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析我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复方专利分布现状及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检索并筛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复方专利,获取专利公开时间、申请人/申请单位所属地区以及复方用药等信息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在Excel软件中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并应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中药复方专利96个,专利数量基本呈平稳增长趋势,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相关专利数量较多,涉及中药316味,药物四气以温、平性为主,五味多甘、辛,归经多属肺、脾经。频次较高的前10位中药分别为黄芪、陈皮、甘草、半夏、苦杏仁、茯苓、麻黄、白术、五味子、紫菀;常用药物组合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白术—陈皮—茯苓“”白术—半夏—茯苓”等;聚类分析共得到6类药物;核心药物网络由29味中药组成。结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复方专利申请日益受到重视,用药基本遵循扶正祛邪原则,以补肺健脾、理气化痰为主,兼顾疏风祛邪、温肾纳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治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进行性气流受限和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呼吸系统常见病[1],与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导致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可以预防及治疗[2,3]。预计未来40年COPD的患病率将不断增加,至2060年,可能每年有540万人以上死于COPD及其相关疾病[4,5]。
近年来,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干预在COPD稳定期管理及急性加重期防治中发挥优势,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可降低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试验(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中医证候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肺功能与6分钟步行距离,减少住院时间与COPD急性发作频率[6,7]。
随着中医药防治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逐渐加强[8]。因此,通过搜集中药复方治疗COPD的专利信息,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组方规律进行探析,可弥补目前相关研究资料来源局限于期刊、硕博论文、古今医籍医案以及门诊/病房病例之不足[9],进一步补充中医药干预COPD的组方研究,推动中医复方专利保护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同时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启发与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标准
在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关键词,检索并纳入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2月28日治疗COPD的中药复方专利,同时排除:1)根据专利名称及申请人/申请单位确定为重复申请者;2)含中药提取物或中西药物联用者;3)非内服用药物者;4)未明确中药复方所含成分者。
1.2 信息提取与数据处理
提取专利名称、公开公告时间、申请单位及所属地区、主权项中的复方药物等信息,采用Excel软件构建《治疗COPD的中药复方专利信息表》。根据“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第十版)》规范药名,如仙灵脾规范为淫羊藿,七叶一枝花规范为重楼,枸杞规范为枸杞子,生地规范为生地黄,麦门冬规范为麦冬,苏子规范为紫苏子,山萸肉规范为山茱萸等。
1.3 数据审核与统计分析
由双人对上述信息进行审核,在Excel中对专利公开公告时间、申请者所属地区进行统计;根据古今医案云平台“医案采集”模版,将Excel表数据导入平台,由双人进行“标准化”审核后纳入“分析池”,通过“数据挖掘”模块对中药专利复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
2、结果
2.1 专利数量与公开时间
共筛选出96个治疗COPD的中药复方专利,自2000年起公开的专利数量基本呈平稳增长趋势,其中,2011年、2015年专利数量较前有明显增长,见图1。
图1 治疗COPD的中药复方专利数量及其公开时间
2.2 不同地区公开专利数量
全国26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相关中药复方专利公开,其中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公开专利数量较多,见表1。
表1 治疗COPD中药复方专利所属地区分布
2.3 用药属性
