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海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10-12    50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海洋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显示了独特的治疗优势。以海洋中药海藻等为代表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海洋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示范。对海洋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海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策略方法,通过构建海洋中药资源全值化产业链、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和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有助于提高海洋中药资源利用率,进而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水平,加快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带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 关键词:
  • 中药学
  • 开发
  • 昆布
  • 海洋中药
  • 海洋生物医药
  • 海藻
  • 牡蛎
  • 资源
  • 加入收藏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蕴藏着丰富的药用生物资源,被称为“蓝色药库”,海洋药物是海洋给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约有1.8×104km的海岸线,海域面积约4.7×106km2。海洋中生活着约200万种动植物,海洋药物资源极为丰富[1]。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际海洋药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发现了3.5万余个海洋来源化合物,已成功开发上市10余个海洋创新药物。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现代海洋药物研究,先后对1667种海洋药用动植物和18种海洋矿物开展了现代药理学、化学研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海洋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海洋药物资源,是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在进行海洋中药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过度采集捕捞、海洋环境变化等原因,海洋中药资源量大幅减少,有些资源严重衰退甚至濒临枯竭。因此,开展海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构建海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海洋中药的概念与资源种类


海洋中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海洋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来源于海洋(包括海水水体本身,以及被海水影响的海滨沙滩、湿地和盐土等区域)的药物;狭义的海洋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来源于海洋(海水水体本身)的药物[2]。海洋中药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黄帝内经》中已有“乌贼骨作丸,饮以鲍鱼汁治血枯”的记载。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海洋中药13种,包括常见海洋中药牡蛎、海藻、乌贼骨和文蛤等。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收载海洋中药111种,加上部位药40种,共151种。由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出版的《中华本草》收录海洋药物物种数达612种。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发布了中国海洋中药材品种调查[3],结果显示中药材市场流通的海洋中药材品种有78种,其中常见品种50种,大宗品种18种。《中国药典》2015年版共收录成方制剂1502个品种,其中海洋药物制剂有145个,包含海洋中药14种。成方制剂中使用较多的海洋中药有牡蛎、海螵蛸、石决明、海藻、昆布、蛤壳等[4]。


2、海洋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2.1健康食品研发

海洋中药中有多种药食同源类药材品种,如海藻、昆布、牡蛎等。因此,利用海洋中药资源开发功能性健康食品,是海洋中药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通过引入各种食品加工新技术,更好的保存或提高产品营养物质含量,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海藻、乌贼、牡蛎等海洋中药品种进行了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形成了多个系列健康食品。

2.1.1以海藻为原料的食品研发

我国海藻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产量达1.6×106t,占世界首位。中药海藻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功效,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海藻中含有的多种活性物质具有保护心血管、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等药理活性。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在深入研究海藻营养成分的基础上,进行了海藻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了多个系列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并形成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如膳食纤维、海藻多糖、藻酸丙二酯、海藻酸钠、海藻油等[5],并进一步研发形成海藻面条、豆腐、冰激凌、调味品等新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藻健康食品产业链。

2.1.2以乌贼为原料的食品研发

海洋软体动物乌贼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除湿、滋补通淋的功效。乌贼肉可食用,已经被开发成多肽类功能制品或食疗产品;乌贼骨为传统海洋中药海螵蛸,具有抗肿瘤、敛疮止血等功效,已广泛用于开发功能性健康食品;乌贼内脏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多烯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乌贼墨囊中含有肽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6]。因此,开展乌贼肉、乌贼骨、乌贼墨及内脏的综合开发利用,可以大幅提高乌贼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1.3以牡蛎为原料的食品研发

牡蛎作为世界上第1大养殖贝类,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牡蛎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治虚弱、解丹毒、止渴等功效[7]。现代研究显示牡蛎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疲劳等药理活性,采用现代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纯化精制牡蛎中多糖类、核苷类、蛋白多肽类等有效部位,开发新型功能健康食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牡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深入,除了传统的蚝干、蚝油和牡蛎罐头等产品,还开发了蜜茶海蛎、面包牡蛎等系列休闲食品,以及牡蛎鲜味素、牡蛎调味汁等特色调味品。还有研究从牡蛎壳中制备活性钙,并进一步与L-天冬氨酸进行螯合,形成氨基酸螯合钙,可以开发成功能性保健食品[8]。

