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中医外科注重外治法,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就是传统中药制剂的外用,而且临床疗效确切。本文从金黄膏、生肌膏、升丹三种中药外用制剂的组成、作用、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希望以此推广传统中药外用制剂,让更多人的了解中医外治法。
目前,全球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患有慢性伤口[1]。西医治疗方法多是内服药改善血液循环,或者手术治疗等。出于身体情况考虑,患者及家属多采取换药等保守治疗,故而中医中药外治疗法占有明显优势。中药外治具有不同疗法和不同剂型,具有多样性、安全性,且疗效确切,易于接受。文章介绍三种不同的传统中药外用制剂。
1、金黄膏
金黄膏由金黄散演化而来,最早出现在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医宗金鉴》记载金黄散:“此散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一切诸般顽恶热疮,无不应效,诚疮科之要药也。”金黄膏由金黄散加凡士林调匀而成,金黄散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2500g,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1000g,天花粉5000g,共同研细末而成[2]。方中天花粉为君药,清热泻火、消肿排脓,大黄、黄柏、姜黄、白芷解毒活血消肿,陈皮、苍术、厚朴燥湿行气化痰,辅料麻油具有保护皮肤,增加药物渗透性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黄柏、厚朴均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的作用[3-5],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起抑制作用[6-8],所以金黄膏可以对局部肿块起到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用法:将金黄膏平摊于纱布或棉垫上,外敷于治疗部位,对于红肿明显者,膏药需薄摊,对于肿胀明显者,膏药可厚摊。一般外敷6h左右,若有瘙痒等不适,应立即取下。
金黄膏临床运用:①静脉炎:苏玉锦[9]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当归拈痛汤配合外用金黄膏治疗43例血栓性静脉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88.4%,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变。②下肢丹毒:张文培[10]刺络拔罐、针刺结合金黄膏外敷治疗下肢丹毒36例,总有效率100%。临床上我科也经常使用金黄膏治疗下肢丹毒,疗效确切,但在丹毒炎症期一般尽量避免。③阑尾周围脓肿:胡文伟[11]研究表明,手术联合如意金黄散,或抗生素联合如意金黄散,前者有效率为99.0%,后者有效率为86.5%,而且如意金黄散外敷辅助治疗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2、生肌膏
《千金方》云:“夫痈坏后,有恶肉者,宜猪蹄汤洗去秽,次数蚀肉膏散,恶肉尽去,敷生肌膏散,鬓摩四边,令好肉速生。”生肌类膏药根据不同的创面、患者体质可有不同的配伍,但基本方药如下:当归60g,白蜡60g,白芷15g,轻粉12g,甘草36g,紫草6g,血竭12g,麻油500g。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紫草、血竭均具有解热镇痛和抗菌抗炎的作用[12-14],所以能很好抑制创面细菌生长,防止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制备方法:将所有重要浸泡于麻油中3d,然后倒入不锈钢锅内熬至药微枯,通过滤网将药渣滤出,再继续熬制,煮沸后放入血竭至化尽,然后放入白蜡搅拌均匀,待其自然凉下来。用法:清创后,根据创面情况,将生肌膏摊于棉垫上或者做成生肌纱条填塞于创面,使膏药很好接触创面。
“煨脓长肉”是生肌膏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机制,脓液并非全是不好的,临床治疗慢疮需要有脓液产生。此脓不仅是外科疾病中特有的病理产物,为热盛肉腐而成,同时也是外科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结果,是人体正气充足,祛邪外出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实践证明,脓液稠厚,表明元气较充,创面气血充足,预后良好[15]。目前有研究显示,所煨之“脓”与西医的脓不同,此脓是从血管内渗出的各种血浆物质,如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所以此法可以增加创面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细胞之间和细胞与体液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抗感染和促进组织愈合。
生肌膏临床应用:根据不同病证,可有相应的不同配伍,从而产生了多种生肌法、生肌膏。①祛腐生肌:有时创面会同时存在腐肉与新肉,若单用提脓去腐药,必定会损伤新生肉芽组织,若单用生肌药,一定会引起创面余毒残留。所以治疗需祛腐与生肌并用。王殿荣用生肌膏配祛腐散治疗70例骨外露创面不愈,总有效率90%[16]。②祛瘀生肌:此法是唐汉钧老师提出,唐老师认为局部的“腐”是疾病之标,五脏气血的“瘀”是本[17],久病必瘀,久病必虚,因虚致瘀,因瘀致虚,所以要想组织愈合,必得求其本。赵翠芬[18]用乳没生肌散治疗创面久不愈合72例,总有效率94.5%。③拔毒生肌:高迎文等[19]自拟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生肌散,治疗Ⅱ、Ⅲ期褥疮,总有效率为98.72%。④补虚生肌:慢性溃疡患者久病正虚,虚则致瘀,且虚不能运化水湿,聚积而化热,发为表为湿热毒象,故为本虚标实,内先虚,“瘀”为本,“腐”为标,治宜“补虚、祛瘀、祛腐”。
