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儿童药物中毒临床特点分析

  2020-07-30    19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药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我院儿内科2000-2017年收治的儿童药物中毒病例75例,按患儿的性别、年龄、中毒原因、药物分类、临床表现、救治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的幼儿期儿童居多(66.7%),儿童误服(90.7%)为主要病因,中毒药品种类居前3位是抗高血压药、精神药物和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类药。结论:药物存放不当与误服密切相关,家长和社会需加强对儿童误服药物的关注,重视对公众家庭备用药物管理的教育。

  • 关键词:
  • 临床分析
  • 儿童
  • 儿童安全事故
  • 药物中毒
  • 加入收藏

儿童药物中毒是儿童安全事故常见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儿童药物中毒的基本情况,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现对我院儿内科2000-2017年收治的75例儿童药物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旨在了解其一般规律和特点,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为儿童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收集2000-2017年我院儿内科收治的药物中毒病例75例,按患儿的性别、年龄、中毒原因、药物分类、临床表现、救治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药物中毒患儿性别与年龄分布

75例儿童药物中毒病例中,男39例(52.0%),女36例(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个月~11岁。1~3岁幼儿期儿童50例,占66.7%,其中3岁儿童有25例,占33.3%。见表1。

表175例儿童药物中毒性别与年龄分布

2.2中毒原因及给药途径

75例中患儿误服的68例(90.7%),家长过失4例(5.3%),医源性3例(4.0%)。家长给药过失中误加大剂量3例,家长擅自给药1例。除了1例医源性为肌肉注射外,其余均为口服导致,为胃肠道给药。

2.3中毒药物种类

75例药物中毒患儿涉及药物共59种,个别儿童服用多个药物,其中外用剂型4例,其余均为口服剂型。服用1种药物73例,其中单一成分药物45例(61.6%),复方制剂28例(38.5%);服用2种或以上2例(2.7%)。涉及药物分类见表2。

表275例儿童药物中毒药物分类

2.4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34例患儿无明显临床中毒症状,41例患儿有明显临床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21例出现精神行为障碍(精神疲倦11例、嗜睡4例、昏睡2例、4例烦躁不安);9例发生神经系统损害(锥体外系反应7例,抽搐2例);9例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4例心血管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皮肤损害1例,表现为皮疹;发热3例,体温下降1例。部分病例出现多个系统联合损害。

2.5药物中毒患儿就诊时间

35例(46.7%)儿童在服用药物2h内入院,22例(29.3%)在2~4h内入院,18例(24.0%)在4h后入院,最迟入院时间为32h。

2.6治疗及预后

根据入院时间和患儿病情给予洗胃、补液、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严重者予保护重要脏器等治疗,个别应用特殊解毒药。73例治愈出院,2例病情未稳定,自动出院。


3、讨论


3.1患儿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1~3岁的幼儿期(66.7%)占比最高,其中又以3岁儿童居多,占33.3%,该年龄段的儿童刚获得语言和行动能力,对外界的好奇心强,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误服导致药物中毒。68例(90.7%)儿童药物中毒为误服引起,因此家庭备用药品需妥善保管,放置于儿童不能获取的地方。一项关于儿童急性药物中毒情况的前瞻性研究发现,622例儿童急性药物中毒中有469例(75.4%)是4岁以下的儿童[1]。4岁以上的儿童才能理解简单的安全规则,意识到不能胡乱吃东西,家长需加强对幼儿的看护。

3.2中毒药物分类

3.2.1儿童用药

药物中毒患儿使用的药物为儿童用药的21例,其中儿童自行误服过量15例,家长误喂过量3例,医源性3例。以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类(7例)居多。

儿科患者均因营养状况、伴随疾病、生长阶段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营养需求,部长家长会给予儿童药物补充维生素等。本研究中误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儿童年龄在2~6岁,误服量较大,多为数十粒,除1例因误服维生素AD约100片引起腹部不适,呕吐一次外,其余均无不适表现。维生素制剂多为家长备用给儿童营养支持药物,需按药物的要求管理,维生素过量也可造成中毒,应放在儿童取不到的地方,并告知不可自行取药。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可以经尿迅速排出,过量摄入一般不易发生中毒,但是脂溶性维生素排泄缓慢,过量摄入脂溶性维生素则会积蓄在体内并有潜在的危险,易中毒。维生素A过量也能造成中毒,如摄入后6~8h,有的在1~2d内出现,主要有嗜睡或过度兴奋,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12~20h后出现皮肤红肿,继而脱皮,以手掌、脚底等厚处最为明显,数周后方恢复正常,而婴幼儿以高颅压为主要临床特征。维生素D是所有维生素中最易引起显性中毒的一种药物,每日6万单位的剂量能引起高钙血症,会产生肌无力、情感淡漠、头痛、食欲缺乏、恶心和呕吐、骨痛、异位钙化、蛋白尿、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家长误喂过量3例,为滴剂和溶液剂,因家长没把握好儿童用药的剂量,加大了给药剂量引起。儿科用药需咨询儿科医师或药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保留,儿童专用剂型多配备专用量具,有标准吸管或量杯,需特别看清用量单位和容器的刻度。

