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国医大师张磊从“燮理阴阳”论治汗证

  2024-07-24    1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血瘀、湿热内蕴、邪热郁蒸、阳亢、阴伤、气虚等皆可成为汗证病因,其核心病机为阴阳失和,营卫不调,腠理开阖失利,而致津液外泄失常。临证施治时,遵循“燮理法”进行整体调治。根据汗证的发病规律,基于“燮理阴阳”理论,辨脏腑,五脏同调;辨虚实,精准施治;重配伍,以平为期。同时,汗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治疗时应首辨虚实,再辨气血阴阳。阴虚者,治以滋阴止汗;卫阳虚者,治以固表、调营卫;气血虚者,治以补气养血;邪热郁蒸者,治以清肝泻热。

  • 关键词:
  • 固表调营卫法
  • 汗证
  • 滋阴止汗法
  • 燮理阴阳
  • 补气养血法
  • 加入收藏

张磊教授,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获得首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传承特别贡献奖、河南中医药事业终身成就奖。张老从医70载,理验俱丰,机圆法活,以“一理”应万变,创立了“动、和、平”学术思想。在此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证“八法”,“燮理法”即是其中之一。

汗是人体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的产物,而汗证是指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多汗、汗液外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证[2]。西医称为“原发性多汗症”,目前认为该病由免疫功能低下、体表外泌汗腺神经源性过度分泌所致,累及头面部、掌跖、背部、腋下、足底、腹股沟等部位,无明显器质性病因,是一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3]。一般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存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多、价格昂贵、易反复、难推广等缺陷。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整体调治汗证有独特优势。张磊教授认为人体阴阳失和,营卫不调,致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可运用“燮理法”进行辨治。现将张老从“燮理阴阳”论治汗证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燮理法”阐释


“燮理法”取自《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的平衡观,用于久病、慢病所致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通过调和、治理等方法,恢复阴阳平衡的方法[4-5]。燮是和、理、调之意。燮理即是调理、和调,包括和调脏腑、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等[6]。对于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病证,一般病程较长、病情不重,用此法燮理阴阳,豁痰涤浊,效果较好[7]。燮理的目的,就是建立新的平衡、和谐,使脏腑功能恢复,机体得以安康,也是治病立法的原则[8]。燮理法以“平”为本,“平”即平衡的、运动的、协调的[9]。张老在调整阴阳平衡之时常用独创的燮理法,重以和、理、调之本意,明理阴阳之盛衰,调理不忘阴阳互根互用[10]。


2、阴阳失和,营卫不调是汗证的总病机


张老认为血瘀、湿热内蕴、邪热郁蒸、阳亢、阴伤、气虚等皆可成为汗证病因[11-12]。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言:“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湿为汗之渐,汗为湿之极。”李七一教授认为有一分汗,即有一分热象,湿热内蕴是汗证发作的基本病理因素[13]。陈美艳等[14]将少阳不利作为汗证病机的关键。张崇泉教授将汗证病机分为大气下陷、水饮攻冲、外邪束缚、里热蒸腾等[15]。目前认为汗出与阴阳运动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这是对于汗证病机的最早阐述。《伤寒论》第54条曰:“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汗证的总病机是阴阳失和,营卫不调,腠理开阖失利,而致津液外泄失常[16-17]。


3、燮理阴阳,辨证论治


对于汗证的治疗,张老强调,不可见汗止汗,也不能拘泥古法,囿于“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的成例,应谨守病机,详审证候,权衡用药。张老认为,汗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治疗时应首辨虚实,再辨气血阴阳,正气亏虚为本,邪实内盛为标。汗证总的治疗大法为燮理阴阳。

