的幸福生活。生态文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新形态。本文通过阐述生态文明的属性及特点,分析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2021-07-19通过对中国知网上新世纪以来"四五"运动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现有研究成果分析概括,发现目前学术界对"四五"运动的研究集中于四个方面:"四五"运动的起因、地方"四五"运动的研究、"四五"运动亲历者的回忆和"四五"运动的性质及意义。总体来看,"四五"运动相关研究成果不多,研究内容不全面,继续深化"四五"运动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21-07-19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期刊人气:1210
主管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6-6470
国内刊号:11-3527/D
邮发代号:82-819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影响因子:0.37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