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2月一2019年4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进行西药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中医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进行中医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数据通过对比呈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后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糖尿病在临床中为代谢疾病,即人体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者通过其他作业仅仅分泌血糖。当出现血糖过量后会出现抑制,进而产生高血糖表现。伴随人们生活饮食发生的变化,大大提升了糖尿病的患病率,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了威胁。l临床通常选择降糖药物实施治疗,但并无显著的疗效。此次研究主要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2月一2019年4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即各组45例。对照组男性:女性为29:16,年龄跨度39—74岁,平均年龄(58.9±4.7)岁,均病程时间为(7.1±1.3)年;观察组男性:女性为28:17,年龄跨度40一76岁,平均年龄(59.7±4.9)岁,均病程时间为(7.2±1.4)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临床检查以及诊断均为糖尿病患者,将患有脏器疾病以及严重肿瘤疾病患者予以排除。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数据差异并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西药治疗。患者每日餐后服用盐酸二甲双胍,服用剂量为0.59。如果患者病程时间在3年以上需要予以胰岛素治疗,每日晨间应用长效胰岛素一次,晨间以及晚间需要应用中效胰岛素,在餐前30分钟应用短效胰岛素。
观察组:中药治疗。如患者为肾阴亏虚者,应选择六味地黄汤实施加减方治疗,药物包含159茯苓、黄柏、牡丹皮、山药、熟地、泽泻、山茱萸以及知母,lOg沙参、麦冬、枸杞子以及龟板。如患者为燥热伤肺者,应选择消渴方联合二冬汤实施加减治疗,药物包含309生地、159知母、花粉、沙参以及麦冬,109葛根、黄芩、竹叶、玉竹,69人身以及黄连和59甘草。如患者为胃燥津伤者,应选择消渴方、玉女煎和二冬汤实施加减治方治疗,药物包含159生地、麦冬、知母以及天冬,129花粉、黄连、葛根以及黄芩,109石斛、玉竹、五味子、牡丹皮以及党参。如患者为阴虚阳浮者,应选择一贯煎加味实施治疗,药方包含159沙参、丹参以及赤芍,209首乌,109川楝子、构杞、白芍、地龙、郁金以及生地,59生草以及99当归。如患者为阴阳两虚者,可选择金匮肾气丸实施治疗,药物包含159山芋肉、牡丹皮、山药、茯苓、熟地以及泽泻,lOg金樱子、覆盆子、蛤壳、桑螵蛸、肉桂以及知母。以上药方均进行水煎,患者每13分两次服用。
1.3 治疗效果
患者显效表现为中医症状表现消失,对其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检测水平恢复正常;患者有效表现为中医症状改善,对其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检测水平下降比例在20%以上;患者无效表现为治疗后未达到显效以及有效内容。显效比例+有效比例=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
文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在进行计算时均选择SPSS21.0软件工具,计算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后,其表现形式为计数资料,检验指标选择卡方,两组数据通过对比如呈现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中医治疗后,软件计算其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经过西医治疗后,软件计算其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数据通过对比呈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表1可知相关数据。
表1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中的疾病类型划分为内分泌系统疾病,此病患病人数近年来显著增加,主要人群为中老年者。因为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发生的变化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大提升了糖尿病的患病率,其发病因素主要为遗传原因以及环境原因,例如病毒感染等HJ。同时近年来的患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此同时糖尿病为终身疾病,具有较长的病程时间,提升了lf缶床治疗难度,病情易反复,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严重损伤人体神经、心肝肾等脏器。通常情况下,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选择胰岛索或者降糖药物,患者通过治疗后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
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围中,引发因素为房事不结、情志异常以及食用肥甘食物等,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依据平衡阴阳以及整体调整等原则”1。此次研究将糖尿病划分为五个证型,和现代医学结合对患者实施辨证施治,治疗效果良好。①肾阴亏虚者药方中的熟地、泽泻以及丹皮均可实现补肝肾的疗效,山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益气健脾疗效,药物联合应用后的作用效果表现为温肾助阳。②燥热伤肺者药方中的麦冬和沙参药物效果为清心、解除烦渴以及润肺等,知母、黄连以及黄芩具有清火的效果,人参可起到通血脉的效果药物联合应用后的作用效果表现为清热复津。③胃燥津伤者药方中的花粉属于君药,可起到降火的效果,黄连属于臣药,可起到泻火的效果,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效果表现为泻火旺血以及清热”J。④阴虚阳浮者药方中的生地在应用时具有补益肝肾的效果,沙参、枸杞以及当归具有益阴养血的效果,川楝子作用效果表现为条达肝气。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效果表现活血化瘀以及养阴益气。⑤阴阳两虚者药方中采用的山药以及黄芪可具有健脾的效果,肉桂以及附子具确协助肾阳的效果,蛤壳具有补肾的效果,金樱子以及覆盆子效果表现为补肾固摄MJ。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效果表现为温阳有阴。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自身的血糖水平,安全性显著,患者用药后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立义,叶俊宏,温熙,等.中医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实践[J].中医学,2018,7(06):407—413.