2.2候选药物研发

海洋中药是重要的候选药物开发来源,由于海洋环境高盐、高压、缺氧等特殊环境,其中生长的动植物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且普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功开发首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以来,先后有甘糖酯、多烯康、烟酸甘露醇和丹鹿胶囊等10余种海洋药物研发上市。此外,近年研究发现,常见海洋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通过进一步的药效筛选验证和成药性研究,有望从海洋中药中获得新的候选药物。部分海洋中药活性成分候选药物研究见表1。

表1部分海洋中药活性成分候选药物研究

2.3日化产品研发

海洋中药海藻的提取物已经广泛的用在各类保湿、美白日化产品中,主要功效有改善皮肤暗沉、黑色素紊乱等,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多酚、类胡萝卜素和萜类化合物[16]。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具有皮肤美白功效的海藻日化产品,如海藻面膜、海藻洗面奶和含海藻成分的爽肤水等。Shimoda等[17]研究发现从海带中分离出的岩藻黄素可以降低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的黑色素含量,改善中波紫外线诱导的小鼠皮肤色素沉着,还可以吸收紫外线,起到护肤作用,有望开发成美白祛斑功能的特殊用途化妆品。从海洋动物类中药中提取得到的胶原蛋白、多肽、多糖等成分,常具有一定的美白作用,如乌贼墨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18],可以开发成为美白日化产品。

2.4新型材料研发

海洋中药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为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可以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物理化学转化或改性,可进而开发形成多种新型材料,拓展海洋中药资源的应用领域,如开发成药用辅料、生物医用材料和环保处理材料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4.1药用辅料

药用辅料是指药品生产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除了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具有增溶、助溶、缓控释等功能。近年来,从海藻中提取得到的褐藻胶、卡拉胶、琼胶及衍生物等,已经作为药用辅料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这些来自海洋中药的药用辅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较宽的pH值范围,通透性可以调节;还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和缓释作用。有研究以海带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海带渣为原料,通过盐酸水解法制备药用辅料微晶纤维素,所得到的微晶纤维素性能良好,为海洋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示范[19]。

2.4.2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是用来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海螵蛸中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属于天然生物材料,与自然骨组织有一定的亲和性,并能够促进骨愈合,可作为修复骨缺损的移植替代材料;但其脆性较大,强度不高,为了提高它的韧性和线型加工性能,可以对其改性制成复合材料。王伟等[20]用盐析法对海螵蛸进行改性,制备成海螵蛸/外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具有独特的材料特性和力学模型优点,为临床寻找可替代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提供了新的来源。

海螵蛸中存在一定量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的壳聚糖和甲壳素,他们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壳聚糖及衍生物因具有抗菌、透气、生物相容、生物黏附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创伤敷料类产品中。甲壳素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在治疗外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1]。此外,甲壳素在化工、纺织、印染、造纸、涂料、食品、化妆品、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

2.4.3环保处理材料

海洋贝类中药资源较为丰富,除可以作为补钙制剂以外,还可以研发用于工业净化的新型环保处理材料。如通过改性活化制备出具有孔隙多、比表面积大的优质吸附材料,用于工业废水的净化。牡蛎壳由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组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经过煅烧后,其层状结构壳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气体,发生物质分解,最初的孔道产生变化,多了很多微小孔隙,形成新型的多孔状结构,从而提高了它的交换和吸附能力[22]。此外,牡蛎壳煅制后呈碱性,可以与水中重金属发生沉淀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使重金属得到分离。Gao等[23]研究发现牡蛎壳粉可以去除水中的重金属Cd2+和Co2+,且对Co2+的去除效果更好,24h后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由此可见,将经过加工的牡蛎壳用于重金属修复,不仅能降低牡蛎壳废弃物的处理成本,还能为重金属污染的废水处理提供新的途径。


3、海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


3.1构建海洋中药资源全值化利用产业链

在海洋中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研究构建全值化开发利用产业链,对于改变当前海洋中药以初加工为主的现状,提高海洋中药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污染和浪费,提升我国海洋生物产业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在已知的海洋中药中,可供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仅有海带、牡蛎、海马、羊栖菜等10余种。因此,在海洋中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在现有大宗海洋中药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全值化开发利用产业链,实现增加产品种类、提质量、降能耗、减排放、增效益,走生态发展的道路,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24]。

