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全媒体时代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策略探析

  2024-01-02    1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下开始创新创业实践。然而,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职场氛围营造不够,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等。文章通过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策略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应用到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满足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人才培育的社会需求,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转化。

  • 关键词:
  • “双创”
  • 全媒体时代
  • 创新创业教育
  • 影视摄影与制作
  • 教育改革
  • 加入收藏

清华大学从1998年开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此后,在国家系列的政策指引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是推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适应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因“双创”教育而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艰巨的挑战。


一、全媒体时代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国家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和调整阶段,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下开始创新创业实践。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双创”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打破高校毕业生被动求职的局限,使学生从求职者转变为职业开拓者。“双创”教育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径,为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提供教育支持,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力地促进高校的教育改革。

影视行业作为21世纪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发展速度极快,技术也在不断更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影制技术不断向更加高端的方向飞速发展,促使影制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然而,影制专业“双创”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职场氛围营造不够,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等。这就要求影制专业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影制专业“双创”教育的改革策略,满足全媒体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影制专业“双创”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现阶段,高校影制专业在开展“双创”教育过程中,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部分相对不足,缺乏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导致实践项目很难真正落实与开展。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环境相对封闭,学生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关注度较低,导致高校“双创”教育脱离社会实际需求。

(二)创新创业职场氛围营造不够

当前,由于高校对“双创”教育的宣传不足,营造的“双创”教育氛围不够,导致学生对“双创”教育的了解甚少,使得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缺乏创业热情,这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在全媒体时代,影制专业的设备、技术、软件等不断更新,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当前,众多高校影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传统,无法满足全媒体时代影制行业的人才需求。此外,由于经费有限,缺乏创新创业工作实践场地,影制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滞后于市场和企业的更新速度,导致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实训效果不佳,无法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四)“双创”型师资队伍有待提升

随着全媒体时代影制行业技术、材料、工艺的革新与发展,影制专业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对影制专业教师的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诸多影制专业教师无法适应当前影制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高校影制专业“双创”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双创”教师为兼职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的经历,专业性有待增强。因此,高校应加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师资队伍,为“双创”型教育的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双创”教育改革实施策略


(一)完善影制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1. 构建以产业链为导向的集群式实践课程体系

高校应纵向整合与影视产业链各个环节相吻合的课程内容,如剧本环节、表演环节、造型环节、拍摄制作、影视后期等相关课程,并组合成系列实践课程集群,构建以产业链导向联合实践的集群式实践课程体系,并与影视文化公司开展合作,对接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特色实践课程。

2. 依托区域影视产业集群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高校应对接区域影视产业集群并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完整的“双创”课程体系为载体,提高专业与行业发展的适配度。以长春为例,当地具有独特的电影资源以及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万达国际影城、长影世纪城等共同组成的长春电影产业集群,当地高校可以与电影产业集群展开合作,共同制订“双创”课程体系,以培养满足行业发展的影制专业人才。

3. 形成“项目带动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作为课程改革的创新点,高校通过“双创”项目带动教学,探索“双创”项目推动下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建设系列高水平课程。高校以项目为载体,从产业需求出发,与影视产业深度开展订单式合作,将创作生产、教学实训、学术科研有机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相互促进,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4. 打破学科壁垒,强化实践技能教学模式

高校应处理好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关系,“双创”教育不仅要与影制专业结合,更要为各学科课程之间合作交流提供平台,打破影制专业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知识的融合和交流创新,促进资源共享。此外,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结合,建立以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搭建影制专业“双创”实训基地,形成影视产业生产链

1. 搭建影制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影制专业是实践性、技能型、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搭建是开展“双创”教育的基础。高校以产教融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作为立足点,结合影制专业课程特征和当地影视资源优势,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双创”教育,并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平台,协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2. 整合资源,打造影视产业生产链

高校可以结合现有的电影产业实训基地资源与优势,组织开展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大学生创业产业园、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导师责任制的工作室,并对工作室成果进行孵化与推广,树立经营理念,形成影视产业生产链。此外,高校还可以与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积极开展社会合作,让学生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参与影视产业生产过程。

(三)开展多样化创新创业竞赛项目

1. 组建课程创业团队,创建真实职业场景

高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围绕影制专业特色打造真实职场环境,从而增加学生的职场经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在应用型人才培育过程中,高校应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让学生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 开展应用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成果转化

高校通过举办多样化的影制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竞赛,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双创”项目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双创”技能,使学生在项目比赛中实现成长,促进教学成果转化。

3.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扩大创新创业覆盖面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高校结合实际开展多样化的“双创”活动,激发学生的“双创”热情,扩大“双创”教育的普及率和覆盖面。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训练要与市场、企业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创业活动中自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高校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业实践,培育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同时以“双创”平台为载体,对优秀“双创”项目进行培育和孵化,将第二课题的教学成果进行转化[1]。

(四)形成激励与考核为一体的“双创”教育保障体系

1. 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创”教育激励机制

当前,由于我国“双创”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有待加强,对“双创”教育的实施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高校亟须制订一套科学合理、适合影制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励方案及奖励办法,通过设置“双创”教育经费、大学生“双创”专项资金,对创新创业学生予以支持。例如,高校每个学期举办“双创”评选活动,对学生开展的“双创”项目、申请的专利、发表的论文等给予适当物质奖励,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并推进“双创”学分认定与置换,对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媒体创作比赛、自媒体运营技能大赛等进行细致的学分折算,将比赛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自主创业证书等纳入学分评定体系。

2. 完善大学生“双创”考核制度

高校要细化创新创业项目的策划、实施、孵化、考核等细节考核方案,在制度上完善“双创”教育工作,确保“双创”工作落到实处,为高校“双创”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约束。

(五)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1. 开展“双创”师资培训

教师是“双创”教育开展的执行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不断储备与提高创新创业的知识与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双创”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双创”知识和技能,培育一支稳定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2.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高校搭建与企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选派教师到影视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通过“走出去”提升教师自身创新创业素养。另一方面,高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将企业家、公司管理人才等纳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中,通过“引进来”政策,使“双创”型师资队伍的结构均衡。

3. 完善“双创”型教师考核激励机制

高校对“双创”型教师的评聘考核与职称晋升可以指导大学生参与“双创”项目实践和比赛、“双创”教学成果、项目获奖等为评价标准,对在创新创业方面贡献显著的教师给予奖励。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应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制行业人才需求,结合“双创”教育培育应用型人才。影制专业学生不仅要跟随时代步伐,更新专业技能,更应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在影制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中,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关键,而具备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则是实现目标的保障[2]。文章通过影制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策略研究,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应用到整个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满足社会影制专业人才培育的需求,从而实现教学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青,张杰,王娜.从“竞赛场”走向创业路:鲁东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山东教育,2021(48):20-23.

[2]龚敏.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双创教育改革策略探析:评《高校实践育人创新探索与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5):145.


基金资助:2023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一般课题“全媒体时代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JX2023737);


文章来源:刘芳.全媒体时代高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双创”教育改革策略探析[J].传播与版权,2023(24):108-11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现代电影技术

期刊名称:现代电影技术

期刊人气:103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主办单位:广电总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工业

国际刊号:1673-3215

国内刊号:11-5336/TB

邮发代号:2-319

创刊时间:195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