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考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必须运用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研究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基本观点,强国必须强军,强军必有方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打下基础,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艰难前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全面推进,并在新时期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促进矛盾的相互转化中不断发展创新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在铸军魂、学理论、打胜仗、强修养、促改革这些方面,新时代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现新的突破。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启发官兵政治觉悟、培养革命精神、提高军队战斗力的实践活动,它主要解决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其历史进程始终体现着特殊矛盾,即全党全军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和纲领、路线、方略、方针、政策与军队成员实际思想认识水平之间存在的矛盾(差异)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矛盾。[1]基于此,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基本原理,根据军队中心任务的变化发展,考察、梳理和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进程,总结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以期更好地发挥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塑灵魂、凝军心、育人才的使命任务。
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奠基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矛盾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与此相适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现的特殊矛盾,是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与军队内部文化理论水平较低、居功自傲情绪滋生之间的矛盾。围绕军队中心任务和解决主要矛盾,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中奠定良好基础。
1.1充实各级政治工作机构,健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1949年底,按照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要求,参照苏军编制体制,中央军委大力调整军队干部,充实各级政治工作机构:一是重组总政治部,负责组织领导全军政治工作。总政治部下设组织部、干部部、保卫部、宣传部、文化部、敌工部、《八一杂志》社等业务部门,以保证总政治部工作的充实、正规。二是组建新军兵种政治机构,配备专职政工干部。各军兵种政治工作会议从继承优良传统作风、探索教育新方式、克服政治和军事、技术“两张皮”等方面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三是组建军事、政治院校,以正规院校进行系统的政治教育。1953年3月中央军委及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加强学校政治工作与政治教育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军事、政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方针、原则和师资队伍配备。军队各级政治工作机构的充实,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良好平台。
1.2召开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加强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组织领导。1953年12月至1954年1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新中国成立4年来军事工作的经验,强调党的领导是完成重大政治任务和军事任务的根本保证,明确规定“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制度,军队政治工作必须保证军队现代化正规化的顺利进行。会上,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今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全军的社会主义觉悟;要提高全军学习新技术的主观能动性;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民主意识融入其中;要运用集中统一、深入实际、树立模范等方法。这次会议统一了全军党的高级干部的思想认识,指明了军队任务转变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会议结束后,全军广泛传达会议精神、学习会议文件,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全方位展开。
1.3进行文化教育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夯实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根基。全军从1952年起开展以扫盲为重点的文化学习运动和普及小学教育活动,到1953年5月,部队文化水平大大提高。1953年6月,中央军委发出军队训练由“以文化教育为主”转入“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指示,文化教育在巩固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领导的基础建设工程和经常的工作重心,按照“系统的、联系实际的、稳步前进的”方针,1951年起全军干部开展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1956年总政治部发出《关于执行中央对干部政治理论教育的新制度的指示》,进一步明确军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时间等。通过学校教育和在职干部学习,全军干部学习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深刻领悟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修养得到提高,政治觉悟不断增强。
1.4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推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1954年4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法规的诞生。《条例》由“总则”和19个单项条例构成,不仅明确了军队的性质、宗旨、任务,“党指挥枪”的原则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基本任务、工作作风,还规定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教育部队,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树立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热爱共产党的革命军人”[2](P253)的目标内容,成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条例》颁布后,全军上下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推动了《条例》的落地生根,促进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2.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前行。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国内主要矛盾和任务的变化,决定了军队的任务和建设的方针是: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保卫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随时准备解放台湾,巩固国内和平秩序。[3](P316)这一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以树立全体军人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克服各种错误的思想和作风,坚持发扬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为目标,在探索中曲折前行。
2.1重申和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特别重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党的八大鲜明提出,“我们的一切任务能否胜利地完成,归根结底,是决定于党的领导是否正确”[4](P259)。1956年10月,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关于传达和学习“八大”文件的通知》,要求组织干部联系实际、集中学习,尤其强调部队在学习和教育中要坚持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度,以应对各军兵种的复杂形势,更有力地保证军队集中统一。此外,中央军委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军队思想建设,指出既不允许有轻视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的倾向,也要防止不适当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特殊地位和特殊权力的倾向,要通过军队各级政治机关,加强军队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工作的融合,克服军队中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
2.2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重要内容,推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民主化。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要用民主的原则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随后,全军以毛泽东讲话为指导,对官兵关系、上下级关系、军民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当前部队官兵矛盾和军民矛盾的考察报告》,提出“用恰当的方法同散漫和不守纪律的行为作斗争”“改善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5](P328)。1957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全军把解决官兵矛盾和军民矛盾作为军队检查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点,不少领导干部亲自到士兵中听取意见,公开进行自我批评,改正形式主义作风,有效解决了军队内部矛盾;全军也通过深入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等方式,纠正了军政军民关系的错误倾向,增强了军政军民团结。
2.3“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在全国普遍推广。1960年9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决议》,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总结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认真进行思想教育,坚决反对各种不良倾向,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6](P230)12月中央转批《决议》指出,“它的基本精神,对于各级党组织、政府机关以及学校、企业部门等都是有用的”[7](P653)。随后,全国兴起学习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热潮。1964年,中央到地方各个系统普遍建立起政治机构和政治制度,解放军政治学院开设专门培训班,传播军队的良好做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推广,促进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对振奋精神、克服困难、推动生产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960年10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的《关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议》,虽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但总体上贯彻了党的“左”倾错误思想和林彪的错误主张,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受到错误干扰。
3.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立军队新时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军的每个成员都能具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作风,使我们的军队不仅成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而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8](P32)。与此同时,根据邓小平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两个转变”的清醒判断,中央军委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路线,在下大力气解决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即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与军队现代化水平比较低之间矛盾的过程中,实现重大发展与突破。
3.1统一军队思想认识,奠定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基础。1977年3月,中央军委座谈会探讨“十个应该不应该”问题,军队思想认识初步统一;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是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突出强调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军传达、学习三中全会精神,重点把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根本方向;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全军学习《决议》精神,不断提高干部战士对毛泽东关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明确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性,恢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并提出了军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思想认识的统一与巩固,为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稳步前进提供了保证。