3.1 阴虚者,治以滋阴止汗

《素问·评热病论》曰:“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临证常见面赤口干、心烦唇燥、盗汗、溲赤、舌红、少苔、脉细偏数。张老针对阴虚汗出者,治以滋阴止汗,常选用当归六黄汤、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加减。当归六黄汤为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代表方[18]。李中梓云:“六黄汤唯火实气强者宜之。”方中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养血增液,既益阴又凉血清热,阴血充则水能制火。黄连、黄芩、黄柏苦寒、甘寒,主除烦、泻火同时坚阴;黄芪性温,归肺、脾经,益气实卫,助中焦脾胃健运,营血滋养全身,善补肺气,使津液得以正常输布。诸药合用,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杨晓丹[19]通过实验证明,当归六黄汤能抑制大鼠血清胆碱酯酶的分泌,减少足底汗腺细胞的分泌,发挥止汗功效。若兼见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双目干涩,手足心热、早泄、遗精、耳鸣者,用知柏地黄丸加减以滋肾阴、清虚火,方中熟地黄大补真阴,滋阴补肾;山药、山茱萸补肾养肝;知母甘寒质润,上清热润肺,下滋润肾阴,与熟地黄相合,增加培本之力;佐以牡丹皮清热凉血,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清热。若伴咽干口燥等症状,选麦味地黄丸以收敛肺金、补益肝肾,金收水藏相火自不外越,不止汗而汗自止。方中山萸肉、五味子味酸性温,山萸肉平补阴阳,五味子敛肺滋肾,熟地黄甘寒滋阴养血,山药甘平补气养阴,茯苓、泽泻味甘淡、性寒,茯苓健脾渗湿,泽泻利水化浊,牡丹皮味苦清泻肾火,麦冬味甘微苦,润肺养阴,全方治以滋阴补肾,适用于肺肾阴虚之盗汗。见汗多伤心神,心神失养,出现情绪烦躁、怕热等神气浮越于外的表现,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以柴胡为君,畅枢机,调中上焦郁闷之气,合桂枝畅达气机,通心脉;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收敛止汗。全方相配,共奏安神止汗、补气固表之功。

3.2 卫阳虚者,治以固表、调营卫

表邪犯卫,卫阳虚弱,以致阳浮而津液外泄。《临证指南医案》云:“劳伤,阳虚汗泄。”叶天士言简而意赅,指出阳虚卫表不固则汗泄[20]。张老认为,凡符合营卫不调这一病机,无论表里虚实之证,均可选用桂枝汤加味治之。桂枝汤常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自汗,而见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者。方中桂枝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白芍酸收敛阴,养肝和血,桂、芍相合,温阳和阴,相须为用;炙甘草益气和中,合白芍以化阴养营;姜、枣同用,配伍白芍调气血、合营卫。上五药组成桂枝汤,外可解肌、调营卫,内可温中、燮阴阳。伴气虚甚者,选桂枝加黄芪汤;症见自汗,动则尤甚,咳嗽、痰白、气短、乏力、恶风、易感冒、面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缓或数者,选玉屏风散。正如《景岳全书》所言:“肺气虚者,固其皮毛,玉屏风散。”

3.3 气血虚者,治以补气养血

《灵枢·营卫生会》记载:“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汗出之由腠理疏松,汗之源为谷气转化入营血。脾为生气之源,化生水谷津液。若脾胃气虚,津液不固以致汗液外泄,病位在脾,患者常有脾胃不适、纳差、乏力等表现,予四君子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四君子汤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吸收、抗黏膜损伤、改善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21]。若见身体虚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呼吸短促、四肢乏力、精神萎靡、胸闷气短、头晕等心血虚之证,常兼有失眠、心烦等症状,可予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缓急育阴、镇阳理阴。《临证指南医案》云:“汗出总由于心火不宁。”浮小麦味甘性凉,功擅益气、除热止汗,甘能益气,补虚宁心,凉可除热止汗,亦入心经以养心退热,汗为心之液,津不为火扰,则自汗盗汗可止。甘草甘平,补益心气、解毒补气,能降低药物毒性及增强药效,又能泻火解肌肤之热;大枣甘温质润,润燥补血,和中缓急。全方共奏燮理阴阳、调整气机之效。无论何种汗出,均可用生脉饮[22]。方以人参为君,补气、补肺;臣麦冬以清气,即清肺;佐五味子以敛气、敛肺。其中生晒参大补元气,麦冬凉润,清虚火,生水上之源,五味子收敛肺之津液,降而收藏于肾。三药并用,共同发挥敛阴止汗、益气生津之功效,可敛、可补、可清。

3.4 邪热郁蒸者,治以清肝泻热

湿、热为汗证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二者常相互兼夹为病。肝火、湿热郁蒸于里,邪热无法外达,迫津外泄,则见蒸蒸汗出,汗液粘衣或衣服黄染,常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泻肝汤主清肝泻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山栀泻火下行,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火盛必伤阴,所以配生地黄、当归滋养肝血,甘草缓急止痛,柴胡促肝气条达。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泻热、化湿和营之效。


