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1-10
446
上传者:管理员
川崎病即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该病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在1967年报道,故又称川崎病(KD)。常见于婴幼儿,亦见于学龄儿童,男多于女。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结膜充血、唇红、口唇皱裂、杨梅舌、皮疹、掌跖红斑、手足硬肿、甲周膜状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本病呈自限性病程,多数预后良好,但有少部分患者可有冠状动脉病变等后遗症,是引起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是部分川崎病方向精选论文范文,以供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治疗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G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川崎病合并GA患儿病例资料,收集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与单用阿司匹林患儿的用药剂量、疗程、凝血功能、心电图改变、心脏彩超、出血事件及血栓事件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2.56(0.82,5.93)岁,华法林钠联合阿司匹林抗凝组(联合组)29例,单用阿司匹林抗凝组(阿司匹林组)13例。两组患儿比较,联合组凝血酶原时间(PT)(20.01±5.47)秒、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47.82±9.50)秒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9±0.57,均高于阿司匹林组的(12.73±1.10)秒、(38.16±5.64)秒和0.92±0.76(P<0.05);联合组有20例出血事件,均为小出血,阿司匹林组无出血事件;联合组血栓形成事件1例,阿司匹林组血栓形成事件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事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诊断发生出血事件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5.0%;血栓事件的ROC曲线,诊断发生血栓事件的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70.0%。结论:INR在1.52~2.25时,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合并GA是安全有效的。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抗血栓治疗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2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分为CAL组(30例)和非CAL组(52例);根据是否合并肝功能异常分为肝损伤组(35例)和非肝损伤组(47例);根据CAL分级及不同治疗方案,分为阿司匹林组(49例)、双嘧达莫组(17例)和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组(16例);根据是否进行华法林基因检测,将启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儿分为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组(8例)与常规治疗组(8例)。所有患儿检测血栓弹力图指标,探讨凝血状态与CAL的关系。分析华法林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抗凝治疗中的价值。结果CAL组凝血反应时间(R值)低于非CAL组,血凝块最大振幅高于非CAL组[(3.6±1.1) min比(4.3±1.3) min、(71±9) mm比(59±10) mm],肝损伤组R值高于非肝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阿司匹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双嘧达莫组[75.5%(37/49)比47.0%(8/17)](P <0.05),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组有效率为100%(16/16),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华法林个体化治疗组国际标准化比值初次达标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10.5±2.2) d比(15.8±2.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组华法林起始剂量及稳定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川崎病合并CAL患儿存在高凝状态,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在川崎病患儿抗血小板治疗中效果显著。血栓弹力图及华法林基因检测可有效评估并指导川崎病患儿抗血栓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1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01例感染性发热疾病患儿作为疾病对照组,选取同期该院101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检者CRP、PLT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RP、PLT水平对川崎病的评估价值,确定曲线下面积(AUC)、最佳截断值。检测3组受检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清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101例川崎病患儿又分成肝损伤组、无肝损伤组,比较两组CRP、PLT、ALB、AST、ALT水平。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CRP、PLT与各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CRP、PLT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对照组,且疾病对照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LT水平鉴别诊断川崎病、感染性发热的AUC分别为0.772、0.743,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07。病例组ALB水平低于疾病对照组及对照组,AST、ALT水平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1例川崎病患儿中,有29例出现肝损伤,72例无肝损伤。