3.2制定政治工作基本法规,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法制化建设。1987年1月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再次重申军队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根本要求,提出要发挥政治工作“两个服务”“四个保证”的作用,不断加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1989年12月,总政治部以“加强政治建设,保证军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为主题,形成《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纪要》,突出强调坚决抵制和反对“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倾向,抓好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腐蚀的教育,培养“四有”革命军人。随后,中央军委、总部机关相继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军队经常性思想工作要则》两个重要文件,进一步揭示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系列法规的制定,为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
3.3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2006年3月,总政治部下发《关于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9](P988)以《意见》为依据,全军逐步建立起军委联指、作战集团(集群)和参战部队三级指挥平台政治工作指挥系统,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模拟训练信息系统,以及涵盖舆论引导、远程教育、思想交流、心理咨询等内容的政工网等,并依托有关院校对军以上政治机关干部开展信息化知识轮训,不断发展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012年6月,总政治部印发《关于加强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形式方法、保障条件和组织领导等作出全面系统规范,为加强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依据,实现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化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3.4履行军队历史使命,推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1999年,在党的十五大关于“三步走”战略构想的指导下,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新形势新任务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打得赢”“不变质”的使命任务,在“三讲”教育、革命气节教育等系列工作中,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跨世纪发展。2004年12月,党中央着眼于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明确了新时期军队“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全军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为主线,大力开展军队历史使命、忠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2009年党中央提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确保”的时代课题,进一步指明加强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方向。以履行历史使命为着力点,以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党中央系列重要指示作为指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总结经验做法,探索各级齐抓共管、各层分类指导的方式方法,加强制度规范和队伍建设中,实现了创新发展。
4.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既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前景和条件。[10]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高度,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制定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总方略,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引领。
4.1树立政治建军根本原则,把准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针对军队建设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提供根本遵循。会议强调,我军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11]会议提出,要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断解决军队存在的严重问题。会议还通过了中央军委《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科学谋划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举措,发扬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会后,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主题教育中,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握根本方向,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实现了新的发展。
4.2开展军事辩证法教育,巩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军事问题,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以“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到手”为立足点,以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抓住军队高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深入开展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教育,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开展军事与政治、战略与攻略关系教育,增强各级指挥员的“四个意识”;开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的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树立部队的全局观念和系统意识,不断强化全体官兵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以实干作风教育官兵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随着军队理论教育的重大突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也不断巩固深化。
4.3加强军队党的建设,提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随着开展政治整训、强化理论武装、发展先进队伍、持续反腐肃纪等实践的推进,党的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中走向深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重大突破。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要全面提高我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质量,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完成好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12]9月,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聚焦绝对忠诚,强化政治锻造,加强忠诚度鉴别和政治考察,深化政治整训,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等新的任务要求。以《决定》为指导,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及时跟进,凝聚起实现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与现实启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务军队中心任务,维护军队思想统一,实现军队现代化目标中发挥了基础性、经常性、保障性作用。70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一些重要经验,对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启示意义。
1.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任何时期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确保生命线始终不断线、持续焕发新活力。第二,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全军对党的绝对忠诚,不断提高全体官兵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第三,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武装,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官兵头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军的共同思想基础。第四,必须坚持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部队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加强广大官兵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认同和行动自觉,确保军队“打得赢”“不变质”。第五,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根本导向,坚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增强广大官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广大官兵的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第六,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根本的、唯一的标准,开展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军事观的教育,引导广大官兵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和处理军事问题,强化部队纪律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教育,全面提高军队备战打仗能力。第七,必须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统一,开展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培育军人血性精神,既传承红色基因,又担当强军重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启示。
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铸牢军魂保本色。要把铸牢军魂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始终坚持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牢固树立官兵的理想信念,强化官兵对党忠诚,增强官兵的宗旨意识,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第二,坚持不懈学理论,立场坚定不动摇。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思想之旗、精神之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作为广大官兵的必修课,引导广大官兵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军内外、国内外重大问题,在关键问题上政治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第三,战斗精神不褪色,目标明确打胜仗。要坚持用光荣传统教育官兵、用崇高精神塑造官兵、用神圣事业感召官兵,聚焦主责主业,在备战打仗中加强广大官兵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开展价值观、使命观、利益观教育,练就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血性毅力,提高部队的斗争精神和作战能力。第四,选人用人有方法,养成自觉强修养。要在选人用人中坚持军队好干部标准,着重抓好高中级干部管理,持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老红军光荣传统教育、革命优良作风教育,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官兵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正确处理是非、公私和得失的关系,升华思想境界,自觉强化修养。第五,政治教育常更新,锐意进取促改革。要推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和方法手段的创新发展,运用广大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3][5][9]肖裕声.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史,下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5.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4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李斌雄.论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6).
