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云南白药胶囊与中药局部熏蒸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康复影响

  2025-02-11    3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胶囊联合中药局部熏蒸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8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9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中药局部熏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症状改善情况、新生血管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直肠最大容量阈值、直肠感觉阈值及新生血管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应用云南白药胶囊联合中药局部熏蒸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使肛门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 关键词:
  • 中药局部熏蒸
  • 云南白药胶囊
  • 混合痔
  • 肿胀
  • 静脉曲张
  • 加入收藏

混合痔是指以发生于肛门同一方位齿线上下,静脉曲张形成团块,内外相连、无明显分界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发病后伴疼痛、肿胀、出血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困扰[1]。保守治疗是现阶段治疗本病所提倡的方法,但经保守治疗后,症状仍无法得到改善时,则需行手术治疗。外剥内扎术可彻底将痔核切除,是治疗混合痔的主流术式[2]。但毕竟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加之切口部位特殊,术后极易引发感染,诱发创缘水肿、创面疼痛、肛门坠胀等并发症,影响康复进程[3]。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术后处理,以预防感染,但在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中药熏洗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可借助水温进行熏蒸,通过皮肤、黏膜吸收入血,从而发挥药效。云南白药由三七、重楼、冰片等组成,自发明以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止血止痛、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等功效,在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为此,本研究拟从术后疼痛消失、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等方面,探讨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应用中药局部熏蒸联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8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9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19~73岁,平均(45.74±8.25)岁;体质量指数18.5~28.7 kg/m2,平均(23.45±1.37)kg/m2;病程6个月~6年,平均(3.05±0.50)年。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74岁,平均(45.21±8.08)岁;体质量 指 数18.7~29.2kg/m2,平 均(23.58±1.41)kg/m2;病程8个月~6年,平均(3.12±0.47)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混合痔的诊断标准[4];(2)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5],证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门灼热疼痛,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舌质红,脉滑数;(3)患者签署知情签署同意书;(4)年龄18~75岁;(5)内痔为Ⅱ、Ⅲ期;(6)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糖尿病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者;(4)手术禁忌症或药物过敏史者。

1.3方法

2组均行外剥内扎术治疗,术后行常规处理,术后当天嘱患者卧床休息,服用抗生素3~5 d预防感染。对照组术后采用中药局部熏洗治疗,熏洗药物采用凉血地黄汤,方药组成:荆芥炭、黄芩、赤芍、槐角各10 g,黄柏、地榆、穿心莲、枳壳各15 g,生地黄25 g,黄连9 g,升麻12 g,黄芪20 g,炙甘草6 g。加水2 000 mL煎煮,取汁1 000 mL,熏蒸5~10 min,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6 h开始服用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799,0.25g)治疗,0.5 g/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2周。

1.4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6]。治愈:患者创面愈合,相关症状消退,肛门内指诊肛管黏膜平滑;好转:创面有肉芽组织生长,颜色鲜红,但未完全愈合,肛门偶有轻度疼痛;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肛肠动力学指标。采用消化道动力检测仪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检测直肠最大容量阈值、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3)症状改善情况。主要包括排便疼痛、瘙痒、出血及肛门分泌物消失时间。(4)新生血管相关指标。检测血管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水平,血液标本来源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患者肘静脉血,方法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5)并发症。如发热、肛周水肿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肛肠动力学指标治疗后2组直肠最大容量阈值、直肠感觉阈值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2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均下降,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

2.3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观察组出血、排便疼痛、瘙痒症状及肛门分泌物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4新生血管相关指标观察组治疗后VEGF、PDFG、bF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并发症情况对照组出现出血、肛周水肿、发热、渗液各2例,并发症发生率17.78%(8/45);观察组出现肛周水肿、渗液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4.44%(2/4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新生血管相关指标比较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痔的发生发展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脏腑亏虚、劳累过度、大便秘结等有关。随着近年来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辛辣刺激、肥甘厚味、饮酒等均可导致湿热蕴结,下注大肠而成痔,故临床以湿热下注型最为多见[7-8]。手术虽切除痔核,但属于金刃伤,且湿热之邪始终贯穿于整个术前术后,若不及时纠正,遗留的湿热会再次入侵,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9]。中医疗法可根据患者不同证候进行辨证论治,辅助应用于术后康复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将云南白药胶囊联合中药局部熏蒸应用于混合痔术后康复中,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观察组直肠最大容量阈值、直肠感觉阈值及新生血管相关指标较高,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较低,症状消失时间较短,说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联合应用云南白药胶囊和中药局部熏蒸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及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肛门功能。凉血地黄汤出自《脾胃论》,方中生地黄凉血止血,为君药;黄柏、穿心莲、黄连、黄芩凉血消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药;赤芍、槐角、荆芥炭、地榆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敛疮;枳壳行气通便,黄芪、升麻益气健脾升阳,上述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起到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中药局部熏洗是热力和药力的结合,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起效快,可有效减轻疼痛、水肿等现象,加速创面愈合[10]。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11]。药理作用显示,其可改善微血管循环障碍,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发挥抗炎、止血、止痛的效果[12]。此外,云南白药可有效促进机体VEGF、bFGF的表达,从而使血管生长加快,促进创面愈合。混合痔术后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可起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止血、解毒消肿的作用,且给药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综上所述,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应用云南白药胶囊联合中药局部熏蒸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及创面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肛门功能,效果确切,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郭丹,王淑娟.中药坐浴熏洗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及肛缘水肿程度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 42(7): 656-659.

[2]聂桂宽,王锐,孙蕾,等.凉血地黄汤对湿热下注证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2, 22(17): 3270-3274.

[3]张明敏,葛飞,吉哲,等.止痛如神汤外洗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 2022, 41(6): 644-647, 672.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6, 9(5):461-463.

[5]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 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23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三)[J].湖北中医杂志, 2002, 24(4):封三.

[7]梁彪,施展,王建东,等.加味苦参汤熏洗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成药, 2022, 44(12): 4084-4086.

[8]单隽,肖瑜,孙文平.生肌促愈汤对湿热下注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 2022, 41(11): 1180-1185.


基金资助: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3B0510);


文章来源:阳忠,雍铁山,范新萍,等.云南白药胶囊联合中药局部熏蒸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37(01):37-3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人气:273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主办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出版地方:江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5-7785

国内刊号:36-1331/R

邮发代号:44-79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