[2]杜玉民.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4):300.
[3]韩升萍.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9(8):105,107.
[4]李书静.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9(14):297.
[5]杜玉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J].养生保健指南,2019(12):242.
[6]石梅,陆乃青.中医护理方案在糖尿病患者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9(17):240.
徐晓文.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天地,2019,16(11):8.
分享:
中医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和便捷性,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病情好转,加速疾病康复,疗效良好稳定。朱琏指针点按疗法是指用手指对患者疼痛区相关穴位进行点按,其能够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松解筋肉,进而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有效缓解疼痛、肌肉僵硬等症状,在多种疾病中均有重要治疗意义[3]。
2025-04-17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以执行力、记忆力及注意力受损为主,伴有语言流畅性、抽象思维能力及定向力下降,部分患者也存在听力减退,脑血管疾病遗留四肢末端活动不灵导致无法完成指令等情况。因脑血管病变导致的四肢末梢运动功能受限,使患者难以执行指定动作[2]。
2025-04-14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慢性盆腔痛为主要症状表现。调查显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发病率约为28%。由于初期炎性反应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其主要诱因在于免疫功能下降、再次发生炎性反应[3]。
2025-03-21有研究报道,高尿酸血症可以加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可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使得脂肪堆积于肝细胞中的过程更为容易。同时,高尿酸血症还会影响肝脏脂质代谢功能,对脂肪太酸酰转移酶等关键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2]。
2025-03-20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性疾病,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表现,可导致脊柱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甚至致残,严重威胁患者健康,造成社会经济负担[1]。
2025-03-20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临床表现以运动缓慢、肌强直、静止性震颤为特点,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睡眠、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多见于老年人[2]。功能性便秘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20%~89%[3]。国际运动障碍协会曾将便秘作为PD的危险因素和前驱期研究性诊断标准之一[4]。
2025-03-20人迎穴位注射法具有疗效稳定、可重复性强等特点。范刚启教授研读古籍,紧密联系现代医学理论,对梅尼埃病病机、人迎经穴效应、穴位注射复合药液进行深入思辨,创立人迎穴位注射法改善梅尼埃病的治疗方案,发先人之未发,拓展人迎穴主治,推动穴位注射向科学化发展。现将范刚启教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2025-03-07带状疱疹对普通人群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3],前驱疼痛持续1~4d,红斑和水肿之后会形成成组的囊泡。痂在15d内形成,没有瘢痕或最小的瘢痕。胸肋间神经和眼部三叉神经最常受累[4]。部分患者出现疱疹后神经痛,日常生活受到干扰[5,6]。
2025-02-28混合痔为同一点位,既有内痔,又有外痔,内外痔的静脉丛相交通,成为一个整体,齿线消失,该病主要病因有“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1],临床症状兼有内痔和外痔的2种特征。中国混合痔的临床发病率高达49.14%[2],目前痔的中医辨证分为4个证型,其中湿热下注证占43.66%[3]。
2025-02-28中医学把在哺乳期发生的乳痈又称“外吹乳痈”,初起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此病易传变,如治疗不及时致脓肿形成则需穿刺抽脓注入抗生素或切开引流,造成患者身心痛苦,乳腺组织破坏后引起乳房变形,严重影响哺乳。
2025-02-28人气:13043
人气:12955
人气:11122
人气:11016
人气:10758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3853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861X
国内刊号:31-1788/R
邮发代号:4-619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