4、脏腑辨证,五脏皆与汗证相关


汗液出自玄府,玄府联络五脏六腑,五脏的生理功能均与汗液的生理病理相关[23]。王燕昌在《王氏医存·即汗处知其虚处》中言:“五脏皆有汗……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灵枢·五邪》云:“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反映了肺与汗出的联系。《素问·经脉别论》言:“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证治汇补》言:“肝热自汗,口苦多眠。”若火热炽盛,内扰于肝,热迫津液外出而为汗[24]。《医碥·汗》指出:“汗者……肾之所主也……外泄则为汗。”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亢盛,也可迫津外泄致汗出[25]。《素问·宣明五气》提出:“五脏化液:心为汗。”汗为心之液,可见汗证与心的关系十分密切。汗泄异常提示心系疾病的发生,汗证治疗也可从心入手[26]。脾与汗的生成也有密切联系。明代虞抟《医学正传》云:“夫各脏皆能令人出汗,独心与脾胃主湿热,乃总司耳。”认为汗证的病位与五脏相关,但以心与脾最为密切。


5、典型病案


患者,女,39岁,于2019年7月26日初诊。主诉:多汗伴乏力两年。现病史:夏季汗出多,以面部、头部、前胸后背为主,伴乏力身困,精神不振,时有心烦,活动后心慌、气短,胸闷不痛;纳可,眠可,可睡 5~6 h, 大便成形,每日1次,小便调;月经先期7~10 d, 经期5~7 d, 量色可,有血块,经前乳胀痛,白带色量可。查体:舌淡红,苔根部白厚腻。中医诊断:汗证,暑热津伤证。苦伤津,暑多夹湿,因此,以益气养阴,清热燥湿为治则。方选当归六黄汤加减,处方:当归10 g, 生地黄10 g, 熟地黄10 g, 黄柏 10 g, 黄芩10 g, 黄连6 g, 黄芪30 g, 浮小麦30 g, 桑叶10 g, 煅牡蛎(先煎)30 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9年8月16日二诊:服上方10剂效可,下肢肿胀,上肢麻木郁胀感减轻。现四肢稍肿,眼屎多,晨起头两侧胀痛,盗汗,汗出如漏沾湿衣被,右胁下时有胀痛,咽炎,白黏痰,咽痒,气短。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舌体大,苔薄黄滑,脉细。张老考虑先止其汗,后再酌方,继予当归六黄汤加减。处方:熟地黄10 g, 生地黄10 g, 当归10 g, 黄芩10 g, 黄连6 g, 黄柏10 g, 生黄芪30 g, 浮小麦30 g, 煅牡蛎(先煎)30 g, 桑叶10 g。6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0年8月19日三诊:服上方效果好,现症:上周劳累后突然晕倒、心慌、汗出,意识清楚,右胁胀而不痛(考虑胆囊结石复发);舌淡红,苔薄黄,脉沉滞。后半夜盗汗较重。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处方:柴胡10 g, 黄芩10 g, 清半夏10 g, 炒枳实 10 g, 生白芍10 g, 大黄(后下)6 g, 郁金10 g, 浮小麦30 g, 煅牡蛎(先煎)30 g, 生姜3片,大枣3个为引。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0年9月11日四诊:服上方效果好,现症见:大便转常,盗汗稍轻,但盗汗仍明显,以前胸为甚,晨起上眼睑肿,近1周视物不清,下午脚背稍肿,纳可,二便正常,夜间口干,不苦;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处方:熟地黄10 g, 生地黄 10 g, 当归10 g, 黄芩10 g, 黄连6 g, 黄柏10 g, 生黄芪30 g, 浮小麦 30 g, 煅牡蛎(先煎)30 g, 桑叶10 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20年10月20日随访,汗出明显好转,大小便可。

按语: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首诊以“多汗伴乏力两年”为主诉。汗出以头面部、前胸后背为主,平素易乏力身困、精神不振、心烦、心慌、气短、月经先期、经前乳胀痛。病位主要在脾胃,平素多操劳,饮食劳倦损伤中焦脾胃之气,脾失健运,运化失司。《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本案患者正值“五七”与“六七”之间,足阳明胃经气血不再旺盛,处于更年期前期,阳明经气血日渐虚损,则见月经先期,心慌气短、乏力、精神不振;气虚不运,中焦脾胃之气不足,不能升浮外达,升降枢转失常,三焦郁滞,阴火内生,则见头面及前胸后背汗出。治疗以当归六黄汤为基本方滋阴降火,加入浮小麦增固表止汗之功;经前乳胀痛,佐桑叶起疏肝、平肝之用;时心烦、胸闷,兼用煅牡蛎安神。二诊出现盗汗,汗出如漏沾湿衣被,张老考虑先止其汗,故予前方继服。三诊时患者右胁胀,考虑胆囊结石复发,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中黄芩清热除烦;柴胡疏肝清热,调畅气机;煅牡蛎重镇安神;半夏、生姜降逆止呕,调畅气机,健脾益胃;大枣益气补血;大黄通腑泻热,釜底抽薪;加炒枳实助大黄祛实之功,郁金行气解郁,白芍柔肝,佐柴胡疏肝,浮小麦益气除热、养心敛液。四诊时诸症好转,前胸仍有盗汗,故继以首诊方巩固疗效以善后。1个月后回访,汗出明显好转。