96个专利共涉及316味中药,总用药频次1340次,每首复方平均用药约14味。其中药物四气频次前5位分别为温(368次,27.46%)、平(253次,18.88%)、微温(176次,13.13%)、寒(171次,12.76%)、微寒(162次,12.09%),主要以温、平为主,微温、微寒、寒等次之。药物五味频次前4位分别为甘(573次,42.76%)、辛(509次,37.99%)、苦(484次,36.12%)、微苦(120次,8.96%),以甘、辛味为主,苦、微苦等次之。药物归经频次前6位分别为肺(743次,55.45%)、脾(440次,32.84%)、心(353次,26.34%)、肝(320次,23.88%)、胃(308次,22.99%)、肾(285次,21.27%)。归经以肺、脾经为主,心、肝、胃、肾经等次之。见图2。
图2 药物属性频次分布
2.4 高频用药情况
治疗COPD中药复方专利中出现频次≥10次的药物共36味,包括补虚药:黄芪、甘草、白术、当归、人参、麦冬、党参、淫羊藿、补骨脂、蛤蚧、红景天;理气药:陈皮;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苦杏仁、紫菀、桔梗、紫苏子、瓜蒌、桑白皮、浙贝母、川贝母、百部、葶苈子、白芥子;利水渗湿药:茯苓;解表药:麻黄、防风、细辛;收涩药:五味子;清热药:赤芍、黄芩、石膏;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平肝熄风药:地龙;温里药:肉桂。见表2。
表2 中药复方专利治疗COPD高频用药分布
2.5 高频用药聚类分析
对出现频次>15次的22种高频用药采用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以圆形竖向聚类图形式展示,见图3。
图3 中药复方专利治疗COPD高频用药聚类分析
2.6 关联规则分析
将复方中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小支持度为0.10,最小置信度为0.80,依次按照共现频次进行排序,保留共现频次≥14次的关联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的共现频次为17,表示“半夏、陈皮”与“茯苓”同时出现的复方共17个;其置信度为0.95,表示“半夏、陈皮”出现时,“茯苓”出现的概率为0.95;其支持度为0.19,表示同时出现“半夏、陈皮”与“茯苓”的复方在所有复方中出现频率为0.19。其中,3种药物相关联者共7项,4种药物相关联者共5项。见表3—4。
表3 3种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表4 4种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2.7 复杂网络分析
对中药复方专利中的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设置节点度为91,得到方药的核心组成主要由29味中药组成,其功效以补肺健脾、理气化痰为主,兼顾疏风散邪、温肾纳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见图4。
图4 中药专利复方治疗COPD复杂网络
3、讨论
中医学依据COPD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闷如塞、唇甲紫绀等临床表现,将其归于“肺胀”范畴,认为其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10,11,12,13]。有研究发现,肺气虚、肺肾气虚、肺脾两虚、痰热壅肺、痰浊阻肺为其常见证候类型[14]。本病以肺气虚为本,随病情进展,可逐渐累及脾、肾、心,乃至多脏受损,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具有肺气虚、肺脾两虚、肺肾气虚、肺虚痰浊、肺虚痰热、肺虚痰瘀的演变规律[15,16,17]。本研究结果提示,专利复方治疗COPD的核心用药以补肺健脾、理气化痰为主,兼顾疏风散邪、温肾纳气、活血通络等法,体现中医扶正祛邪的治则,符合本病本虚标实的特点。
3.1 治疗首重补肺健脾、理气化痰
肺胀者多因肺病迁延或年老体虚所致,专利复方药物以甘味之品为多,归经多属肺、脾经,甘可补益,反映复方多针对肺脾两虚之证而设。其中,以黄芪、甘草、茯苓、白术、人参、党参等为常用补肺健脾之品,“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聚类分析结果中,以黄芪、陈皮分别单独为一类,茯苓、白术、苦杏仁、甘草、半夏为一类,代表补益肺脾、理气化痰的核心治法。黄芩、瓜蒌、桔梗、紫苏子为一类,功擅化痰止咳,高频用药结果提示临床常依据寒热之性分别佐以陈皮、半夏、苦杏仁、百部、紫苏子、白芥子等温肺化痰,或贝母、桔梗、瓜蒌、桑白皮、葶苈子等以清热化痰。关联规则结果显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白术-陈皮-茯苓”“白术-半夏-茯苓”“白术-陈皮-茯苓-黄芪”等为常用药物组合,体现培土生金在COPD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王仪雯等[13]研究发现茯苓、甘草、黄芪、杏仁、陈皮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李国栋等[19]也指出,黄芪、甘草、白术为治疗COPD的高频用药,且以补益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药物主要类别。另外,以补肺健脾、理气化痰为主要功效的经典名方六君子汤为专家针对COPD肺脾两虚证患者的推荐用方[20],Meta分析[21]及临床研究[22,23,24]均表明其可安全有效地改善COPD患者临床表现、减少急性加重发作频率,延缓患者肺功能下降。