[11]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奋斗[N].人民日报,2014-11-02(1).
[12]习近平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强调:全面加强新时代我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为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政治保证[N].人民日报,2018-08-20(1).
王蒙,余楚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18-22.
分享:
爱尔兰大饥荒时期,将近两百万爱尔兰人移民北美。大多数人聚集在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城市,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从事最辛苦的体力劳动,遭到主流社会的排斥。坚定的天主教信仰、激进的民族主义,让爱尔兰移民紧密团结在教会和工会周围。他们在教会的帮助下逐步提升受教育水平,从事更专业的工作,沿着社会阶梯不断进步。
2021-08-26村民自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纵观村民自治的兴起与发展,有其内在的动因和背景。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的民主化建设深入农村的必然产物;从农村本身来讲,它是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治理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也体现着不同时期国家的建设方向和农村的发展需要。
2021-01-09政府信任既包括公众对政治共同体的态度、对政治制度和政府部门的认知,也包括公众对政治行动者的评估,其中公众信任对政治系统至关重要1。美国的政府信任呈金字塔型结构,地方政府最可信,联邦政府的可信赖性最低2,与之相反,我国的政府信任则为“央强地弱”的倒金字塔型,并出现“央地双降”现象。
2020-12-04当前,对这一时期中共基层组织建设研究更多是从宏观层面加以阐述,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历史纵向比较研究的视野出发,考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实践及其内在逻辑仍有探讨空间。本文旨在深入考察延安时期中共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具体实践,总结相关历史经验,为新时代中共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借鉴。
2020-10-23本文精选政治学史常见题目,在论文发表过程中,好的题目能给审稿人带来初步的印象,所以论文选题对一篇文章来说是首先要考虑的文章,以下题目是收录于政治学史专业期刊上的的优秀题目,供参考。1、章士钊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2、丸山真男的民族主义论:‘现代性危机”的反思3、历史虚无主义嬗变的新特点及其对策研究4、新冠疫情期间世界民族主义的政治异动
2020-09-04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门大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不断。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无数仁人志士不顾自己的安危,揭竿而起,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反帝反侵略成为当时的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王礼锡便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
2020-06-23关于中国古代儒家的政治思想的思考方向可以有多维的路径,譬如孔子的为政以德、礼乐教化等等,但是纯粹从政治哲学的方向上看,天或天道是最无法回避或者说是最直接的致思路径,或者说考察中国政治哲学的问题域必以天道为基础、天人关系为中轴才行,而近代以来对传统哲学的思想突击也是以此为矢的的,这也从反面对此做出了证明。
2020-06-23伍德指的是一种几乎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那里的混合政体学说,“十八世纪”的追随者应该主要指的是孟德斯鸠。在这一传统政治学说中,好政体被看作混合了各种要素的存在,如一般来说占人数优势的平民、数量较少但较为殷实的贵族、才华和品德出众的人等。当然,其中最典型、最重要的是平民和贵族,或者富人与穷人这两造。
2020-06-23审视近代中国政治辞典,可能没有什么词比“革命”和“反革命”更有分量。“革命”作为近代中国的一种话语形态,脱胎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革命”意义和近代西方思想及西方“革命”概念;作为“革命”对立面的“反革命”,无论是政治意义上,还是学术意义上,都是不可忽视的话语。本文以“反革命”话语为研究对象,以此观察其时的中国政治舞台。
2020-06-23儒家民本思想主要包括孔子“仁治”的民本思想,孟子“民贵君轻说”的民本学说,以及荀子“君舟民水论”和“立君以为民”等思想。作为我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富民、惠民的主张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诉求相吻合。
2020-06-23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期刊人气:1461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9-346X
国内刊号:31-1720/D
创刊时间:194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