3、升丹
中医外科常谓“红升白降,外科家当”。如《疡科心得集》曰:“升降二丹,最为外科圣药……升者,春升之气,既可祛腐又可生新。”可见升丹在中医外科中的重要地位。升丹根据配制原料的不同,分为小升丹和大升丹,小升丹由水银、火硝、明矾所制,大升丹在上述基础上加皂矾、朱砂、雄黄及铅。现代药理表明,朱砂、雄黄具有抗病毒的作用[20]。依据炼制所得颜色不同分为红升和黄升,因药性过猛,常加赋形剂,如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等。升丹的主要成分为汞化合物,是一种毒性物质,所以升丹的制备和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现在临床上已很少使用,但升丹作为外科圣药,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升丹具有提毒作用:升丹的氧化汞会和细菌酶的疏基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导致细菌死亡;祛腐作用:升丹的汞离子和坏死组织的蛋白质组合生成变形蛋白盐,这样可以将正常组织分离,达到祛腐作用;生肌作用:升丹可以介导创面的炎症反应,促进细胞有丝分裂,从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21]。
升丹临床应用:①慢性皮肤溃疡:隗青霞[21]研究用鸡蛋内膜联合红升丹和生肌玉红膏外用治疗皮肤慢性溃疡16例,红升丹先祛腐,再用生肌玉红膏,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组织无渗液时,再用鸡蛋内膜,其中11例一次愈合,5例因鸡蛋内膜下存在积液,重新换药后1次而愈。②乳痈:张卫红[22]应用内补外消法治疗乳房瘘管30例,外用红升丹和生肌散直接撒布创面上,外盖凡士林纱条生肌收口,内服八珍汤加减,总有效率为100%。③肛瘘:孙健等[23]应用拖线引流治疗马蹄状肛周脓肿,患者先做手术,术后予九一丹或八二丹挂线治疗,结果患者全部治愈。
4、小结
传统中药外用制剂是中医外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医外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外用制剂具有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所谓“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与内治同样重要。通过介绍三种中医外科常用外用制剂,能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的传统特色,更好地发展和传扬传统中医外用制剂。
参考文献:
[1]朱朝军,吕佳康,张朝晖.中医外用药新药研发的思考[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6):574-576.
[2]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71.
[3]赵明宇.大黄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北方药学,2018,15(5):160.
[4]李嘉诚,吴岚,蔡同凯,等.黄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8,36(5):389-391,398.
[5]盛永成,王晶,张世洋,等.厚朴药理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2):109-114.
[6]杜怡雯,冯江毅,胡黎文,等.大黄的药理活性研究及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5):24-27.
[7]孙森凤,张颖颖,褚万春.黄柏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7,46(14):99-100.
[8]张淑洁,钟凌云.厚朴化学成分及其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5):838-843.
[9]苏玉锦.当归拈痛汤与金黄膏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血栓性静脉炎43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21(1):92-93.
[10]张文培.刺络拔罐、针刺结合金黄膏外敷治疗下肢丹毒36例[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10(5):113-114.
[11]胡文伟.如意金黄散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4,30(1):88-89.
[12]练有扬,杨娜,赵雨晴,等.白芷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9(3):36-37.
[13]詹志来,胡峻,刘谈,等.紫草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1):4127-4135.
[14]付梅红,方婧,王祝举,等.血竭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概述[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498-1500.
[15]郭冬婕,陈瑜,李斌,等.“煨脓长肉”理论的临床运用与理性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11):4812-4814.
[16]贺美林,孔庆云,雷翠云.生肌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4):62-63.
[17]王振宜,李斌,章云.唐汉钧教授运用祛瘀生肌法治疗慢性溃疡经验拾零[J].新中医,2002,34(6):13-14.
