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ndex/images/icon-home.png)
作者:张道良 徐楷 王泽呈 姜伟峰 邹广琛 吴绍辉 刘旭 期刊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期数: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与上腔静脉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10例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在术中通过标测导管评估与房颤维持相关的上腔静脉的情况。结果:仅2例(0.95%)患者长程持续性房颤被证实与上腔静脉有关。至术后12个月随访结束时,126例(60.00%)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112例患者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复发组患者右心房扩大的比例较高(65.48%对48.41%,P=0.02),房颤持续时间更长[(75.12±46.42)个月对(44.30±34.82)个月,P<
作者:温政 李明丽 莫曾南 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期数:2020年第03期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维生素D浓度与心房颤动(AF)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选择相互独立且与维生素D浓度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作为工具变量,相应的AF汇总数据来自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该研究包括65446例AF病例和522744例非AF病例。采用逆方差加权(IVW)方法估计因果效应值,并结合其他方法作为敏感性分析。结果:IVW方法结果显示,维生素D浓度与AF发病风险无关,其比值比(OR)为1. 05(95%CI:0. 84~1. 31,P=0. 667)。敏感性分析结果与IVW方法结果一致。
作者:单瑞 冯玲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 期数: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因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8年3月因AMI于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行急诊PCI的患者402例,对患者进行1年期随访,按是否存在NOAF分为NOAF组(55例)和非NOAF组(3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肌酐、合并症、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Syntax积分等,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OAF发生的危险因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Syntax积分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