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加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于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显著,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而言,需要各个方面着手,努力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于建设小康社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以此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
1、引言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熟练掌握各项生产技能,将务工作为生活的主要来源,在农村和城镇居住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和传统的农民存在有明显的差异,在过程中,更多的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凭借着互联网等发展农村经济的这一类人。本文深层次的剖析了应该如何更好的对这一类型的人开展思政教育,希望能够更好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新型职业农民加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2.1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时期,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政教育,能够将农民主体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新时期,乡村振兴是要建立在健全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设备的基础之上的,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来更好的推动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这种背景之下,职业农民的思政教育工作,不只是必要,而且极为迫切。
2.2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政教育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具有着重要意义,这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的角度上,也就是要及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推动其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要加大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民的知识文化素养,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将其其主人翁的意识充分发挥出来。
3、新型职业农民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3.1思政教育意识淡薄
很多人认为职业农民不应该接受较多的思政教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慢,农民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农业生产,思政教育无关紧要。从目前的发展来看,限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依然是“三农”问题,农民的思想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职业农民的主要的任务还是创造收益,思政教育的开展对收入增加并无影响,所以对思政教育依然不重视。
3.2教育机制不健全
思政教育工作应该是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过程中需要有着充足的经费作为补充,同时思政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开展、但是,从农民思政教育的现状来分析,教育经费不能在第一时间落实下来,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的发放工资,基层政府也没有指定与之相对应的政策措施,教育体系不完善,农村的思政教育工作很难有序开展,不利于农民早日脱贫。
4、完善职业农民思政教育的措施
加强对职业农民的思政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能够对农民的行为予以规范,在思想上正确的引导农民,更好的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4.1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
第一,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学习知识奠定坚实基础,要按照不同农民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计划,将思政的特点和每个农民个体特征密切联系起来,让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第二,思政教育要和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密切联系起来,及时的关注农民的需要,做好农民的法制教育工作;第三,借助多媒体等新媒体做好隐性的思政教育,要在制度上确保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而作为当地政府需要对思政文化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第四,在提倡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展开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传承优秀的文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4.2发挥党组织的带头作用
基层党组织需要积极的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工作中,要将党组织的领导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要做好表率作用,掌握好先进的科学理论,在乡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借此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水平,让广大的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活动中,加强对村民的思政教育。基层组织要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提升农民专业素养,转变传统思想理念。
而且要联系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干部考核制度,要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在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作为干部也要从自身出发,不断的学习,提升领导水平,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将优秀的人才引入到农村中。人力资本是乡村发展的前提保证,要密切人民群众,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4.3加强体制改革和创新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教育机制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一方面,要建立起农民思政教育的保障机制,对思政教育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保证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收入;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督和反馈机制,建立起监督体系,借助互联网等,更好的了解群众的想法和需要,倾听群众的意见,更好的促进农民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5、结束语
政治意识和素质的提升能够让群众更好的贴近党中央的领导,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民的全方面发展。要对新型农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提升参与意识,展开各种类型的活动。要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提升民主和法治意识,更好的参与到国家整治生活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与时俱进,为乡村振兴的早日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海刚,万远英.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114-118.
[2]刘永强,胡贵勇.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J].继续教育研究,2016(2):42-45.
李倩.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微[J].农家参谋,2020(10):8.
分享:
仪式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集体性价值表达,聚合了人类的精神与实践行为,是个体与集体之间情感联系的中介环节,其常常以文化表演与象征性符号的形式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世界观。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讲“礼”重“仪”的优良传统,在当今仪式仍具有传承民族集体记忆、构建集体认同的重要功能。
2024-03-06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青少年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未来,应将党史教育学习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
2023-11-2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行动指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拓展和实践落实是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形式。《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故应以高度的思想主动和政治自觉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2023-08-29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愈发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2023-08-25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课程,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凸显政治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发现政治课程的魅力,进而达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为此,政治课堂要用何种方法教学,逐渐成为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不断尝试,教师发现案例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讨论政治知识,促使其能力得到锻炼。
2023-07-25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学,而政治作为一门专门针对学生德育教学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上下五千年向来以德闻名,中华传统文化是德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本文将针对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探讨传统文化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2021-09-06从科学核心素养出发的高中政治教学,能够有效纠正传统方式教学过程中对‘重知识、重评价,轻素质’的应试教育,促进教育本质性的回归,使课堂更加专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探究能力、判断思维、自我管理等综合全面的素质提升。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中,采用以情激趣、以境辅学、以问启思、以联促用等策略,有效培养学生养成高中政治教学核心素养。
2021-08-30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常常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
2021-08-3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以及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解放战争初期的国统区以及重庆解放前夕的狱中,恪守初心、担负使命,矢志不渝、坚决斗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形成了"红岩精神",这是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精神之源。
2021-08-19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本质“何以是”和“何以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人应当如何追求一个“符合人的旨趣的生存样态”[1]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向度。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精辟深入地对人的本质属性、社会价值、需求特征和何以全面发展等命题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其中充满着大量的“劳动成人”“劳动育人”的思想观点。
2021-07-21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政工学刊
期刊人气:2132
主管单位:海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单位: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6-1452
国内刊号:21-1095/D
邮发代号:8-232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177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