6、结语


汗证的病机复杂,主要与阴阳失和、营卫不调有关。汗证在现代临床中极为常见,又极易辨证错误、药证不符,而致病情迁延难愈。张老以其独创的“燮理法”,认为治疗汗证时需着重考虑与心、肾、肺、肝、脾的关系,明理阴阳之盛衰,调理不忘阴阳互根互用,做到虚实同治。


参考文献:

[1]孙玉信.德术双馨杏苑楷模: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磊教授[J].中医学报,2017,32(3):封3.

[2]谭伟丽,白晓旭,李智鹏,等.基于《景岳全书》探讨卫气与汗证的关系[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3,9(2):6-9,14.

[4]张磊.张磊临证心得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61.

[5]陈召起,高青,王永霞,等.国医大师张磊应用山前汤辨治积湿积热证经验[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2):40-42.

[6]孙玉信.张磊治疗癌症五法[J].河南中医,2017,37(2):215-216.

[7]张磊.内科杂病治疗八法[J].河南中医,2007,27(2):32-34.

[8]李琰,岳姣姣,郑晓玲,等.国医大师张磊燮理法治疗颤证经验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29-31.

[9]李琰,岳姣姣,李玥,等.张磊以 “动、和、平” 学术思想治疗眩晕经验介绍[J].新中医,2022,54(6):224-227.

[10]耿锰行,袁利梅,张磊,等.国医大师张磊治疗糖尿病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22,8(5):1211-1213.

[11]高世钦.国医大师张磊治疗汗证验案4则[J].中医研究,2021,7(4):61-63.

[12]李倩,老锦雄.《针灸大成》论治汗证探微[J].浙江中医杂志,2023,9(2):137-138.

[13]王顺,龚帆影,刘福明.李七一教授从湿热内蕴论治汗证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23,42(4):75-77.

[14]陈美艳,李惠林,曾霖,等.从和解少阳论治汗病探析[J].环球中医药,2021,14(8):1483-1485.

[15]李荣慧,雷晓明,张国民,等.张崇泉“二维四向法” 治疗汗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8(7):3932-3935.

[16]毛向前,罗开涛.从瘀论治汗证心得[J].浙江中医杂志,2023,9(3):216.

[17]马芳芳.汗证证治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9(1):182-183.

[18]李东垣.兰室秘藏[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3.

[19]杨晓丹.当归六黄汤对SD大鼠阴虚汗证及真性胆碱酯酶的影响[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0.

[20]郭耀晨.《临证指南医案》汗证辨治探析[J].新中医,2023,55(15):205-209.

[21]刘琳,李岩.四君子汤对胃肠道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5):990-994.

[22]孟璐,王兵,陈斌,等.从脏腑辨证论治汗证[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1):31-34.

[23]张乃霖,关胜江,梁笑妍,等.从“通调五脏安脾胃” 辨治多汗症[J].中医杂志,2023,64(8):857-860.

[24]曹云钊,王晗,徐奚如.从五脏病机探究汗证的辨证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9(2):213-216.

[25]钟宇,郭亚雄,张登梅,等.郭亚雄从脏腑论治小儿汗证经验[J].中医药导报,2023,9(4):183-185.

[26]刘梦君,吴宣瑱,范群丽,等.基于“汗为心之液”探讨调心法辨治汗证思路[J].江苏中医药,2022,8(10):16-19.


基金资助: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项目(202115); 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6号};


文章来源:张恒,周月玲,蒋士卿.国医大师张磊从“燮理阴阳”论治汗证[J].中医学报,2024,39(08):1713-171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人气:570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7860

国内刊号:11-5895/R

邮发代号:80-108

创刊时间:2009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