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药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0-10-12    26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近年来已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形式,主要临床病理表现为肝脏的胰岛素抵抗、脂堆积、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和纤维化。NAFL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缺乏有效药物。目前临床推荐的NAFLD治疗方案以改变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结构、作息时间和运动方式等)为主,以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调脂药、保肝抗炎药等)为辅。但西药因成分单一与靶点明确,对于NAFLD这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往往只能改善部分指标,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血清转氨酶升高、肠胃不适和肝脏负担加重等)。中药治疗NAFLD有多靶点综合优势。从调血脂、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总结分析抗NAFLD复方中药、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NAFLD的中医临床诊疗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中药学
  • 分子机制
  • 单味中药
  • 复方中药
  • 氧化损伤
  • 活性成分
  • 纤维化
  • 胰岛素抵抗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 加入收藏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其定义是超过5%的肝细胞在极少或没有饮酒的情况下发生脂肪变性。根据NAFLD指南,可根据肝组织是否发生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将NAFLD分成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NASH相关性肝硬化。

Day在1998年提出的“二次打击”是NAFLD发病机制的经典假说[2]。其中“初次打击”是患者产生IR引起肝细胞脂质堆积,导致肝脏对内外源损伤因子的敏感性增加,“二次打击”则是在初次打击的基础上,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炎性细胞因子等共同作用导致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或纤维化。虽然导致NAFLD的发病因素十分复杂,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IR。

由于“二次打击”学说无法解释NAFLD发生发展中的部分代谢障碍与分子机制,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的致病因子非常多,这些致病因子间会互相影响和促进,对肝脏造成反复打击,因此“多次打击”学说逐渐被大家接受[3]。IR是NAFLD发展为NASH的重要因素,对脂毒性、氧化应激和炎症级联激活的建立至关重要。IR会降低胰岛素对激素敏感性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使外周脂肪分解增加,血液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肝脏游离脂肪酸的摄取量上升;但肝脏线粒体对游离脂肪酸的氧化消耗速率有限,因此造成了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的蓄积。线粒体在氧化大量游离脂肪酸时会产生过量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造成肝脏的氧化应激紊乱,产生炎症、纤维化以及坏死等。而过多的游离脂肪酸、ROS和炎症因子也可以诱导IR的发生,对肝脏进行反复多次的打击,形成恶性循环[4]。研究发现几种脂质毒素(如棕榈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酰胺、游离胆固醇等)的肝脏积累与IR有关[5],能直接影响NASH的代谢环境,激活各种危险分子和先天免疫反应,招募各种炎症因子,导致肝细胞损伤[6,7]。除了IR外,营养过剩、代谢并发症、药物刺激和久坐等都可能导致脂质向肝脏转移,引起脂肪变性。而且NASH的发生与内脏脂肪过多、脂肪炎症、IR、高胰岛素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高血压密切相关[8]。肠道通透性增加和肠道功能失调也会导致脂肪肝遭受促氧化剂和内毒素诱导的损伤。遗传(如Patatin类磷脂酶结构域3多态性、2型糖尿病家族史等)和环境因素都对个体NASH易感性有明确影响[9]。

目前尚无针对NAFLD的理想治疗药物,临床推荐方案以改善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结构与作息时间,适当增加运动等)为主,以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增敏剂、调脂药、抗氧化剂等)为辅。西药因其成分单一和靶点明确,对于NAFLD这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往往只能改善部分指标,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血清转氨酶升高、肠胃不适和肝脏负担加重等)。近年来中药抗NAFLD的研究(包括降血脂、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改善IR等方面)越来越深入。中药多靶点综合性治疗NAFLD可能是其好于西药的一个潜在优点[10]。


1、复方中药及其作用机制


NAFLD是现代医学概念,中医多将其归属于“胁痛”“积聚”“痰浊”“肥气”“肝着”等范畴。常见的NAFLD证型有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5种。因此中医治疗此病多以疏肝健脾、祛痰化浊、清热利湿、化瘀降浊为主[11]。

