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76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比组,每组38例中风患者,给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4.7%,对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76.4%,P<0.05;与对比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加强中医针灸治疗,可有效提高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
中风又被称作脑卒中,属于急性脑部疾病,主要是由患者脑部血管破裂造成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脑,引起脑部损伤的一种疾病。中风主要分为两种: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多发于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且男性的发病几率要高于女性。中风最常见的症状为身体一侧的面部、手臂或是下肢突然感觉无力,患者一侧的手脚出现麻木或是口炎歪斜的症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神志不清、说话或是理解困难的现象[1]。中风发病较为突然,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因此一旦出现中风症状需要及时入院接受治疗,本文主要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76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比组,每组38例中风患者。治疗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49-71岁,平均(59.3±2.4)岁;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16例;对比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51-73岁,平均(61.2±1.9)岁,左侧偏瘫17例、右侧偏瘫21例。对两组中风患者的年龄与性别进行差异性对比,P>0.05,可比。
1.2 方法
给对比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的方式如下:选择合谷穴、足三里穴、曲池穴、肩髃穴与阳陵泉作为主要穴位,对于半身不遂患者增加外关穴、环跳穴、解溪穴等;对于口眼歪斜的中风患者增加地仓穴、内庭穴、承泣穴等。针灸治疗每天一次,每次四十分钟,根据中风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针灸手法,将针灸毫针消毒后,扎入相应的穴位,每周针灸五次,连续针灸四周[3]。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治疗后,对两组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治愈:中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正常,可以正常独立行走;显效:患者借助拄杖可以行走,交流能力正常;有效:在家属搀扶下可以直立行走,运动能力有恢复;无效:入院前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没有变化,生活无法自理。(2)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进行测评,问卷评分越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就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完成检测,P<0.05,计数资料用%表示,用卡方完成检测,P<0.05。
2、结果
2.1 两组中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4.7%,对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74.6%,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中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对比
实施针灸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对比(x±s)
3、讨论
中医学认为中风主要是由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所引起的,人们在中风后,会出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的症状。中风发病较为迅速,病情发展较快,如果不能及时入院治疗将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中医学认为,引发中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人们的五志过极、心火较大;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如过食肥甘醇酒,引动肝风,进而引发中风;劳累过度;气候变化,寒冷的冬季,寒邪入体,影响体内血脉的通行;血淤滞留等。对中风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以有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对患者身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促进中风患者体内血液的流通,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对曲池穴进行刺激,可以扩张脑部血管,加速脑部血液的供应[4]。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治疗组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4.7%,对比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76.4%.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比组,P<0.05;实施针灸治疗后,与对比组中风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对中风患者增加针灸治疗,可以提高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治疗效果较好,对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莉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9):4251-4252.
[2]穆德娜.中医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7):99-100.
[3]孙倩倩,韩军.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面瘫患者的医学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5):103-105.
[4]刘颖.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3):152-153.
彭丹.研究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9,(24):149,147.
分享:
膝骨关节炎通常以关节软骨变性、滑膜纤维化、骨骼重塑为主要特征,临床西医疗法虽可恢复关节功能,但长期应用极易加重软骨损伤[1]。膝骨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认为寒邪侵袭阻塞脉络,筋骨失养,不通则痛致本病,治宜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而中药熏洗与火龙灸作为中医传统外治之法,契合膝骨关节炎病机[2-3]。
2024-11-06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大脑皮质及上运动神经元受到侵害,会打破两侧大脑皮质之间的生物平衡抑制,身体的部分肌群就会出现异常,进而造成偏瘫[1]。脑卒中偏瘫患者通常表现为某侧肢体肌力下降及感觉障碍,导致身体活动受阻,部分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失语、视力受损等,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家属负担极重。
2024-11-0520世纪60年代,国内针灸界开始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经络,通过仪器观察到健康人的经络是一条白亮发光的线(带),腧穴是亮点。当人体发生疾病时相应的经络和腧穴所发之光即发暗,且因病势的轻重不同,而呈现灰色、青色或黑色[1]。这些现象说明,经络的色泽是反映人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个途径。
2024-10-23慢性便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等,会损伤多个器官及系统功能,多发于老年患者[1]。而慢性功能性便秘主要是指出现功能性的排便困难,但结直肠还处未出现明显器质性病变症状[2]。中医学认为该类病症属于“便秘”范畴,长时间便秘会诱发患者出现肛周疾病以及泻剂结肠等症状,严重便秘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及心理疾病[3]。
2024-10-23颈椎病是常见中老年疾病,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是发病基础,长期过度劳累、不良坐姿等是诱发颈椎病的主要病因。颈椎病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颈背僵硬,对应区域出现明显的疼痛感。随着颈椎病患者病情加重,将会逐渐加大对患者的生活影响,严重限制患者的活动行为。
2024-10-21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加大,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1]。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过程中不仅会有效杀灭肿瘤细胞,还会损伤正常的细胞和组织,极易诱发各种毒副反应,尤其以骨髓抑制、胃肠道不适及免疫力下降最为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2]。
2024-10-21雄激素性脱发(androgenetic alopecia, AGA)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也被称为脂溢性脱发、早秃、男性型脱发等,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男女均可能患病[1-2]。AGA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且多样化,与冠状动脉疾病、代谢综合征、体质量高、年龄增长有关[3]。
2024-10-1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工作耐力和工作能力受到一定影响,甚至不能正常工作。目前对于此病,西医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和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以祛风散寒利湿、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法,口服汤药、中药外敷、针灸推拿治疗(包括小针刀)为主要手段。
2024-10-15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是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生育能力下降及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涩等[1]。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POI的终末阶段,2016年有学者提出用POI取代POF,旨在早诊断、早治疗,将治疗关口前移[2]。
2024-10-15颈部分布有8对神经,几乎支配着全身各处的神经,一旦某处神经受到压迫,患者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者麻木;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2]。而神经根型疼痛是由于单侧或者双侧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者压迫而产生的疼痛[3,4],归属于中医学“项痹”“痹证”的范畴。
2024-10-15人气:12485
人气:12463
人气:10442
人气:10408
人气:10076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3339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861X
国内刊号:31-1788/R
邮发代号:4-619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