肝损伤组CRP、PLT水平高于无肝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LT与AST、ALT分别呈正相关(P<0.05),而二者与ALB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与感染性发热患儿和健康儿童比较,川崎病患儿的CRP、PLT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对川崎病与感染性发热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且CRP、PLT与AST、ALT存在相关性,临床可通过检测CRP、PLT水平,为川崎病诊疗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完全川崎病(cKD)与不完全川崎病(iKD)儿童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平阳县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川崎病(KD)儿童76例。根据其临床诊断将所有患儿分为iKD组和cKD组,其中iKD组25例,cKD组5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实验室各项指标、冠脉损害及丙球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ECG)比较情况。结果:cKD组患儿球结膜充血、皮疹、肛周脱皮、手足硬肿脱皮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明显高于iKD组(P<0.05)。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冠脉损害率明显高于cKD组(P<0.05),两组患儿丙球使用、丙球耐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组组患儿ECG异常与CAL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cKD组(P<0.05)。结论:较之于iKD患儿,cKD患儿临床症状特异性更高,更不易发生误诊、漏诊,ECG与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对iKD患儿诊断意义更为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SAA1rs12218、SAA2rs2468844基因多态性与K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KD患儿作为KD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SAA水平;采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序列分型方法对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AA1rs12218和SAA2rs2468844进行分析。结果:KD组SA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治疗后SAA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1rs12218、SAA2rs2468844位点TT、TC、CC基因型分布和T、C等位基因分布在KD组与对照组、KD-CAL组与KD-NCAL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A水平可能有助于监测KD病程;尚未发现SAA1rs12218、SAA2rs2468844位点多态性与KD及其冠脉损伤的发生存在关联性。
【李老师】
微信号:Lilaoshi9965
手机号:18518659965
分享:
高血压是慢性病的一种,高血压这种疾病在生活中比较常见,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是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我,往往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除了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今天91学术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血压领域的论文选题!
2022-07-18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这就需要骨科与时俱进了。以下为骨科优秀的论文题目合集,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08-23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其实在很多时候,杂志社都是需要作者提供论文的原始数据的,那医学论文提交的原始数据中主包含哪些内容?
2022-09-06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临床上常常遇见许多症状和体征十分不典型的疾病以及少见病和罕见病而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因此,不断的总结这些个别病例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经验和教训,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治水平。写好一篇个案报道有以下二个点。1搜集资料1.1选择病例个案指的是个别病例,少见、罕见或是典型病
2020-01-13急症医学又称急救医学或急诊医学,研究与处理急、危患者及伤员现场急救、途中监护救治、医院内救洽及其组织管理的医学分支。又称急救医学或急诊医学。急诊指急速地为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所采取的行动;急救为防止处于危急状态下的患者死亡和其后致残而提供的紧急医疗服务。两者同为急症医学的核心。
2022-08-12我们查看期刊影响因子时,经常会看到两个指标,一个是复合影响因子,一个是综合影响因子,这俩指标是什么意思呢?复合影响因子与综合影响因子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怎么看待这两个指标,选择期刊应该怎么选择?
2022-08-15在各省份晋升政策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很多晋升报材料的作者,只收到杂志已经不够了,多半都要求在网上能检索到已发表的文章,想要文章能够检索,首先论文已经发表,在发表后的1-3个月不等的时间,在知网或者万方,一般都能够检索到文章了。检索到的文章的页面就是论文发表的检索页,很多作者
2020-01-09医学论文SCI评分标准是怎样的?对于医学论文SCI的评分并没有一个标准,大都是根据其医学SCI期刊的影响因子来看的。我们常说的3分、5分等就是SCI期刊的分值,是由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决定的。通常SCI论文高分是指5分以上的期刊。影响因子大则分值就高,被引用的次数就多,也就说明期刊的影响力,其质量和水平也就越高。
2022-10-22随着学研究的日益全球化,SCI论文作为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其发表量的多少和被引用率的高低,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标准,也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不过,要想成功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并不容易,这一点想必大部分作者都深有体会。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发表一篇好的SCI论文为什么这么难?
2020-10-12投稿一篇文章,从小心翼翼的初审,到多次修改的外审,几经折腾,到了终审,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很多作者竟然终审后收到的是退稿通知,那文章审稿已经到了终审还被退稿的原因是什么呢,给大家整理几点,仅供参考。先说下终审是什么,论文终审主要是由社内主编辑、副编辑来审核,主要针对的论
2020-01-07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