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学术期刊分类
论文范文词库
口腔列表
牙体楔状缺损是因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出现缓慢性消耗造成的,发病部位通常为上颌牙,随后延伸至多个牙,该病发病率可达50%,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治疗该病以修复牙齿缺损为主,以往常用的方法为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法,但存在牙齿变色、充填体脱落、边缘裂隙、牙髓活力异常等问题,疗效不佳,因此,患者接受度不高。
224
0
根尖周炎是一种多由牙髓及周围组织发生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根尖周组织炎症性疾病,临床根据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表现为患牙疼痛、咀嚼不适,严重者可伴全身症状,甚至出现张口受限、蜂窝组织炎等表现。病理学上,急性期到慢性期表现由以渗出、变质为主转变为以增生为主[1,2],慢性炎症表现以根尖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最为常见,可伴根尖周骨质破坏[3]。
206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做好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防治和维持牙列的正常咀嚼功能,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意义重大。不同程度的牙齿磨损在老年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轻度磨损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重度磨损往往因牙釉质层丧失、牙本质层暴露而引起明显的酸痛不适感,部分患牙可出现牙髓炎症、牙髓坏死等不良后果。
198
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目前5年生存率较低。口腔鳞状细胞癌较低生存率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头面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以及舌体等器官频繁运动和丰富的淋巴、血管分布导致的癌细胞转移倾向。此外,治疗失败的原因被认为与肿瘤内一种叫做肿瘤干细胞的细胞亚群的存在有关。
230
近年来CBCT检查由于其低剂量、高分辨的优势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迅猛发展,有利于指导口腔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治疗预后的评估。有研究提出,与MSCT相比较而言,CBCT在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前提下、仍能提供基本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存在争议。
705
随着牙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技术在拔牙中逐渐被淘汰,因其创伤性大,对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惧心理,不利于拔牙的顺利开展。微创拔牙技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疼痛低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阻生牙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接受程度也显著提高。
242
慢性炎症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LRP3炎症小体作为NLRs家族的核心蛋白,其激活后可以招募ASC,裂解Caspase-1并使其活化,促进IL-1β和IL-18分泌成熟,进而介导炎症反应。目前,关于NLRP3炎症小体的研究较为深入,其与体内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针对NLRP3炎症小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作用进行综述。
346
口腔定植的微生物群落对口腔健康起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全身健康。了解口腔微生物群落如何建立、发育对理解口腔微生态相关的生理过程和病理改变及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很有必要。本文就生命早期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发育特点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根据现有研究对婴幼儿口腔菌群特征及其发育变化的观察与分析,发现包括孕期健康状态。
219
牙种植是目前临床治疗牙缺失的重要方法[2],其可使牙缺失患者恢复有效的咀嚼功能,还可改善口腔美观度,减少相邻牙的受损度。GBR(引导骨再生)技术是指在骨缺损处覆盖生物膜,使其表面形成相应的屏障膜,此膜可以将骨组织与软组织隔开,进一步引导牙骨质以及牙周膜再生,抑制骨的吸收,提高牙种植的修复率。
81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致病因素复杂,治疗方法多样,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是其常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血管显微外科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广泛应用,肿瘤根治术的适应证逐渐扩大,提高了肿瘤治愈率,但仍存在修复失败的病例[1]。本研究旨在研究细节护理对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66
口腔健康问题一直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牙科疾病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包括龋齿、牙周疾病、牙齿缺失等。这些疾病除了带来疼痛外还会影响发音、咀嚼、美观、心理等,因此牙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话题。材料化学在牙科疾病治疗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牙齿的功能性和美观度更加重视。
47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们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更是至关重要。这次公益行动旨在关注乡镇学校孩子们的口腔健康状况,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口腔护理产品,让他们从小养成爱牙护牙的好习惯。
50
龋病是发病率极高的慢性口腔疾病,是引起口腔疼痛和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重点防治疾病。口腔中的致病菌与有机质黏附于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生物膜,细菌在生物膜中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内毒素等是致病的直接原因。
65
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 TAS2R)是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s),属于2型味觉受体(taste receptor type 2,TAS2Rs)[1],最先被发现表达于舌乳头的味蕾Ⅱ型细胞,即味觉受体细胞,介导苦味的感知[2]。TAS2R与感知甜味(TAS1R2 + TAS1R3)和鲜味(TAS1R1 + TAS1R3)的Ⅰ型味觉受体一样,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1]。TAS2R与其他GPCR的序列同源性较低(&l
147
最常应用于制备微球的技术是乳化-溶剂挥发法,它利用易挥发的分散相从连续相中完全挥发后,载体材料固化形成球状,实现载药微球的制备[5]。乳化-溶剂挥发法包括单乳法和复乳法,前者适用于制备水不溶性药物,而后者适用于制备性质不稳定的水溶性药物[6]。
7
影响因子:0.909
影响因子:1.083
影响因子:0.986
影响因子:0.126
影响因子:0.739
影响因子:0.874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扫描二维码 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