1.1疏肝健脾

杨钦河等[12]和韩莉等[13]发现疏肝健脾方可以通过抑制NASH大鼠原代肝细胞和kuffer细胞的IκB激酶β(IκBkinase-β,IKKβ)、核转录因子κBp65mRNA和IKKβ、p-IKKβ、NF-κBp65蛋白来缓解NASH。

1.2祛痰化浊

二陈汤可以降低高脂饮食喂养NAFLD小鼠肝脏中促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2E1,并恢复肝脏组织中线粒体能量代谢,表明二陈汤可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来防治NAFLD[14]。

1.3清热利湿

苓桂术甘汤以及其与茵陈蒿汤合方可以升高脂饲料喂养的NASH大鼠肝脏中核因子相关因子2、醌氧化还原酶、血红素加氧酶-1蛋白和mRNA表达量,表明苓桂术甘汤以及其与茵陈蒿汤合方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改善氧化应激,从而达到防治NASH的作用[15];加味苓桂术甘汤能通过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组织中脂联素受体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的表达改善肝脏脂肪变性[16]。

1.4化瘀降浊

扶正化瘀方可能是通过调节IκB激酶β(IκBkinase-β,IKKβ)/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和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预防NASH和肝纤维化[17]。


2、单味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临床上中药治疗NAFLD具有一定疗效。从用药频率上来看,防治NAFLD常见的中药一般都有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导滞通便、祛湿化痰、健脾养肝等作用,且大多数药物如何首乌、虎杖、绞股蓝、苦参、大黄等分别归肝、胆、脾、胃、大肠经。实验研究也发现一些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改善IR、调脂、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将上述中药活性成分按照苷类、醌类、黄酮类、三萜类、生物碱类、酚类和其他来介绍,见表1。

表1治疗NAFLD的中药及其活性成分

2.1苷类

2.1.1绞股蓝皂苷

绞股蓝皂苷是绞股蓝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证明其有调节血脂代谢、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糖尿病、护肝等药理作用。绞股蓝皂苷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NF-κB的蛋白表达和PPARγ、CYP4501A1mRNA的表达[18];绞股蓝皂苷还可以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NASH大鼠肝脏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1c、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乙酰辅酶A羧化酶、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A)蛋白和mRNA水平,升高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蛋白和mRNA水平[19],表明绞股蓝皂苷可能通过调节肝脏脂质代谢,改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来治疗NAFLD。

2.1.2虫草素

虫草素是一类核苷类抗生素,具有抗癌、抗菌、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和降糖调脂等多种药理活性,虫草素可以降低ob/ob小鼠NAFLD肝脏中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脂肪酸合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mRNA和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量,表明虫草素对NAFLD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合成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20];虫草素还可通过调节蛋白激酶A(ProteinKinaseA,PKA)/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来促进自噬从而保护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的脂质堆积[21]。

2.1.3栀子苷

栀子苷是栀子的主要活性成分,有保肝、利胆、调节血糖和抗炎等作用。栀子苷可以通过AMPK调节脂肪合成相关酶FAS、ACC、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A)的表达来调节肝脏中游离脂肪酸,改善大鼠的NAFLD[22]。

2.1.4龙胆苦苷

龙胆苦苷是龙胆草中的一种环烯醚萜苷,其具有抗炎与抗氧化活性。龙胆苦苷可以上调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中p-AMPKα和AMPKαmRNA的表达量,表明激活AMPKα可能是龙胆苦苷改善NAFLD的途径之一[23]。

2.1.5芍药苷

芍药苷是芍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一类单萜糖苷类化合物,有抗自由基损伤、抗氧化、抗惊厥等多种作用。研究证明芍药苷可以提高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组织AMPK磷酸化水平,抑制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FASmRNA表达量[24];对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芍药苷可以调节其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1c、FAS、ACC、PPARα、酰基辅酶A氧化酶、CPT-1α,抑制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HMG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固醇输出相关基因PPARγ、肝X受体(liverXreceptor,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抑制糖代谢相关基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6-磷酸酶,下调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1、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表达[25];芍药苷还可能通过抑制ROCK/NF-κB途径改善高胆固醇高脂饮食饲养的NASH大鼠[26]。

