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川崎病方向精选论文范文合集

  2023-01-10    446  上传者:管理员

  • 标签:
  • 医学论文
  • 川崎病方向
  • 论文范文

川崎病方向精选论文范文合集91学术


川崎病即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该病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在1967年报道,故又称川崎病(KD)。常见于婴幼儿,亦见于学龄儿童,男多于女。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结膜充血、唇红、口唇皱裂、杨梅舌、皮疹、掌跖红斑、手足硬肿、甲周膜状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本病呈自限性病程,多数预后良好,但有少部分患者可有冠状动脉病变等后遗症,是引起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是部分川崎病方向精选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华法林治疗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G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川崎病合并GA患儿病例资料,收集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与单用阿司匹林患儿的用药剂量、疗程、凝血功能、心电图改变、心脏彩超、出血事件及血栓事件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2.56(0.82,5.93)岁,华法林钠联合阿司匹林抗凝组(联合组)29例,单用阿司匹林抗凝组(阿司匹林组)13例。两组患儿比较,联合组凝血酶原时间(PT)(20.01±5.47)秒、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47.82±9.50)秒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9±0.57,均高于阿司匹林组的(12.73±1.10)秒、(38.16±5.64)秒和0.92±0.76(P<0.05);联合组有20例出血事件,均为小出血,阿司匹林组无出血事件;联合组血栓形成事件1例,阿司匹林组血栓形成事件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诊断发生出血事件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5.0%;血栓事件的ROC曲线,诊断发生血栓事件的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70.0%。结论:INR在1.52~2.25时,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合并GA是安全有效的。


篇二:川崎病抗血栓治疗的效果评估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抗血栓治疗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分为CAL组(30例)和非CAL组(52例);根据是否合并肝功能异常分为肝损伤组(35例)和非肝损伤组(47例);根据CAL分级及不同治疗方案,分为阿司匹林组(49例)、双嘧达莫组(17例)和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组(16例);根据是否进行华法林基因检测,将启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儿分为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组(8例)与常规治疗组(8例)。所有患儿检测血栓弹力图指标,探讨凝血状态与CAL的关系。分析华法林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抗凝治疗中的价值。结果CAL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低于非CAL组,血凝块最大振幅高于非CAL组[(3.6±1.1) min比(4.3±1.3) min、(71±9) mm比(59±10) mm],肝损伤组R值高于非肝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阿司匹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双嘧达莫组[75.5%(37/49)比47.0%(8/17)](P <0.05),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组有效率为100%(16/16),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组国际标准化比值初次达标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10.5±2.2) d比(15.8±2.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组华法林起始剂量及稳定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川崎病合并CAL患儿存在高凝状态,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在川崎病患儿抗血小板治疗中效果显著。血栓弹力图及华法林基因检测可有效评估并指导川崎病患儿抗血栓效果。


篇三:川崎病患儿急性期CRP、PLT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1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01例感染性发热疾病患儿作为疾病对照组,选取同期该院101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检者CRP、PLT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PLT水平对川崎病的评估价值,确定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检测3组受检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清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101例川崎病患儿又分成肝损伤组、无肝损伤组,比较两组CRP、PLT、ALB、AST、ALT水平。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CRP、PLT与各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CRP、PLT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对照组,且疾病对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LT水平鉴别诊断川崎病、感染性发热的AUC分别为0.772、0.743,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07。病例组ALB水平低于疾病对照组及对照组,AST、ALT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1例川崎病患儿中,有29例出现肝损伤,72例无肝损伤。肝损伤组CRP、PLT水平高于无肝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LT与AST、ALT分别呈正相关(P<0.05),而二者与ALB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与感染性发热患儿和健康儿童比较,川崎病患儿的CRP、PLT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对川崎病与感染性发热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且CRP、PLT与AST、ALT存在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CRP、PLT水平,为川崎病诊疗提供依据。


篇四:完全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对比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川崎病(cKD)与不完全川崎病(iKD)儿童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平阳县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川崎病(KD)儿童76例。根据其临床诊断将所有患儿分为iKD组和cKD组,其中iKD组25例,cKD组5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实验室各项指标、冠脉损害及丙球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ECG)比较情况。结果:cKD组患儿球结膜充血、皮疹、肛周脱皮、手足硬肿脱皮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明显高于iKD组(P<0.05)。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冠脉损害率明显高于cKD组(P<0.05),两组患儿丙球使用、丙球耐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组患儿ECG异常与CAL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cKD组(P<0.05)。结论:较之于iKD患儿,cKD患儿临床症状特异性更高,更不易发生误诊、漏诊,ECG与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对iKD患儿诊断意义更为显著。


篇五:SAA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分析在川崎病中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SAA1rs12218、SAA2rs2468844基因多态性与K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KD患儿作为KD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SAA水平;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序列分型方法对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AA1rs12218和SAA2rs2468844进行分析。结果:KD组SA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治疗后SAA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1rs12218、SAA2rs2468844位点TT、TC、CC基因型分布和T、C等位基因分布在KD组与对照组、KD-CAL组与KD-NCAL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测KD病程;尚未发现SAA1rs12218、SAA2rs2468844位点多态性与KD及其冠脉损伤的发生存在关联性。


【李老师】

微信号:Lilaoshi9965

手机号:18518659965

学术期刊在线咨询

分享:

相关新闻

推荐期刊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