医源性中毒3例,均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涉及药物集中在氟哌啶醇、甲氧氯普胺,是医务人员未能正确掌握儿童用药量而造成用药过量。抗精神病药及止吐药甲氧氯普胺可使中枢神经介质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失去平衡,致胆碱能神经受体亢进,出现肌张力变化与不自主运动等锥体外系症状。儿童锥体系统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上述不良反应。

在英国,甲氧氯普胺限制用于20岁以下的患者,限于治疗已知病因的严重顽固性呕吐或放、化疗诱发呕吐,也作为一种胃肠道插管或麻醉前的辅助用药,且需按年龄和体质量推荐的较低剂量给药[2]。甲氧氯普胺不推荐儿科使用。甲氧氯普胺日剂量>0.5mg/k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3],医源性中毒组日剂量在0.9~1.9mg/kg,且大多数患儿在开始治疗的36h内出现症状。甲氧氯普胺服用正常剂量也可引起中毒[4]。另外有研究发现儿童服用甲氧氯普胺,发生肌张力障碍者与不发生该反应者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可能与儿童的敏感性增高有关[6]。

本研究中1例儿童因抽动障碍口服氟哌啶醇(2mg,tid)2d,使用总量为12mg,日剂量为154μg/kg,出现中毒症状,住院治疗出院后2周继续给予氟哌啶醇(1.3mg,bid,74μg/kg)联合苯海索(1.3mg,bid),无异常症状。氟哌啶醇阻断锥体外系的作用较强,锥体外系反应较重且常见,口服3~6h血药浓度达峰值,其治疗安全窗相对较小,且儿童对药物阻滞多巴胺受体后出现的多巴胺-乙酰胆碱两种介质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敏感,故氟哌啶醇中毒后常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氟哌啶醇起始量宜从小剂量开始。在美国推荐使用的最大日剂量是150μg/kg。

3.3.2非儿童用药

中毒患儿使用非儿童用药的54例,以抗高血压药(12例)及精神药物(11例)居多,个别涉及特殊管理药物,还有成人的中成药物给予儿童使用。

抗高血压药多为老年人的用药,多为每天服用,如随便放置,易被儿童发现并模仿服用,导致误服。抗高血压药中含利血平成份的药物较多,利血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中毒时可出现中枢的深度抑制和呼吸麻痹[7],5例患儿由于就诊较早,抢救及时,未发生严重的中毒反应。因此,需加强对这部分家长的健康教育,普及安全用药常识,把儿童药物与成人药物、内服与外用药物分开放置,儿科用药部分使用了安全瓶盖,需要用力按一下才能拧开,这种包装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儿童误服药物。成人药物多没有采用这种包装,需放置于较高的柜子或加锁的抽屉中。

误服精神药物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或兴奋、锥体外系反应。1例患儿因食用邻居伴有五氟利多120mg的面条数口,出现颈后仰、间有双目凝视、肢体抖动等锥体外系反应。抗精神病用药更需要有专人负责,且勿让精神病患者与儿童独处。

1例患儿可疑误服化疗药物氟尿嘧啶注射剂,由于氟尿嘧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未对患儿造成严重的损害。化疗药物限在医疗机构使用,因此,对于这类特殊药品从配制、储存、运送、处置等各个环节都应严格加强管理,以确保用药安全。

1例5岁儿童,家长擅自购买中成药给儿童服用,该药为蜜丸剂,成份复杂,说明书无儿童用法用量,家长按成人剂量给药,出现中毒症状。

3.4治疗与转归

药物中毒是儿童常见的安全事故。75例中毒患儿58例(77.3%)在服药4h内入院,部分延迟至出现症状后再送院治疗。大部分药物中毒无特效解毒剂,个别药物中毒可使用特殊解毒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予乙酰半胱氨酸,氟哌啶醇中毒予苯海索,地芬诺酯中毒予纳洛酮。经积极给予洗胃、补液、利尿等,病情严重者予保护重要脏器、支持对症治疗、个别应用特殊解毒药等治疗,73例治愈出院。对于就诊时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及循环衰竭的重症患者,给予维持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改善缺氧。本研究中的2例严重病例,1例为复方地芬诺酯片中毒,1例为卡马西平中毒,因中毒严重,经抢救治疗病情仍不稳定,患儿家属主动要求出院。

美国每年大约有60000例幼童因接触没有安全储存药品中毒而急诊就诊。有研究[8]显示,300个家庭中只有168个(56%)家庭将药物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存放不当与儿童误服药物密切相关,因此,需加强对家长安全用药和家庭备用药物管理的宣教工作,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用药意识,消除可能引起药物伤害的危险因素,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2]李大魁,金有豫,汤光.马丁代尔药物大典[M].第3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381.

[4]李世芬,张慧,代勤韵.小儿甲氧氯普胺中毒致锥体外系反应20例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3):1-2.

[7]吴祖成,宋柳安,陈秋燕.复方利血平片中毒致心肌损害1例[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3):41.


潘春予,曾惠权,薛晓燕.75例儿童药物中毒临床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20,26(08):45-4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期刊人气:246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5-2224

国内刊号:21-1333/R

邮发代号:8-171

创刊时间:198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