2.1.6桃叶珊瑚苷

桃叶珊瑚苷是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具有清热利便、降压、保肝护肝、抗肿瘤等作用。研究发现桃叶珊瑚苷可以调控泰洛沙普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肝脏核内Nrf2、HO-1、PPARα、PPARγ的表达以及ACC、AMPKα、AMPKβ和AKT的磷酸化,桃叶珊瑚苷还可以增强已分化3T3-L1细胞中Nrf2、HO-1、PPARα、PPARγ、p-ACC、p-AMPKα、p-AMPKβ和p-AKT的表达,表明桃叶珊瑚苷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脂等作用来改善NAFLD[27]。

2.2醌类

大黄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作用,其泻下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苷类。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酚都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表明大黄素抑制果糖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SREBP-1c及其靶基因的激活,增强CPT-1的表达,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大黄素还可缓解大鼠肝脏ERS和果糖诱导的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过ERS-SREBP-1c途径改善果糖诱导的NAFLD[28];此外,大黄素通过钙/钙调素依赖性激酶激活AMPK,抑制mTOR和P70核糖体S6激酶。大黄素可以通过CaMKK-AMPK-mTOR-p70S6K-SREBP1信号通路有效改善肝脏脂肪变性[29]。文献报道大黄酸可以抑制高脂高果糖饮食诱发的NAFLD大鼠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s4,TLR4)、髓样分化因子、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steine-rich61,Cyr61)的表达,缓解NAFLD大鼠肝组织的氧化应激[30];可以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1c、ACC蛋白表达,升高脂质分解相关基因PPARα、CPT-1蛋白表达,降低NAFLD大鼠血清IL-1β、IL-6水平,表明大黄酚可以通过调节脂质合成和炎症反应来治疗NAFLD[31]。

2.3黄酮类

2.3.1黄芩苷

黄芩苷是从黄芩根中提取分离出来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菌、利胆、抗炎、利尿、降压等作用。研究发现黄芩苷可以降低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炎症相关基因MCP-1、TNF-α,纤维化相关基因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mRNA的表达,还可以抑制小鼠肝脏中的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环氧化酶-2、CYP2E1和p-JNK的蛋白水平,提示黄芩苷可以通过阻断JNK的激活起到抗炎和抗氧化作用[32]。对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来说,黄芩苷可以通过抑制SREBP-1c、FAS,激活PPARα、CPT-1α来改善脂质堆积,通过抑制NF-κB、TNF-α、MCP-1和COX-2来缓解炎症反应[33]。

2.3.2黄芩素

研究发现黄芩素通过调控MCD饮食诱导的NASH大鼠脂质代谢的相关基因PPARα、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PPARγ、脂肪酸移位酶、SREBP-1c、FAS、TLR-2、TLR-4改善大鼠脂质堆积,通过抑制NF-κB降低大鼠肝脏TNF-α和IL-6的表达,通过调控Nrf2/HO-1途径减轻NASH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提示黄芩素可以通过改善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来治疗NAFLD[34]。

2.3.3水飞蓟素

水飞蓟素是从水飞蓟的干燥果实中提取而得到的天然活性物质,其主要组分为水飞蓟宾、异水飞蓟宾、水飞蓟宁和水飞蓟亭。研究发现水飞蓟宾通过调节胰岛素受体底物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途径,改善高脂饮食喂食建立的NAFLD模型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IR;改善经棕榈酸处理的BRL-3A和HepG2细胞内的脂质堆积,下调IR标记物抵抗素的蛋白表达[35]。水飞蓟宾通过激活Caspase8和FADD样凋亡调节因子/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改善MCD饮食诱导的NASH模型小鼠的脂质代谢和氧化应激。具体来说,它通过激活CFLAR来抑制JNK的磷酸化,一方面上调参与脂肪酸β-氧化和脂肪转运相关基因如PPARα、FABP5、CPT-1α、ACOX、SCD-1、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微粒体三酰甘油转运蛋白的mRNA水平,改善肝脏脂质堆积;另一方面,上调Nrf2的表达,进而上调抗氧化酶如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HO-1的活性和降低CYP2E1、CYP4A的活性和蛋白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36]。水飞蓟宾对脂肪酸诱导的NCTC-1469细胞和HepG2细胞的氧化损伤也具有缓解作用[36,37]。