3.2 用药兼顾疏风散邪、温肾纳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六淫乘袭是诱发肺胀的重要因素。有医家指出,肺为娇脏,主皮毛,与外界相通,易受外邪侵袭[25],且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可引动伏痰,是急性加重期的重要证候要素[26],因此,临床常依据风邪使用“风药”以解表祛风、调畅气机[27,28]。本研究纳入的中药复方专利中,辛味药的使用仅次于甘味药,辛者能行能散,且“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高频用药中又有麻黄、防风,麻黄可宣肺平喘利水,防风能祛风胜湿止痉,切中“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的病机。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病日久,母病及子,肾摄纳无权,可见气短不续、动则益甚等症。临床研究表明,肺肾气虚、肺肾气阴两虚亦为COPD患者的常见证候类型[29],常对证施予平喘固本汤[30]、全真一气汤[31]、无比山药丸[32]、金匮肾气丸[33]、百令胶囊[34]等方药。本研究中高频使用的温肾纳气之品主要包括细辛、肉桂、淫羊藿、补骨脂、蛤蚧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五味子、麦冬、党参归属一类,为生脉散的药物组成,适用于肺肾气阴两虚证。Meta分析证据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温阳化饮平喘之品[35]或生脉注射液[36]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血气指标,并降低不良反应。
肺主治节,朝百脉,助心行血,肺气亏虚日久,治节失职,百脉不畅,加之痰浊滞气壅阻脉道,血停成瘀,形成痰瘀阻肺之证。有调查表明[37],COPD危险窗期的病例特性为虚实夹杂并重,主要表现为痰浊、痰瘀阻肺等实证与气虚、气阴两虚等虚证相互兼夹,治疗当扶正、祛邪兼顾。本研究发现中药复方专利中高频使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主要包括当归、赤芍、川芎、地龙、丹参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麻黄、紫菀、丹参、川芎、当归、人参、赤芍为一类,提示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常与祛风宣肺、理气化痰、补肺益脾之品同用,与临床中使用血塞通胶囊[38]、补肺活血胶囊[39]、血府逐瘀汤[40]等方药祛邪而不伤正异曲同工。
综上所述,治疗COPD的中药复方专利日益增多,但总体数量与临床、实验研究报道所用方剂数量相比仍偏少,相关研究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尚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现有治疗COPD的中药专利复方用药配伍规律进行探析,发现其用药基本遵循扶正祛邪的治则,以补肺健脾、理气化痰为主,兼顾疏风散邪、温肾纳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等治法,临床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而详加辨证灵活遣方施药,以期为COPD患者稳定期的管理与急性加重期的防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2]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治实践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2):100-119.
[3]于雪峰,李国信,李丁蕾,等.肺胀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的制定[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5):740-743.
[8]张毅.专利制度下中药复方保护问题的思考——以防治新冠肺炎药方为例[J].中国卫生法制,2021,29(1):72-76.
[9]张浩洋,吕晓东,庞立健,等.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数据挖掘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12):58-60.
[10]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66.
[11]王玉湘,余锡兰,刘巧云,等.穴位贴敷结合基于体质辨识的健康指导对AECOPD患者临床症状、住院时间和肺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2,35(6):124-127.
[12]马文静,张维利,刘素梅,等.加味温胆汤对痰湿蕴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BODE指数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22,39(9):53-57.
[13]杜娟,里自然,叶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用药规律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8):143-146.
[14]黄牧华,董竞成,魏颖,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与特征的文献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10):1373-1376.
[15]巴提曼·克烈斯,阿依古丽·艾尔肯,贾慧英,等.健脾益胃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阻肺证患者肺功能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2,44(7):1094-1097.