构建海洋中药资源全值化利用产业链,需要根据不同海洋中药的特点,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结合成本效益分析,进而提出全值化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方法,见图1。以中药海藻为例,通过近50多年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实践,基本形成了全值化利用体系。在食品加工方面,已形成涵盖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不同层次的海藻食品工业;在药物研发方面,我国已将海藻多糖类物质开发成新药;在日化产品方面,以海藻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已经开发成面膜、膏霜、乳液等多个系列美白、祛斑、保湿化妆品;在农业应用方面,由于海藻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将海藻或其发酵提取物制作成生物肥料以及增产剂等;在畜禽养殖方面,将海藻粉或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可预防病害,改善动物肉、蛋、奶品质;在水产养殖行业,已有研究将海带、浒苔等藻体等加工成海参的养殖饲料;在纺织纤维加工方面,我国已将褐藻胶加工成海藻纤维或复合纤维织物[25]。

图1海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3.2探索利用新技术开发海洋中药资源

我国海洋中药资源以简单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加工技术低下。在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努力吸收、借鉴和应用其他领域的新技术,如超高压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酶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推动海洋中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技术创新[26]。如在矿物药研究过程中,可以探索采用纳米技术提升药物的疗效,减少用药剂量;采用煅制技术改变矿物药的物质基础,可以改变其临床功效与适用范围。此外,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开辟海洋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领域,如通过新技术对中药海藻资源进行深加工,可以拓展到能源、造纸、纤维、塑料等应用领域。

3.3产学研一体推动海洋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产业化,才能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产学研结合创新是推动海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海洋中药研究领域的科技人才主要集中于海洋、医药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洋中药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的问题[27]。为此,应加强高等院校、制药企业、科研机构紧密配合,积极研究海洋中药资源的规模化养殖技术和深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加强海洋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推进海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探索海洋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各级部门要积极搭建海洋中药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要创新平台运转机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和成果转化,努力提升海洋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海洋中药产业[28]。


4、结语


海洋中药已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加强海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辅以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开发形成系列海洋中药资源深加工产品,形成海洋中药资源创新链和产业链,促进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21世纪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相信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助力下,我国海洋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将会不断得到提升,从而推动我国传统中医药产业和海洋生物产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朝晖,蔡宝昌.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付先军,王振国,王长云,等.海洋中药的内涵与外延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12):2034-2042.

[3]张梦启,白虹,王毓,等.中国海洋中药材品种调查[J].中国海洋药物,2014,33(6):39-46.

[5]纪明侯.海藻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蔡晓华.海洋矿物药海螵蛸的研究进展与方向[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9):279-281.

[7]代春美,廖晓宇,叶祖光.海洋中药牡蛎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开发应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28(3):471-474.

[8]林丹,孙敏秋,张克烽,等.福建牡蛎产业发展形势分析[J].中国水产,2019(3):53-57.

[10]魏江洲,张建鹏,刘军华,等.海螵蛸多糖CPS-1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初步观察[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28-30.

[11]姜展志.海马骨粉多肽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4.

[12]李鹏,李琪福,石松林.牡蛎天然活性肽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周期与基因表达的调控[J].中国海洋药物,2007,26(6):3-11.

[13]李萌,杜国威,刘赛,等.牡蛎糖胺聚糖小鼠体内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8,27(2):50-52.

[15]于广利,谭仁祥.海洋天然产物与药物研究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16]欧阳佩佩,廖雪华,吴科锋,等.海洋来源的美白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19,49(4):264-268.

[18]曹少谦,刘亮,朱孟飞,等.乌贼墨多糖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对B16F10细胞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7,31(5):906-912.

[19]温瑾,郑洲,缪锦来,等.利用海带渣制备药用辅料微晶纤维素的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2,31(1):15-19.

[20]王伟,肖荣驰,韩小伟,等.海螵蛸/外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336-340.

[21]张婕妤,胡雪丰,李高参,等.海洋源壳聚糖与海藻酸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36(1):164-171.

[22]叶昆,吴卫红,姚志通,等.煅烧牡蛎壳粉对水体中Pb2+和Cd2+的吸附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5):72-78.

[24]段金廒,郭盛,唐志书,等.中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构建及产业化示范[J].江苏中医药,2019,51(3):1-5.

[25]刘莉莉,问莉莉,李思东.海藻营养成分及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12,28(3):10-11.

[26]段金廒,唐志书,吴启南,等.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适宜技术体系创建及其推广应用[J].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20-28.

[27]侯小涛,郝二伟,杜正彩,等.海洋中药学学科建设思路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5,34(4):8-11.

[28]刘睿,吴皓.江苏海洋生物医药研究现状与发展机遇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3):7-11.


秦昆明,史大华,董自波,石芸,李保明,蔡宝昌,李伟东.海洋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草药,2020,51(19):5093-5098.

基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ba2018002);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hy20170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药药理与临床

期刊名称:中药药理与临床

期刊人气:431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四川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859X

国内刊号:51-1188/R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