2.3.4葛根素

葛根素是从中药葛根中分离的异黄酮类衍生化合物,可用于辅助治疗冠心病、糖尿病等。葛根素通过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瘦素受体mRNA和磷酸化Janus激酶2/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蛋白含量来改善NAFLD大鼠肝脏脂质堆积和炎症反应[38]。

2.3.5虎杖苷

虎杖苷是中药虎杖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调血脂、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虎杖苷可以通过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质代谢关键基因PPARα、SREBP-1c、FAS、SCD-1的mRNA表达来改善肝细胞脂质沉积,虎杖苷还可通过降低NAFLD大鼠肝脏中TNF-αmRNA的表达改善肝脏组织的炎症反应[39,40]。虎杖苷通过下调MCD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NADPH氧化酶4(NADPHoxidase4,NOX4)来降低氧化应激,通过抑制TLR4/NF-κBp65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和CD68巨噬细胞活化并降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肝基因表达[41]。

2.4三萜类

2.4.1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是人参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目前研究较多的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1是四环三萜类衍生物,有抗炎、抗癌作用。人参皂苷Rg1可通过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脂肪酸β-氧化相关基因脂酰CoA合成酶1(acyl-CoAsynthetase1,CoASH1)、肉毒碱脂酰转移酶I、ACOX蛋白和mRNA的表达,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对NAFLD大鼠的肝损伤[42,43]。。人参皂苷Rb2通过诱导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和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恢复肝脏自噬功能,体内可明显改善db/db雄性小鼠的葡萄糖耐量,降低肝脏脂质堆积;体外可明显减少经油酸和高糖联合诱导的HepG2细胞和原代肝细胞的脂质积累[44]。

2.4.2甘草酸

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保肝解毒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对MCD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甘草酸可以通过降低肝脏SREBP-1c、FAS、ACC1和SCD1水平来减少肝脏脂肪生成,并通过诱导PPARα、CPT1α、酰基辅酶A脱氢酶和脂蛋白脂肪酶来增加脂质氧化;通过减少肝脏炎症基因MCP-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的表达来减轻肝脏炎症;通过限制HSC激活和胶原沉积来减少肝纤维化;通过上调IRS-1和IRS-2的磷酸化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因此,甘草酸对NAFLD的保护作用在于其对脂质代谢、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敏感性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45,46]。

2.4.3黄芪甲苷

黄芪甲苷是中药黄芪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糖等作用。黄芪甲苷浓度相关性地增强AMPK、ACC和SREBP-1c的磷酸化,抑制SREBP-1的积累和核转位,降低脂质合成基因ACC1、FAS和SCD1的mRNA水平;也可浓度相关性地减轻游离脂肪酸(FFA)诱导的肝脏ER应激[47,48]。

2.4.4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

中药泽泻含有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有利尿、调节血脂、抗肾结石形成、降血压、抗脂肪肝、抗动脉粥样化、抗肾炎活性等药理作用。24-乙酰泽泻醇A可抑制MCD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和MCD培养基培养的LX-2细胞中的ROS和炎性细胞因子,通过AMPK/mTOR/ULK1途径调节细胞自噬,表明24-乙酰泽泻醇A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刺激自噬来缓解NASH[49]。对油酸和棕榈酸共同诱导的HepG2细胞,24-乙酰泽泻醇A可明显抑制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的水平。此外,24-乙酰泽泻醇A通过激活脂联素/AMPKα通路有效改善肝脏脂肪变性,激活AMPKα可以调节脂质合成氧化相关基因SREBP-1c、ACC、FAS、CPT1和ACOX1,抑制炎症反应[50]。23-乙酰泽泻醇B有抗肝炎病毒、抗癌和抗菌作用,其通过调节肝脏脂质合成氧化相关基因SREBP-1c、FAS、ACC1、SCD1、PPARα、CPT1α、ACADS和LPL来缓解肝脏脂质堆积。23-乙酰泽泻醇B的保护作用可能依赖于FXR,因为FXR激动剂CDCA与23-乙酰泽泻醇B具有相似的肝保护作用,而FXR拮抗剂guggulsterone则取消了23-乙酰泽泻醇B诱导的肝保护[51]。