[16]陈健琳,刘登,徐贵华,等.益气消通络方对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PaCO2、PaO2及肺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2,35(8):89-92.
[1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重点研究室,安徽省中医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候演变规律及其兼夹证专家共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4):1179-1180.
[18]王仪雯,王岷,王珺,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代中医临床用药规律探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6):68-73.
[19]李国栋,牛洁,吴志松,等.近20年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组方用药规律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9,60(7):614-618.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4100,2018YFC1704101);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2016-SZB-3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横向课题(HX-DZM-2017019);
文章来源:陈一凡,李雁,褚岩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药复方治疗专利现状及用药规律[J].西部中医药,2023,36(11):84-89.
分享:
新冠后综合征是指在最初的新冠病毒感染3个月后继续存在或新出现的症状,包括疲倦乏力、疼痛、心悸气短、睡眠障碍等,可涉及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并且这些症状持续至少2个月,故又称之为长新冠综合征[1-2]。近年来,有关长新冠综合征的防治及其机制探讨的研究较多[3-7]。
2025-03-19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出现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1],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表现,或伴喘息。由于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组织受损,最终可导致患者肺功能减退乃至丧失,晚期阶段又易合并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2]。
2025-03-06该病病因复杂,临床多认为与胃酸分泌过多或胃肠动力减弱有关,故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进胃肠动力为主,但同时也存在病情易反复、预后较差等问题。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gerd可能与血清炎症因子及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密切相关[2]。中医疗法作为一种特色治疗手段,能降低gerd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3]。
2025-03-04随着肺癌早期筛查的逐步推广以及低剂量螺旋CT的深入应用,肺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增加。部分肺结节可长时间呈现惰性进展,具有发展为侵袭性肺癌的潜在风险[2]。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肺结节的治疗策略主要为临床观察和手术,尚缺乏确切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
2025-02-19研究表明,食管 源性胸痛的发病率约为69.6%[3],GERD引起的胸痛 患病率为30%~60%[4]。该病之胸痛,临床表现类似 于缺血性心脏病[5],在临床上难与心源性胸痛及其 他原因导致的非心源性胸痛[6]相鉴别,极易误诊[7], 耽误病情,故临床诊疗存在困难[8]。
2025-02-05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感染后可能从无症状感染到严重的非典型性肺炎、致命脑膜炎等[2]。典型表现以寒战、高热、头痛、肌痛、咳嗽、呼吸困难和肺部浸润性病变为主要特征[3]。部分患者或有痰中带血、脉温分离、胸腔积液等特点。
2025-01-28在中国,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痛风患者比例逐年升高,监测数据表明,2018—2019年中国成人HUA患病率为14.0%[3]。该病治疗多以控制饮食、急性期消炎镇痛、缓解期服用减少尿酸生成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为主,不仅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且其药物普遍具有不良作用。
2025-01-25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便秘属“消渴”“便秘”范畴,耳廓与五脏六腑、九窍、经络等密切相关,《灵枢·口问》曰“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是脉气输注所在,故刺激耳廓特定部位可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相应躯体,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3]。
2025-01-13据报道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中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 NAFLD)的比例高达80%,而NAFLD患者中约45%患有T2DM[1]。另有研究表明,全球T2DM患者中NAFLD平均患病率为55.5%[2-3],因此NAFLD与T2DM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
2025-01-07在中医理论中,肺胀是由于肺部功能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状态,其发病机理主要是肺气不宣,肺失肃降,导致水液代谢障碍,水湿停聚于肺所致。这一病症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心病、肺纤维化等。肺胀不仅导致肺部气机不畅,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使患者饱受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之苦。
2025-01-06人气:18516
人气:15530
人气:15040
人气:14736
人气:13037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期刊人气:3879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出版地方:河南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 1674-8999
国内刊号:41-1411/R
邮发代号:36-153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