[18]赵翠芬,石玉兰,王春煦,等.乳没生肌散治疗疮面久不愈合72例[J].新中医,2007(3):61-62.
[19]高迎文,高文武,王天松.祛腐生肌散治疗Ⅱ、Ⅲ期褥疮65例[J].河北中医,2003,25(6):427.
[20]丁新侃.朱砂和雄黄抗病毒药理作用新认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8-9.
[21]王臬,李萍.升丹临床应用研究述评[J].中医学报,2012,27(6):722-724.
[22]张卫红.内部外消法治疗乳房瘘管30例[J].新中医,2004,36(11):61.
[23]孙健,林晖.拖线引流治疗马蹄状肛周脓肿10例[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12(6):395.
王希,易军,许来宾,等.金黄膏等三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在中医外科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18):59-61.
分享:
胸 廓 出 口 综 合 征 (thoracic outletsyndrome,TOS)是由胸廓出口区域的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 脉 受 压 而 引 起 的 临 床 综 合 征。研 究 表 明,TOS多 见 于 20~40 岁 人 群,男 女 发 病 比 例 约 为1∶4。若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研究发现,在接受治疗的 TOS患者中,伴有骨性异常的仅占29%,而软组织异常则 是 导 致 压 迫 的 主 要 原因[
2025-04-01浆细胞乳腺炎(plasmacellmastitis,PCM),又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或“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将其归为“粉刺性乳痈”范畴[1],是一种非细菌性、难治性、易复发的乳腺良性疾病[2],常见于30~40岁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女性,男性较少见[3]。
2025-03-07由于以往针刺技术的传承主要依靠针灸医师自身的临床经验,缺乏国际认可的研究方法和规范,因此在临床和科学研究中均发现针刺的临床疗效差异较大[1]。因此,笔者通过肌骨超声与针刺麻醉技术相结合,为针刺在麻醉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可视化及客观化的科学依据。
2025-02-27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周围组织,进而导致颈脊髓损害[1⁃3]。确诊后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为前路、后路,以解除脊髓压迫,挽救神经功能,减轻四肢、躯干麻木、疼痛不适等症状,术后予相关药物治疗,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康复进程[4]。
2025-02-13关节镜清理术为临床常用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效果明显等特点,可有效清除增生组织[1]。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术后常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肿痛、切口痛、关节感染等并发症,以关节肿痛最为常见。目前治疗关节镜清理术后肿痛的方法主要包括冰敷、加压包扎等,但效果不理想。
2025-01-16心胸手术术后患者易出现口干、口 臭、咽 喉 疼痛等口腔并 发 症,因症状可逆并且不危及生命,常被临床工作 者 忽 视,未及时干预易影响口腔卫生、夜间睡眠质量,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又很少对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在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独 特 的 优 势。
2024-12-25颈椎前路手术是指从颈椎前方开口,牵拉开气管、食管,从椎体前方对椎管进行减压的手术方式。轴性症状是指患者颈肩部疼痛、僵硬、酸胀等不适,最早由Kawaguchi提出[1],主要指颈椎后路术后出现的一系列颈肩部不适的症状。但临床上发现颈椎前路术后亦可出现轴性症状,有研究表明发生率在20.00%~47.83%之间[2-4]。
2024-11-06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肘关节长期保持单一频繁活动状态的人群,该病在解剖学上起始于肱骨外上髁部的桡侧伸肌群病变,导致分布于外上髁部神经感受器刺激性反应,故临床以疼痛、压痛等症状为主[1]。目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方法多样,包括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局部封闭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及手术等[2]。
2024-10-28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辨证施治,调整患者机体的内环境、疏通乳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均鲜有微创灌洗联合中药内服或外用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治疗乳腺非哺乳期乳腺炎相关的研究与文献。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灌洗联合中医治疗NPM(脓肿期)的临床效果。
2024-10-21乳腺增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好发于35~45岁女性群体。患者发病后可见明显的乳房疼痛、乳房肿块,也可能出现乳房溢液情况,需要尽早开展治疗。临床研究认为,该病症发病原因为精神因素、内分泌激素失调,患者乳腺导管和小叶在正常结构上产生退行与进行性病变。
2024-09-24人气:13016
人气:12889
人气:11015
人气:10926
人气:10666
我要评论
友情链接
期刊名称:中医教育
期刊人气:3021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305X
国内刊号:11-1349/R
邮发代号:82-449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590
影响因子:0.640
影响因子:0.29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69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