2.4.5积雪草苷

积雪草苷是中药积雪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改善NAFLD大鼠的肝功能、肝组织脂肪含量、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等作用。积雪草苷通过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CYP2E1的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52]。

2.5生物碱

2.5.1苦参碱

苦参碱是由苦参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有抗菌消炎、利尿护肝的作用。它可以下调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肝脏和棕榈酸(PA)诱导的L02细胞的SREBP-1c、FAS和ACC的蛋白水平;抑制MCD小鼠肝脏和PA诱导的L02细胞ERS相关蛋白磷酸化肌醇必需酶1(p-inositol-requiringenzyme1,p-IRE1α)、活化转录因子6α(activatingtranscriptionfactor-6α,ATF-6α)、GRP78、p-PERK和CHOP蛋白表达;此外,苦参碱还可以通过调节肌浆网Ca2+-ATP酶途径,减轻NAFLD的ERS和线粒体功能障碍[53]。

2.5.2氧化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也是苦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有抗乙肝、丙肝病毒,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脂沉积作用。在高果糖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中,氧化苦参碱可以降低FAS酶活性,提高CPT1α酶活性;同时下调肝组织中SREBP1、FASN、ACC的mRNA表达,上调PPARα、CPT1α、ACOX的mRNA的表达。表明氧化苦参碱可能通过SREBP1和PPARα途径,调节脂质代谢,改善NAFLD症状[54]。

2.5.3小檗碱

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可上调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IRS-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增加NAFLD模型大鼠的肝脏胰岛素敏感性,改善NAFLD症状[55]。

2.5.4荷叶碱

荷叶碱是从荷叶中提取的一种活性成分,据报道荷叶碱可以调节油酸(OA)诱导的HepG2细胞中Per-Arnt-Sim激酶及其与脂质代谢和炎症相关的靶基因的表达,以此缓解NAFLD的脂质堆积和炎症反应[56]。

2.5.5川芎嗪

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有抗氧化、抗纤维化、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川芎嗪与辛伐他汀相似,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和p-NF-κB/ROS信号通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起保护作用[57]。

2.6酚类

2.6.1二苯乙烯苷

二苯乙烯苷是何首乌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的关键调节因子SREBP-1c、PPA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和CYP7A1,炎症相关因子CD68、TNF-α、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纤维化相关因子α-SMA、TNFβ和氧化应激相关因子NOX2/4,CYP2E1和抗氧化酶的表达与活性,改善了高脂饮食诱导的LDLr-/-小鼠的NASH[58]。

2.6.2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通路蛋白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和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水平,诱导自噬进而改善肝脏脂代谢紊乱和IR[59]。

2.6.3姜黄素和二氢姜黄素

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脂等药理活性。姜黄素处理NASH-肝细胞癌(HCC)模型小鼠,显著降低了高迁移率族蛋白盒1的细胞质转位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s4,TLR4)的蛋白表达,也显著抑制了肝脏NF-κB的核转位。提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HMGB1-NF-κB易位,抑制NASH的发生与发展[60]。此外,二氢姜黄素通过抑制脂质合成关键基因SREPB-1c、PNPLA3的转录与表达,以及诱导PPARα的转录与表达水平,缓解了OA诱导的HepG2和L02的脂质堆积;二氢姜黄素和瑞香素还可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改善OA处理的HepG2细胞的IR,提高脂变性细胞的糖摄取能力[61,62,63]。

2.6.4和厚朴酚

和厚朴酚是中药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血管生成和抗癌活性。和厚朴酚可以通过激活PPARγ使巨噬细胞极化为M2表型,减轻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NASH[64]。

2.6.5天麻素

传统中药天麻有治疗头痛、肢体麻木、惊厥等作用。天麻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发现,天麻素可以通过激活AMPK/Nrf2途径,改善NAFLD的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和促炎反应[65]。此外,在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NAFLD幼年斑马鱼模型上,天麻素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通路PPARα和SREBP1及其下游基因来降低脂质堆积,通过调节TNF-α缓解炎症反应,通过调节Keap1/Nrf2氧化应激[66]。

2.7其他

2.7.1穿心莲内酯

穿心莲内酯是从穿心莲中提取到的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穿心莲内酯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细菌、抗疟疾和肝保护功能。穿心莲内酯通过NF-κB依赖机制对炎症小体的调节,减轻了实验性NASH的炎症和纤维化[67]。

2.7.2丹酚酸B

丹参是常见的活血化瘀中药,主要活性成分是丹酚酸B,其有抗氧化、保护心脏、保护脑、抗肿瘤的作用。丹酚酸B可以通过保护肝脏线粒体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调节脂质代谢,控制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细胞凋亡来改善NASH[68]。此外,丹酚酸B可通过调节NASH大鼠SIRT3/FOXO1信号通路,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发挥治疗作用[69]。

2.7.3蛇床子素

蛇床子素是从蛇床子果实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香豆素类化合物。蛇床子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如抗炎、抗肿瘤、抗凋亡、降血糖、抗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蛇床子素可以增加高脂高糖诱导的NASH大鼠肝脏的PPARα/γ和脂蛋白脂肪酶的蛋白表达,降低NF-κB、SREBP-1c、FASN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acyltransferase,DGAT)的蛋白表达。表明蛇床子素可以通过PPARα/γ调节肝脏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和炎性细胞因子来缓解NASH[70,71]。

2.7.4五味子乙素

五味子乙素是中药北五味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保肝、抗氧化的作用。研究发现五味子乙素可以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FAS的表达和活性,以及肝脏SREBP-1和TNF-α的表达,还可以通过激活Nrf2抑制NASH相关纤维化的进展[72]。


3、结语


NAFLD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医从整体角度出发,提出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治疗NAFLD,为NAFL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上述对中药治疗NAFLD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总结可以发现,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可以从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和IR等多种途径来缓解NAFLD,体现了中医药治疗NAFLD的潜在优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NAFLD的中医药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针对NAFLD的中医药研究多为临床实践,适用复方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很单薄,临床结果缺乏药理机制说明与印证。其次,众多医家在临床治疗NAFLD时,往往依据个人的临床经验提出不同的辨证证型,对NAFLD/NASH的中医临床辨证急需总结与提高,形成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统一标准。其三,NAFLD/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主要病理表现为肝脏的IR、脂堆积、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目前研究认为,IR是该病的始发因素,氧化应激损伤是导致脂肪变肝细胞炎症与坏死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肝脏炎症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如何从中医理论认识NAFLD/NASH的发病原因,并制定合理统一的辩证治疗方案,是目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0]胡义扬.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与展望[J].世界中医药,2015,10(2):149-152.

[11]龚世梅,舒发明,冯全生.中药复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83-85.

[12]杨钦河,徐拥建,冯高飞,等.疏肝健脾方药对NASH大鼠原代肝细胞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13,36(9):1469-1476.

[13]韩莉,杨钦河,杨雪松,等.疏肝健脾方药对NASH大鼠Kupffer细胞NF-κBp65和IKKβ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4):641-646.

[14]石磊,杨鹏,郭舜,等.二陈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CYP2E1及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7,20(2):205-207.

[15]郭一,李军祥,毛堂友,等.苓桂术甘汤与茵陈蒿汤合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16):108-113.

[16]赵兴旺,潘丰满,卢文艺,等.加味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AdipoR-2、PPARα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5):3759-3761.中药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钱坤,刘亚云,张艳,陈勇,吴文华.中药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19):5083-5092.

基金: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2016ACA140);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61051200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中药材

期刊名称:中药材

期刊人气:513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出版地方:广东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4454

国内刊号:44-1286/R

创刊时间:197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